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月宣传内容

合集下载

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方案(二篇)

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方案(二篇)

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方案___月中旬开始,花___个月时间,在电视台走字播放、食品药品相关企业LED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在部分街道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具体见附件。

(责任股室: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管股、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股)二、印制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材料印制药品安全宣传材料___份,以药品安全基本知识、科普知识为主,增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药品安全意识,倡导安全、科学用药社会风尚。

(责任股室:办公室)三、开展“用药安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四进”活动。

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企业举办药品安全知识讲座不少于___场,普及药品安全知识;二是利用电视、媒体宣传,播放“安全用药公益广告”、“安全用药情景短剧”等不少于___次;三是利用移动短信___平台向辖区手机用户发送药品安全知识短信;四是城区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显著位置悬挂标语及张贴宣传资料(已在LED屏幕播放宣传标语的除外)。

(责任股室:办公室、政策法规股、相关业务股室)四、开展“三品一械”安全知识现场咨询活动在街心广场举办“三品一械”安全知识现场咨询活动,内容包括中药材真伪识别、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咨询、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注射剂宣传、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正确使用化妆品知识宣传等。

(责任股室: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股、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管股)五、___参加第___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___城区药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登陆进入竞赛主题页面参加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第___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

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方案(二)一、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安全用药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合理用药行为的形成。

2. 增加公众对常用药品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方法,减少药品误用、滥用造成的安全隐患。

二、活动主题安全用药,健康生活三、活动形式1. 线上宣传活动2. 线下主题讲座和活动3. 发放宣传材料四、活动内容线上宣传活动:1. 制作宣传视频和动画通过制作一系列宣传视频和动画片,以直观方式向公众传达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月宣传手册

安全用药月宣传手册

安全用药月宣传手册一、药品安全基础知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安全用药就是在正确的药理学术思想指导下,根据医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学诊断疾病的实践经验和药物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不良反应和给药对象的具体情况,对于疾病防治用药的品种、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方法等,提出合理选择和使用的要求。

二、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1.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服用药物。

2.根据医生的处方购买和使用药物,不要自行更改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3.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贮存条件保存药物,避免药物受潮、发霉、变质。

4.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药品中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5.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抗生素滥用的危害1.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2.抗生素滥用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3.抗生素滥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

4.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四、如何识别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有害和非预期的反应。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致畸作用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为药品不良反应:1.用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

2.用药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用药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4.用药后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

五、安全储存药品的注意事项1.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不同药品应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混杂。

3.药品应远离儿童和宠物可接触的地方,防止误服或误用。

4.药品包装应保持完整,避免受潮和污染。

5.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贮存条件保存。

安全用药的普及知识宣传

安全用药的普及知识宣传

.安全用药的普及知识宣传为安全使用药物,在药品说明书上经常出现慎用、忌用、禁用字样,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作为患者应正确理解和掌握。

“慎用”是指该药可以谨慎使用,但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通常需要慎用的大多是指小儿、老人、孕妇以及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

因为这些人体内药物代谢功能(包括解毒、排毒)较差,所以,机体对某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故不要轻易使用。

但慎用并不等于不能使用,家庭遇到慎用药品时,应当咨询医生后使用为好。

“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药。

提醒某些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如咳必清,是抑制咳嗽中枢的镇咳药,咳嗽痰多时就应忌用,否则痰咳不出来,会加重病情;又如非那根,怀孕3个月的妇女应忌用,一旦服用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等。

但有的忌用药品如病情急需,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理作用类同,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代替,如果非使用该药不可,应联合使用其他对抗其副作用的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尽量做到安全。

在家庭用药时,凡遇到忌用药品最好不用。

“禁用”是指禁止使用。

某些病人如使用该药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

如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的病人应禁用心得安;青光眼的病人应禁用阿托品;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就应禁用青霉素,否则将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所以,凡属禁用的药品,绝不能抱侥幸心理贸然使用。

“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一、先用食疗尔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

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得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用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

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科普知识

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科普知识

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科普知识安全、合理使用注射剂的指导原则:1、注射剂均应视为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

2、凡是口服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

3、在不同途径的选择上,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4、必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积极采用序贯疗法(即急性或紧急情况下先用注射剂,病情控制后马上改为口服给药)。

5、应严格掌握注射剂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使用三天后无效,方可考虑换药。

6、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什么是注射剂?注射剂是指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常见的注射剂给药途径包括以下几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锥管注射。

其他途径:包括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关节腔注射、动脉注射。

过度使用和滥用注射剂的危害:过度使用和滥用注射剂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增加费用,并使病人增加某些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过敏和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肺动脉炎、肿瘤、硬结、栓塞、局部感染、输液微粒造成肺组织肉芽肿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答:1987年WHO的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通常为: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答: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安全用药月宣传工作方案

安全用药月宣传工作方案

安全用药月宣传工作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实用的方案——安全用药月宣传工作方案。

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一步一个脚印,走起来!一、方案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安全用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开展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安全用药意识,减少用药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宣传目标1.提高全民安全用药知识水平,增强安全用药意识。

2.引导群众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降低用药风险。

3.增强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责任感。

三、宣传内容1.安全用药知识普及:包括药品分类、用药原则、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内容。

2.药品选购指南:如何识别假冒伪劣药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等。

3.用药误区纠正:打破民间传说,澄清错误观念,引导群众正确用药。

4.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药品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维权意识。

四、宣传方式1.线上宣传: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安全用药知识文章、视频,进行线上互动问答。

2.线下宣传:开展安全用药讲座、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为群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发布安全用药公益广告,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4.社区宣传:联合社区,开展安全用药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用药。

五、具体安排1.第一周:启动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发布线上宣传资料,开展线上互动问答。

2.第二周:开展线下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3.第三周:联合媒体,发布公益广告,扩大宣传范围。

六、宣传材料1.宣传册:制作精美宣传册,内容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药品选购指南、用药误区纠正等。

2.海报:设计富有创意的海报,引导群众关注安全用药。

3.视频短片:制作短视频,以幽默、生动的形式,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七、组织保障1.成立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全国安全用药月简介

全国安全用药月简介

全国安全用药月简介
全国安全用药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九月举办的一项重点宣传活动,通过搭建多种传播交流平台,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主题宣传活动。

因活动期限为一个月(视活动数量和周期而适当延长),故称全国安全用药月。

宣传重点
宣传安全用药科学理念和实用知识,对不适当的自我用药、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注射剂、盲目轻信进口药和高价药等常见误区进行梳理、解读;
宣传医药健康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增进社会公众对现代医药科技的了解,引导行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公众健康;
宣贯执业药师有关法规条文和政策导向,树立和维护执业药师队伍形象,切实发挥执业药师药学服务作用;
宣传老年慢性病安全用药科普知识,借助重阳节、全国高血压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等重要宣传节点,提升对老年人这一重点用药人群的宣传实效。

标识
设计以听诊器和胶囊的组合来代表医疗器械和药品,双手环绕呈心形,表达呵护公众用药安全的核心主旨。

依据
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2011—2015)
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

自2011年起,将每年的9月定为“全国安全用药月”。

每年9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集中围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每年安全用药月期间,国家局将结合当年监管形势及监管中心工作,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

各地要围绕国家局确定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国安全用药月”成为公众知晓度较高的活动品牌。

幼儿园吃药安全教育记录(3篇)

幼儿园吃药安全教育记录(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安全问题是家长和幼儿园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幼儿在生病时需要服用药物,如何确保幼儿用药安全,成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幼儿用药安全意识,本园特制定以下吃药安全教育记录。

二、安全教育内容1. 药物常识教育(1)向幼儿介绍常见的药物种类,如抗生素、感冒药、止痛药等。

(2)讲解药物的作用、剂量、服用方法等基本知识。

(3)教育幼儿认识药物标签,学会查看药物名称、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2. 药物安全常识教育(1)教育幼儿不要随意触摸、品尝、分享他人的药物。

(2)提醒幼儿在服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或家长的指导进行。

(3)讲解药物副作用,让幼儿了解在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3. 药物误食预防教育(1)教育幼儿不要将药物放在易触及的地方,如床头、桌面上。

(2)提醒幼儿不要模仿他人服药,尤其是成人药物。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因不洁的手指触摸药物。

4. 药物储存教育(1)教育幼儿将药物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等不良环境。

(2)提醒家长定期检查药物,及时清理过期、变质药物。

(3)教育幼儿不要将药物与其他物品混放,以免误食。

5. 药物过敏教育(1)了解幼儿及家庭成员的药物过敏史,做好记录。

(2)教育幼儿在服用药物时,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

(3)提醒家长在购买药物时,注意查看药物成分,避免过敏。

三、安全教育实施1. 每月开展一次药物安全知识讲座,邀请医生或药师为幼儿讲解药物常识、安全常识等。

2. 定期组织幼儿观看药物安全教育视频,提高幼儿的药物安全意识。

3. 在幼儿园内部设立药物安全角,摆放药物安全知识宣传资料,让幼儿随时了解药物安全知识。

4. 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药物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掌握药物安全常识。

5. 加强家园沟通,向家长宣传药物安全知识,共同保障幼儿用药安全。

四、安全教育效果评估1. 定期对幼儿进行药物安全知识测试,了解幼儿对药物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药品科普宣传册

药品科普宣传册

药品科普宣传册药品是治疗疾病的工具,但其药效和副作用均需认真了解和掌握。

本宣传册旨在普及药品知识,帮助大家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品,减少用药不当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一、正确使用药品1.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医生开出的药品处方是经过专业评估的,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制定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更换药品或改变用药方式。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使用的重要依据。

使用药品前,务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在用药期间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注意用药时间和次数药品的用药时间和次数需根据药物代谢和药效作用等因素制定。

不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或时间,更不能减少用药时间或次数,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4.不得共用药具用药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和药品安全。

不得共用药品瓶、药盒、药杯等药具,以免感染疾病或混淆药品。

二、了解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药品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是合理用药的必要条件,以便及时把握药品使用中的异常情况。

1.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有些药品还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出血、肝功能损害、中毒等。

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法主要是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正确使用药品。

在使用药品时应注意个人差异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肝肾功能、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药品使用和过量用药。

三、保持药品安全1.存放药品药品存放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环境,避免药品变质、降解和损失。

2.遵循用药流程在用药前,需认真检查药品类别、剂量、用法、用量和有效期限等信息,确保用药无误。

3.及时处理过期药品过期药品需及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药品不是万能的解药,不能滥用药品。

对于常见症状和小问题,宜采取自然疗法或非药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品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用药知识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

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

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

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

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

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12)黄连上清丸不宜与乳酶生合用因黄连素可明显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

(13)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不宜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同服。

因前者含酸性成分,后者是碱性西药,同服两者中和,会降低疗效。

(14)解暑片、牛黄解毒片不宜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

因前者含大黄、大黄粉,可通过吸收或结合的方式,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由此可知,您选择药品时,切勿轻率地采用中西药同服的办法,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最好先听取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中西药服用的时间间隔,以免诱发新的病症。

二、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一般来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有的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药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孕妇用药应注意什么?孕妇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

如病情确需服用药物,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

其中急支糖浆、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在临产前1~2周禁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在妊娠三个月内禁用。

四、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许多药物能引起或加重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常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镇静药、氯丙嗪、苯妥英钠、消炎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甲基睾丸酮及某些抗肿瘤药等。

肝功能不好的患者要避免服用能加重肝损害的药物,服用其它药物也要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

用药过程中还要定期作肝功能化验,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马上停药,改用别的药。

详细情况要向医生咨询。

五、肾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许多药物能加剧肾脏的损害,例如巴比妥类镇静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异烟肼等。

具体哪个药能加重肾脏损害,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务人员咨询。

用药时一定要遵守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

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1、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

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事。

2、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

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产量以及不同的厂家来决定的,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因此,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药品的有效期最长是多长时间?药品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

内科常见疾病与安全用药一、感冒感冒常用药:目前常用感冒药大体分为三大类:中成药,其重在清热解毒,副作用小,但起效慢,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感冒灵胶囊、银翘解毒片、抗病毒冲剂、999感冒灵冲剂、感冒灵胶囊等。

西药,其重在抑制病菌,见效快,但副作用大,如泰克胶囊、白加黑、百服宁、快克、感冒通、泰诺、帕尔克等;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其综合以上两者的优点,如康必得、感康等等。

服用感冒药应注意的问题:1、复方抗感冒药中多含有抗过敏成分,如扑尔敏等,这些药物服用后容易困倦,因此,凡从事驾驶,机械操作,高空作业的人员要慎用。

2、服用抗感冒药时,要注意只选择一种,不应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另一种,以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抗感冒药。

4、服用解热镇痛药及复方抗感冒药期间不要饮酒,以免加重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5、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慎用抗感冒药。

6、妊娠头3个月的妇女禁用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药。

7、服用3~7天后,如症状无缓解,建议去医院就医。

8、服用感冒药期间,一般不要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二、流行性感冒(一)、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病原为独特的流感病毒,它的流行一般发生在冬春两季,发病没有诱因,一年中不会多次发病。

它最大的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一般来势凶猛,病人常会高烧、打冷战、头痛、全身关节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人还会并发肺炎、心肌炎,甚至造成死亡。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医学上称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它的主要特征是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每次发病可以由于不同的病原引起,一个人在一年中可以多次患感冒,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主要有打喷嚏、流鼻涕等其他症状。

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

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二)、怎样预防流感?1、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耐寒力。

2、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并应戴口罩,换下的口罩要洗干净并严格消毒。

3、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冷天也要勤晾晒被褥。

5、可适当服用一些中药预防,如板蓝根等。

6、必要时进行家庭空气消毒。

(三)流行性感冒疫苗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更适合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和从事医务工作的特殊职业者。

还有一些人是绝对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他们是: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的人群;6、严重过敏体质者;7、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员;8、精神病、严重癫痫病患者。

(四)、流感的一般治疗要注意哪些方面?1、患者应该隔离至退热后2天;2、早期宜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宜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进食后用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3、保持口、鼻、咽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注意病情变化。

三、发热(一)什么是发热?发热俗称发烧,是体温调节异常的结果,当成人腋下体温超过37摄氏度,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或肛温超过37.6摄氏度,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即为发热。

(二)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发热按发热的原因分为两类:即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感染所致,如病毒引起的流感、腮腺炎、麻疹,细菌引起的肺炎、结核、蜂窝质炎等。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中暑等。

有些药物也可引起发热,称为药物热。

(三)常用于治疗发热的西药有:阿司匹林、对乙基氨基酚、布洛芬、阿苯片。

用药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慎用对乙基氨基酚;血有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需慎用这些药物,解热镇痛药在服用3日后,仍然发热不退,应去医院就诊四、头痛头痛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头疼。

头痛可表现为整个头部疼痛和局部疼痛。

头痛西医治疗方法原则:1、积极处理和治疗原发病;2、适当使用解热止痛剂如索米痛、米格来宁,或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等;3、对焦虑烦燥者可酌情加用安定剂或镇静剂,对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剂;4、针对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如高颅压者给予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给予静推低渗液;扩张性头痛给予麦角制剂;松弛收缩的肌肉给予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表浅神经痛可采用封闭治疗;更换脑脊液等。

几种常见头痛处理:一、偏头痛:发作时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一日总量≤0.6),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有妊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扩张的颞动脉周围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对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使用麦角制剂。

三、颈性偏头痛:颈椎牵引,服用扩血管药物尼莫地平20mg 3次/d,西比灵每晚5~10mg,卡马西平(0.1g 3次/d),强的松(20mg 1次/d)或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

四、肌收缩性头痛:按摩、热敷及服用安定剂和镇静剂,在肌肉压痛点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

颈椎增生或损伤?哂π芯弊登R?五、神经炎头痛:可在颅表神经部位如风池穴(枕大神经痛)、眶上切迹(眶上神经痛)等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也可口服卡马西平(0.1g 3次/d)或苯妥英钠(0.1g 3次/d)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1、头疼要找出原因,不可轻易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2、服用西药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时要注意:(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2)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消化道溃疡,出血以及其他血液性患者慎用;(3)不要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药物;(4)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