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诗歌中的地理常识
高中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地理是一门探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理解世界、把握时代的必备知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知识常识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常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
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的椭球体。
2. 地球由地心、地幔、地壳和地表组成,地壳分为板块,板块活动导致地壳的变动。
3.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公转导致地球的四季交替。
4.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的地球日、恒星日等概念,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地球的一年、闰年、闰月等概念。
5.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占30%左右,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二、中国地理1.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约2.8万公里。
2. 中国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呈现自西向东逐渐下降的趋势。
我国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 中国属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气候带,东部气候湿润,西部气候干旱。
4.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地震和台风频繁,地质灾害多发。
5.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三、世界地理1. 世界共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
2. 世界的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洋。
3.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4.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川达地形是青藏高原。
四、地理自然灾害1.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破坏性振动,主要发生在地震带上。
2. 飓风是热带气旋,在海洋上形成,能够给人类和陆地带来巨大破坏。
3. 洪水是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泛滥,造成直接灾害。
常识积累:我国名山概览

常识积累:我国名山概览我国名山各有特色,从全国来看,有所谓西高东低,北雄南秀的特点。
从成因来看,中国的名山主要有两大类:以历史文化为主构成的名山和以自然因素为主构成的名山。
这些名山主要有五岳、四大佛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和极高山等几大类型。
一、五岳名山五岳是以中原为中心,由于历代帝王根据封禅需要,按地理方位加封的五座山。
五岳之制始于汉代,较早的记载见《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衡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后隋炀帝改南岳为衡山,沿袭至今。
在中国,五岳占有显著地位,因为它们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在其名山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大量的诗文名篇、碑碣石刻、历史传说和历代建筑等文化遗产。
(一)泰山位于山东泰安。
泰山又叫岱山、岱宗,为五岳之东岳。
是古老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因其位于山东丘陵与华北平原之间,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故显得巍峨挺拔,以雄著称。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又有“五岳独尊”之美称。
《论语》上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风景名胜很多,有岱庙、红门宫、经石峪、中天门、五大夫松、南天门、岱顶的唐摩崖、碧霞祠等。
在岱顶还可以欣赏泰山四大自然奇景: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历史上由于历代君主登泰山封禅,泰山庙宇众多,碑刻林立,人文景观异常丰富,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立体画卷”。
泰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紧密融和,是我国名山之精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历代文人歌咏泰山的诗文很多,而以杜甫的《望岳》一诗写得最出神入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华山(五岳最高)位于陕西华阴。
为五岳之西岳。
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又分别名为朝阳峰、莲花峰、落雁峰、云台峰和玉女峰。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有“远而望之若华状”之记载,这可能就是华山之名的来源。
常考文学常识

常考文学常识常考文学常识大全在云纹考试中,文学常识是常考点,那么大家积累了哪些文学常识知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常考文学常识大全,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常考文学常识【1】一、诗词中的文学常识1. 《咏鹅》作者唐朝骆宾王,和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初唐四杰”。
2. 《咏柳》作者唐朝贺知章,描摹的是春天美好的景象。
3. 《凉州词》(唐王之涣)一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提及到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入海口是山东东营。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4.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中提及的“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其故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
5. 《出塞》(唐王昌龄)一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的“龙城”指的是卫青,“飞将”指的是李广。
统指汉朝抗击匈奴的英雄。
6.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中“芙蓉楼”在现在的江苏镇江。
7.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故人”指的是王维,而“君”指的是元二。
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的“一人”指的是王维。
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三山”分别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分别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10. 《赠汪伦》(唐李白)中“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是指李白。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扬州,古人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地理常识大全

【云】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雾】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
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卫星最多;金星表面温度最高。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东边比西边时间早(先到某一时间),但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则要减一天。
时区
时区范围
时区中心线
UTC
7.5°W~7.5°E
0°
UTC+1
7.5°E~22.5°E
15°E
UTC+2
22.5°E~37.5°E
30°E
UTC+3
37.5°E~52.5°E
45°E
UTC+4
52.5°E~67.5°E
60°E
UTC+5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奥陶纪
O
488.3
44.6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常识积累:大陆架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常识积累: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它的范围是从海岸线起,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为止。
陆架坡折处的平均水深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线作为陆架下限的。
其宽度大小不一,坡度缓和。
全球大陆架总面积为2710万平方千米,不到海洋总面积的10%。
大陆架是地壳运动或海浪冲刷的结果。
地壳的升降运动使陆地下沉,淹没在水下,形成大陆架。
海水冲击海岸,产生海蚀平台,淹没在水下,也能形成大陆架。
它大多分布在太平洋西岸、大西洋北部两岸、北冰洋边缘等。
大陆架海域随处可见陆地痕迹。
泥炭层是大陆架上有茂盛植物的证据。
泥炭层含有沉积物,以及尚未完全腐烂的植物枝叶,有机质含量非常高。
黑色或灰黑色泥炭可用作燃料。
贝壳层经常出现在大陆架上。
许多贝壳被压碎并堆积在一起,形成厚度不均匀的沉积层。
除了沉积物,陆地上的有机物也不断地被带到大陆架。
点击查看:更多高中地理常识分享由于陆地上营养丰富,大陆架已成为最肥沃的海域。
大陆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已发现石油、煤炭、天然气、铜和铁等20多种矿物。
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地球石油总储量的1/3。
大陆架的浅海区域是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生长发育的好地方。
世界上大多数海洋渔业分布在大陆架海域。
还有海底森林和各种藻类。
有些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有些是很好的医药和工业原料。
这些资源属于沿海国家。
上述内容就是《高中地理常识积累:大陆架》,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及完善,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
文学常识积累

公考文学常识积累一、文学常识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 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 西行12 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 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 法,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 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 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 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 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 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 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1、州
历代行政区划 —— 元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7.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
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
辖于中央。
►明清改州为府。
历代行政区划 —— 明
历代行政区划 —— 清
北接西伯 利亚 西北达巴 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 北的外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 岭
亚洲东部 最大的国家
东临 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南包南海诸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歌与天气、气候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内陆温带大陆地形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3)“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暖风天气。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这种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长江的中游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南岭一带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泰山
3.诗歌与月相
(1)“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