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课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学基础 PPT课件

大地测量学基础 PPT课件

我国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开始于20世 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基本完成,先后共布设一 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 182个,构成121个 一等锁环,锁系长达7.3万km。一等导线点312个, 构成10个导线环,总长约1万km。1982年完成了 全国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工作。网中包括一等三 角锁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总共约有5万 个大地控制点,30万个观测量的天文大地网。平差 结果表明:网中离大地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0.9m,一等观测方向中误差为±0.46″。
11:06:20
(4)优缺点 三角测量的优点是: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
条件多,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 三角测量的缺点是: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
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 推算而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远边 长精度越低。
(5)适用:山区
11:06:20
2. 导线测量法
11:06:20
5.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 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建立的,主要是 服务于中长期地震预报,兼顾大地测量的目的。该 网络是以GPS为主,辅以SLR和VLBI以及重力测量 的观测网络,它由三个层次的网络组成,即25站连 续运行的基准网、56站定期复测的基本网和1 000 站复测频率低的区域网。
5)GPS定位精度应因地制宜
注重点位的适用性和站址的科学性
11:06:20
四、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布设国家三角网 1. 国家一等三角锁的布网方案
一等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沿经纬线方向纵
横交叉布满全国。 一等锁在纵横交叉处设置起算边,起算边两端点应
精确测定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 一等锁两起算边之间的锁段长度一般为200km左右,

大地测量(大地控制网_参考资料)PPT课件

大地测量(大地控制网_参考资料)PPT课件
(3)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分别完成的我国天文大地 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观测数据联合处理,获得 的我国48919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的高精度地心坐标, 平均点位精度达到± 0.11m(1分米级)。
二.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概况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由以下GPS网构成: 1. 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国家测绘局布设 2.“全国GPS一、二级网(总参测绘局布设) 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 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 4.GPS地壳运动监测网(中国地震局布设) 5.若区域GPS地壳形变监测网(中国地震局布设)。 参与平差计算的点: 最后经过筛选和相邻点合并,最后选取了国内2523(个 GPS点其中CORS站25个)和国外点(站)64个,共2587 个点参加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科学家叶叔华院士的项目总结 报告和六个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审阅了有关材料,并进行了 认真的研讨和评论,认为该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 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的支持下,集中四大部委的有关研 究力量,团结合作,把各自的研究资源,历年观测数据和科 研成果,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 取得的突出成果是:
1998年8月完成选址和基建工程;1999年3月至8月、 2001年3月至8月完成了2次坐标测定工作,数据全部优良。
区域网设计的技术指标是:相邻站间GPS基线每期测定 精度为,水平分量优于5mm,垂直分量优于15mm。实测达 到的水平分量优于3mm,垂直分量优于10mm。
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观测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精度提高 了近3个数量级,实现了全国准同时监测。
《高等应用测量》讲稿之11

大地测量学课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一)

大地测量学课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一)

大地测量学课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一)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形变以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

大地控制网是大地测量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大地信息和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大地测量学课件中的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一、大地控制网的概念大地控制网是指通过大地测量方法满足一定精度要求而在大范围内布设的,有一定地位和作用的地面控制网。

它是大地测量的重要基础,提供了测量参照系,为各类测量提供准确的参考。

二、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的流程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检核、数据编辑、数据平差和精度分析。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步骤:1. 数据检核:首先对野外测量获得的初始观测数据进行检核,如检查仪器、观测环境、观测时间等,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数据编辑:对数据检核通过的数据进行编辑,其中主要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等处理。

数据筛选指针对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删除;数据平滑主要是通过对重复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消除数据中的随机误差。

3. 数据平差:数据平差是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通过对经纬高三个方向的观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平差或精确平差,确定控制网各个点的位置和坐标精度,同时也确定大地测量学中的基准面和基准点。

4. 精度分析:最后对数据平差得到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即对各点坐标的观测精度和计算精度进行比较,确定大地控制网的精度范围。

三、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的应用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测量、地理信息、导航、地震预警等。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的结果非常重要,不仅用于地图编制和测图工作,还可以作为各种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如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四、注意事项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虽然是一个有序的流程,但是其中有很多技术和熟练度的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采样和处理应该在标准的天气和环境下进行。

2. 数据校核和方差分析工作应遵循国际、行业、行政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大地控制测量学课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大地控制测量学课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第五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5.1.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1、常规大地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 1)网形 5.1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2)坐标计算原理: 正弦定理3)三角网的元素: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③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优点: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

缺点: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

z导线测量法:优点:布设灵活,容易克服地形障碍;导线测量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故可降低觇标高度,造标费用少,且便于组织观测;网内边长直接测量,边长精度均匀。

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核条件,不易发现粗差,可靠性不高。

•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边角全测网的精度最高,相应工作量也较大。

在建立高精度的专用控制网(如精密的形变监测网)或不能选择良好布设图形的地区可采用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

2、天文测量法天文测量法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天体(主要是恒星)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定地面点的地理位置,即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

优点:各点彼此独立观测,也勿需点间通视,测量误差不会积累。

缺点:精度不高,受天气影响大。

用途:在每隔一定距离的三角点上观测天文来推求大地方位角,控制水平角观测误差积累对推算方位角的影响。

3、现代定位新技术简介•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可为各位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系统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几千公里),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射信号,通过信号对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测定基线长度和方向的一种空间技术。

《大地测量学》课件

《大地测量学》课件

激光雷达地形测量
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高 精度地形数据,常用于数 字高程模型(DEM)的建 立。
激光雷达遥感
通过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地 表信息,用于地质、环境 监测等领域。
其他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
重力测量
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差异来测定地球重力场参数,常用于地球 物理研究。
惯性导航
利用惯性传感器来测定运动物体的姿态、位置和速度,常用 于海洋和航空导航。
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 总结词: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 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
• 详细描述:大地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用于地图制作、土地规 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在资源调查方面,大地测量学可以通过对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进行测量,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并 对海洋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此外,大地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城市环境进行监 测和评估,以及利用GPS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和优化。最后,大地测量学在灾害监测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通过大地测量技术对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大地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基础地理信息获取
大地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地 理坐标和地形数据,是GIS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 手段。
地图制作与更新
大地测量数据可用于制作 高精度地图,并定期更新 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现 势性。
空间分析与应用
大地测量数据与其他空间 数据结合,可进行空间分 析、规划、决策等应用。
大地测量在地理信
05
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 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

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其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2
地球参考系是大地测量的基准,包括国际地球参 考系(ITRS)和世界时(UTC)等。
3
地球自转对大地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地球 自转会导致天文经度变化,从而影响大地测量结 果。
大地水准面和地球椭球
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且与地球表面大致相吻合的虚拟静止水准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0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雷达信号干涉原理获取 地球表面形变的测量技术。
02
该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地震预报、冰川运动监测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等优
03
点,但也存在数据处理复杂、对信号源要求高等挑战。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为地球第一偏心率。
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 引起的引力场,其特点是随地理位置 和时间变化。
地球重力场的研究方法包括大地测量 、卫星轨道测量和地球物理等方法。
地球重力场对大地测量具有重要的意 义,因为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中重 要的参考面,而大地水准面的变化与 地球重力场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和地球参考系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三角测量
利用三角形原理进行距离和角度的测 量,主要用于建立大地控制网和精密 测量。
导线测量
通过布设导线,逐段测量导线的长度 、角度等参数,以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
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原理
利用卫星信号接收机接收多颗卫星信号,通过测距交会原理确定接收机所在位置。
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海洋大地测量的方法

《大地测量》PPT课件

《大地测量》PPT课件
关键:
确定球面元素与椭球面元素的关系,即它们间的投影关系。
14
2、贝塞尔大地投影
(2) 贝塞尔大地投影的条件: ①球面上点的球面纬度等于椭球面上相应点的归化纬度。 ②椭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地线投影到辅助球面上为大圆弧。 ③大地方位角投影后保持不变。
15
2、贝塞尔大地投影
证明 2 A2 在球面三角形 P1P2N 中,正弦定理得:
ds M dB
d du
ds N cos B dl
d
cosu d
M
a(1 e2 ) W3
V3
a 1 e2
dB du
W3 V2 1 e2
1 e2
N a W
cosB W cosu
ds
a V
d
dl
1 V
d
19
3、贝塞尔微分方程
ds
a V
d
dl
1 V
d
cosu 1 cos B 1 cos B
sin
B
1 V
sin
B
tan u 1 e2 tan B dB V 2 1 e2
du
W tan B V
13
2、贝塞尔大地投影
(1) 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建立以椭球中心为中心,以任意长(或单位长)为半径的辅助
球,按以下三个步骤计算。 第一, 按一定条件将椭球面元素投影到辅助球面上。 第二, 在球面上解算大地问题。 第三, 将求得的球面元素按投影关系换算到相应的椭球元素。2 180 A1
s sin A tgB ds 0N
dL
sin A N
sec
B
ds
dB
cos A M
ds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Xˆ j Yˆj Zˆ j



Xˆ i Yˆi Zˆi


X
ij

Yij
Zij

vXij vYij vZij

基线向量观测方程为:
XYˆˆiijj

Zˆij
221.87

100.91
33.46
0
0

0
0 p 0

0
0
0
0

0
0
0
100.91 116.84 78.7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3.46 78.74 109.7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22.21 56.87 46.08 0 0 0 0 0 0 0 0 0
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
一、地面平面控制网平差数学模型
1、三角网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2、导线网 边角网 三维导线网
导线网的三维间接平差
在导线测量中可以将水平角、斜距、高度角放在一 起考虑,进行三维导线平差。
1).三维导线测量原理 三维导线就是带有三角高程
测量的导线测量。
0

0



Dg
33

D1、 D2、┅、 Dg为各基线向量观测值的协方差块阵。
由基线向量协方差阵可以得到权阵(也是块对角阵):
P

(D
/

2 0
)1
式中:单位权方差的先验值可任意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大地测量学
§8.2 控制网平差原理
平差分类:
经典平差:
——条件平差
——间接平差
广义平差
应用大地测量学
§ 8.2 控制网平差原理
§8.2.1 条件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2 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3 控制网平差前的准备工作
应用大地测量学
§8.2.1 条件平差
——绘制控制网平差略图(在图上标明各已知点、待定点 点名和编号,观测值编号,坐标推算路线); ——编制起算数据表和观测值表;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第一节 大地控制网概算 第二节 控制网平差原理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 第五节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第六节 控制网精度与可靠性估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总准测:VTPV = min
根据选取的函数模型不同划分: 一、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 以待定点的坐标X、Y作为未知数(又称坐标平差),列出 网中各类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式(观测值的改正数与未知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二、导线网按条件平差
——适用于复杂网形。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
一、水准网条件平差
二、高程控制网结点平差
(一)按间接平差法对结点进行平差 (二)按单一水准路线条件平差对各水准路线进行平差 (三)水准网结点平差算例
(四)三角高程网结点平差
高程控制网结点平差法
观测高差的误差方程式:
V1 V2 V3 V4 V5 V6
P232~234页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 大地控制网概算
§8.1.1 导线测量概算
§8.1.2 GPS控制网概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2 GPS控制网概算
(一)数据预处理及其基线解算
数据传输—将观测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形成观测 值文件、卫星星历文件、测站文件;基线解算—一般采用 双差观测值用软件解算两点间的坐标差(基线向量)。 (二)观测结果的外业检核 剔除精度较差的基线;计算并检核同步环闭合差;计 算并检核复测基线;计算并检核异步环闭合差。
§8.2.1 条件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2 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3 控制网平差前的准备工作
应用大备工作
控制网平差计算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1)起算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精度和可靠性)。 ( 2 )观测数据的检核与换算:是否超限、粗差和系统误 差、换算到高斯平面上。 (3)平差计算的注意事项: ——观测值2个人独立整理或一个人整理2次。 ——观测值编号正确。 ——程序中数据格式输入正确,2人检核。 ——平差结果认真分析、审核、检验。
X 1 l1 X 2 l 2 X 3 l 3 X 1 X 3 l 4 X 1 X 2 l 5 X 2 X 3 l 6
P 1 P 2 P 3 P 4 P 5 P 6
法方程式:
( P1 P4 P5 )X 1 P5X 2 P4X 3 U 1 0
a 1 e2 RA 1 e 2 sin 2 Bm
式中Hm为测站点和镜站点的平均大地高,RA为归化边长方向法截弧 曲率半径。a、e、 Bm分别为椭球长半轴、第一偏心率、测站点和镜 站点的平均纬度。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1 导线测量概算
(四)椭球面上的观测值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计算
为了在平面上进行平差,还必须将椭球上观测值化 算到高斯投影平面上,这项工作包括方向改化、距离改 化和大地方位角化算为坐标方位角等三项内容。 1。方向改正:(8-6)式,(6-62),(6-64)式 2。距离改正:(8-7)式,(6-67)式 3。大地方位角化算为坐标方位角:(8-8)式
§8.2.3 控制网平差前的准备工作
应用大地测量学
§8.2 控制网平差原理
控制网多余观测目的:(1)检核和评定观测 质量;(2)提高待定参数的精度和可靠性。
控制网平差目的:根据最小二乘原理,(1) 消除网中各种几何矛盾,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 ( 2 )求出各待定元素的最或然值;( 3 )评定精 度。
高程控制网结点平差法直接解算结点高程
直接解算法方程可得:
x 1 x 10 δx 1 [p1(H A h1 ) P4(x 3 h4 ) P5(x 2 h5 )]/(P1 P4 P5 )
S ik
照准点归心改正:
eT sin(M 2 T ) " r S ik
" k
(8-2)
§8.1.1 导线测量概算
(二)观测成果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
2、边长观测值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边长测量如果存在偏心(测距仪偏心或反射镜偏心), 要进行边长归心改正,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标石中心。
d (d ' ei cos i ek cos k ) 2 (ei sin i ek sin k ) 2
(8-3)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1 导线测量概算
(三)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椭球面上的计算
1、观测方向值归算到椭球面的改正 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椭球面上须在测站平差和归 心改正后的方向值中加入三差改正: 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和由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 方向的截面差改正。由于这三项改正在边长小于 10 公里 时,影响值小于0.1″,因此在短边导线概算时一般不加 三项改正。直接将地面方向观测值作为椭球面方向观测 值。
——确定条件方程总数和各类条件方程个数;
——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式和权函数式; ——组成法方程并解算; ——计算观测值改正数V及其平差值; ——评定精度: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平差值函数中误差。
应用大地测量学
§ 8.2 控制网平差原理
§8.2.1 条件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2 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一、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以导线测量为例)
(一)方向误差方程式的列立与约化 (二)观测边误差方程的列立 (三)附加条件方程式的列立 (四)误差方程式的组成
(五)法方程式的组成与解算
(六)平差成果计算 (七)精度评定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二、导线网按条件平差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 数据处理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外业——观测:水平方向、变长、GPS 基线向量、水准高差、天文方位角
内业——计算:概算、平差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第一节 大地控制网概算(导线概算、GPS网概算) 第二节 控制网平差原理(条件平差、间接平差)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以导线网为例)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以水准网为例) 第五节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基线解算、无约束平 差、约束平差) 第六节 控制网精度与可靠性估算(精度估算、可 靠性预计)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第一节 大地控制网概算 第二节 控制网平差原理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 第五节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第六节 控制网精度与可靠性估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一节概算 §8.1 大地控制网概算
概算的主要目的:
系统地检查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把好质量关; 将地面上观测成果化算到高斯平面上,按控制网几何 条件进行检核,为平差计算做好数据准备工作。
P5X 1 ( P2 P5 P6 )X 2 P6X 3 U 2 0 P4X 1 P6X 2 ( P3 P4 P6 )X 3 U 3 0
Q11 X 1 X Q 21 2 X 3 Q31 Q12 Q 22 Q32 Q13 Q 23 Q33
导线网结点之间(或附和导线两已知点之间)的节点数量 多,采用条件平差法效果较好;反之,结点密集的导线网 易采用间接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 附和导线三种形式: (1)两端均有定向角和已知点 (2)两端有已知点,一端有定向角 (3)两端有已知点,没有定向角(无定向附和导线)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第一节 大地控制网概算 第二节 控制网平差原理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 第五节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第六节 控制网精度与可靠性估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 大地控制网概算
§8.1.1 导线测量概算
§8.1.2 GPS控制网概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 大地控制网概算
§8.1.1 导线测量概算
§8.1.2 GPS控制网概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1 导线测量概算
导线测量概算工作包括:
——外业测量观测数据的检查 ——将观测值化算到标石中心 ——将观测值化算到椭球面上 ——将观测值化算到高斯平面上
第八章 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
第一节 大地控制网概算 第二节 控制网平差原理 第三节 平面控制网平差 第四节 高程控制网平差 第五节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第六节 控制网精度与可靠性估算
应用大地测量学
§ 8.2 控制网平差原理
§8.2.1 条件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2.2 间接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1 导线测量概算
(三)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椭球面上的计算
2、观测边长归算到椭球面的改正
地面实际观测边长一般需要加气象改正、仪器常数改正、倾斜 改正、归心改正,计算得到测站、镜站两个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观测 边长d,水平边长还要化算到椭球面上相应的大地线长度 S,其计算 公式为:
Hm d3 S d (1 ) 2 RA 24R A
应用大地测量学
§8.1.1 导线测量概算
(一)外业成果资料的检查
1、观测手簿 2、观测记薄 3、归心投影用纸 4、仪器检验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