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合集下载

国家大地控制网

国家大地控制网

大地控制网规范(1)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

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0.5mm,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8,坐标年平均变化率中误差水平方向应不大于±2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mm。

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结点处。

(2)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控制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7,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50km。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两年。

(3)三等大地控制网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

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20km。

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线路上。

(4)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及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及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实质上是确定点位在某特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通常称其为三维大地测量。

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就是直接求定地面点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传统的大地测量是把建立平面授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开进行的,分别以地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

因此,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2、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2.1 常规大地测量法2.1.1.三角测量法1)网形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其构成三角形网状,观测的方向需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由这些方向值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内角。

2)坐标计算原理如果已知点1的坐标(2t,y1),又精密地测量了点l至点2的边长3,z和坐标方位角01z,就可用三角形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三角网中其他所有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各点的坐标。

这些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又称大地点。

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3)三角网的元素三角网的元素是指网中的方向(或角度)、边长、方位和坐标。

根据其来源的不同,以分为三类。

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

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②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2.2.2.导线测量法在地面上选定相邻点间互相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A、B、C…,连接成一条折线形状(如图),直接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互之间的角度。

若已知A点的坐标(又d,y4)和一条边的方位角(例如AAJ边的方位角04“),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2.2.3.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三边测量法的网形结构同三角测量法一样,只是观测量不是角度而是所有三角形的边长,各内角是通过三角形余弦定理计算而得到的。

大地测量学考前复习资料

大地测量学考前复习资料

1、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水面完全处于静止和平衡状态(没有风浪、潮汐及大气压变化的影响),把这个海水面伸延到大陆下面,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在这个面上都保持与重力方向正交的特性,则这个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球面角超: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相应平面上的内角和与(n-2)×180°的差值3、底点纬度:在y =0时,把x 直接作为中央子午线弧长对应的大地纬度B ,叫底点纬度。

4、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高程差。

5、水准标尺零点差: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误差之差。

2、总椭球体:总椭球体的中心与地球的质心重合,其短轴与地球的地轴重合,起始子午面与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而且与地球体最佳密合的椭球体。

3、大地主题反算:已知椭球面上两点的大地经纬度求解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与正反方位角。

4、子午线收敛角:高斯投影面上任意点子午线的投影线的切线方向与该点坐标的正北方向的夹角。

5、水准标尺基辅差:精密水准标尺同一视线高度处的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差。

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球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物理大地测量学(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空间大地测量。

建立大地基准的任务: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定向和定位。

建立大地基准的目的:建立一个与某个国家或地区拟合最佳的旋转椭球。

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参考的高程系统。

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

地高:把纬度45°重力值作为高程系统的重力水准面。

三者关系:H=H 正常+ξ H=H 正+N ξ—高程异常 N —大地水准面差距1954北京坐标系:1)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

2)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的系统倾斜。

3)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的应用参考面不统一。

4)定向不明确。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1)采用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上推荐的4个椭球参数。

大地控制网建立

大地控制网建立
➢现代大地测量新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GPS、GLONASS、 Galileo……) ➢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 卫星测高、卫星重力计划
大地控制网建立
三角测量法
➢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点, 使它们与周围相邻点通视并构成相 互联接的三角网,网中各点称为三 角点(大地点)。在三角点上测定 各三角形的内角及一部分边长,根 据已知点坐标及方位角,就可以依 次推算出网中各点的坐标。
大地控制网建立
激光测月
➢用大功率激光测距仪向安置在月球表面 的后向反射棱镜发射激光脉冲信号,测 定信号往返传播时间以确定从测距仪至 反射棱镜之间距离的方法和技术称为激 光测月。
➢激光测月和激光测卫的区别:
➢1、需要功率更大的激光测距仪 ➢2、棱镜安置在月球表面
大地控制网建立
卫星测高
➢利用安置在卫星上的雷达测高仪 测定卫星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并用激光测卫、多普勒测量和 GPS测量等方法精确确定该卫星 的运行轨道以测定海面形状的方 法和技术称为卫星测高。
大地控制网建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原理图
大地控制网建立
卫星摄影测量
➢在晴朗的夜晚以恒星为背景用人卫 摄影仪对卫星进行摄影观测,根据 已知的恒星坐标以及相片上恒星与 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从人卫 摄影仪至该卫星的方向的方法和技 术称为卫星摄影测量。
大地控制网建立
卫星激光测距
➢用安置在地面测站上的激光测距仪 向专用的激光卫星发射激光脉冲信 号,该信号经安置在卫星表面的后 向反射棱镜反射后返回测站,精确 测定信号往返传播时间并进而求出 从仪器至卫星之间距离的方法和技 术称为卫星激光测距,又称为激光 测卫。
网中其它点的坐标、坐标方位角、边长

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建立大地测量控制网,精确测定控制网点的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是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

经典大地测量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应用GP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大地测量控制网。

本章首先介绍国家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

介绍国家GPS网、国家重力网。

最后重点叙述实用的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国家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一、国家大地控制网及其作用1、为地形测图提供精密控制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具有统一坐标系统的高精度测量控制网,它是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加密控制网的基础,测绘地形图时所建立的图根控制网,就是以大地控制网点为基础进一步加密而成的。

在测绘地形图中,大地控制网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限制测图误差积累,保证成图精度。

测绘工作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平板测图中,每描绘一条方向线,丈量一段距离,都会产生误差。

这种误差在小范围内不易觉察出来,而在大面积测图中将逐渐传递和积累起来,使地形、地物点在图上的位置产生较大误差,甚至使相邻图幅不能很好地拼接。

如果以大地控制网的精确点位为基础,再进一步根据需要加密图根点作为测图控制,就能把误差限制在相邻控制点之间而不致积累传播,从而保证了成图的精度。

(2)统一坐标系统,保证相邻图幅拼接。

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建设开发时间上的差异,国家基本地形图通常是各个测绘部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分幅测绘的。

由于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系统在全国是统一的,精度是一致的,这样,不管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开展测图工作,都不会出现漏测或重叠,从而保证了相邻图幅的良好拼接,形成统一整体。

(3)提供点位的平面坐标,保证平面测图。

地球接近于旋转椭球,其表面是不可展平的曲面,强制展平就会出现皱褶或破裂,也就是说,用一般的方法是不能把球面上的地形测绘在平面图上的。

但大地控制点在椭球面上的位置是可以精密确定的,并且可以在保证必要精度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把它化算为投影平面上的点位(x,y),进而计算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

第五章 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第五章 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②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 搜集和分析资料 (1)测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全部有关技术文件、图表、手簿 等等)。 (3)有关测区的气象、地质等情况,以供建标、埋石、安排作业 时间等方面的参考。 (4)现场踏勘了解已有控制标志的保存完好情况。 (5)调查测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便利情况和物资供应情况。若在 少数民族地区,则应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对搜集到的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网的布设形式,起始 数据如何获得,网的未来扩展等。 其次还应考虑网的坐标系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 此外还应考虑网的图形结构,旧有标志可否利用等问题。
上海港GPS扩展网网图
2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几千公里), 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 射信号,通过信号对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确定基线长度和方向 的一种空间技术。长度的相对精度可优于10-6,对测定射电源的空 间位置,可达0.001”,由于其定位的精度高,可在研究地球的极移 、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球固体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 速率和方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 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高压电线等应有一定的 距离。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选用1:25 000~1 :100 000地形图)上进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a 展绘已知点; b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c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d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e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说明,并拟定作业 计划。
2. 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国家三角网的精度,应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在测图中 ,要求首级图根点相对于起算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在图上应不 超过±0.1mm,相对于地面点的点位误差则不超过 ±0.1Nmm(N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为使国家三角点的误差对图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应使相邻国 家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小于(1/3) ×0.1Nmm。

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流程

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流程

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流程1.确定大地控制网的覆盖范围和目标区域。

Determine the coverage area and target area of the ground control network.2.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位置,保证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

Choose suitable control point location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ground control network.3.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实地测量和标注工作。

Carry out field measurement and marking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4.确定地面控制点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Determine the coordinate system and elevation system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5.设置地面控制点的基准点和基准高程。

Set the reference point and reference elevation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6.选择合适的GPS设备或全站仪进行测量。

Select appropriate GPS equipment or total station for measurement.7.进行地面控制点的GPS测量或全站仪测量。

Carry out GPS or total station measurements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8.处理测量数据,计算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Process measurement data,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s and elevations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9.校正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保证其准确性。

大地测量学复习要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复习要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的分支:分为普通测量学(简称测量学)和大地测量学。

2、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作用:①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②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③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几何大地测量学(天文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构成。

4、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以及空间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①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②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③基本任务: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5、现代大地测量的特征答:①研究范围大(全球:如地球两极、海洋);②从静态到动态,从地球内部结构到动力过程;③观测精度越高,相对精度达到10-8~10-9,绝对精度可到达毫米;④测量与数据处理周期短,但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

第二章时间和坐标系统1、天球的概念概念:所谓天球,是指以地球质心O(或测站)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的球体。

在天文学中,通常均把天体投影到天球的球面上,并利用球面坐标来表达或研究天体的位置及天体之间的关系。

2、大地基准与大地基准的建立大地基准: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以及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还有在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测量法
优点: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 件多,便于检核,精度较高 缺点:通视条件要求高,布网困难, 推算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 远边长精度越低
导线测量法
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点,使它们与 相邻点互相通视,相邻点之间连成一条折线称 为导线,若将若干导线纵横交错构成网状则称 为导线网。导线中至少有一个已知点和一个起 始方位角,观测相邻点间的边长和各点的转折 角,那么就可以依次推算其余各点的坐标。 观测量:边长和夹角 要求:相邻点间通视 优点:布网灵活,费用低,边长精度均匀 缺点:检核条件少,控制面积小
概述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 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其实质是确定点位在某特定坐标系 中的三维坐标,通常称为三维大地 测量。 基本内容--坐标、高程、重力
概述 在常规大地测量中,是把建立平面 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分开进行的, 分别以地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作 为参考面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 原因:测量仪器与技术手段的限制 优点:易于布设、经济实用 缺点:非真三维坐标、不能满足现 代大地测量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平面网布设方案
工作内容
技术设计 实地选点 造标埋石 外业观测 内业平差
技术设计
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考虑因素:精度、效益 步骤:
收集资料 实地踏勘 图上设计 编写技术设计书
收集资料
测区地形图 交通图 气象资料 已有大地测量资料
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
导线测量法
β2 P2(x2,y2) β4 β3 D34 P3
P2 :
T12 T01 1 T23 T12 180 2
T01
β1 P1(x1,y1)
D12 Δy
Δx D23
P4
D45
x2 x1 D12 cosT12 y 2 y1 D12 sin T12 x3 x2 D23 cosT23 y 2 y 2 D23 sin T23
成果坐标系是否统一 占标、标石保存情况 自然地理情况 通讯、通信、交通、物质供应
图上设计 在地形图上拟定出控制点位置和网 的图形结构 对控制点的要求: 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充分考虑经济指标 切实保证点位安全
建标埋石
寻常标 双锥标 屋顶观测台
三角测量的标石是三角点的真正标志 三角点的坐标,实际上指的就是标石中心的坐 标,所有三角测量的成果(坐标、距离、方位 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为准的 标石埋设与保护很重要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大地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的一等三角锁,尽可 能经纬线纵横交叉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 的骨干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布设 二、三、四等三角网,所以国家三角网共有 四个等级。 每一级三角测量的边长逐渐缩短、三角点密 度逐级加大。先完成的高等级三角测量成果 可以作为低一级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并起控 制作用,这就是逐级控制的含义。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原理图
卫星摄影测量
在晴朗的夜晚以恒星为背景用人卫 摄影仪对卫星进行摄影观测,根据 已知的恒星坐标以及相片上恒星与 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从人卫 摄影仪至该卫星的方向的方法和技 术称为卫星摄影测量。
卫星激光测距 用安置在地面测站上的激光测距仪 向专用的激光卫星发射激光脉冲信 号,该信号经安置在卫星表面的后 向反射棱镜反射后返回测站,精确 测定信号往返传播时间并进而求出 从仪器至卫星之间距离的方法和技 术称为卫星激光测距,又称为激光 测卫。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规格和要求
《大地测量法式(草案)》、《一、二、三、 四等三角测量细则》、《国家三角测量和精 密导线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等 内容包括:具体的布网方案、作业方法、使 用的仪器、各种精度指标等,全国各测绘部 门,再进行测量作业时都必须以此为技术依 据而遵照执行
三、四等三角点的布设一般采用插 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插点的方法。
三、四等三角网
规格
平均边长:三等:8km、 四等>2km 测角中误差:三等:±1.8” 四等:±2.5”
一、二等精密导线 一等导线一般沿着主要交通道路布 设,纵横交叉成较大的导线环,几 个导线连成导线网。导线网应该与 三角锁联接,构成整体的大地控制 网。 二等导线布设于一等导线环内,每 条导线两端均应闭合于一等导线点 或三角点上。各条二等导线也是互 相交叉,构成二等导线网。
激光测月
用大功率激光测距仪向安置在月球表面 的后向反射棱镜发射激光脉冲信号,测 定信号往返传播时间以确定从测距仪至 反射棱镜之间距离的方法和技术称为激 光测月。
激光测月和激光测卫的区别:
1、需要功率更大的激光测距仪 2、棱镜安置在月球表面
卫星测高
利用安置在卫星上的雷达测高仪 测定卫星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并用激光测卫、多普勒测量和 GPS测量等方法精确确定该卫星 的运行轨道以测定海面形状的方 法和技术称为卫星测高。
一等三角锁系
作用: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建立统一的坐标系框架 控制低等级三角网的建立 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提供资料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既是地形测图的基本 控制,又是加密三、四等三角网 的基础,因此必须兼顾精度和密 度两个方面,它和一等三角锁网 同属于国家高级控制点。 规格:
平均边长:13km 测角中误差:±1.0”
我国天文大地网简介
在特殊困难地区采用了特殊的布网方案,主要包括 一等精密导线、大地四边形和卫星大地测量方法等。 布设周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共二十余年 规格: 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182个,构成121个 一等锁环,锁系长达7.3万公里。一等导线点312个, 构成十个导线环,总长约1万公里 整体平差1982年完成。网中包括一等三角琐系、二 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共约5万个大地控制点,500 条起始边和近1000个正反起始方位角,观测量约30 万个 精度:距离大地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 等观测方向中误差±0.6”
三角测量法
观测量: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 要求:相邻点间(观测方向)必须通视 三角点(大地点):网中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网的元素: 起算元素:已知三角点的坐标、边长和已知 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 观测元素: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推算元素:由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所推算的 网中其它点的坐标、坐标方位角、边长
卫星测高
卫星测高原理图
卫星跟踪卫星 从某一卫星上用激光测距、GPS测 量或者多普勒测量等方法连续测定 至另一卫星的距离或者距离变化率 的方法和技术称为卫星跟踪卫星。
两种模式:
1、用高轨卫星跟踪低轨卫星 2、用低轨卫星跟踪低轨卫星
卫星重力梯度测量
利用安置在低轨卫星上的重力梯 度计测定地球引力位在三个坐标 轴上的二阶偏导数,进而测定全 球重力场的方法和技术称为卫星 梯度测量。
P3 :
其它常规大地测量法
三边测量法:只测三角网中各三角形的 边长--测距仪 边角测量法:在测角网的基础上加测全 部或部分边长--全站仪 天文测量法:观测天体(恒星)的位置 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天文坐标、天文 方位角) 天文测量的作用:确定垂线偏差;控制 水平角观测误差对方位角推算的影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用户用接收机测定至导航卫星的距离或 者距离变化率并依据观测瞬间卫星在空 间的位置,采用距离交会法或者距离差 交会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及运动速度等 要素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卫星导 航定位系统。 包括:GPS、GLONASS、DORIS、 Galileo、北斗系统等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两台使用独立本振信号的射电望远 镜A和B同时对某一射电源进行观测, 利用射电干涉测量原理测定射电信 号到达A、B两站的时间延迟t以及时 间延迟率,从而精确测定基线向量A B以及从射电望远镜到射电源的方向 的理论、方法、技术称为甚长基线 干涉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建国初期,根据国家平面控制网 当时施测时的测绘技术水平和条 件,确定采用常规的三角网作为 平面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在青藏 高原等特殊困难地区布设了一等 电磁波测距导线。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
P2(x2,y2) D12 T12 P1(x1,y1) B1 A1 B2 P3
三角测量法
C1 D 13 C2 D14
A2 P4
坐标正算
x3 x1 x13 x1 D13 cosT13 y3 y1 y13 y1 D13 sin T13
sin B1 D13 D12 , T13 T12 C1 sin A1 sin B2 D14 D13 , T14 T13 C 2 sin A2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在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一、二(A、B)等网的精度还要兼顾现代 科学技术的要求,保留一定的精度储备。
3、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
三角点的密度:每幅图中包含多少个控制点 GPS测量中相邻点间的距离视需要而定 按照要求的精度和密度布设的国家控制网, 在地形测图时再加密图根控制点即可
概述 现代大地测量技术能够直接测定点 位的真三维坐标(X、Y、Z),然 后通过坐标转换得到实际工作所需 的坐标 原因:空间技术的发展 优点:快速、经济、方便、简捷、 实时、高精度
概述
大地控制网的作用
为测图提供控制基础
限制测提供平面坐标,保证平面测图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在常规大地测量的技术体系下,国家的 平面控制网一般都是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建立的,故而国家平面控制网又称为国 家三角网。 为了在广阔的领土上面建立国家三角网, 必须制定出统一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国家三角网的布设原则是:分级布网、 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一定的密 度,要有统一的技术规格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