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近年来,成都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

今年的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成都旅游业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收入规模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全域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8亿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达到1299.55亿元,同比增长16.7%。

这意味着成都市旅游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二、游客消费特征成都旅游产业呈现出了消费结构趋向优化、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内容个性化的特征。

同时,游客的消费金额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来自外地游客的消费金额表现较为突出,这也说明了成都旅游市场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旅游业态升级成都旅游业态升级也是成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成都正在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

例如,成都正在开发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品牌,例如“自贡恐龙博物馆、村民家庭民宿、对照青年旅社”等。

四、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成都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品质。

在上半年,成都市旅游投资额同比增长28.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例如:“提升景观打造力度、改善公共厕所设施、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旅游安全等”五、旅游新亮点层出不穷成都除了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还有着许多别具一格的旅游新亮点。

例如,成都正在逐渐形成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熊猫基地、异国情调的哈哈镜艺术区、轻松自由的比目鱼水世界都是成都新兴旅游业态中的佼佼者。

综上所述,成都市旅游经济正在不断壮大和升级发展,这取决于成都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旅游海外营销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成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通过不断地完善旅游市场的配套设施、培育优质的旅游产品和不断推进旅游业态升级的措施,成都市的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同时,成都市也将成为更多游客来探索、流连的城市。

成都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书

成都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书

成都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书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成都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了解其现状和潜力,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2. 经济总体概况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GDP已超过1.5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速。

3. 主要行业分析3.1 旅游业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旅游业一直是成都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壮大了这一产业。

根据数据显示,每年前来成都旅游的游客数量大约在500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3.2 IT 行业成都的IT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动力。

政府对IT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来到成都。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成为IT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目前,成都的IT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涵盖了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3.3 制造业成都的制造业起步较早,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等。

近年来,成都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尤其是成都天府新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成都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

4. 行业发展潜力在成都的行业中,旅游业、IT行业和制造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4.1 旅游业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挖掘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4.2 IT 行业成都的IT行业发展迅猛,政府继续提供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和创业。

成都的优势在于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

政府可以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和完善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壮大IT行业。

4.3 制造业成都的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可以加大对制造业的研发投资,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的客源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分析,以供参考。

市场概况-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 成都以其丰富的文化历史、美食、自然景观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而闻名。

- 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

客源分析国内客源- 国内游客是成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占比约80%。

- 主要来源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一线及二线城市。

- 国内游客更注重品质游、文化体验和美食之旅。

国际客源- 国际游客逐年增加,占比约20%。

- 主要来源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 国际游客对成都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独特体验表现出浓厚兴趣。

客源趋势国内客源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 青年旅游市场的崛起,年轻人倾向于追求个性化、体验式旅游。

- 成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来旅游。

国际客源趋势- 成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 随着直飞航线的增加和签证便利化,国际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 成都将进一步拓展对海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开辟更多国际旅游线路。

总结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显示,成都旅游业持续发展,国内和国际客源都呈现增长趋势。

成都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应继续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客源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成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以上为《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的内容。

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

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

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成都文旅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成都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是川菜的发源地,在饮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成都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另一方面,成都的经济发展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成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二、成都文旅产业的现状1. 规模不断扩大成都文旅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到了约7348亿元,同比增长约15.1%。

成都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同时,成都的旅游接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3亿人次,同比增长18.2%。

2. 产业结构优化成都文旅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向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转型。

成都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创新高地的战略,逐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成都自贸区成立以来,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成都自贸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与金融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3. 文化品牌塑造成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比如成都国际音乐节、成都植树节等,这些文化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

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作业题目: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课程名称:旅游地理2012.11.10目录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3)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3)<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3)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3)2、高峰指数。

(4)<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5)<三>、结论 (8)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 (9)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 (12)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成都的天赋,但成都并不甘于现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奋斗。

今天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最近,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以上的种种使得成都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

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R=√[∑(xi-8.33)2]1/2 (i=1,2,3…12)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成都户外产业发展趋势

成都户外产业发展趋势

成都户外产业发展趋势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和户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成都户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以成都户外产业发展趋势为主题,分析其发展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成都户外产业发展现状1. 成都的自然资源丰富。

成都地处川西高原,四周环山,拥有大量自然景观资源,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使得户外旅游成为成都的重要特色。

2. 政府的大力支持。

成都市政府高度重视户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将户外产业列为“健康成都”战略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并设立专门的工作组来统筹协调相关事宜。

3. 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休闲和户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为推动户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益于此,成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包括登山、徒步、骑行、露营等。

4. 金融支持。

成都具有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户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为户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成都户外产业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户外活动需求的不断增加,成都户外产业将进一步多元化发展。

除了已有的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还有越野跑、攀岩、滑翔伞等新兴项目逐渐兴起,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 产业链的完善。

成都户外产业将逐步完善其产业链,包括装备制造、运动器材销售、旅行社服务等环节的发展。

这将为成都户外产业提供更为完善的配套服务,提升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专业化运营。

随着户外产业的发展,运营模式也将进一步专业化。

专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和机构将会兴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培训、组织活动、导游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加。

随着成都户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户外爱好者将会聚集在成都,进行各类户外活动。

2023年成都市旅游市场大数据统计报告

2023年成都市旅游市场大数据统计报告

2023年成都市旅游市场大数据统计报告
1. 市场概况
根据2023年的大数据统计,成都市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游客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总游客量将超过5000万人次;
- 市场竞争激烈,各类旅游企业不断涌现;
-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年增加。

2. 旅游景点分布
成都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市区和周边地区:
- 城市核心区域的名胜古迹包括锦里、武侯祠等;
- 市郊和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如都江堰、青城山等备受游客喜爱。

3. 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大数据统计,2023年成都市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如下:
- 主要游客群体为自由行游客和家庭出游游客;
- 游客更加重视旅游质量和体验,对景点服务和旅游产品品质
有较高要求;
- 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受到热捧。

4.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基于大数据统计,未来几年成都市旅游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旅游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 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 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提高成都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5. 政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成都市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政府和旅游企业从以下方面入手:
- 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 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开发,提升景点的文化和自然价值;
- 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扩大成都旅游的影响力。

以上为2023年成都市旅游市场大数据统计报告的简要内容。

注意:本报告所述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据可能因时间延迟、统计方法等原因略有出入,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和重点任务。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得出了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成都市的旅游业制定更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成都市的旅游魅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业、新形势、发展战略、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对策建议、重点任务、策略总结、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都市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合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阶段,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业链条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探讨适合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力求提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希望能够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成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提升。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找准其发展瓶颈和突破口;二是预测成都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三是探讨不同情况下可行的发展战略,为成都市旅游业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四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建议,明确未来工作重点和方向;五是总结归纳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展望其未来发展,并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启示,促进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学生姓名:卢小亮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学号: 20081119094指导教师:达古拉2012 年 3月目录摘要 (2)-、古城镇旅游 (2)二、历史街区旅游 (4)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1、保护性的发展 (7)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

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

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以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周庄”水乡古镇为代表的一大批古城镇的名声鹊起,各地各种大大小小的古城镇也迎来了持续升温的旅游热潮。

为此,当地的旅游部门也在对古镇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以及舆论引导等各个方面做了不少相对应的工作,希望借助古镇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扩充资金来源渠道以及本地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以四川省为例,除已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十大水乡古镇”的古城镇外,还有星罗起步的升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成都市十大古镇等众多古城镇,再加上各地市自行开发和挖掘的各类题材的古镇,真可谓是异彩纷呈,不一而足。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就有古镇若干。

四川除已列入“全国十大水乡古镇”之一的黄龙溪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0个以及若干市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文化之乡,这其中有依山傍水,反映明清民居和生活风貌的古镇,如双流的黄龙溪、宜宾的李庄、雅安的上里以及南充阆中古城等;有放映少数民族特色和生活习俗的理县桃坪羌寨、丹巴嘉绒藏寨;也有大型的名人故居和庄园,如大邑的安仁刘氏庄园等。

成都除双流黄龙溪外、在市郊龙泉,还有被称作“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古镇。

虽然每个古镇都能从历史、人文、建筑或民俗的角度挖掘出一些可供吸引游客的地方,但成都古镇从整体上来说缺少特色,不要说外地游客,就是四川游客本身都无法在讲到这些古镇时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远不像江南水乡古镇那样,一提起就仿佛让人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中国画,不仅觉得亲切、实在,而且随时随地能让人涌起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受。

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走出了一条古镇保护与开发的陈功路子。

相比之下,四川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则显得“热情有余、规划不足”。

有识之士一针见血的指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是一些地区古镇开发失败的重要原因。

以成都双流的黄龙溪为例,她是四川古镇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有古街坊七条,较好地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和一些古文化。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加,老街变成了餐饮一条街,街两边共有大大小小的餐馆140余家,不仅风格雷同,还夹杂着一些现代商业元素,湮没了许多原有的古风古韵。

镇上还扩建了几条街道,两边的仿古楼房都是雷同的样式,甚至一式的色调。

除此之外,古镇在对古建筑的“修旧如旧”等原则上也把握不够,不少临街老屋中居然也能找到现代的建筑材料,如瓷砖什么的,虽然只有少少的一部分,但却十分刺眼,破坏了古镇的整体美感和历史性。

在娱乐设施的开发上,鹿溪河和府河上的游船变得愈来愈大且现代化了,不仅有轰鸣作响的机动船,更有那风驰电掣的快艇,可让人领略“超速度”的刺激。

不过,这些似乎都与岸边的古镇风貌不那么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安宁与雅致。

二、历史街区旅游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称,作为古蜀中心,西南重镇,天府之都,保存着极为珍贵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遗址,充分展现了成都本身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鲜明的地方文化风格。

在近20年来城市的建设和文物古迹的保护齐头并进,使的如今的成都市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与历史古迹,名胜建筑交相辉映的优秀旅游城市。

古城有三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大慈寺和文殊院保护区属于一类,都是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多功能商住游憩区,而宽窄巷子保护区是清代满城遗留部分,为外来的兵营式北方胡同街巷,该区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保存最好的一个,也是唯一以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保护区,尤其是其独特的街巷空间,属于三大保护区中的特殊类型。

所以就以宽窄巷子为例,来探讨成都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1.保护性的发展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中心,为清代少城(满城)兵丁胡木中仅存的两条,区内多位清末民初时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基本保持了百年前的历史风貌。

成都的满城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保留清初道路格局的地方,鱼脊骨状的路网完整的保存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宽窄巷子依稀可见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

这对我们研究近代建筑的变革研究清代兵营格局研究近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样本。

宽窄巷子历经了百余年的风雨,并且在处于市中心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却能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开发和建设中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已经很是幸运的。

因此,对它旅游发展的规划,保护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真正发展旅游业。

对于这样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性规划,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首先要保护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特别是对于其核心保护区内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所辖地段为重点保护地段。

区内建筑风貌将严格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主要针对街道、建筑、植被和整体的空间布局。

要遵循“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这些保留至今的建筑,已经经不起任何形式地损坏和修改,去年政府对于宽窄巷子的改建更新工程已经启动,根据其政策和规划也是按照上思路进行的。

我们在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遵循历史文脉,保护其固有文化肌理。

这也是文化旅游的根基。

作为三大文化保护区中,唯一以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的保护区,是直接涉及居民生活形态的主题,我们就需要对这种人们过去的生活积淀,而且仍然积雪至今的社会现实生活重新地认识和理解。

以“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旅游发展的思考。

在现有的宽窄巷子保护性规划中,成都市规划局把整个保护区划分成了三重,即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以及建设控制区是较合理、成熟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符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对于核心保护区除以上对其物质形态的保护外,在此基础上着重保护其空间特点和人文氛围。

核心保护区在近百年的延续传承,其主要体现平民与少数中等阶层居民的居住功能的建筑,延续至今,也只有很少居民把自家的院子开成茶馆或麻将铺子。

所以在核心保护区如果要进行规模性的商业开发势必会影响这样的格局,这就需要从另一种角度去发展。

风貌协调区,区内建筑风貌要求与邻近的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区的风貌特征有明显的延续关系,禁止任何割裂历史街区文脉及其固有肌理的行为。

由于地处市中心,加之长期以来保护区周边规划不善,现代化的建筑已是鳞次栉比,其过度区的面积甚是狭窄,环境状况交差,因此要尽量避免周围建筑对历史街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涉及到吃,住、游、购、娱。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建立在单纯保护、维持现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并不能充分彰显其应有价值,而依托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全面体现这些历史资源历史文化内涵,解决动力机制不足,各利益体多价值的诉求等问题。

从近几年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论述来看,主要有这几种形式:遗产旅游,步行街,中央游憩区,博物馆旅游,传统手工艺区,家庭旅馆。

从整个宽窄巷子景区来看,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这也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取街区物质内核上相应的附加价值。

开发过程中,应将保护作为重点,但适度的进行些旅游项目以体验游为主是一个较好的发展途径。

首先把核心区居住及建筑以居住权转让或租赁的方式投向社会,前提是严格按照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规范下,进行集体验、住宿与一体的家庭旅馆或青年旅社的经营。

如想现有的宽窄巷子龙堂青年旅社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同时开展以体验风味为主的餐饮服务。

如在经营家庭旅馆的同时提供以老成都传统川菜和家常菜为主的饮食,而在以前原本就是老茶馆的基础上在以旧卖旧的同时改善服务环境。

以精品加文化的形式呈现。

以上的旅游项目可以把其作为老成都文化的引子凸显其“活的历史街区”氛围。

风貌控制区既要符合街区总体的开发要求又要作为核心区旅游的延伸。

建筑以修善,润色为主,并使用现代材质,使传统与现代建筑穿插并置,在这一地区规划餐饮、民间艺术展示、地方旅游商品销售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

这点我们可以节俭现在成都两大步行仿古商业街区:文殊坊和锦里文化、旅游、餐饮、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建置。

在旅游商品的与项目上做到特色、精致。

使街区的观赏性,文化性能通过这些得到充分展示,商业与街区呈现一种良性的发展趋势。

在展现街区文化底蕴方面可以采用遗产旅游和博物馆游这两种形式来展开。

把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建筑这样的原生遗产作为风貌观赏的主要吸引物,用及显眼又不会破坏风貌景观的标识和说明展示。

如何让人能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这种上百年的民风氛围,博物馆通过想象力的展示方式对展示主体进行阐述,这些主题可以包括宽窄巷子街区的发展演变,其设计意识的流变,当时的社会模式和典型的民风、民俗,以及模拟当时满城的再现等。

呈现成都满城罕见的城市规划特殊形态的缩影,使游客的在切身感受老成都文化后又能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里体味其历史文化价值。

3.区域品牌的塑造成都市从开始对宽窄巷子重视,到现在改建工程的正式动工,对于其的宣传使得这个曾几何时被单位的地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个好听的名字:老成都的名片,不仅深入到成都市民心中,也引起了很多外地游客的兴趣。

在张艺谋为成都拍的宣传片中,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中的很多场景都截取至宽窄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