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

1、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称为我国造园四要素。

2、园林建筑大都具有使用和(景观创造)两个方面的作用。

3、一幢单体建筑物,往往是(静观)园景画面的一个欣赏点;一组建筑常与游廊相连,往往成为(动0观园景的一条观赏线。

4、园林建筑在造型上,体量宜(轻巧),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

5、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园林环境特色及单体的工艺特色。

6、精于体宜是园林(空间)与(景物)之间最基本的构图原则。

7、园椅的位置选择:总的原则是布置在人们需要(就坐休息)、(环境优美)、(有景可赏)的地方。

8、湿热地区:(宜在通风良好处布置,以迎轻风)。

9、干热地区:宜在荫凉之处布置,以利凉爽。

10、设在道路旁过的园椅,应退出人流路线以外,以免(人流干扰),(妨碍交通)。

11、小广场设园椅,宜采用(周边式布置),利于形成好的休息及更有效地(利用空间)。

12、结合建筑物设置园椅时,其布置方式应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相协调,并衬托、点缀室外空间。

13、园椅的剖面形状应符合人体的(就坐)姿势,符合人体尺度,使人坐着感到自然舒适,不紧。

14、坐板高度为(350-450mm);坐板水平倾角为(6度-7度);椅面深度为400-600mm;靠背与坐板夹角为98-105度;靠背高度为350-650mm。

15、桌面高度一般为700-800mm。

16、在园灯的设计中,为了形成均匀的照度,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之比一般为(十二分之一----十分之一。)

17、俗则屏之,佳则收之是(园林景物)与景墙选址的重要原则。

18、园墙一般分(墙基、)(墙身)(墙顶)三部分。

19、花格韵律包括(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替韵律)。

20、北式亭和南式亭在造型上的风格特征可分别用(雄)和(秀生动)(形象的概括)。

21、亭子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屋顶的形式及体形比例等。

22、建筑上的舫是依照船形的造型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23、廊子一般是长条形建筑物,从平面和立面看都是相同的建筑单元“间”的连续和发展,相当于一条带屋顶的园路。

24、亭廊组合是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之一,它可以丰富立面造型。设计时要注意建筑组合的完整性与主要观赏面的透视景观效果,使亭廊有统一风格的整体。

25、在南方园林中,为了防止雨水溅入及增加廊子的稳定性常将坐凳做成实体短墙。

26、花架是攀援植物的棚架,是建筑与植物相结合的造景物,因而与自然环境易于协调。

27、花架作长线布置时,就象游廊一样能形成导游路线,也可以用来划分窨增加风景的深度。

花架作点状布置时,就象亭子一样,形成观赏点,既可以在这里组织对周围景色的观赏,它本身也可供游人观赏并点缀园风景。

28、园桥桥头装饰具有显示桥位、增加安全的作用。

29、汀步可分为(自然式)和(整形式)两种形式。

30、常用码头形式(驳岸式)(伸入式)(浮船式)。

31、公园大门入口空间的引导方式主要表现在(空间形状)(道路布局)(景物设置)等方面。

32、公园大门入口空间的引导类型主要有单向引导和多向引导。

33、园林建筑装饰小品的特点:园林建筑装饰小品既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

34、园墙上的花窗类型:几何形体花窗和自然形体花窗。

35、亭子的位置选择:山地、水体、平地均可建亭。

36、城市公园,水位比较稳定,码头的水上平台台面只需高出水面(30-40厘米)。

37、拱桥在园林中的独特造景效果,常用“长虹偃卧,倒景成环”来描写。

二、选择

1、园椅冬季:宜地背风向阳处,以接受日晒,忌设在寒风劲吹的风口处。

2、园椅夏季:宜在通风荫凉处,以利消暑,忌设在骄阳暴晒之处。

3、为了增加园墙的坚固性与稳定性,常采取以下措施:(加设柱墩)(平面上曲折)(增加墙厚)。

4、展览栏和标牌的作用:(宣传教育)(导游)(点景)。

5、展览栏的基本尺寸要恰当,其大小、高低既要符合展品的布置,又要满足参观者的视线要求。一般小型画面的中心高度距地面1.5m左右为宜。

6、砖花格墙厚度有120毫米和240毫米两种。如墙厚为120毫米,则墙的砌筑高度和宽度不宜1500超过*3000毫米,而花格两端应与实墙、柱墩连结牢固。

7、在镶玻璃花格中,常用的玻璃有如下几种:(彩色玻璃)(套色刻花玻璃)(银光刻花玻璃)(压花玻璃)(磨砂玻璃)(夹花玻璃)。

8、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引起视觉上的差异,如位于高处的亭子,因仰角大,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屋顶应增高些。而位于低处的亭,因俯视的原因,屋顶应矮小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9、山地建亭包括(小山建亭)(中等高度山建亭)(大山建亭)。

10、廊子的位置选择(山地建廊)(平地建廊)(水边(水上)建廊)。

11、花架是攀援植物的棚架,是(建筑)与(植物)相结合的造景物,因而与自然环境易于协调。

三、判断:

1、中国园林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的。理由:一方面,园林中有了园林建筑的点染

才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听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建筑是由于园林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园林与风景,就根本谈不上园林建筑这种建筑类型。

2、巧于立意。园林建筑小品对人们的感染力,不仅在于形式的美,而更重要的在于有深刻的含意。作为局部主体景物,具有相对独立的意境,且有一定的思想涵,才能具有感染力。

3、园林建筑装饰小品将人工融于自然。我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排斥人工的修饰。作为装饰环境的小品,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适当的雕琢不仅不能破坏它的自然美,而且还能将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景色更自然、完美,更吸引人。

4、园椅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坐板与靠背的组合角度及椅子各部分的尺寸是否恰当。

5、由于人工照明及日照将引起展览窗温度增高,对展品不利,因此一般在展览窗的上部作通风小窗口,可以排除热气,降低气温。

6、平面形状是建筑造型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形成各种体形的基础。亭子的平面形状对其造型及使用的影响更为突出。理由:一是亭的平面简单,空间通透,人们可以一眼见到其整个平面形状并直接感受到其不同的平面形状所产生的空间效果;二是亭的平面形状也影响屋顶的形式及其体量效果。

7、亭子的屋顶形式是亭子造型成败的关键。理由:亭顶大约占全亭体量的一半左右,亭子造型上的丰富轮廓线主要表现在屋顶上。

8、攒尖顶宜于形成视线的焦点,其宝顶就是明确的视线中心。因此,在几条视线交集处(如湖面中心、几条园路交叉口、山顶等处)设攒尖顶亭,可使景物中心明确,画面构图更生动。

9、小山建亭,常建于山顶,以增加山体高度与体量,丰富山形轮廓,但一般不宜建在山形的几何中心线之顶,以避免构图上的呆板。

10、建筑上的舫是依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11、山地建廊因地形蜿蜒起伏,因此建于山地的廊子,地形坡度大者廊的梁柱间不能保持直角正交,每间形成平行四边形。坡度不很大的地形,廊的梁柱间仍可做直角。

12、平地建廊,在平坦的地形建廊,作为动观的导游路线,连接于各风景点之间,廊子在平面上经,应根据它两侧的景观效果和地形来确定,不能任意曲折。

13、花架具有亭、廊的作用,但它又不同于亭、廊,它的空间更加通秀,它能把植物生长与人们的游览、休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接近自然的特点,它轻盈的形式还能点缀园林建筑的某些墙段或挑檐的檐头。

14、花架的体量、格珊的宽窄、粗细、花池的位置及面积等,要配合植株的大小、高低、轻重与枝干的疏密来确定。理由: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枝条长短、对环境的要求等各不相同。花架是建筑与植物相结合的造景物,要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植物得到良好的日照及通风条件,并使花架的体量和植物的生长能力相适应。

15、在大的水面及北方规模较大的皇家园林中的主要部位筑桥,一般尺度都比较大,有时作得相当宏伟。理由:一方面由于人流来往较多,桥需要一定的宽度时,桥的尺度必须具有一定的体量才能

与大的水面相匹配,与宏伟的建筑群相协调。

16、在小水面上架桥,又处于人流不多的幽静部位时,桥的尺度一般较小,取轻快、简洁的外形,桥身一般也较低矮。理由:一方面由于桥的尺度就戌水面大小相匹配。桥身低矮,让人能接近水面,便于就近观赏游鳞莲渠,产生凌波漫步的情趣时由于人的降低,可使人感到水面比实际更广阔些。

17、当桥与假山、岩壁相邻时,桥更应取低平、矮小的形式。理由:一方面桥低临水面,可反衬山势之峥嵘,幽深的意境;同时桥的平直也可与山势的起伏形成的对比。

18、设计过水汀步时,为了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间距不可过大,二是高度不宜过高,能出水面即可,三是表面应平整防滑,四是基础要求稳固,五是仅限于行人量不大的通路使用。

19、折桥是为了满足视角的变化和延长水上游览时间和距离并达到“步移景异”效果,由平桥在平面上曲折而成的。

20、折桥一般多作成钝角折曲,也有做成直角的。

21、拱桥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承处不仅产生竖向反力,而且还产生水平推力。正因为这个水平推力的存在,拱的弯矩远比相同跨径梁的弯矩小。从而使得整个拱各个部件主要在受压状态下工作。因引,拱桥在园林中的独特造景效果,常用“长虹偃卧,倒影成环”来描写。

22、交通方便:游船码头最好靠近一个公园门口,使其位置明显,防止游人划船走回头路。

23、近年来常出现一些不良倾向:(1)饮食服务性建筑体量大、造型突出、丰富,又是新建筑,因此在确定它们在园林中的位置时,“理应放在园林中的显要地位”,“成为园林建筑构图的中心”和“焦点”。(2)饮食服务性建筑是公园营业的窗口这一,建筑应搞得大一点、高一点、神气一点,位置上也应布置在游人必到的道路交叉点上。理由:为避免上述现象,必须认识到:园林的主要容是自然景观,饮食等服务性建筑只是为游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因此,在建设中理应以自然风景为“主角”;饮食服务性建筑应属于“配角”的地位,融于自然之中,而决不能喧宾夺主。

24、在景区中如需兴建较大规模的服务性建筑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切忌损害环境,压倒自然。

25、在风景名且区中的一些寺观,利用原有斋堂加以改造作为服务用房,既可解决旅游需要,又能融化在自然景色中,还能避免新建建筑与自然风景和原有寺观建筑不能协调统一。

26、影响小卖部规模与数量的因素很多,除公园的规模及活动设施外,还有公园与城市的关系、交通联系、附近营业点数量和技师,同时还要考虑小卖部的经济效益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五、简答:

1、景观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点景即点缀风景②赏景即观赏风景③引导游览路线④组织园林空间

2、按使用功能园林建筑的类型?

答:①园林建筑小品②服务性建筑③游憩性建筑④文化娱乐性建筑⑤园林管理用房。

3、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特色?

答:①巧②宜③精④雅

4、中国园林与园林建筑的关系?

答:中国园林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的。①园林中因为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才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的需要。建筑的多少、大小、式样、色彩等处理,对园林风格的影响是很大的。②园林建筑是由于园林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园林与风景,就根本谈不上园林建筑这种建筑类型。

5、园林建筑装饰小品的设计要点?

答:①巧于立意②独具特色③将人工融于自然④精于体宜⑤符合使用功能及技术要求。

6、园林的位置选择?

答:总的原则是布置在人们需要就坐休息、环境优美、有景可赏的地方。①选择在需要休息的地段,结合游人体力,按一定行程距离或经一定高程升高,在适当的地点休息椅。②根据园林景致布局上的需要设置。所选之处既要环境优美,又要有景可赏、有景可借。③考虑地区的气侯特色及不同季节的需要。

④要考虑游人的心理与行为。

7、园灯对环境与照度的要求?

答:在园灯的设计中,不同的环境地段,对照度的要求不同①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集散处,应有充足足够的照度;②在安静的散步小路则只要求一般照度,③整个园林的灯光照度既均匀又有起伏,具有明暗节奏的艺术效果,但防止出现不适当的阴暗角落。

8、刺目眩光的避免?

答:①产生眩光的原因:一是光源位于人眼水平视线上、下30度视角;二是使用直接光源;②避免眩光的措施:确定恰当的高度,使光源置于产生眩光的围外;将直接光源换成散射光源。

9、墙垣的位置选择?

答:一是作为园分隔空间的园林墙垣,为使分隔的空间效果更突出,一般设在以下位置:①不同功能分区的边界处;②景物变化交界处;③地形、地貌变化的交界处;④空间大小、形状变化的交界处二是“俗则屏之,佳则收之”是园林景物与景墙选址的重要原则。因此,选择景墙位置时,常与游人的路线、视线、景物关系等统一考虑,以取得“框景”、“对景”、“障景”等设计意图。

10、白粉墙、清水砖墙、石墙的特点?

答:①白粉墙:朴实典雅,同青砖、灰瓦的檐头装修相搭配,显得特别清爽明快。②清水砖墙:由于不加粉饰往往使建筑空间显得更为自然朴实,一般用于室外。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常用其来处理室墙面以夺添室外气氛。③石墙:利用石墙容易获得天然的气氛,但一般宜重点采用,形成局部空间的切实分割。

11、乱(毛)石墙、块石墙、贴片石墙、贴卵石墙的特点?

答:①乱(毛)石墙:自然灵活;②块石墙:严整、稳重③贴片石墙:平整、舒展④贴卵石墙:玲珑、别致。

12、园墙上门窗洞口的作用?

答:①交通及采光通风;②把园墙两侧的空间既分隔又联系起来,形成园林空间的渗透与流动;③打破实墙的呆板局面,形成虚实、明暗对比,成为被观赏的对象;④作为杠景的边杠,形成诱人的画面。

13、展览栏的地段要求?

答:①展览栏应退出人流路线之外,以免人流干扰;②展览栏前应留有足够的空地,且应地势平坦,以便游人参观;③周围宜有休息设施,环境优美、舒适,以吸引游人在此停留。

14、展览栏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答:造型应我林环境密切结合,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针对不同的园林环境,展览栏和标牌的造型和布局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在窄长的环境中,宜采用贴边布置,以充分利用空间;②在宽阔的环境中,宜用展览栏围合空间,构成可游憩的环境;③在背景景物优美的环境中,可采用轻巧、通透的造型,以便建筑与景物融成一体。④在背景较差的环境中,宜用实体展墙,以障有碍之景物。

15、园林栏杆按功能的类型?

答:①围护栏杆;②靠背栏杆;③坐凳栏杆④镶边栏杆

16、栏杆的造型与其所在环境及组景的关系?

答:①不同类型的园林,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形式的栏杆与其协调,以其优美的造型来衬托环境,加强气氛,加强景致的表现力。②临水的栏杆,一般多设空栏,避免视线受过多的阻碍。③高台多构筑实栏,给人以较大的安全感。④在以自然山水为主的风景点,盘山道多设空栏,不破坏山势山形及风景层次。

17、花格设计方法的主要规律?

答:①总体着眼,单体着手;②阴阳相形,虚实相间;③在规则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规则;④少中有多,主中有次。

18、园亭的特点?

答:①体形小,种类多;②结构与构造比较简单③功能单纯④分布广,布局灵活⑤装饰繁简皆宜。

19、根据亭子在风景构图中的不同作用来选择?

答:在强调轴线布局和严肃的气氛中,宜采用正方形平面;因为下砇形在所有的几何形中,具最严谨、最规整的特点,其轴线最明确,中心也最明确,能起到强调总本布局轴线方向的作用;长条形地基上,宜用长方形平面,以强调平远气氛的风景构图;道路、曲廊转角处,或凸出的湖岸处宜用扇形,以与环境协调;强调活泼气氛的环境中,平面力求活泼多样,如海棠形、梅花形、不等边、曲尺形等。

20、攒尖顶亭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环境气氛?

答:①攒尖顶具向上升的趋势,适于表现高耸的气氛。故在高处设亭或需强调向上趋势的环境,宜用攒尖顶。②攒尖顶宜于形成视线的焦点,其宝顶就是明确的视线中心。因此,在几条视线交集处设攒尖顶亭,可使景物中心明确,画面构图更生动。

21、平地建亭的特点?

答:平地建亭,眺览的意义较少,多数是用来休息、纳凉、游览之用,共周围环境使人产生平淡无奇的感觉。

22、平地建亭的方式?

答:借助于山石、树木、水池、廊架等要素组景;既可独立设置,又可与建筑结合形成半亭。

23、平地建亭的常见形式?

答:①建于广场一角;②建于道路中间,形成路亭;③与建筑结合,形成整体;④借助于山石陪衬建亭;⑤借助于大树花木陪衬建亭;⑥在人工土丘上建亭。

24、临水建亭的常见形式?

答:①紧临水边建亭;②岛中建亭;③水体近岸建亭;④桥上建亭;⑤独立于水中建亭;⑥伸出水体建亭。

25、水榭的设计要点?

答:①宜选在水面有景可借之处,并在湖岸凸出的位置为佳。②建筑朝向切忌朝西,以避免西晒。

③建筑地坪应尽是低临水面,否则,可将在面或平台做上下层处理。④榭的建筑性格开朗、明快、立面设计时要注意视线开阔。

26、水榭与园林整体空间的关系?

答:园林建筑在造型艺术方面的要求,不仅应使其本身比例良好、造型美观,而还应使建筑物在体量、风格、装修等方面都能与它所在的轖林空间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和统一。在处理上,要恰当、自然,不要“不及”更不要“太过”。

27、近年来新建的一些水榭,在处理水榭与园林整体空间的关系时,常见的“过分”倾向有以下几种?

答:①体量过大,与所在水面大小、空间环境的大小不相适宜;②在“藏”与“露”的关系上,过分暴露,显得一览无余;③在装饰上,往往作“过”了头,不是恰倒好处,而是烦琐堆砌;④在风格上,南、北不分,互相抄袭、套用,缺少“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

28、廊子在园林中的作用?

答:①联系作用;②划分并围合园林空间;③框景;④展览作用;⑤实用和观赏功能。

29、廊子的类型?

答:①双面空廊②单面空廊③复廊④双层廊⑤单排柱廊

30、廊子的部空间处理常用的处理手法?

答:①平面上采用折廊,迂回曲折,部空间可产生层次变化。②在廊适当位置作横向隔断,可增加廊子曲折空间的层次及深远感。③在廊设置景物:布置山石、栽植植物。④廊地面适当升降,可丰富廊的空间变化效果。

31、花架的类型?

答:花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花架、竹木花架、金属及钢木花架等类型。

32、花架的特点?

答:①钢筋混凝土花架:长期不需要维护,经久耐用,且安全可靠。②竹木花架:制作简便、经济;不磨伤植物,质感、肌理自然。③金属及钢木花架:借助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和可塑性,可以任意弯折成各种曲线形花架;轻巧别致,自重轻,施工工期短。

33、作主景的花架,须突出其自身的风格艺术特点?

答:①使人感觉亲切的花架:尺度要宜人;②使人感觉壮观的花架:可以通过枝、叶、花、果繁茂取胜;或通过花架的引伸漫长、开阔壮观等体现。

34、作配景的花架,在功能上应满足休息、赏景要求;艺术效果上,要衬托主景,形式与主景协调。其中?

答:(1)在以水体为主景的园林空间中:①如果水景是以辽阔平静取胜,花架应临水设置,色彩、线条、轮廓变化要丰富,通过倒景点缀水面,衬托宁静。②如果水景是瀑面、喷泉等动态水体,花架应选最佳观赏角度、视距,造型宜简洁、色彩淡雅,以衬托主景的热烈、奔放。(2)在以植物为主景的园林空间中:花架以划分空间、增加景深为主,色彩与线条要和绿色植物的形态构成鲜明对比。(3)在以建筑为主景的园林空间中:花架往往是建筑的延续,其风格和色彩、形式都应和建筑协调统一,以装饰建筑。

35、园桥的位置选择?

答:一是基本要求;①桥位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②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③注意水面划分与水路通行及通航;④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二是景观要求:①大水面加桥:主要用以分隔水面时,宜选在水面较窄处,避免水面空旷满足通航的净空要求,可抬高桥面,还能框景,增加桥的立面效果。②小水面架桥:为使水面不致被桥划破,可选贴临水面的平桥,并偏居水面的一隅,以期水系藏源,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为使小水面有不尽之意,可采用平曲桥跨越两岸的形式,使观赏角度不断变化。

36、在用地较紧凑的小水面架桥,应遵循下列原则?

答:①宜小不宜大,化大为小;②宜低不宜高,化高为低;③宜窄不宜宽,化宽为窄;④宜曲不宜直,化直为曲。

37、园林栏杆的造型设计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答:①要适应于桥型;②要与桥面的净宽相配;③要表现栏杆明快、连续、流畅的时代节奏感;④要有具强烈光景效果的虚实对比。

38、园桥的设计要点?

答:①桥的造型、应与园林环境、水体不小协调男;②桥的栏杆应有利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桥体造型;③桥岸相接处,应处理午当以免生硬呆板;④满足通车、通航的交通要求;⑤桥上灯具有满足照明和装饰作用。

39、设计过水汀步明,为了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答:①间距不可过大;②高度不宜过高,能出水面即可;③表面应平整防滑;④基础要求稳固;⑤仅限于行人量不大的通路使用。

40、木梁桥、石梁桥、钢筋混凝土梁桥的特点?

答:①木梁桥: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就地取材等优点。但易腐蛀、不耐久;②石梁桥:选用天然石材凿成,既经济方便又有天然质感;③钢筋混凝土梁桥:混凝土是人工石料,可以随心所欲塑造形式、纹理。加钢筋可大大提高其承载能力。

41、城市公园大门的性质与特点?

答:①公园大门是整个公园规划和形象的一部分,公园的性质和容不现,大门的形式也应有所不同;

②公园大门又是城市建筑小品,应与城市环境协调;③公园大门应该与其他建筑一閪,必须使功能与形式相统一,不能把它看成是纯形式的建筑。

42、公园大门的位置选择?

答:①要便于游人进园,有方便的交通;②服从公园的总体规划,主要大门应设置在公园主要游览路线的起点;③考虑周围环境情况,如附近居民区和学校、机关团体及公共活动场所的位置;④专用门的位置要方便物资运输,废物排放等。

43、收票室的设计?

答:①收票室是售票室的对应设施,不能忽视;②应设置在游人入园必经的关口处,尽是接近人流,以利收票;③收票窗(柜台)宜正对人流④为管理方便收票室应设一直接出入的门,随时检查交票情况

⑤收票室结合门洞的大型柱墩设置时,面积不小于1.5m2。

44、要使室有良好的气侯环境,设计中应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答:①选择良好朝向;②组织穿堂风;③东西向窗口的遮阳;④屋顶隔热与保温。

45、近代公园,大门空间形成的方法?

答:①利用建筑的墙面或围墙形成广场空间。②利用绿化作为空间的界面;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条件造成强烈的空间感。④利用建筑樗及建筑小品的设置来组成入口空间。

46、自行车停放场的设置一般有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①与公园大门外广场组成一体:存取方便,路线短捷;但有碍大门空间的美观,易造成人流相互干扰。②在大门广场之外,另开空场单独设置:不影响大门的景观,人流干扰小,便于管理,但存取不便。

47、自行车停放一般有四种形式?

答:①露天停放,乔木遮荫;②将自行车陷在绿化中;③结合大门建筑设置;④设置在围墙。

48、风景区景点入口的类型

答:①用小品建筑构成入口;②利用原山石或模拟自然山门构成入口;③用石筑门构成入口;④以自然山石,结合山亭、廊、台构成入口;⑤亭台结合古木构成入口。

49、选择小卖部的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答:①注意规划:根据全园总体规划、园林规模、与城市的关系等条件合理规划;②方便游人:根据道路分区、溶剂化物多少,配合景点位置设置;③方便货物运输:有运输车辆的道路;④便于调整利用:根据溶剂化物多少,便于室外结合与调整。

50、什么叫花格在规则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规则?

答:一是规则的纹样产生整齐、严谨的美观景象,但容易形成严肃,单调和呆板、缺少生气的效果;二是不规则的纹样,又易零乱与不统一。三是在规则的构图中加入不规则但有规律的变化,既可消除呆板和生硬的缺陷,又能形成既整齐又活泼,既简单又丰富的生动效果。

51、如何获得良好朝向?

答:一是大门建筑应尽是南北布置,使工作窗口南向或东南、西南向。二是在受规划位置及街景、城市交通的影响,不能具有良好朝向时,应在不改变大门朝向的前提下,改变建筑方位,使工作房间具有好朝向;三是在大门建筑群的组合中,将工作房间巧妙地安排在较好的朝向中,

六、论述:

一、墙垣的主要功能:(1)围护、防卫的功能;园林墙垣有围墙与景墙之分,园林围墙作为围护构筑,其主要功能是防卫作用。(2)表现园林的风格特征:即通过园墙的不同质感、色感及不同造型特征来表现园林的风格特征。(3)划分和围合空间:我国园林空间变化丰富,层次分明。各种园林墙垣穿插其中,既分隔空间,又围合空间,既通透、又遮障。园林墙垣可分隔大空间,化大为小,又可将小空间串通迂回,小中见大,层次深邃。(4)障景采用不同的园墙遮蔽“俗”的那部分外景。(5)协调陪衬。墙垣具有装饰环境的作用,以其精巧的造型,点缀园林之中,成为景物之一。(6)泄景、漏景。漏窗门洞在园林墙垣上,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使空间通透,流劲多姿。(7)框景。要利用园林墙垣上的漏窗门洞外的景物,构成框景、对景。(8)组景。景墙与周围山石、花木、灯具、雕塑、花池等小品结合,构成一组独立的景物。

二、美学构图原则与规律:花格作为艺术作品,在构图形式上应符合统一、对比、均衡、韵律等美学构图原则与规律。1、统一。(1)表现在花格与建筑设计及园林环境在总体关系上、整体与局部上、风格上的统一协调。(2)是花格自身图案组合关系上的统一和谐,花格的重复变化易形成统一的整体。若纹样过多,反而造成杂乱无章,尤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应明确主次,不可喧宾夺主。2、对比。花格设计中,对比的运用可强调差别,使形式更富于变化而有生气,包括方向对比、明度对比、质感对比、色彩对比、虚实对比和轻重对比等。3、均衡。花格构图上的均衡,常表现在“量”上的平衡,有时表现在方向、明暗及色彩上的平衡。以花格处理达到的均衡,可使建筑立面更加活泼、轻巧。4、韵律。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构成的美感,是花格设计中最基本的构图法则。它包括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替韵律等。

三、各种类型花格特点:1、砖花格。取材容易,施工方便,多用于花格墙、围墙、栏杆等,有良好的效果。砖花格要求有相应的强度,其规格上要求大小一致,多采用青砖、灰砂砖等。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砖花格墙厚度有120毫米和240毫米两种。如墙厚为120,则墙的砌筑高度和宽度不宜超

过1500*3000毫米,采用240厚墙时,不宜超过2000*3500毫米。而且花格两端应与实墙、柱墩连结牢固。2、瓦花格。生动、雅致、变化丰富。多用围墙、漏窗、屋脊等部位。可用1:3水泥砂浆砌结,或用白灰麻刀,或青灰砌结,高度不宜过高,顶部宜加钢筋砖带或混凝土压顶。3、竹花格。就地取材,具有地方特色,有古雅之风韵。多用于栏杆、围墙、空间隔断等。竹材用于装修及花格时,应选用竹杆匀称、质地坚硬、竹身光洁且直径在10-50毫米之间为宜。如及的茶杆竹,可满足上述要求。竹材易生蛀虫,在制作前应先做防蛀处理,如用石灰水浸泡等,竹材表面可涂清漆,烧成斑纹、斑点、刻花刻字等。竹的结合方法,通常以竹销或钢销为主,也有用烘弯结合、胶合等。4、金属花格:精致,有高雅、华贵之风韵。建筑室外、园林中均可应用。5、镶玻璃花格。使室色彩产生柔和、悦目的效果,增强建筑艺术的观赏性。公共建筑中常用。在镶玻璃花格中,常用的玻璃有以下几种:彩色玻璃、套色刻花玻璃、银光刻花玻璃、压花玻璃、磨砂玻璃和夹花玻璃。

四、南式亭和北式亭在造型上的风格特征:1、我国南式亭以、的私家园林亭为代表。北式亭以、的皇家园林亭为代表。2、南式亭和北式亭在造型上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性格上:南式亭活泼,轮廓线丰富;北式亭稳重,轮廓线简洁。(2)顶部建筑上:南式亭顶部较大,顶面陡,挑檐较深远;北式亭顶部较矮,顶面平缓,挑檐较浅。(3)色彩及装饰上:南式亭色彩淡雅、朴素,装饰简洁;北式亭色彩鲜艳、华丽,常饰以彩画或斗拱等。(4)屋顶结构上:南式亭封顶吊天花;北式亭暴露屋顶结构,施以彩画。

五、亭子平面形状的选择:1、亭子的平面形状要能烘托园林环境,使其寓意更加完美。2、选择平面形状时,要考虑赏景面的要求,使其大多数边有景可对。3、亭作为景物中心时,需强调其体量。如增加平面的边数和复杂程度。4、根据亭子在风景构图中的不同作用来选择:在强调轴线布局和气氛中,宜采用正方形平面:因为正方形在所有的几何中,具最严谨、最规整的特点,其轴线最明确,中心也最明确,能起到强调总体布局轴线方向的作用;长条形地基上,宜用长方形平面,以强调平远气氛的风景构图;道路、曲廊转角处,或凸出的湖岸处宜用扇形,以与环境协调;强调活泼气氛的环境中,平面力求活泼多样,如海棠形、梅花形、不等边、曲尺形等。5、园中相邻各亭,既统一又要有变化,以丰富园林景致。

六、重檐顶亭:重檐顶亭的造型特点是屋顶轮廓线丰富,一般体量高大,竖向感强,其形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故在园林布局中,应充分发挥其造型上的特点:1、亭的体量应与园林空间相协调。重檐亭宜用于较大的园林空间。2、重檐亭具突出的高耸感,宜布置于山巅、山脊线上,以丰富其天际线,增加山的高峻气势。3、在组亭中可作为群体的主亭,以突出主体,增强构图效果。4、亭与廊、花架等组合时,常用重檐亭,以便在构图上突出竖线条和横线条以及体量上的对比。

七、山地建亭:山地建亭,视野开阔,适于登高远望。特别是山巅、山脊上,眺览的围大、方向多,山上建亭能丰富山形轮廓,也是游人休息、赏景的适宜场所。但对于不同高度的山,建亭位置应有所不同。1、小山建亭:常建开山顶,以增加山体高度与体量,丰富山形轮廓,但一般不宜建在山形的几何中心线之顶,以避免构图上的呆板。2、中等高度的山建亭:宜在山脊、山顶或山腰建亭,且应有足够

的体量,或成组设置,以取得与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3、大山建亭:一般建在山腰台地、次要山脊或崖旁峭壁之顶,也可建在山道坡旁,以显示局部山形地势之美,并有引导游人的作用。大山建亭还要考虑游人的行程能力,应有合理的休息距离。

八、亭子的设计要点:1、首先必须选择好位置,按照总的规划意图选点。使亭子置于特定的景物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观景和点景的作用。2、亭子的体量与造型的选择,应视所处的环境的大小、性质而定。(1)较小的庭园,亭子不宜过大,但作为景物中心时,也不宜过小,在造型上也宜丰富些;(2)在大型园林的大空间设亭,要有足够的体量,或成组设置;(3)山顶、山脊上建亭,造型力求高耸向上,以丰富和明确山与亭的轮廓;(4)周围环境平淡时,亭子造型丰富些;周围环境丰富时,亭子造型宜简洁。3、亭子的材料及色彩:应力求选用地方性材料。

九、廊子的造型和应用特点:(一)双面空廊1、造型特点:屋顶用两排柱支撑,四面无墙无窗,开敞、通透;在廊子的柱间常设坐凳栏杆供游人休息。2、应用特点:布置在两侧景色都比较丰富的地段。(二)单面空廊1、造型特点:一边用柱支撑,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它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如墙外有景可赏,则在沿墙的一侧,还可开设各种漏窗框取景物,但墙及窗洞不一定总设在一面,应根据两面景色的丰富程度,进行变换,景色差的一侧设墙遮挡,景色好的一侧开敞或在墙上设漏窗框取景物。2、应用特点:布置在一面景色比较丰富,另一面比较平淡的地段。(三)复廊1、造型特点: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1)在廊子的一边可以透过空窗看到另一边的景色,收到可望而可及的效果;(2)两面空间都不暴露生硬的墙体;(3)延长游览路线,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

2、应用特点:一般安排在廊的两边都有景色,而景色的特征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中。(四)双层廊:廊子分上下两层。1、方便游人在不同高度的廊中观赏景色;2、用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

3、由于层次变化,有助于丰富园林建筑的体型轮廓。

十、花架的功能:花架可看作是用绿化材料做顶的亭、廊,在造园设计中往往具有亭、廊的作用。

1、作长线布置时,就象游廊一样能形成导游路线,也可以用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

2、作点状布置时,就象亭子一样,形成观赏点,既可以在这里组织对周围景色的观赏,它本身也可供游人观赏并点缀园风景。

3、尽管花架具有亭、廊的作用,但它又不同于亭、廊,它能把植物生长与人们的游览、休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接近自然的特点,它轻盈的形式还能点缀园林建筑的某些墙段或挑檐的檐头。

十一、花架的造型在作配景的花架时,在以水体为主景的园林中:1、如果水景是以辽阔平静取胜,花架应临水设置,色彩、线条、轮廓变化要丰富,通过倒影点缀水面,衬托宁静。2、如果水景是瀑布、喷泉等动态水体,花架应选最佳观赏角度、视距,造型宜简洁、色彩淡雅,以衬托主景的热烈、奔放。

十二、码头的位置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周围环境。(1)交通方便。:游船码头最好靠近一个门口,使其位置明显,防止游人划船走回头路。(2)位置明显:但停船较多时应不妨碍水上景观。(3)注意使用季节风向:避免风口停靠不便。(4)日照条件:避免夕阳。夏季高温,低入射角的光不好遮挡,再加上水面反射,对炎热的游船旺季使用十分不利。2、水体条件。根据水体大小、水流、水位考虑。(1)水面大者:要注意风浪,码头最好设在避开风浪冲击的湾,便于停靠。(2)水面小者:要注意游船出入

防止阻塞,宜在宽阔处设码头。(3)流速大者:为停靠安全应避开水流正面冲刷的位置。3、观景条件。宽广的水面要有景可对,不是一望无际。水体小的要争取较长的景深与视野层次,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十三、码头的设计要点是:1、设计前应了解湖面水位的标高、最高最低水位变化,以确定码头平台的标高,以及变化水位时的必要设施。2、平台上人流路线应畅通,避免拥挤,应将出入人流路线分开,以便尽快疏散。3、码头附近的湖岸线形状与风向对集纳水面污物有很大的关系。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湖岸线的形状对风吹漂浮物及码头船只的影响。4、码头平台伸入水面,夏日旺季易受烈日暴晒,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朝向、环境绿化遮荫围及建筑本身的遮阳措施。5、靠船平台岸线长度,至少应不小于两只船的长度,如每只船长2米,台长即应4米以上。面积应考虑上下人流及工作人员撑船钓钩船的活动围。

十四、大、小出入口的布局形式及其应用特点:1、大小出入口合一,车流人流不分。适于人流量不大的小型公园或大公园的次要入口、专用门。2、大小出入口分开,售票等管理用房设在小出入口一侧,平时只开小门。适用于以人流为主的一般公园大门。3、大小出入口分开,收票室设在两口之间,兼顾两侧收票,适于人、国车均较多的大型公园。4、车、人流分开,对称布置,适于大型公园。主要是形式上服从对称的要求。5、进口和出口分开设置,入口、出口分别与游览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相连。适于大型公园使用,特别是游览顺序较强的专业性公园。

十五、不同的地理环境,饮食业建筑辅助部分的隐蔽方式不同:1、山地建筑:当餐馆选在山麓山腰地带时,常把辅助部分安排在靠山的一侧,以形成视野上的死角,达到隐蔽的效果,以利于生产加工,后勤供应、交通运输和“三废”处理。2、临水建筑:当餐馆临水时,多以水榭敞轩形式半支于水面、半筑在驳岸上。主体建筑水,便于赏景;辅助部分设于岸上,易于绿篱、墙垣等障景相配,有利于排污。

3、平地建筑:当餐馆建于平地时,为便于隐蔽其辅助部分,应尽量倚角处理,主体面向景区,把辅助部分障于主体之后。

大众传播学考试整理

1.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2. 五大先驱贡献与方法 拉斯韦尔(1)提出5W 模式 (2)内容分析法 (3)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1)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2)实地调查法 卢因(1)研究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 (2)提出来“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 “耶鲁学派” (1)控制实验法 (2)找到影响劝服效果的诸多因素 施拉姆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3.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区别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 只想拆庙 5.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 有效性 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适时性 针对性 6. 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5W 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发射器接收器 讯息 讯息 信 的 信源 信宿 噪源 号接收到信息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8.人际传播(罗洛夫观点)罗洛夫观点: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9.大众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10. (斯蒂芬森的“游戏说”)美国学者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 工具性的传播——个人工具 游戏性的传播——充实情绪 赖特”四功能说” 1、大众传播的监测社会功能 2、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功能 3、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4、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负功能:“麻醉精神”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 (1)电视人(2)沙发土豆(3)容器人 2、拟态环境与刻板形象 拟态环境定义: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试题整理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库一 一、名词解释 1、园林 2、绿化 3、体量对比 4、流动景框 5、尺度 6、建筑庭园 7、什么是园林建筑小品? 8、什么是花架? 9、什么是梯级与蹬道? 二、问答题 1、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创造中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2、园林的性质和使用功能来加以区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3、述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 4、简诉承德避暑山庄在立意上的巧妙利用? 5、叙述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6、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一般可以通过哪三种手法? 7、庭园组景手法 8、庭院灯可分为几类? 9、园林铺地分为几种? 10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三、选择题 1、园林的基础地貌是() A. 土地和水体 B. 土地 C. 水体 2、研究如何去创造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 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学科称为() A. 造园学 B. 园林学 C. 环艺学 3、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 江南园林 B. 皇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4、“枯山水”起源于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法国 C. 日本 5、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 A. 古埃及和古希腊 B. 古埃及和古罗马 C. 古希腊和古罗马 6、()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A.京都龙安寺南庭 B. 桂离宫 C. 茶庭 7、法国的凡尔赛宫,由()大师设计建造。 A.孟萨 B. 勒诺特 C. 勒沃 D. 路易十四 8、颐和园又名() A.畅春园 B. 清漪园 C. 静宜园 D. 静明园 9、()重建清漪园并改名。 A. 光绪十四年 B. 咸丰十年 C. 光绪十年 10 、辋川别业是由()所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块瑰宝,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园林的布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两个实例—如园和青浦夏雨幼儿园入手,来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方式方法,更深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更是将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童寯老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这些都在园林空间中反映出来,而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园和青浦幼儿在运用园林思想进行设计方面的观点。 1. 关于整体布局

如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属于向心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背朝外面向内的布局方式,它给人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它的特点是园中心设池,建筑物沿池周边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开阔的庭院空间。而如园又对这种布局进行了延伸,它在水平方向做了三个不同的园子,分别为盘古、方池和一丈台。三个园子之间用楼梯和走道隔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实墙,这与园林思想中的“障景”手法如出一辙。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稳步异景,并且由于实墙的阻隔作用,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渴望看到实墙背后更多的景观,从而起到加强景深的作用。在作为“主景”的三个园子之外,穿插着一些体量较小的院子,这也为人的游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关注点。同时,园子面积虽小,但由于空间的深度和丰富性,使人完全不会察觉。相比而言,青浦夏雨幼儿园则属于带状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或以一泓清池,或以峻山秀峰展开布景,根据特有的山势水形而形成画卷式的带状园林风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景物集中在同一画幅中,游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观赏路前进,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不断变幻,如一幅幅美的画卷次第展开,在动态的观赏中,获得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观印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青浦夏雨幼儿园的西侧和北侧是一条小河,为了与小河取得呼应,15个班级的教室群主体建筑采用了弯曲曲折的态势,沿小河方向顺次展开。在二层类似园林的路径穿行时,建筑作为为一个个的点出现,有“对景”“步移景异”的特征。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筑的主体地位是得到强调的。路径的变化,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对建筑多角度的观察,进而体现景观的变化。而办公和专用教室

大众传播学二十九个重点概念

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具体来说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1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分解为四层含义:(1)为数众多的传播者(2)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3)人数众多的受传者(4)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13、信息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所建构的一个拟态环境, 14、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15、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 16、大众----是伴随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分界点。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大众社会打破了以往传统社会的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存在,即大众。 17、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中信息的接受者,主要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园林建筑设计比例尺度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立意: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3.空间序列: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中,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4.舫:中国造园艺术中具有舟楫意象的组合式水景建筑。 5. 园林建筑小品: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建筑)、(植物)。 2.借景的内容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 3.园林中常说的“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 4.在园林建筑个体设计中,亭的造型在立面上一般可以分(屋顶)、(柱身)、(台基)。 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颐和园又名( B )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2、园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园林景观的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 ) A.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 B.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C.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3、用( C )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1

A.砖块 B.石材 C.青瓦 D.软石 4、在建筑物中,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 A )类型的廊。 A.双面空廊 B.单面空廊 C.复廊 D.双层廊 5、设计自然式园林沿水体周边的道路一般要求(D) A.尽量贴近水面,有亲切感 B.避免接近水面,有安全感 C.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平行 D.与水面有远有近,若接若离 6、园林的基础地貌是( D ) A. 建筑 B. 土地 C. 水体 D. 土地和水体 7、( A )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的一种最多的建筑形式。 A.亭 B.廊 C.榭 D.坊 8、系列说法有误的是( B ) A.设于园中心地段的饮食的业建筑,辅助部分难于利用视野死角掩蔽。 B.内容复杂体量庞大的营业性建筑其基地面积,所在位置等因素与周围环境难以去得协调时,应考虑项目集中。 C.有些体量较大的饮食业建筑把它安置于主要游览线的外侧,在建筑体型和组合上加以适当的处理,就不会做成压风景之弊端。 D.点景是风景饮食业建筑的精神功能。 9.在传统亭的设计时,要表达向上、高峻、收聚交汇的意境,应采用哪种立面形式( D ) A.歇山 B.卷棚 C.平顶 D.攒尖 10、景栽的首要问题是( A ) A.庭园花木如何发挥观赏效能B.景栽品种的选择 C.景栽的位置要求D.景栽的功能要求 11、若在庭院空间中,各个主要视点景观所得的视角比值都大于( B )则将在心理上产生紧迫和闭塞感。 2

大众传播学

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① 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 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

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 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3.异步性意味着经由中介传递的信息“可以在时间上错开,电子讯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能够在不同的时间里阅读电子邮件,在各自方便的时间里达成交互。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能够方便的发送、接收、储存、找回信息。一旦讯息数字化,个体对媒介的操纵性便有了无限可能,和使用传统媒介相比,个体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 (二)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消解 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选择和使用的多样性与宽泛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变得无疆域性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与人们自由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在对电视的评价上人们声称“大众是一群被动、消极、受电视蛊惑的‘文化傻帽(Cultural Dopes)’,而传媒则是统治者和阴谋家用大众宣传手段行使权力和愚弄世人的坏技术”②。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极端,却昭示着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之间在媒介技术面前仅有一步之遥。 “使用与满足理论”旨在突出受众为不满足如何使用媒介,主动权应掌握在受众手上的。“网络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掉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③正因为如此,受众更在形式的笼罩下流连忘返,在媒介文化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全球化的平台上乐此不疲,而忽略了自身感受。“使用网络连接的电脑或信息服务,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出于习惯,表明了电脑仪式化的使用方法,而不是选择特定内容,用于满足需要的方式。” ④可见,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而不予警惕的话,受众的主题地位就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更不用说使用与满足的程度能有多大了。 二、“你”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网络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媒介,不但集中了多种媒介形式的特征,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B答案解析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08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立意: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3.空间序列: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中,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 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4.舫:中国造园艺术中具有舟楫意象的组合式水景建筑。 5. 园林建筑小品: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 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建筑)、(植物)。 2、借景的内容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 3、园林中常说的“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 (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 4、在园林建筑个体设计中,亭的造型在立面上一般可以分(屋顶)、(柱身)、(台基)。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颐和园又名( B )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2、园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园林景观的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 ) A.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 B.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C.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3、用( C )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A.砖块 B.石材 C.青瓦 D.软石 4、在建筑物中,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A )类型的廊。 A.双面空廊 B.单面空廊 C.复廊 D.双层廊 5、设计自然式园林沿水体周边的道路一般要求(D) A.尽量贴近水面,有亲切感 B.避免接近水面,有安全感 C.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平行 D.与水面有远有近,若接若离 6、园林的基础地貌是(D ) A. 建筑 B. 土地 C. 水体 D. 土地和水体 7、(A )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的一种最多的建筑形式。 A.亭 B.廊 C.榭 D.坊 8、系列说法有误的是(B ) A.设于园中心地段的饮食的业建筑,辅助部分难于利用视野死角掩蔽。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的过程是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普通受众。也可以具体理解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及其影响不是一般认为的直接流向或者传达给普通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这里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再由意见领袖传达给受众。这个理论是在4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 举例说在欧美换届选举中,一般选民们对于自己所要选择的政党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于他们的选择起重要作用的反而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一般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从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意见领袖那里,这主要是一个信息传达的过程,然后在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态度形成、转变以及具体的行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 它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 大众传播可以为公众提供一种“议事日程”,也就是说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给那些“议题”分清轻重缓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突出报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以此来影响民众对周围世界的重要事件的判断。而且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具体看法,也无法影响人们去想什么,但是可以通过那些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举例说,之前发生的“7·23”动车事故,全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这次事故的相关追踪报道,在报纸和电视媒体上都是放在第一位报道的,这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民众的重视,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而当时的其他一些事件就没有都不是那么地引人注意了。可见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沉默的螺旋理论: 它由诺埃勒-诺依曼提出的。认为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也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力图避免由于自己单独持有的态度和想法而被孤立的处境。而且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时,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很少有人理会或被群起而攻之,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比如列举现实当中的例子:在A 和B同时选举班长时,在竞选前很多人认为A的获胜可能性比B大,这样的观点会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那些原本保持中立或者是支持B的人会渐渐地认为A 更优秀或者是保持沉默,在最后投票的时候,A豪无意外地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 培养理论:

传播学概论试题教(学)案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ZY《园林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三年级园林建筑设计作业一 A、传统园林专题分析 分析比较: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与皇家园林(颐和园) 1、留园 2、拙政园 3、颐和园 4、总结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B、现代园林专题分析 C、现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专题分析 图纸要求: 1、图纸规格统一为A4。图纸裁大裁小均无成绩。 2、上板图必须手绘,白色图纸。不得拼贴,不得用计算机绘图。 3、图文并茂,内容深刻,图纸干净整洁。 三年级园林建筑设计作业二 公园茶室设计 一、设计指示书 目的 课程设计目的 (1)认识建筑应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与基地相适应,这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公园茶室建筑应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从基地环境条件出发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建筑形象与空间。(2)初步掌握“从外到内、内外结合”这一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注意从总体入手,首先解决好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和基地的关系,同时注意内外结合进行设计,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空间。功能布局合理,使公园茶室既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又满足游人休闲生活和各项使用要求。 (3)了解公园茶室这一建筑类型的特点,妥善安排茶室各项使用功能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关系。既保障公园茶室休闲环境的私密性与舒适性,又有优美宜人、接近自然的室内外休闲环境。同时应满足朝向、日照、通风及建筑结构等项技术要求。 (4)建立尺度概念,了解公园茶室休闲建筑中人体活动对家具尺寸与布置、室内净高、楼梯与走道等的尺寸要求。 (5)学习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进行立面设计与体型设计,创造有个性特色的建筑造型及环境特色。课程设计要点 (1)本设计有几个地段供选择。地段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景观环境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各不相同。但都位于风景优美地区。同学可自选用地进行设计。 (2)研究设计任务书,首先自行确定建筑有无特殊的功能要求。然后分析该公园茶室的房间组成及在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 1、传播的定义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3、信息社会 所谓的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4、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5、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6、大众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填空题 1、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的5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4、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5、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7、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 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8、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题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介系统的进程。 9、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0、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11、信息社会具有的几个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12、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务赋予的含义,是人类 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3、符号意义的分类: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 *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 B.信息的共享 C.消息的独享 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 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传播的5W模式 C.政治传播的概念 D.内容分析 法 4. 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 A.流行文化 B.民间文化 C.精英文化 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 B.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机械抽样 7. 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一一韦弗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结构论 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 ? 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 B.游戏说 C.自我中心性功能 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5 小题 *5=25) 1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 为我所用 B 中西结合 C 尽量吸纳 D 批评为主 E 批判吸收 2 卡尔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 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 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 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 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 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信息系统模式 E 电子模式 4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 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 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 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 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 新闻法 B 广告管理法 C 诽谤罪法 D 保障隐私权法 E 证券交易法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一、根据受众选择性注意理论,传播信息应遵循的原则 从传播者如何适应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考虑,传播媒介的信息要想具有吸引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易得性: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使受众以轻易的手段获得。 2、对比性: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常常可以吸引受众。 3、报酬与威胁:受众能灵敏地感知和记忆那些有利于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而对那些可能危及自身的警告性信息则会有特别的戒备。 二、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P103) 三、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 人肉搜索”现象的积极价值 一是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封建臣民伦理强调的是民众的顺从,这一影响至今尚存。这使得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压抑个性,情绪抑郁。网络虚拟社会给个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以一个本真的自我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使现实社会积聚起来的不满得以释放,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网络社会的德治与现实社会法治的结合。通常情况下,来自社会的道德监督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道德一向都以自律来发挥作用,然而两种方式的效果都较差。有了“人肉搜索”就有了“道德法庭”,这样就能使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社会更稳定。 “人肉搜索”现象的消极影响 “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人肉搜索”事件中,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保留地公布,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受到人身攻击和伤害。对于被搜索对象的搜索一旦失去控制。“人肉搜索”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成为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非常态行为的舞台,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等相关权益,阻碍了“人肉搜索”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 四、什么是集合行为?它的产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P84)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下的干扰与破坏。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五、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意义(P204~P206) “培养”理论,也称为“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两个方面:欧洲源流美国源流 2现代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3(1)拉斯韦尔开创了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传播过程各要素的道路。他认为,一般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了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即“5w’模式。(2)卢因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3)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级传播以及“领袖舆论”概念(4)施拉姆1948年编辑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这是传播学领域的的一本教科书。 二 1 传播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与发展:(1)口头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三 1。符号定义:符号就是指代、指称另一种事物的事务。2符号的形式被成为“能指”,符号内容为“所指”。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1)图象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关系表现某种性质的共同性,即看起来或听起来具有某种相似性。(2)象征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必然联系,它之所以成为某种对象的再现体,完全由于某种规则或约定俗成的惯例。 3.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又称信号。 4.符号主要特性: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 5.符码分为:(1)逻辑性符码(2)表现型性符码(3)再现性符码(4)呈现性符码 四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与实际矛盾: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2新闻语言的陈述方式:报道、推论、判断。 3。语言传播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对象性原则(3)情景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五非语言符号系统 1。体语: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体语包括:动态体语和静态体语。(1)表情和眼神(2)姿态和动作(3)触摸行为 2.视觉非语言符号:包括个人服装、化妆、使用物品,环境摆设和一些特殊图形等,这里指人体动作以外的视觉符号 3.听觉非语言符号:听觉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音响等类别。所谓类语言是指类似语言的符号,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1)声音要素:涉及音调、音量、节奏、变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问题详解

实用标准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 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 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 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 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C.媒介 D.讯息 12. 下面哪一类传播活动是其它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内传播 13.“一人大哭,全场大哭;一人大笑,全场大笑”这一现象属于下面哪一种情况() A.群体感染 B.群体暗示 C.群体压力 D.群体模仿 14. 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的最根本特征是() A.灵活性 B.经济性 C.具体性 D.能动性和创造性 15.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称作对社会起“瞭望哨”作用的是哪一个() A.环境监视功能 B.娱乐功能 C.社会协调功能 D.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16.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 A.非语言符号 B.体态符号 C.伴生符号 D.形象符号 17.被德国社会学家林格斯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之一 的是() A. 网络 B.广播 C. 电视 D.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