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lsen: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
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

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移动社交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交形式。
移动社交平台以微信、QQ、新浪微博、抖音等为代表,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社交方式。
为了了解目前移动社交平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工作。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用户需求调研结果:1. 社交需求: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他们希望通过移动社交平台了解朋友的近况,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
2. 消费需求:移动社交平台中广告的数量和质量对用户的消费需求有很大影响。
用户希望获得高品质的产品推荐和购物建议,他们更愿意在移动社交平台上购买推荐的产品。
3. 娱乐需求: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平台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放松。
他们喜欢观看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参与有趣的话题讨论,玩游戏等。
4. 信息需求: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获取各种信息,如新闻、时事、体育、娱乐等。
他们希望移动社交平台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
二、用户行为调研结果:1. 活跃度:用户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较高,每天花费的时间较长。
他们通常在早晚和休息时间使用移动社交平台。
2. 社交行为:用户在移动社交平台上主要进行好友的添加和互动活动,如点赞、评论和分享。
他们喜欢与好友进行私聊,并组织线上和线下的聚会。
3. 消费行为:用户经常在移动社交平台上接受推广和购买产品。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通过移动社交平台推荐的产品,并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抱有较高期望。
4. 娱乐行为:用户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观看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参与有趣的话题讨论,与朋友一起玩游戏等。
他们喜欢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获得快乐和娱乐。
5. 信息行为:用户经常在移动社交平台上查看新闻、时事等信息。
他们喜欢在移动社交平台上获取各种信息,并通过评论和分享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以上是我们对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结果,移动社交平台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社交服务和各种信息内容,同时要注重用户体验,提高广告的质量和推广效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增加用户的活跃度。
2014中国移动终端消费者行为调查

目录
前言 一、移动设备已成日常必需品 二、智能手机进化为快消品 三、中国消费者是“科技达人” 四、实体店为手机主流购买渠道 五、手机实用性为王 六、Wi-Fi 比运营商网络更吃香 七、4G 快速蔓延 八、消费者对运营商忠诚度高 九、妥善利用交叉销售降低成本 十、消费者渴望更多流量 十一、通讯 App 加速取代短信 十二、“着迷”手机带来盈利机会 十三、消费者愿意尝试手机支付 十四、消费者对 App 产生厌倦 十五、手机广告效果奇佳 作者
50%
大屏智能手机
47%
小屏智能手机 大屏平板电脑
25% 24%
2 倍需求
手提电脑
22%
超极本
22%
小屏平板电脑
16%
非智能手机
2%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渗透
率对比:两者的渗透率都
有提高,但大型智能手机
将侵占未来市场
与 2013 年相比,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渗透率 增长趋同,智能手机为 10%,平板电脑则为 9%。然而,尽管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趋于饱 和,依然有 47%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的 12 个 月内,最有可能购买的移动端设备为大屏幕智 能手机。
运营商门店
28%
电子产品专卖店
22%
品牌直销店 手机商城
13% 12%
主要店内渠道
零售店 1%
不清楚 1%
其他
23%
实体店: 线下实体店是主
要的购买手机渠道
有 61%的中国消费者在实体店里购买了他们的手 机,而 37%的消费者选择网购。在实体店购买手 机的人群中,有 28%选择在运营商营业厅内购 买,22%在数码产品专卖店购买。各年龄段的选 择差别不是很大。
图1:移动设备的市场渗透率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新财经》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颠覆整个互联网行业;被者波新浪潮影晌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正在发生怎样的巨变?用户每天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干什么?营销者如何才能针对用户行为的新变化进行广告投放?
【总页数】2页(P24-2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走上国际舞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新鲜出炉 [J],
2.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7.3亿人 [J], 北京日报
3.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J], 摘自《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4.《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步入智能时代 [J],
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差异实录 [J], 高春梅;穆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ielsen:2014年中国移...

Nielsen:2014年中国移...尼尔森网联近日发布《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移动社交不仅仅是PC端社交在移动端的简单延续,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移动终端的LBS功能使得O2O式兴趣社交愈加便捷。
未来O2O式的兴趣社交应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移动社交应用不可或缺超九成用户每天都使用截至2014 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3亿,占总网民数的83.4%,从2013年1月到9月,中国移动社交行业总体覆盖人数增长了20.4% ,有效使用时间增长了17.7%。
报告显示,社交应用是用户在移动端的主要应用之一,移动用户中有60.2%的人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
超过九成的移动社交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社交APP,且人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
七成以上的用户会在空闲时间使用社交APP,其中晚上20点-23点是移动社交应用使用的最高峰时段,工作日中午12点-13点也会出现移动社交使用的小高峰。
由此可见,移动社交应用已日渐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
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新的发展机遇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以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组织。
目前大多数社交应用都具备了LBS功能,而基于LBS的包括兴趣社交、聚会活动、交友相亲和社区生活在内的多种社交应用有望成为未来移动社交发展的重要领域。
O2O模式凸显未来兴趣社交将是移动社交主力在PC互联网阶段,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相同兴趣的圈子,但O2O式的兴趣社交仍受到技术的限制。
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移动社交应用逐渐成为寻找兴趣圈的重要途径,O2O式的兴趣社交因此成为可能,LBS功能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
从寻找兴趣圈子到邀请参加线下活动,微信、QQ、新浪微博、陌陌都是受用户青睐的途径和渠道。
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调研报告

通过移动设备直接购买过商品
61.9% 46.1% 19.3% 30.8% 18.8% 23.1% 0% 20% 2013年(%) 40% 2012年(%) 60% 80%
只用移动设备查询浏览过相关 商品信息,但没直接买过商品
没有在移动设备上查询浏览 商品信息和购买商品
样本:1.N2013年=3067;于2014年1月-2月通过iUserSurvey在iClick社区联机调研获得;2.N2012年=3819;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通过iUserSurvey在43家网站及艾瑞 iClick社区联机调研获得。
第三方支付方式 网上银行 手机钱包 货到付款 通过手机/pad快捷支付 微信支付 手机话费 交易现场付款 电话支付 0% 6.0% 6.0% 5.1% 2.2% 2.1% 1.5% 1.0% 20% 百分比(%) 40% 60% 18.7% 57.6%
样本:N=189; 于2014年1月-2月通过iUserSurvey在iClick社区联机调研获得。
mUserTracker-2014年3月中国移动购物App用户收入水平分布
无收入 5000元以上 3000-5000元 2000-3000元 1000-2000元 1000元以下(不 含无收入) 0% 3.0% 20% 百分比(%) 40% 10.0% 20.0%
10.0% 32.0% 24.0%
来源:mUserTracker .2014.5,基于对15万名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用户使用行为长期监测获得。
通过移动设备来购买手机话费的用户达60.8%,购买服装鞋帽类的用户所占比例为55.5%,包括家居百货、小家电、个人护理类等在 内的其他商品类别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用户在现阶段多购买客单价比较低,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一方面是由于移动购物虽然发展迅速,但尚未成 熟;另一方面是用户还处在尝试和培养阶段,更愿意选择风险较低的商品。手机话费充值在手机终端上自成购买便捷性优势,多个购 物App均有充值功能。 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购买过的商品类型Top10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新浪潮”来袭谁? 如何? 为什么? 广告影响一般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接触媒体有效时间5.8 小时双屏行为6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玩”手机电视手机8%15%18% 19% 21% 30%34% 47%其他寻找您正在观看的节⺫⽬目信息寻找与您正在观看的内容不相关的信息寻找您在电视上看到的产品的相关信息 ⺴⽹网上购物玩游戏或听⾳音乐社交⺴⽹网络 (如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发送短信/即时信息您通常在看电视的同时如何使用手机? 请选择排名前两位的活动发短信是看电视时的一项主要活动 其次是社交网络和游戏/音乐数字媒体大PK: PC VS 移动互联网14% 42% 35% 9% 44% 主要通过台式机两者兼有主要通过手机4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目前将手机作为他们的首选或唯一的上网设备‘您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上网浏览互联网?’只通过手机Sample size: China n=2,397; Tier 1+2 cities n=1,195; Tier 3+4 cities n=1,085; Mobile Mother n=334; Gen M n=535 / Sig HIGHER/ LOWER than Wave 2 at 95% C.l.Tier 1: Beijing, Chengdu, Guangzhou, ShanghaiTier 2: Second-tier cities such as Shenzhen, Tianjin, Chongqing, Dalian, Harbin, Nanjing Tier 3: Other city or large town Tier 4: Small town or village‘您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上网?’10%17% 12% 14% 14% 52%41% 35%50%42%33%30%40%30%35%5%11%13%5% 9% 年轻⼥女性移动妈妈 Tier 3+4 citiesTier 1+2 cities China主要通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 两者兼有 主要通过⼿手机 只通过⼿手机更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手机作为他们首选或唯一的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探究: WHO WHY WHERE WHAT HOW?早期尝鲜者 后期接受者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包含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普通”消费者(并不只是早期尝鲜者)14%25%37%17%7%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中⽴立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您是否认同下面这句话:“我通常是我朋友中第一个接受新科技的人”?51%39%15%14% 14%9%⼀一直在⾝身边 易于使⽤用 私密使⽤用 厌倦 没有电脑省钱“一直在身边”51%“易于使用”39%40% 开会或上课时53% 社交活动时93%等待的时候92%躺在床上休息57% 陪同家人时17% 在卫生间时60% 上下班途中51% 购物时64% 看电视同时⼿手机正在成为⽤用户碎⽚片化时间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伙伴13% 购物 9% 本地搜索7% 电子邮件l14% 日常信息获取(搜索、体育、新闻等) 20%玩游戏23%娱乐(音乐、视频等 )16%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等)⼿手机主要⾏行为占⽐比8%12% 18% 21% 21% 26% 28% 32% 35% 收发电⼦子邮件本地信息检索 寻找/下载app 查找⽇日常信息 社交媒体 玩游戏移动⾦金融和⽀支付看视频和听⾳音乐 购物预计中国明年在移动端的⽤用户使⽤用增⻓长主要来⾃自购物、视频/⾳音乐和移动⾦金融。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简版)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用户行为·•∙ 时段分布·•∙ 移动应用易观智库2014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6.86亿60%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男性62.7% 60.2% 37.3% 39.8% 2013H22014H1女男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2013H2/2014H1男性用户仍是主流用户,女性比重略有上升62%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为25-40岁30.5%28.1% 29.1% 31.5% 18.1% 19.3%12.2% 11.4%10.1%9.7% 2013H22014H141岁以上36~40岁31~35岁25~30岁24岁及以下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2013H2/2014H1中青年为主力用户,两级用户数量上升,比重下降46%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在二三线城市13.1%13.1% 47.3% 46.6% 39.6% 40.3%2013H22014H1其他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区域结构2013H2/2014H1非一、二、三线城市用户比重有上升,渠道下沉持续高中/中专及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67%2.3%3.5% 31.5%29.4% 33.7% 33.2% 17.6%17.1% 13.0%14.6% 1.9% 2.2% 2013H22014H1硕士及以上 本科 大专高中|中专|职校|技校初中 小学及以下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学历结构2013H2/2014H1用户学历从低学历向高学历发展23%移动互联网用户职业为自由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23.2%工人|服务业人员, 22.5%学生, 13.9%白领|一般职员,13.5%其他, 13.0% 公务员|事业单位, 8.6%无业|退休|失业|下岗, 5.3%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职业结构2014H1蓝领用户最多,白领用户次之20.0% 20.6% 3.4% 3.4% 10.5% 10.6% 20.0% 19.8%19.0% 17.7% 10.8% 10.6%9.7% 9.8% 3.7% 3.6% 2.9% 3.9% 2013H22014H112000~及以上8000~11999元5000~7999元4000~4999元3000~3999元2000~2999元1000~1999元1000元及以下没有收入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入结构2013H2/2014H1中/高收入份额有所提升,收入结构两极化态势稍显48% 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时长为1-4小时1小时以下, 9.5%1~4小时, 47.8%4~8小时, 26.6%8小时以上, 16.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分布2014H1用户使用时长依然零散化84% 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晚上使用22.7%84.5%43.2%45.7% 33.8%32.3% 深夜晚上下午 中午 上午 早晨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段2014H1晚上为首选时段,但使用时段全天化25.3%31.4% 34.8%36.0% 53.2%54.8% 55.5% 90.5%微博移动阅读移动新闻移动购物 移动游戏 移动视频 移动音乐 移动IM 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应用渗透率排行2014H1社交和娱乐为移动互联网主流应用88.3%93.4%90.9%98.7% 83.2% 95.8% 0%50%100%男女24岁以下24-40岁41岁以上移动IM 应用用户渗透率2014H1整体差异不大,但女性更热衷移动IM58.2%59.5%44.9% 55.1%61.70%38.30%0%35%70%男女移动音乐移动视频移动游戏移动音乐/视频/游戏应用用户渗透率2014H1音乐无差异,女人爱视频,男人恋游戏24.4% 29.2% 23.1% 41.6%55.9%37.3% 0%30%60%24岁以下 25-40岁 41岁以上男 女 整体移动购物应用用户渗透率2014H1 女性渗透率贡献明显超过男性64.5%64.7% 35.5% 35.3% 0%40%80%移动新闻 移动阅读男女移动新闻/移动阅读应用用户渗透率2014H1男性渗透率贡献明显超过女性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热门应用排名2014H12014H1细分领域移动应用活跃用户数排名男24岁及以下男25-40岁男41岁以上女24岁及以下女25-40岁女41岁以上1 QQ 微信微信QQ 微信微信2 微信QQ QQ 微信QQ QQ3 UC浏览器UC浏览器QQ浏览器QQ空间淘宝网360手机卫士4 QQ空间QQ浏览器360手机卫士淘宝网QQ浏览器淘宝网5 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腾讯手机管家新浪微博QQ空间QQ浏览器6 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UC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腾讯手机管家腾讯手机管家7 淘宝网淘宝网腾讯新闻QQ浏览器360手机卫士腾讯新闻8 优酷视频腾讯应用宝百度UC浏览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搜狗手机输入法9 腾讯应用宝腾讯新闻360手机助手优酷视频UC浏览器QQ空间10 360手机卫士QQ空间腾讯应用宝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微博UC浏览器移动搜索▪用户属性▪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移动视频▪用户属性▪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热门应用移动新闻▪用户属性▪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移动音乐▪用户属性▪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移动购物▪用户属性▪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热门应用更多内容详见易观智库。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各行各业的持续渗透,原本依托PC设备的互联网教育新兴市场,正在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
更贴近现代用户碎片化学习需求的“移动学习”,正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
那么移动学习用户们,如今究竟呈现怎样的行为变化?10月,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与百度教育联合发布《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揭秘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用户群体特征以及行为偏好等。
内容提要:▲女性不仅爱美爱生活,更爱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用户中,男性占比41.6%、女性占比58.4%。
▲社会的新晋力量,包括大学生及30岁以内的职场人士,移动学习频率更高。
其中,19-22岁人群占33.2%,人群占23-30岁37%。
▲移动学习用户群体还是以大专/本科的大学生和白领为主,占比合计超过53.3%。
▲移动学习人群中,一线城市用户占26.5%,二线城市占44.7%,三线城市占18.1%。
▲苹果用户是移动学习的主力军,比例达30%,三星、小米紧随其后。
▲外语类内容的广普性使其以89.3%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学习内容。
其后依次是,生活兴趣类27.3%,职场考试类13.8%,技能类13.5%。
▲移动用户学习的时间随着一天的开始进入小高峰,之后缓慢回落,在晚上10点左右到达高峰。
▲用户使用学习APP的主要情景:睡觉前50.2%、坐车时38.8、午休期间37.6、晚饭后19.3%、排队时18.6%、起床后16.7%、厕所时12.0%、其他6.3%、吃饭时4.6%▲35.6%用户每周使用移动APP进行学习的总时长在1-5小时之间,平均每天9-42分钟。
▲呼吁移动学习市场免费的声音占了27.3%,位居多数;付费习惯在逐渐养成,愿意支付500元以上的人占比29.1%。
研究简介:l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研。
l 调查内容:1、使用APP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群体特征;2、使用APP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使用习惯、内容偏好等;3、使用APP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消费意愿等;l 样本数量:全国总样本数量为25,863个,有效率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elsen: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尼尔森网联近日发布《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移动社交不仅仅是PC端社交在移动端的简单延续,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移动终端的LBS功能使得O2O式兴趣社交愈加便捷。
未来O2O式的兴趣社交应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移动社交应用不可或缺超九成用户每天都使用
截至2014 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3亿,占总网民数的83.4%,从2013年1月到9月,中国移动社交行业总体覆盖人数增长了20.4% ,有效使用时间增长了17.7%。
报告显示,社交应用是用户在移动端的主要应用之一,移动用户中有60.2%的人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
超过九成的移动社交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社交APP,且人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
七成以上的用户会在空闲时间使用社交APP,其中晚上20点-23点是移动社交应用使用的最高峰时段,工作日中午12点-13点也会出现移动社交使用的小高峰。
由此可见,移动社交应用已日渐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
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以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组织。
目前大多数社交应用都具备了LBS功能,而基于
LBS的包括兴趣社交、聚会活动、交友相亲和社区生活在内的多种社交应用有望成为未来移动社交发展的重要领域。
O2O模式凸显未来兴趣社交将是移动社交主力
在PC互联网阶段,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相同兴趣的圈子,但O2O 式的兴趣社交仍受到技术的限制。
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移动社交应用逐渐成为寻找兴趣圈的重要途径,O2O式的兴趣社交因此成为可能, LBS功能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
从寻找兴趣圈子到邀请参加线下活动,微信、QQ、新浪微博、陌陌都是受用户青睐的途径和渠道。
用户对O2O兴趣活动较为热衷,近八成的受访用户参与过O2O兴趣活动。
在所有的受访用户中,作为拥有LBS属性的社交应用,陌陌用户对O2O兴趣活动更为热衷,超过半数的陌陌用户经常进行从线上到线下的兴趣社交活动。
与此同时,七成以上的受访用户表示未来会增加对于O2O兴趣活动的参与,O2O兴趣活动也将成为社交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
未来移动社交应用将平台化和垂直化
和PC端的社交一样,移动社交同样也面临着平台化和垂直化的考量,任何一个移动社交APP都处于平台化和垂直化这一维度的某个点上。
平台化的移动社交依赖全方位的服务来吸引海量的用户及其注意力资源,并以此获得盈利;而垂直化的社交应用则为某些窄众用户提供服务,或者为用户某方面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其中,兴趣社交是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自:快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