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博会观后感精选作文

合集下载

观《走进世博会》有感作文5篇

观《走进世博会》有感作文5篇

观《走进世博会》有感作文5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2010年世博会还有几个月就要来临了,我得赶紧准备准备。

想干就干,我捧起了一本《走进世博会》,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游世博会有感的作文期待了很久,终于可以去看世博会了。

昨天听出租车司机说6点去都不一定能领到预约券的时候,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今天要早起“一定要5点钟起来去排队看中国馆。

”,除了中国馆,还要去日本馆,以色列馆,新西兰馆......,每个馆我都想去啊“宝宝,起床啦!六点啦!”迷迷糊糊中听见妈妈催促我。

“嗯?!不起来,我还要再睡一会儿。

”“你还去不去看中国馆啊?”妈妈有点生气了。

我又在床上赖了几分钟,终于睁开惺忪的睡。

在排队入馆时,我“不幸”中暑了,我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那可爱的蚕宝宝(日本馆)、鲜艳的红帽子(国家馆)、弯弯的月亮船(沙特阿拉伯馆)、还有那蓝蓝的海贝壳(以色列馆),(这些我前晚上精心挑选出来的馆)就算再难受,我也不会回去。

难熬的2小时30分钟终于过去了,终于可以进入世博园区了。

令人高兴地就是我们拿到了中国馆的预约卷了,我高兴得多要跳天上去了。

进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小蚕”(日本馆)奔去。

同学们,排队可真吓人,一共要排3—4小时,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神龙见尾不见头。

终于进馆了,一阵凉气扑面而来。

我们进入二楼,一阵凉气扑面而来。

繁体的“联接”两个字挂在门口,“联接?”我带着疑惑走了进去。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日本馆有名的风景,你看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风景如画的北海道,这是多么和谐的景象呀!同学们一定都见过机器人吧,可是你们见过会行走的机器人吗,肯能没有吧,但是在日本馆中就可以见到。

最有意思的还是生活墙。

生活墙是3块很神奇的屏幕,它的清晰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它可以把一片叶子放大到原来的一百倍,也同样很清楚。

生活墙最神奇的还不是这个,它的神奇之处让我来告诉你吧:你如果想看电视,手一挥,电视就出来了;如果有人打电话,手一挥,就可以接电话了,够神奇吧!环保,日本提倡零污染城市,零排放城市。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在参观了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后,我深受启发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这次世博会不仅向我展示了科技的最新进展,也让我领略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对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感到非常惊叹。

在世博会的展览馆里,我看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产品和创意设计。

例如,智能城市展览馆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技术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我学习到了很多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能能源有关的信息。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还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世博会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里,我领略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精彩之处。

每个展馆都展示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

这让我认识到,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世博会提醒我们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可持续发展展览馆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减少碳排放、促进再生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参观这些展览,我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对地球的负担,确保我们的后代也能享有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参观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心得体会。

我将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未来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和谐和可持续。

世博会观后感

世博会观后感

世博会观后感世博会观后感(精选5篇)世博会观后感(精选篇1)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_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

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

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

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

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

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

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

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

“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5篇700字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5篇700字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5篇700字走进展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工人群体铜质浮雕,展现了朝气蓬勃的生产场景,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世博中国馆观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18月底,我们全家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中国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进中国馆,有一个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

那是1978、1988、1998、2008四个年代城市家庭实景展示。

我边看边听爸爸讲,1978年的时候,五斗橱是家里的大件家具,收音机是家里唯一的家电,因为没有冰箱,饭菜都放在桌子上用竹笼纱罩盖着;在一个方凳上放着小学生的书本,那时候的小学生在方凳上做作业是很平常的。

到了1988年,大部分家里有了冰箱、黑白电视机和写字作文、台,钢折椅取代了方凳。

1998年,大多数房子有了独立的客厅,客厅里摆放了沙发茶几,电视机换成彩色的了,书柜和装饰柜上的小摆设使房间显得更优雅。

2008年,人们住上了“复式房”,客厅里是壁挂式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全套家庭影院设备,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从这四个住房实景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这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我们城市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2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中午吃好午饭,便乘坐地铁一号线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到了那儿,只见门口排了好长的一条队伍,其中还有两批外国人的团队。

进入馆后,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中国古代青铜馆。

我们一走进展厅,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或圆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纹饰精美极了!青铜器虽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乐器这五大类,可其中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们又参观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览,我心想如今展览馆中的物品可是我们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的观众们看,让现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2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2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 (3)优秀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一)2024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这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世博会展示了科技与人类生活的最新成果。

在展馆里,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产品和创新理念。

例如,在智能家居展区,我看到了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设备和家居系统。

这种智能化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舒适。

在交通出行展区,我看到了各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如无人驾驶汽车和磁悬浮列车。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医疗保健展区,我看到了许多前沿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这些技术将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过这次参观,我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变至关重要,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科技的兴趣。

其次,世博会展示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国际馆区,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和表演。

每个展馆都展示了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创意,有的展示了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的展示了当代的艺术作品,还有的展示了国家的发展成就。

通过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懂得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宽容。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最后,世博会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可持续发展展区,我看到了各种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展品和项目。

有的展示了能源的储存和利用技术,有的展示了废物的再利用方法,还有的展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这些展品向我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做出努力。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性,也决心要为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

通过参加上海世博会,我不仅看到了科技的进步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精选41篇)

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精选41篇)

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精选41篇)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

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观看上海世博会篇1举世瞩目、盛况空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5月1日开幕以来,历时半年,於10月底落下帷幕,取得圆满成功。

六个月来,人们冒着盛夏酷暑,不顾狂风暴雨,风尘仆仆,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观看上海世博会。

据报道,前来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中外游客达到7308万人次。

在这届世博会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通过实物、图片、影视展示和专题论坛、文艺表演等各项活动,进行文明友好对话,展望人类美好未来,共同研究探讨城市发展之路。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10月18日,我才去观看上海世博会。

门票是世博会开幕前二女儿提前预购的普通票,给我们老俩口一人一张。

老伴体弱多病,去不了。

这天清晨六点钟,我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独自下楼,步行二十五分钟,到上海西站乘坐地铁,匆匆赶到世博会一号门。

没想到门前广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头拥簇。

人们在一行行铁栏栅里自觉排队,耐心等待。

我和一些老年人一样,站累了就席地而坐,闭目养神,休息一会。

直到9点钟,才开始安捡、进门。

在狭窄的铁栏栅内的人群,几乎达到饱和程度,再多一个也装不下了。

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前胸贴着后背,拥挤着,慢慢移动着。

一出检票口,人人争先恐后,潮水般涌向各个场馆。

我跟随一些人首先来到世博会博物馆。

这里排队的人不太多,我们第一批进去参观,鱼贯而入,秩序井然。

尔后,排队半小时左右,进入附近的城市足迹馆。

从古至今城市产生、发展的漫长历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从城市足迹馆出来,随人流一起乘坐世博园专线地铁穿越黄浦江,前往浦东世博园区。

分别排队一个多小时,先后参观了澳大利亚馆、菲律宾馆和新加坡馆。

世博会观后感作文范文

世博会观后感作文范文

世博会观后感作文范文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老的东方韵味,也有现代的西方风格。

漫步在世博园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让我深刻体会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各国都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也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世博会上,许多国家的展馆都展示了他们在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

从环保技术到人工智能,从医疗科技到太空探索,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让我目不暇接。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深深感受到,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美食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世博会上,各国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从法国的奶酪、意大利的披萨到中国的川菜、日本的寿司,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让我大饱口福。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各国的文化和历史。

我发现,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世博会上,我还看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绘画、雕塑,也有现代的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艺术和科技的融合,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而艺术也为科技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人性。

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反思与启示参观完世博会,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这个世界如此广阔和复杂,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

同时,世博会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语总的来说,世博会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未来和文化的魅力。

2024年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

2024年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

2024年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城市A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以“共享未来,创新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参观博览会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也收获了许多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被博览会展览的丰富多样所震撼。

在展馆里,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们展示的各种科技产品、创新设计和艺术文化。

有的展馆展示了智能城市的建设成果,无人驾驶、物联网等科技应用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有的展馆展示了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正在逐渐替代传统能源;还有的展馆展示了各国艺术和文化的独特之处,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一切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也让我意识到创新和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博览会的绿色展区里,我看到了各种植物和花卉的展示,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的珍贵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在博览会上,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展览和演示,比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另外,我也被博览会中的科技创新所深深吸引。

在展馆里,我参观了很多展示着未来科技的展台。

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该鼓励创新精神,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机遇。

此外,博览会还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在国家和地区馆里,我看到了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展馆都展示了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和风情。

通过参观和了解,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正是文化的交流和互鉴,让世界更加多元和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世博会观后感精选作文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的当天, 维多
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透过铁门映入眼帘的教堂的顶楼, 还有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 鲜花, 雕像, 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 进入大殿后
嘹亮的号声, 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

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那美丽的水晶喷泉……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正如我后来多次向人谈到的感受, 那天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很难有其他仪式可以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 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 展示各
自的产品与技艺, 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 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使人心情激荡。

今天, 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
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 其命
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
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

人们对自然, 对生态越来越关注。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住宅是绿色家园,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食品是绿色食品,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的环境是绿色环境。

绿色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绿化就是体现绿色的重要环节。

绿化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 众所周知,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
释放氧气, 减弱噪声, 降低气温, 阻挡风沙、改良环境。

不仅如此,
绿化还可以减低人类害怕及生气的情绪促进正向的心理反应。

可以说, 绿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把绿化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

随着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倒计时, 表盘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动着的指针撩拨起所有关心世博会的人的心弦,特别是
与世博项目休戚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毕竟400公
顷的申办会址上有60%-80%都将是绿地。

绿化对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而且还能带动经济增长。

首先, 绿化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有促进推动作用。

据了解, 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多条与黄浦江垂直的绿色植物走廊, 将绿化带从
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 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 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 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

世博会之后, 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 将其融入上海市区。

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

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 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 在展览会之后, 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 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其次, 绿化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
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

在1990年, 上海还处于还清债务阶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绿地1800公顷, 绿化覆盖率达到36%,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
方米。

内环线内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 建设了一大批大
型公共绿地;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的城市绿地将更多。

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 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

以这种发展势头, 到2010年, 上海达到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和快乐。

没有了茵茵绿草, 只有片片惨白的路面, 在强烈阳光下泛着刺眼的苍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 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 充满活力。

绿色, 是人类永恒的理念, 是文明的象征。

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 让城市多一份绿色, 添一份活力。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