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合集下载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四.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如图7如图7,此种折弯只需考虑下模V形槽中心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即可确定.通常H值为H≥ T + R R 在1mm 以下2.U形折弯.如图8此种折弯的尺寸如过小,极易因无合适折弯模具而形成干涉.因此两竖边的宽度L不能太小.其一边竖边高度H也不能太大.实际中可根据使用折弯模的形状做模拟确定,L,H值参考如下:3.Z形折弯如图9.第一道弯曲后,折第二道弯曲时,折弯线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须大于等于V形槽中心到模具外侧距离L1和板厚t之和.故H值为:H≥5t+RR在1mm 以下五.展开计算方法1.90°折弯一般折弯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根据一个弯等于两个厚度,在solidworks钣金中折弯半径R取值厚度展开图就刚好,再加上个系数a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折弯系数材料t1234钢板系数a铝板系数a1铜板系数a12.压死边图11如图11.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3.压筋1)倾斜压筋图12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注:A、B、C = 内尺寸=补偿值2)直角压筋TCB图13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注:A、B = 外尺寸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a = 90°折弯的系数= 补偿值3)平行压筋图14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注:A、B = 内尺寸;H = 压筋高度;0.2= 补偿值.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4.锐角折弯如图15,经验公式是一种内径算法,但此处的内径是折弯边内侧两面的虚交点到另一端的距离.展开系数计算式如下:K= x δ/90° t<但当t≥时,应用下列公式:K= x δ/90° t≥故展开计算式为:L= L1+L2+K注:L = 展开长度L1、L2= 内径尺寸K= 展开系数5.钝角折弯图16如图16,外尺寸b实际上等于内尺寸a 加上内侧角顶点到外侧顶点的一段平行距离l .根据三角函数,l 的计算式为:l = tg θ/2x t故外径为:b = a + l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为:内径:K =θ/90°x t<外径:K =δ/90°x t<但当t≥时,应用下列公式:内径:K =θ/90°x t≥外径:K =δ/90°x t≥6.圆弧R折弯图17如图17,R折弯的三种形状,其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如下:K= 2R·tanθ/2-лθ· 2R - t/360°注:R= 折弯外径外侧半径θ= 外侧角180°-折弯角度л= 圆周率取t = 板厚当θ=90°时,tanθ/2=l,因此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K= 2R –л2R-t/4求得展开系数K后,圆弧折弯的展开长度L计算公式为:L=L1+L2+L3+L4+···-K注:L1、L2、L3、L4=外径到外侧虚交点的距离,切点到虚交点的距离可通过三角定律算出R折弯中有一种U形折弯,如下图,其形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两个90°R折弯的组合,图18因此,U形折弯的展开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L=L1+L2-2K说明:R折弯的计算式只适用于铁板.。

辊压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辊压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辊压产品展开计算方法1 前言辊压成型(Roll−Forming)是带材通过多道次不同形状轧辊进行横向弯曲,最终形成特定截面形状的工艺形式[1],适用于高强度钢材的成型,对于抗拉强度1 500 MPa 的马氏体钢已有成熟的产业应用。

辊压成型是一种连续轧制逐道次成型的工艺过程,通过修改辊轮型面来获得不同截面形状的产品,在机架上增加独立控制的伺服电机,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机架在板材成型过程中的横向移动,形成变截面、柔性化的生产工艺,扩展了原单一截面的产品应用局限性。

2 国内外辊压成型研究现状1910 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比较专业的辊压成型设备。

1939 年,由美国钢铁研究院出资,联合康奈尔大学,乔治·温特教授对辊压成型理论进行了研究。

其理论基础为Von Karman 及Bryan 的方程,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参考了大量的经验数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理论公式并没有对生产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辊压成型理论分析手段日渐成熟,东京大学木内学[3]教授对辊压成型过程中带材变形区域进行分析,提出近似成型理论,对板材的成型轨迹进行模拟,同时,对影响成型的因素进行分析,例如机架间距等[4]。

PowellI J.和King T. E. E.等学者提出了ORTIC[5](Oplinised Rollforming Technology Imperfections Calculated)计算方法,该理论基于成型残余应力及塑性增量理论,该方法能够对成型过程中的材料宽度、残余应力、辊压变形过程缺陷进行预测。

20 世纪中叶,辊压成型装备集成度得到飞速提高,由辊压成型单一工艺方式逐渐集成冲压、焊接等工艺。

进入21 世纪,为了满足辊压成型产品高柔性、高精度的需求,在辊压成型单元集成了断面光学测量、对称件产品线上工装快速切换等装置,集成度进一步加强。

2.2 国内辊压成型发展现状20 世纪末期,我国引入辊压成型工艺,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辊压成型工艺在建筑及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单一截面成型的应用,促进了辊压成型理论发展。

展开的计算法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1. 当0 T 0.3时, K=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a. 当0.3 T 1.5时, K=0.4T b. 当1.5 T 2.5时, K=0.35T c. 当T 2.5时, K=0.3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当T 0.3时, K=0.5T 注: R 2.0时, 按R=0处理.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 1.5 时λ=0.5T 2. 当T 1.5时λ=0.4T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1. 当T 0.3 时K’=0 2. 当T 0.3时K’=( /90)*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1. 当T 1.5 时λ=0.5T 2. 当T 1.5时λ=0.4T K值取中性层弧长 注: 当R 2.0, 且用折刀加工时, 则按R=0来计算, 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 Z折1(直边段差). 1. 当H 5T 时, 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 2. 当H 5T时, 一次成型, L=A+B+K 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 Z折2(非平行直边段差). 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高度H取值见图示 Z折3(斜边段差). 1. 当H 2T时 当θ≤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即: 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 (此时K=0.2) 当θ>70∘时完全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2. 当H 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 Z折4(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 1. H≤2T 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为两圆弧相切展开时,则取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以保证固定边尺寸偏移以一个料厚处理,然后按Z折1(直边段差)方式展开 2. H>2T,请示后再行处理 抽孔 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 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按下列原则取值: T≤0.5时取S=100%T 0.5<T<0.8时取S=70%T T≥0.8时取S=65%T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 2. 若抽孔用来铆合, 则取S=50%T, H=T+T’+0.4 (注: T’是与之相铆合的板厚, 抽孔与色拉孔之间隙为单边0.10~0.15) 3. 若原图中抽孔未作任何标识与标注, 则保证抽孔后内外径尺寸; 4. 当预冲孔径计算值小于1.0时, 一律取1.0 反折压平 L= A+B-0.4T 1. 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 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 V折30° 反折压平 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 N折 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 计算, 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 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R≠0 θ≠90°)” 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L=A+B+H+2K (K=90∘展开系数) 备注: 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 b.对于方形抽孔和外部包角的展开,其角部的处理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其直壁部分按90°折弯展开。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C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C

五.展开计算方法1.90°折弯(一般折弯)内径外径展开系数K值为:内径:k=0.4t (t为板厚)外径: k=1.6t (t为板厚)故展开计算式为:内径: L=I1 +I2(+I3+I4…)+K×N外径: L=I1 +I2(+I3+I4…)-K×N注意:L=展开长度I1 ,I2 ,I3 ,I4 =内外径尺寸K=展开系数0.4t或1.6tN=折弯角个数注意:如果有多次折弯,按外径方法计算时,外径值恒取材料外边尺寸,而内径值则不同,有两条内径值取为外径减t,其他的内径均应取为外径减2t. (编外语:凭经验认为,折弯系数一般是按外径算的.)附表: 一般常用板厚的90°折弯系数L1L5L2L4L3角1角2角3角4角5角6角板厚内径外径内径外径内径外径内径外径内径外径内径外径0.8t0.3 1.3 0.6 2.6 0.9 3.9 1.2 5.2 1.5 6.5 1.8 7.81.0t 0.4 1.6 0.8 3.2 1.2 4.8 1.6 6.42.0 8.0 2.4 9.6 1.2t0.5 1.9 1.03.8 1.5 5.7 2.0 7.6 2.5 9.5 3.0 11.41.5t 0.62.4 1.2 4.8 1.8 7.2 2.4 9.63.0 12 3.6 14.41.6t0.62.6 1.2 5.2 1.8 7.8 2.4 10.43.0 13 3.6 15.42.0t0.83.2 1.6 6.4 2.4 9.6 3.2 12.84.0 16 4.8 19.22.3t 0.93.7 1.8 7.4 2.7 11.1 3.6 14.8 4.5 18.55.4 22.22.5t 1.0 4.0 2.0 8.03.0 124.0 165.0 20.6.0 24 2.6t 1.0 4.2 2.0 8.4 3.0 12.6 4.0 16.8 5.0 21 6.0 25.22.9t 1.2 4.6 2.4 9.23.6 13.84.8 18.4 6.0 23 7.2 27.63.0t 1.24.8 2.4 9.6 3.6 14.4 4.8 19.2 6.0 24 7.2 28.83.2t 1.3 5.1 2.6 10.2 3.9 15.3 5.2 20.4 6.5 25.5 7.8 30.64.0t 1.6 6.4 3.2 12.8 4.8 19.2 6.4 25.6 8.0 32 9.6 38.45.0t 2.0 8.0 4.0 166.0 24 8.0 32 10 40 12 482.钝角折弯(90°~179°)钝角折弯尺寸也有内外径之分,外径的计算如图,外径B实际上等于内径A加上内側角顶点到外側顶点的一段平行距离∮.A根据三角函数,故其外径为: b=a+∮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为: 内径: K= Ø/90°×0.4t(t<2.5 )外径: K=§/ 90°×0.4t(t<2.5)但是当t≧2.5,应用下列公式:内径: K= Ø/90°×0.5t(t≧2.5)外径: K=§/ 90°×0.5t(t≧2.5)外径锐角形状的内径为边的一端到折弯角外R弧的切线的距离.外径则为边的一端到两折弯边的虚交点的距离.内外径的使用因尺寸的标注方法而不同.因此可根据零件的尺寸标注方式而决定采取内径或外径算法.经验公式:如图,经验公式是一种内径算法,但此处的内径是折弯边内側两面的虚交点到另一端的距离.展开系数计算公式如下:K=§/ 90°×0.4t(t<2.5)但是当t≧2.5,应用下列公式:K=§/ 90°×0.5t(t≧2.5)故展开计算式为:L=I1+I2(+I3+I4+…)+K×N注: L=展开长度I1 ,I2 ,I3 ,I4.=内径尺寸K=展开系数N=折弯角的个数4. 段差折弯(H<5T+R)前文所述,当折弯高度H<5T+R时, 必须采用特殊专用模具使其成型,产品的段差有以下三种形状,下面分别介绍其展开算法.(-)如图,此段差为一倾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 L=A+B+C+0.2注: A.B.C=内径0.2=补偿值T 如图,段差边为直立边,一般其次H值较大,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A+B+H注:A,B=内径H=包括一层板厚的高度.如图,段差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本:L=A+B+H+0.2注意力:A ,B =内径H=段差高度0.2=补偿值******由于段差高度主要靠增减段差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民主达到了要求,但是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候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5.如图, 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材很少见压死边的,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 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式为: L=L1+L2-KK值的经验值如下表,6,圆弧R折弯如图所示, R折弯的三种形状, 其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如下:K= ( 2R×tan Ø/2 )-〔兀ר×﹙2R—T〕/360°〕注意: R=折弯外径(外径半径)Ø =外侧角(180°-折弯角度)兀=圆周率(取3.14)T=板厚当Ø =90°时,tanØ/2 =1 ,因此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 : K =2R -兀( 2R—T )/4求得展开系数K 后,圆弧折弯的展开长度L计算公式为 : L=L1+L2+(L3+L4+…)—K注意: L1, L2 , L3 ,L4=外径(到外側虚交点的距离,切点到虚交点的距离可以通过三角定律算出)7. R折弯中有一种U形折弯,如下图,其形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两个90°R折弯的组合.因此,U形折弯的展开长度L的计算式为:L=L1+L2+(L3+L4+…)—2K******说明,R折弯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铁板.****** 另附基本函数公式值记忆表30°45°90°sin Ø1/2 √2/2 √3/2cos Ø√3/2 √2/2 1/2tan(tg) Ø√3/3 1 √3ctn(ctg) Ø√3 1 √3/3。

钣金展开尺寸计算规范

钣金展开尺寸计算规范

1.目的:钣金展开尺寸计算规范生效日期:2014-01-06 修订日期:规范本公司钣金加工时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以利于钣金工工艺的制作及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折弯产品的加工。

3.职责:钣金展开尺寸计算按本规范操作。

4.具体规定:4.1.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分类:4.1.1. 当r〈0.5t时,采用快速计算方法(展开系数经验法,):见表一(表一)序号弯体性质弯体形状计算公式L=a+b+z1 90°弯曲Z:展开系数经验值(见附表二)L=a+b+z*v/902 非90°弯曲Z:展开系数经验值(见附表二)3 压死边L=a+b-0.6tL=a+b+c+0.6t4 二次弯曲注:模具一次弯2个弯形用钣金展开尺寸计算规范生效日期:2014-01-06 修订日期:L=a+b+c+d+0.75t 5 三次弯曲注:模具一次弯3个弯形用L=a+2b+2c+t6 四次弯曲注:模具一次弯4个弯形用7 压段差L=a+b+c+0.8~1.0t材料厚度0.5 0.8 1.0 1.2 1.5 2 2.5 3材料名称铝合金板0.5t铜板0.5t冷板0.2 0.3 0.4 0.4 0.5 0.4t热镀锌板0.2 0.3 0.4 0.4 0.4 0.4t电解板不锈钢板0.2 0.2 0.3 0.4 0.4 0.4t钣金展开尺寸计算规范生效日期:2014-01-06 修订日期:4.1.2. 当r>0.5t时,采用中性层展开系数计算方法:L=a+b+2π(r +k t)*α/360°K:中心层系数(选用查表三)(表三)4.1.3. 卷圆件展开系数计算方法:L=a+ 2π(r +k t)*α/360°K:中心层系数(选用查表四)(表四)注:展开系数随折弯刀具圆角和槽宽、零件折弯高度和孔到折弯边距离及折弯道数、零件表面要求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故,展开系数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刀具等),不同的零件(尺寸、复杂程度等),展开系数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1.0目的为了使展开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制定统一的展开计算方法。

2.0适用范围富运设备厂(二厂)3.0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0计算方法4.1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展开长度=料外+料外-补偿量4.2 冲朱嘴预冲底孔表(根据日东现有模具配置)4.3压铆紧固件系列预冲底孔表类产品)5、预开底孔5.1.展开过程中,除了对外形展开以外,对一些比如抽牙(翻边)攻丝,攻牙(挤牙.切削)翻边胀铆螺母(Z类产品).花齿压铆螺母(S类产品).压铆螺钉(FH类产品).压铆螺钉(NY类产品). 压铆螺母柱(SO、BSO、SOO、SOPC类产品)(注意3.5M3与M3底孔的差异).展开过程中,要先进行预开底孔(详细见附表五)6.开工艺孔: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需焊接打磨的产品,折弯转角处我们可以开一个折弯工艺孔,大小由板厚来决定,要比板厚大一些,也不宜过大,编程过程中尽量选用已使用过的合适的模具。

(便于减少模具及加工时间)。

6.1 图有三种情况:全包、半包、搭边。

①所有搭边关系的,无需开工艺孔;②对于有包边板厚T〈1.5mm,无需开工艺孔;③对于有包边且板厚T≥1.5mm,需在转角处加开工艺孔。

工艺孔有两种方式:圆和U形;长圆孔的圆心在折弯线上。

如图a.b所示1.展开后为线段的部分,将其处理成下图所示工艺孔形式:如图c所示工艺孔宽度取0.5(LASER)或2.0(NCT)。

1.1.当抽形边缘与折弯边(内尺寸)距离小于2.0mm,则会影响折弯加工,此时,相应折弯变形区作割孔处理或更改抽形尺寸,如附图e所示:1)在下列情况下,一律不允许开工艺孔:①有外观面或装配关系要求,未经客户允许的工件;②单独出货,未经客户允许的散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四.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

(如图7)如图7,此种折弯只需考虑下模V形槽中心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即可确定.通常H值为H≥3.5 T + R (R 在1mm 以下)2.U形折弯.如图8此种折弯的尺寸如过小,极易因无合适折弯模具而形成干涉.因此两竖边的宽度L不能太小。

其一边竖边高度H也不能太大。

实际中可根据使用折弯模的形状做模拟确定,L,H值参考如下:3.Z形折弯如图9.第一道弯曲后,折第二道弯曲时,折弯线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须大于等于V形槽中心到模具外侧距离L1和板厚t之和.故H值为:H≥5t+R(R在1mm 以下)五.展开计算方法1.90°折弯(一般折弯)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折弯系数材料t 0.8 1 1.2 1.5 2 2.5 3 4钢板系数a 0.2 0.2 0.3 0.4 0.5 0.65 0.8 1.4铝板系数a 0.2 0.3 0.4 0.5 0.6 0.8 1 1.5铜板系数a 0.2 0.2 0.3 0.4 0.5 0.8 1 1.5 2.压死边图11如图11.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3.压筋1)倾斜压筋图12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0.2注:A、B、C = 尺寸0.2=补偿值2)直角压筋TCB图13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0.5注:A、B = 外尺寸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a = 90°折弯的系数0.5 = 补偿值3)平行压筋图14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注:A、B = 尺寸;H = 压筋高度;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4.锐角折弯如图15,经验公式是一种径算法,但此处的径是折弯边侧两面的虚交点到另一端的距离.展开系数计算式如下:K= 0.4t x δ/90° (t<2.5)但当t≥2.5时,应用下列公式:K= 0.5t x δ/90° (t≥2.5)故展开计算式为:L= L1+L2+K注: L = 展开长度L1、L2 = 径尺寸K= 展开系数5.钝角折弯图16如图16,外尺寸b实际上等于尺寸a 加上侧角顶点到外侧顶点的一段平行距离l 。

根据三角函数,l 的计算式为:l = tg θ/2x t故外径为:b = a + l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为:径:K =θ/90°x 0.4t (t<2.5)外径:K =δ/90°x 0.4t (t<2.5) 但当t≥2.5时,应用下列公式:径:K =θ/90°x 0.5t (t≥2.5)外径:K =δ/90°x 0.5t (t≥2.5) 6.圆弧R折弯图17如图17,R折弯的三种形状,其展开系数K的计算式如下:K= (2R·tanθ/2)-[лθ·( 2R - t)/360°] 注:R= 折弯外径(外侧半径)θ= 外侧角(180°-折弯角度)л= 圆周率(取3.14)t = 板厚当θ=90°时,tanθ/2=l,因此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K= 2R –л(2R-t)/4求得展开系数K后,圆弧折弯的展开长度L计算公式为:L=L1+L2+(L3+L4+···)-K注:L1、L2、L3、L4 =外径(到外侧虚交点的距离,切点到虚交点的距离可通过三角定律算出)R折弯中有一种U形折弯,如下图,其形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两个90°R折弯的组合,图18因此,U形折弯的展开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L=L1+L2-2K说明:R折弯的计算式只适用于铁板。

二.公制螺纹钻孔用钻头直径尺寸表说明:目前常见的普通螺纹有三种制式:公制,英制,统一制(也称美制)。

公制是以毫米为单位,齿形角60度的螺纹。

例如:M8X1-6H表示直径8毫米的公制细牙螺纹,螺距1毫米,6H的螺纹公差带。

英制是以英寸为单位,齿形角55度的螺纹。

例如:BSW 1/4-20表示直径1/4英寸,粗牙螺距每英寸20牙,这种螺纹目前已很少使用。

另统一制是以英寸为单位,齿形角60度的螺纹。

直径小于1/4英寸,常用编号表示,由0号至12号分别表示0.06英寸至1/4英寸的直径规格。

美国目前主要使用的仍是统一制螺纹。

目前我公司常用的是公制螺纹。

在加工中有以下事项需注意。

1、钻孔用规定的钻头钻孔,钻孔深度大于或等于T3,注意不要将孔钻成锥形,钻孔后允许去毛刺性质的鍯孔,鍯孔不应超过0.4p深度,鍯孔过大不利于螺套的安装。

2、攻丝用相应规格的钢丝螺套专用丝锥攻丝,攻丝的长度必须超过螺套长度,对于通孔要全部攻丝,用户可根据螺纹孔的精度,适当选择攻丝方法和润滑方式,盲孔攻丝时要用力适当,以防丝锥折断。

攻丝后应清理螺纹孔,可用压缩空气喷枪吹,盲孔还应使用带径向孔的长喷枪向下而上清理,也可以用清洗的方法清理。

螺纹孔精度高时,应用专用钢丝螺套底孔塞规进行检查。

三.一般线性公差根据国际标准,以下为线性尺寸未注公差的公差表。

这个未注公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适用于:•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标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不适用于:•已有其他一般公差标准规定的线性和角度尺寸;•括号的参考尺寸;•矩形框格的理论正确尺寸。

角度尺寸的长度按角度的短边长度确定,对于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基本定义: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值)。

基本尺寸:在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

分别用“D”、“d”表示。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注: 原《GB/1804-92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于2000年废止,同时使用新的《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四.形位公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

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

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

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注:钣金制造中常用的形状公差主要有:1.直线度2.平面度位置公差主要有:1.垂直度2.平行度五.投影方向表示一个物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影方向,因而相应地可有六个基本投影面分别垂直于六个投影方向。

物体在这六个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均称为基本视图。

这六个基本视图分别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还有右视图——自右向左投影,即在左侧的基本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后视图——自后向前投影,即在前面的基本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仰视图——自下向上投影,即在上部的基本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使用第一象限角投影)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然应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其方位对应关系:除后视图外,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面。

图19一)投影制的比较1. 采用第一象限角投影制正式图为主要视图,俯视图在正图下面,左面侧视图在正视图的右面并与高度相等。

右面侧视图在正视图左面并与其高度相等,仰视图在正视图上面,背视图在左面侧视图右面,并与其高度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