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杨绛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作文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作文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叫杨绛的奶奶说过:“走好选择的路。
”这可太有道理啦!
就像我们每次出去玩儿,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比如说去公园,我们可以走大路,也能走小路。
如果我们选了大路,那就要好好地沿着大路走,不能一会儿跑小路上去啦。
我有个小伙伴,他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
一会儿写语文,一会儿又去做数学,结果啥都没做好。
这就像他没有走好自己选择的路,总是换来换去的。
我们要像勇敢的小战士,选好了路,就坚定地走下去。
比如,你选择了学画画,那就要认真画,不能今天画明天就不画啦。
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杨绛奶奶的话,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哟!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杨绛奶奶说的一句话:走好选择的路。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跳舞,那跳舞这条路就是她选择的。
她每天都会认真练习,压腿、下腰,就算有时候会疼,会累,她也不放弃。
因为这是她选的路呀,她要好好走下去。
我还知道一个故事,有只小兔子,它看到小猴子爬树很厉害,就想去学爬树。
可是它根本不擅长,摔了好多次。
后来它发现自己跑跳很厉害,于是就专心练习跑跳,最后成了跑步小能手。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变得越来越棒!。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昨日凌晨,105岁的杨绛,长辞人间。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可以舒一口气:“我们仨团聚了。
”说到杨绛,她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更为人所知,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之间有一句广为人知的情话。
在遇见她之间我从未想过结婚,娶她几十年也从未后悔过。
这句从未后悔,真是让人再动心不过了。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
1932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她去到了清华。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
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
这一见不要紧,两人竟一见钟情了。
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
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
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
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钱钟书虽然是才子,但是对于生活上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
还常常自叹“拙手笨脚”。
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1935年,杨绛为了照顾钱钟书,放弃自己的学业,跟钱钟书到了英国。
也是在英国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
钱钟书这样跟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
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
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只是可惜,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他们一生坎坷,直到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渐渐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女儿钱瑗去世。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杨绛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杨绛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也是知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之妻。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9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9年还在公演。
2019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1911年7月17日,闻名江浙的大律师杨荫杭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女儿,给她取名季康。
在父母的关爱,姐妹的嬉闹中,季康渐渐长大,成了聪颖好学,个性活泼顽皮的孩子,她尤其喜爱读书,父亲因此对她特别钟爱。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这个爱看书的女娃娃,就是后来的杨绛。
对于文学的挚爱,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也许人多以为,杨先生是在丈夫的感染下,才爱上文学的。
实则不然,杨绛的成名,竟比钱锺书更早。
她早年所著的剧本,被搬上舞台后,引来好评如潮。
二人每每参加聚会,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然而杨先生从未觉得,丈夫是比不上自己的。
对于钱锺书的才学,她有着一种真切的钦佩与爱慕。
她深知丈夫平日所读的书,早已化为肚里的真学问,自然不必为了眼前的功名而烦恼。
她认为所谓“围城”二字,并不仅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大体上便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钱钟书对她精到的解析极为赞叹,深感“失火我心”。
这种无以复加的感情契合,加之对于精神世界的共同追求,便成就了这一对璧人。
日积月累的夫妻生活,历经艰辛的磨难,二人总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沉淀的是荣辱与共的患难真情。
(杨绛与钱钟书)她以48岁“高龄“(学语言48岁学起已经是非常难了)毅然决定学西班牙语。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杨绛先生:坚韧与睿智的传奇》杨绛先生,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一提起她,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甜啊!两人一起读书、一起搞学问,互相支持,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
这可不是那些腻歪歪的偶像剧能比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是个大学问家呢!她的作品,那真是字字珠玑啊。
读她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她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她可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故作高深,她的文字接地气,我们都能看得懂。
她经历过好多困难呢,可是却从不抱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杨绛先生还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她都能找到好的一面。
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身边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她的一个小故事,说她在困难时期,还能苦中作乐,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找乐子。
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杨绛先生学习,学习她的坚韧不拔,学习她的乐观向上,学习她的知识渊博。
虽然我们可能达不到她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呀!杨绛先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当我觉得生活好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杨绛先生,然后告诉自己:“嘿,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你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呀!”总之,杨绛先生的事迹就是一个超级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她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怎么折腾我们,我们都要坚强、乐观、充满智慧地面对。
让我们一起向杨绛先生致敬,也向她好好学习吧!。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2016年5月25日杨绛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静、圆满、豁达、乐观除了是钱钟书的夫人她还是难得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际我们摘选了和她有关的50件事或细微,或重大;或欢欣,或沉痛无论何种,都是一个世纪的沉淀希望她文字和经历中那种安静从容的力量仍可温暖你的灵魂01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
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一岁时的杨绛02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几个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03杨绛极喜读书,中英文的都拿来啃。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04杨绛和母亲接触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05家里的女佣们也说“四小姐最难伺候”,但是杨绛觉得“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
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1927年的杨绛061928年,杨绛十七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07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她中英俱佳,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08杨绛念念不忘清华。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北上京华,去了清华当借读生。
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09同年,杨绛与钱钟书相识相爱,成就一段“我们仨”的世间传奇。
两人初见,只匆匆一瞥,甚至没有说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10两人相识时,钱钟书说:“我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书卷气作文素材

书卷气作文素材《书卷气作文素材》素材一《杨绛:在书卷中静度一生》杨绛先生那可真是浑身透着书卷气。
她一辈子就和书打交道。
我就记得我有一次读她写的书,那感觉就像是和一位特别有涵养的长辈聊天。
杨绛先生小时候就爱看书,家庭环境的熏陶那也是相当重要的。
她的家就像是个小小的图书馆,到处都摆满了书。
她在那种环境下成长,书卷气就像花香一样一点点沁入她的骨髓。
我想到一件事儿,杨绛住的地方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
就说她晚年的时候吧,居住在老房子里,那房子里一定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每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脊上,她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慢慢地翻开一本书。
她看书的时候很安静,嘴唇有时候会轻轻蠕动,仿佛是在和书本里的人物轻声对话。
她每翻一页书,动作都是那种慢悠悠的,就好像这本书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得小心翼翼去对待。
她的生活就是读书、写作,在书卷气的环绕下,她把自己的一生过得平静又充实,不管外界如何喧嚣,她就像躲在书香堡垒里的智者。
有这么一种书卷气不容易啊,那是对知识深深地敬重和对文字纯粹的热爱才能做到的。
和现在很多人风风火火地过日子可大不一样,杨绛先生就这么静静地在书卷中度过了漫长岁月。
素材二《李健:音乐才子的书卷气》说李健是音乐才子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可能没发现他身上那浓厚的书卷气。
他创作音乐的时候就像诗人在写诗一样。
从他的歌曲里都能嗅出书卷的味道呢。
我记得有一次看他的一个访谈节目。
节目组给他安排的休息空间里居然放了几本书,他一进去眼睛就亮了。
等坐下来访谈开始之前,他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那个专注劲儿就像是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时间停止了走动似的。
他看书的姿势看起来特别文雅,手指轻轻捏着书页的边缘,一页一页地慢慢翻着。
旁边的主持人本来在和工作人员对流程之类的,一看到李健这么安静地看书,不由自主地就把声音放低了。
在李健的生活里,书就像音符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他会从书中汲取灵感加到音乐创作里。
比如写那首《贝加尔湖畔》,说不定就有哪本描写俄罗斯风情的书上的词句或者氛围影响了他呢。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杨绛:不争的境界

【人物名片】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不争的境界“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是英国诗人兰德晚年写出的诗句,被杨绛翻译出来,把它作为《杨绛散文》卷首的题词。
而这也正是杨绛内心的写照,她低调内敛,与世无争。
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精通英语、法语,后来又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西班牙巨著《堂吉诃德》。
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正赶上《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此外,杨绛还翻译了大量作品,并创作多篇优秀文章,文字韵致淡雅,独成一派,她的作品《我们仨》深受读者喜爱。
按说作品出版,作者都会忙于到书店签售,可是杨绛却从不肯做这样的事。
她说:“我把稿子交出去,关于怎么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而且杨绛出书从来不让书商宣传,她说:“我怕让本来不打算买我书的人买了我的书,误导读者。
”足见她内心的纯净。
2003年,90岁高龄的她千辛万苦整理的《钱钟书手稿集》得以出版,她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自己的著作权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托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有人问她对受奖学生有何要求时,她却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后来,杨绛闭门谢客,有人想为她过百岁生日她都不肯。
她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说:“做完他们的事,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放心了!”杨绛就是这样一个不求名利,甘于寂寞的人,她的不争,却得到了众人的敬仰。
高考人物作文素材杨绛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 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 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 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 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 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素材解读】
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的写作, 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 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国 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生 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 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 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 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 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 《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 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 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 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 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素材链接】
为了爱,许广平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事业。为 了让鲁迅更好地写作,许广平常常替他查找和整 理资料,替他抄写、校对文稿。每次鲁迅的文章 写完后,她总是第一个读者和第一个评论者。每 次读完之后,鲁迅都和她讨论、交流,虽然他们 之间的学识有很大的差距,但鲁迅也常从与许广 平的交谈中得到启发,对文章做一些修改。并且, 对于鲁迅的一些重要的谈话,她也注意用心地加 以记录和整理;对于鲁迅所写的文稿她都细心地 收拣,妥善地保管好。
4.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5.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 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6.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7.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 己,就是修养。 8.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 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 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 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 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 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人称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 心。” •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 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 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 肆出售,或论斤卖。” •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 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 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 的话。
杨 绛
•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生日。 • 百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 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 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 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 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 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 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 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 101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 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杨绛百牙 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 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 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 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 •杨绛,1911年7月17 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 《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 日生于北京,本名杨 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季康,江苏无锡人, 中国著名的作家,戏 剧家、翻译家。
•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 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 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 杨绛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 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岁月。她用严谨 的工作态度和平淡的心境启迪和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青年人。
素材积累: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