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环评计算题

环评计算题

需熟练掌握的公式一、大气部分:1、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导P33)9010⨯=iii C Q P (m 3/h) Q i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记住<2.5×108和≥2.5×109为界。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2、源强计算公式:(技P38、技P125) Q SO2=G ×2×0.8×S ×(1-ηs ) Q 烟尘=G ·A ·ηA ×(1-η)Q i (kg/h )= Q N ·C i ×10-6Q N —废气体积流量,m 3/h ;(常用引风机风量) 3、烟气抬升高度公式:有风,中性和不稳定条件:(1)Q h ≥2100KJ/s ,且ΔT ≥35K 时: Q h =0.35P a Q v ΔT/T s , ΔT=T s -T aU n n H n Q H h1021-⋅=∆ ,n 0、n 1、n 2根据地表状况(分农村或城市远郊区、城市及近郊区两种情况)及Q h 取值(≥21000kJ/s ,2100≦Q h <21000 kJ/s 且ΔT ≥35K 两种情况)而不同。

(2)当1700KJ/s <Q h <2100KJ/s : ⊿H=⊿H 1+(⊿H2-⊿H 1)( Q h -1700)/400其中⊿H 1=2(1.5V s D+0.01 Q h )/U-0.048( Q h -1700)/UU n n H n Q H h10221-⋅=∆ (3)当Q h ≤1700KJ/s ,或者ΔT <35K 时:U Q D V H h S /)01.05.1(2+=∆有风稳定条件:UTdz dQ H ah 3/13/13/1)0098.0/(--+=∆静风和小风:8/34/1)0098.0/(50.5-+=∆dz dQ H Tah4、污染源下风向轴线浓度公式:)2exp()0,0,(2ze z y H U Qx c σσσπ-= 排气筒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122)(P H U e Q X e m mC⋅⋅⋅⋅=π距排气筒距离X m (m):)/21(12212/12ααααλ--⎥⎥⎦⎤⎢⎢⎣⎡+⎥⎥⎦⎤⎢⎢⎣⎡=H e m X He —排气筒有效高度。

环评工程师常用公式

环评工程师常用公式

环评工程师常用公式一、引言环评工程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运用各种公式来计算和评估项目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评工程师常用的一些公式,并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实例分析。

二、常用公式一:水体污染潜能计算公式水体污染潜能(PP)是评估项目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PP = (Ca×E ×Q ×(1− Rb))/ S其中,Ca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浓度(mg/m³),E为污染物的排放速率(m³/day),Q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kg/day),Rb为污染物的去除率(%),S为接受水体的容积(m³)。

以某项目的废水排放为例,Ca为20 mg/m³,E为100 m³/day,Q为500 kg/day,Rb为80%,S为1000 m³,代入公式可得:PP = (20 × 100 × 500 × (1− 0.8)) / 1000 = 200 mg/m³根据计算结果,该项目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潜能为200 mg/m³。

三、常用公式二:大气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大气污染物浓度(PC)是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污染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PC = (E × Q) /(A × V)其中,E为污染物的排放速率(m³/day),Q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kg/day),A为大气体积(m³),V为地区散发系数。

以某项目的废气排放为例,E为2000 m³/day,Q为1000 kg/day,A 为5000 m³,V为1.2,代入公式可得:PC = (2000 × 1000) / (5000 × 1.2) = 333.33 mg/m³根据计算结果,该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污染物浓度为333.33mg/m³。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进行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综述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以期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1. 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污染物浓度 = 排放浓度 ×传输系数,其中传输系数是根据大气稳定度、风速和距离等因素确定的。

b.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计算公式:排放总量 = 排放因子 ×产量,其中排放因子是根据污染源特征和控制措施确定的。

2. 水体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水质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水质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水质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污染物对水体影响程度确定的。

b. 溶解氧饱和度计算公式:溶解氧饱和度 = (实测溶解氧浓度/溶解氧饱和浓度)×100%,其中溶解氧饱和浓度是根据水温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确定的。

3. 噪声污染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噪声级计算公式:噪声级 = 10×log10(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参考声功率),其中参考声功率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

b. 噪声等效指数计算公式:噪声等效指数= ∑(10×(声级/10)×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噪声源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确定的。

4. 土壤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计算公式:重金属污染指数= ∑(重金属浓度/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确定的。

b. 土壤腐殖质含量计算公式:腐殖质含量 = (有机碳含量 - 灰分含量)/ 土壤体积,其中有机碳含量和灰分含量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出。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与计算公式相辅相成,能够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和计算,客观地评价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一种评估环境影响并管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价工程建设和运
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和决策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矩阵法:通过对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矩阵计算,从而对可
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预测。

公式:E=P*I
2、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环境影
响进行量化评价。

公式:E=F(T,S,R)
3、层次分析法:通过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划分为不同层次,运用
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列、赋权,最终得出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公式:E=W1*E1+W2*E2+……+Wn*En
4、生态承载力评价法:针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设计的评价方法,通
过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环境影响。

公式:E=AGC*EF
5、神经网络法: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运用机
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公式:
E=F(Wx1,X2,X3,…,Xn)
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中的几种常用方法,不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常用环评计算数据及公式(仅供参考)

常用环评计算数据及公式(仅供参考)

常用环评计算数据及公式(仅供参考)1.废气类: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m3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万m3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万m3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

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

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

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1.实测法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Q年=Q时×B年/B时/10000式中: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h。

2.系数推算法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a.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 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0.251×Q L/1000+0.278[m3(标)/kg]当Vy<15%(贫煤或无烟煤),V0=Q L/4140+0.606[m3(标)/kg]当Q L<12546kJ/kg(劣质煤),V0=Q L//4140+0.455[m3(标)/kg)b.对于液体燃料,计算公式为:V0=0.203×Q L/1000+2[m3(标)/kg]c.对于气体燃料,Q L<10455kJ/(标)m3时,计算公式为:V0=0.209×Q L/1000[m3/m3]当Q L>14637kJ/(标)m3时,V0=0.260×Q L/1000-0.25[m3/m3]式中:V0—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m3(标)/kg或m3/m3;Q L—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kJ/(标)m3。

环评中常用到地计算公式

环评中常用到地计算公式

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1. 起尘量计算方法 (1)2. 居民区与工作区标准限值转换公式 (6)3. 锅炉燃煤烟气 (7)4. 焊接废气 (7)5. 注塑废气 (9)6. 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10)7. C X H Y与COD的转化关系 (12)8. COD的理论计算 (12)9. 湿式除尘器耗水量 (19)10. 江苏省城市用水与公共用水定额 (20)11. 等效排气筒速率以及排气筒高度计算 (24)1.起尘量计算方法(一)建设工地起尘量计算:()⎪⎭⎫⎝⎛⨯⎥⎦⎤⎢⎣⎡-⨯⎪⎭⎫ ⎝⎛⨯⨯⨯=43653653081.0T w V s P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P —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石子路面为0.62,泥土路面为0.32; s —表面粉矿成分百分比,12%; V —车辆驶过工地的平均车速,km/h ; w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二)道路起尘量计算:⎪⎭⎫ ⎝⎛⨯⨯⨯⨯⨯=4139.0823.0000501.0T U V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道路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V —车辆驶过的平均车速,km/h ; U —起尘风速,一般取5m/s ;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三)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计算:()()lQ Q E A l P d D C Q A c A ⨯=⨯⨯-⨯⨯-⨯⨯=-61024式中:Q A —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t ;C —每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 ;D —计算的总天数,365天;d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P —道路级别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8; Ac —消尘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2; l —道路长度,km; Q —道路年起尘量,t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公式汇总:1、物料衡算法计算通式为:∑G投入=∑G产品+∑G流失(1-1)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2、经验排污系数法A=AD×MAD=BD—(aD+bD+cD+Dd)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3、水平衡4、恒定均匀流Ri C =υA Q ⋅=υ式中υ—断面平均流速,m /s ;C 一才系数,常用n 1R 1/6表示,n 为河床糙率;R —水力半径,m ;(过水断面积与湿周之比即为水力半径。

)i —水面坡降或底坡;Q —流量,m 3/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5、非恒定流基本方程为:q x Qt A =∂∂+∂∂)()(22222υυ-+∂∂+-=∂∂-+∂∂+∂∂q zf q x AA Q gS x zB A Q gA x QA Q t QB —河道水面宽度,m ;z x A∂∂—相应于某一高程z 断面沿程变化;z —河底高程,m ;S f —沿程摩阻坡度;t —时间;q —单位河长侧向入流;v q —侧向入流流速沿主流方向上的分量,m /s6、河流断面流速计算有足够实测资料的计算公式:⎪⎪⎭⎪⎪⎬⎫===B F h Bh A A Q υ经验公式:⎪⎪⎭⎪⎪⎬⎫===--)1(1δβδβααυQ r B rQ h Q式中υ——断面平均流速;Q ——流量;A ——过水断面面积;B ——河宽;h ——平均水深α﹑β、γ、δ——经验参数,由实测资料确定7、一般水质因子式中S ij —水质评价参数i 在第j 点上的污染指数;C ij —水质评价参数i 在第j 点上的监测浓度,mg /L ;C si —水质评价参数i 的评价标准,mg /L8、DO -溶解氧sf j f DO DO DO DO DO S j --=s j DO DO ≥sjDO DO DO S j 910-=s j DO DO 〈DO f = 468/(31.6+t)式中DO f ——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 /L ;DO s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mg /L ;DO j ——j 点的溶解氧浓度,mg /L ;t ——水温,℃。

环评评价公式

环评评价公式

一、大气:评价公式:1、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点源扩散模式:(1)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h取样时间的浓度;C=(Q/2лuσyσz)exp-(Y2/2σ2y)×F F=2exp(-He2/2σZ2)(2)排气筒下风向一次(30min)取样时间的最大落地浓度cm(mg/m3)及其距排气筒的距离Xm(m)1、污染源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公式为:C(x,0,0)=(Q/лuσyσz)exp(-He2/2σz2)2、最大地面浓度cm(mg/m3)按下式计算:Cm(Xm)=2Q/eлuHe2P13、排气筒的距离Xm(m)按下式计算:Xm=〔He/r2〕1/α2〔1+α1/α2〕-(1/(2α2)) 2、烟气抬升公式:(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建议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H(m)。

当烟气热释放率Qh≥2100Kj/s时:△H=n0Qhn1Hn2U-1当Qh≤1700Kj/s或者△T<35K时:△H=2(1.5 VsD+0.01Q)/U注式中:Qh烟气热释放率kj/s;Qv实际排烟率m3/s;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率;U=U10(Z/10)P Qh=0.35paQv×△T/Ts Qv=лr2×Vsσy=γ1Xα1σz=γ2Xα2二、水:评价公式:1、内梅罗平均值:C内=[(C2极+C2均)/2]1/22、标准指数:Sij=Cij/Csj 当Sij≤1.0时达标当Sij>1.0时超标对于溶解氧(DO)两种情况DOj≥DOS时:SDOj=(DOf-DOj)/(DOf-DOs)DOj<DOS时:SDOj=10-9×( DOj/ DOs) DOf=468/(31.6+T)3、零维模型:C=(CPQP+ChQh)/(Qp+Qh)(注)C-污染物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4、一维模型:C=C0exp(-K×t)式中t=x/(86400×u)X为河面间河段长5完全混合断面后经过一段距离浓度值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 出汁率
出汁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Rj=
r
j W W ×100
式中:
Rj ——出汁率,69%;
Wj ——年葡萄汁总量, 9000t ; Wr ——葡萄原料年总消耗量, 13000t 。

注:⑴白葡萄酒的出汁率在发酵前进行计算;红葡萄酒的出汁率在发酵后计算。

⑵葡萄汁重量指自流汁和压榨汁重量之和
5.3.2 出酒率
出酒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Rw=
r G Yq W ×100
式中:
Rw ——出酒率, 10%;
Yq ——年葡萄酒合格品量, 1000KL ; G ——20℃时葡萄酒的密度, 0.899t/KL Wr ——葡萄原料年总消耗量, 9000t 。

5.3.3 耗水量
耗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
Yw Qt
式中:
Q ——生产每KL 葡萄酒的耗水量, 0.85m 3/KL ; Qt ——葡萄酒生产年耗新鲜水量, 7650m 3; Yw ——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KL 。

5.3.4 耗电量
耗电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t
W=
Yw
式中:
W——生产每KL葡萄酒的耗电量, 52.2kw•h/KL;
Wt——葡萄酒生产年耗电量, 470000kw•h;
Yw——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 kl。

注:⑴耗电量包括基本生产用电和辅助生产用电。

如各工序动力直接用电、自采水、设备大修和小修、事故检修及检修后试运行用电,以及本车间照明和上项各项用电线路、
变压器损失的电量。

不包括礼堂、食堂、托儿所、学校、职工宿舍、基建、技措和
建筑工程等用电。

⑵若使用统一电表同时供应几种产品用电,则应按受益单位产品通过测定或测算合理
分摊用电量。

5.3.5 综合能耗
综合能耗按下列公式计算:
Ej
E=
Yw
式中:
E——生产每KL葡萄酒的综合能耗(折标煤计算), 6.49kg/KL;
Ej——葡萄酒生产年综合能耗(折标煤计算), 655.6 kl;
Yw——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 kl。

注:综合能耗是葡萄酒生产企业对年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照标准GB2589执行。

5.3.6 废水产生量
废水产生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Vw
Vp=
Yw
式中:
Vp ——生产每KL 葡萄酒的废水产生量, 0.4m 3/KL ; Vw ——年废水产生量, 3679m 3; Yw ——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 kl 。

注:废水仅指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包括非生产用水。

5.3.7 化学需氧量(COD Cr )产生量
化学需氧量(COD Cr )产生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C CO
D =
1212
1
i i
∑=COD
V COD =1000
Yw
w
⨯⨯V C COD
式中:
C CODi ——第i 月份的CO
D 平均浓度, 8562mg/L ; C COD ——COD 年平均浓度值, 8562mg/L ; V COD ——COD 产生量, 3.5kg/kL ; Vw ——年废水产生量, 3679m 3
YW ——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kl 。

5.3.8 皮渣及发酵渣产生量
皮渣及发酵渣产生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C p =
Yw
P
式中:
C p ——生产每KL 葡萄酒皮渣及发酵渣产生量, 0.13t/KL ; P ——葡萄酒生产中产生的湿皮渣和发酵皮渣, 1200t ; Yw ——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KL 。

5.3.9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Ru=
Qr
Qf Rp ×100
式中:
Ru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70%; Rp ——冷却水重复利用量, 420m 3; Qf ——冷却水用新水量, 180m 3; Qr ——重复利用水量, 420m 3;
注: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是指企业年冷却水循环利用量与冷却水总用水量之比。

6 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制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