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

山地建筑
山地建筑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

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

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

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

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

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

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

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

做建筑用地

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

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

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

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

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

的。

(1)要显山露水

不要影响到坡地山水自然的美,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2)要依山就势

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例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

(3)要错落有致

增加景观的开阔道。山坡建筑可以令空间更加丰富,因为错落有致,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

(4)不随意伐木

除了保护生态环境来说,具体来讲,超过15米以上的大树,或者是有价值的树种,珍贵的树种,要尽量的保留,不要砍伐,必要的时候可以移栽。(5)不大量挖填土

尽量不做大量的挖土和填土。

(6)不做太高的挡土墙

认真地做总图设计,利用坡地的原件,减少很多挡土墙,挡土墙最好不要超过1.5 米。

(7)架桥道路不要过高

如果坡地建筑区内的道路要横过山谷,这个架桥道路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5 米,因为挡土墙和高架桥,不单只是建筑成本比较贵,而且在视觉上会影响山坡的生态,要令到小区里面的规划一方面可以减少道路面积,做到局部的人车分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效益。

三、坡地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1)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

因为山体建筑的平地是有限的,大规模的绿化空间,大规模的广场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不必将平地建筑的一些条件和设计的元素强加在坡地建筑里面。而应该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创造坡地建筑,提供一些另类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的环境给购房人士。

(2)处理好容积率

一般0.8 以下的容积率肯定是做别墅,1.0 的容积率,可以高低搭配,做一些多层或者联排别墅,如果容积率到1.5,一般就是做多层,如果容积率到2.0 的话,那就只能做高层。所以容积率直接确定了产品的形态。

(3)建筑风格与山体相融合

坡地建筑的建筑风格、立面设计、外形选材应该融合到山体里面,不能太喧宾夺主,尽量发挥坡地的优势,创造一些真正优美的居住环境。因为坡地建筑的道路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环境、绿化和空间之间每一个道路和每一个环境空间之间会有结点,要利用这些结点,突出每一个组团的分区和个别的主题性,不但只增加识别感,更要增加趣味性。

(4)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

在坡地建筑规划的最早期,就必须及时关注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令一些没有排洪沟,雨水收集管道的地方与园林环境配合,将技术上必须使用的排洪沟转为有利环境绿化的一部分。

(5)通风防潮问题

解决通风防潮一般采用把山体和建筑的外墙托开,不是做在一起。托开之后,后面做挡墙或放坡,那么外墙和后面的放坡和挡墙之间是空的,两个端头就可以开通风的洞口,让空气能够流动,这样背后潮湿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而对付地面的防潮,现在防水材料已经非常先进了,只要地面防水做好了,一般是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可采用更保险的方式——架空,但前提不能是非常大体量的建筑物。南方地区都非常的潮湿,要把整个底部架空,北方一般升高半米,做成一个半空的架空层,这样解决潮湿问题,也是非常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

(6)消防车的问题

特别是高层的坡地建筑,在规划道路的时候,最早期的时候就要考虑走消防车的道路坡度。如果以后再加上去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规划,很多时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7)噪音问题

噪音问题可以用很多办法解决。比如在坡地上面,沿着基地干道一直往上,如果项目是一个高层,多层、别墅搭配的项目,那么就沿着城市干道把多层放在后面,把别墅放在更后面。这样到城市主干道上面,高层可以挡掉很多的噪音,坡地上高层也不会挡掉它的视线。

四、坡地建筑六大设计要素

建筑形态要素——三种接地模式

对于坡地建筑单体,最复杂的就是住宅和地形的结合的地方——接地模式。复杂多变的接地方式是坡地单体住宅的典型特征。

(1)埋地式

埋地式有窑洞式和覆土式,窑洞式就是正面向前面开畅;覆土式就是把整个建筑埋在土里面,出于对生态和节能的要求利用地下的地热资源,最大限度的

节省建筑所需要的能源。

(2)接地

接地

式就是建

筑的底部

和地形直

接发生密

切的接触,一种是掉层式,这种做法在重庆做得非常多,特别是在住宅里边。第二个就是退台式,退台式就是每一个户型形成一个平台,这个户型前面是下一户型的屋顶。

①掉层式

主要是利用地形的高差,在上面和下面分别设两个出口解决交通的问题。

②退台式

退台式坡地建筑每一户都有很大的私密空间。地面和屋顶上都做成退台的形式,主要是适应周边山地的环境,通过退台形成一个层面,可以做成山地本身和退台相呼应。

(3)离地式

离地式分成两种,一种是全架空,一种

是吊脚式。

①架空式

这种方式就是地面完全不接触,完全架

空的方式。

②吊脚式

第二种是一个角度放在地上,另外一

个角度采用柱子支撑起来。

山地建筑适应地形的处理手法

五、总体布局要素——两种规划模式

坡地建筑讲究自由的总图布局,主要是跟地形结合。群体的布置,要注意解决合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节约用地和投资,用满足各类建筑总体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的矛盾;同时也要考虑日照、通风、防火及道路、绿化、环境等技术要求。有两种布局形式,一个是分散式布局,一种是集中式布局。

(1)分散式

分散式的好处是跟整个地形和场地的环

境相互交融的关系比较好,对整个山形的呼应

感觉比较自然。

(2)集中式

集中式把住宅建中在一起,做成高密度的

低层的方式,这种方式占地会小一些,但是也

会产生对山体的遮挡,或者产生建筑形态的拥挤感和

单调感。

山地居住组群可采取

点状、线状、片状及混合

式布局。点状布局易于适

应地形,不知灵活。线状

布局可与等高线平行、垂

直或斜交布置,也可顺等

高线成曲折形,构成外部

休息空间。片状与混合布

局则是以上两种布局的综

合,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地

形条件,创造丰富多彩的

群体景观。

六、交通要素

山地交通的特点

山地区域,由于地形起伏,各建筑单体或群体之间的位置在高差上常会发生变化,因此,山地交通空间轨迹呈现明显的三维特征;地形的起伏,人们在实现交通活动过程中常会感受到因地表凹凸而形成的丰富视景,于是,山地建筑又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另外,常规的交通方式(车行、步行)常会受到限制,一些适合山地环境的特殊交通工具(如缆车、索道)应运而生,体现了山地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1、立体化

与平地交通不同,要实现山地空间之间的交通联系,除了要考虑它们的水平位移以外,还需要特别考虑它们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山地交通呈现立体化的特点。对于山地建筑来说,立体的交通,将为建筑组群的功能及形态组织提供丰富的选择可能,使建筑的复杂流线可以得到很好的立体分流组织。

2、景观化

在山地环境中,由于交通的三维特征,人们在途中获得的视景比在平地显著,而且不断发生变化。随着道路的升降、曲折,人们的视点高低、视角俯仰、视域开合都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这会为人们带来富有情趣的景观感受,使人们的感觉置身于风景之中,而不像在平地,任何景物都只是在人们旁边一闪而过,体会不到强烈的旷奥感受。

3、多样化

山地地形的凹凸起伏,为常规交通制造了障碍,人们不得不运用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如坡道、架空道、隧道、索道、缆车等。

三种交通组织模式

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有

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第二个

是成本的原因,一般坡地建筑路网组织有三个

方式。

1、多采用主干道加尽端路

①干线式环线就是从主干线上发出若干的

尽端式的道路,深入到组团。

②干线进入树枝状干线绕过去之后穿过环

线进入组团。

③干线里面有环线组团里面有尽端式干线也有环线,不

是非常确定形式,两种形式结合。

2、以大台阶为轴线组织步

行系统

坡地建筑步行交通最大

的特点要克服做台阶的难题,对台阶的处理是坡地步行系统要处理的重点,把步行交通通过大台阶,组织到一个主要的通道上面,用大台阶展示坡地建筑居住的主要特征。现在虽然交通形式以车行交通为主,但是实际上大台阶仍然不可缺少。可以使居民走一段休息一下,创造一个舒服的步行的大踏步的环境。

3、以电梯廊桥组织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电梯出现以后,可以用电梯来解决出行交通,所以电梯塔的利用也成为我们坡地住宅的一个亮点。如右图这是在香港一个居住区的例子,把电梯塔和过街天桥结合在一起。

山地车行交通

根据现代社会的物质水平,山地车行交通是联结山地建筑及其群体的主要方法。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车行道只需同道建筑群体中的入口,其余的交通联系由步行系统和其他交通工具解决。

1、纵坡设置

山地建筑的纵坡不宜太大,坡段也不宜太长。山地公路的最大纵坡应小于

9%,根据不同坡度还应有适当的限制坡长。建筑小区或群体内部的车型路,由于车速较低,其最大坡度可以放大到10%,特殊情况下,甚至达到13%。适宜于自行车行驶的纵坡宜在 2.5%以下,对于小区内的自行车道,其最大纵坡可放大至3.5%。

2、道路布线

山地区域内的车行道路的布线通常是复杂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道路的布线只能顺应地形,因地制宜,沿等高线蜿蜒曲折。

(1)布线与地形的结合

山地环境中,道路线型选择首先取决于地形。从生态观出发,我们一方面要使山地道路适应爬坡的要求;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是道路布线与山地景观相协调。

道路布线结合地形

道路布线与等高线的关系

(2)布线与建筑的结合

山地建筑的群体布局中,道路线型往往是建筑排列的骨架,它的形成对于建筑的功能组合,空间布局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道路系统的线型包括棋盘式网、

络状、环状、心形放射状、支状、立交等。其中,就联系方便程度来看,网络状、环状、放射状等较为有利,但应用范围比较有限,不如支状、立交线型更能适应山地环境。

道路与山体坡度

架空和隧道的布置

山地道路线型

建筑群的道路布线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之前进行,然后将建筑单体填入。也可根据建筑单体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地形特征,综合组织路网结构,以达到建筑群总体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道路截面

通常情况下,山地车行道路的截面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等几种方式,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局部采取架空、悬挑或隧道等方式。后几种方式对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前三种简便易行。

车行道路的截面形式

山地车行道路与建筑、步行道路的分离

(4)停车场地的设置

山地停车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建筑的勒脚层,或放大勒脚层成平台,在其下停车。另外,在总体设计时,尽量考虑与地形的结合,尽量少做大面积的集中的由人工硬地组成的停车场地,可适量保留停车场周围的一些自然植被和地形起伏,以山体自然地形或植被形成对停车场的视觉遮挡,或者索性结合挡土墙形成室内车库,并在其上部覆土、培育植被,形成山体的延续。

减少停车场对环境的影响

山地步行交通

同车行交通相比,步行交通的布置受地形坡度限制较小、其形式也较为自由。在步行交通中,人是交通活动的主体,因此,步行交通的设计应从人的行为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两方面考虑;除了满足交通的功能以外,山地步行系统还是山地建筑室外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常常与步行广场、庭院、室外运动场地等相连接;同时,山地步行交通还应与建筑形态、景观相结合。

1、基本要求

从人的行为能力出发,我们应注意山地步行系统的功能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于室外踏步开说,其尺度应比建筑室内的楼梯更为平坦、舒适,一般为130*350mm,最好不超过150*300mm,并须设置扶手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从人的体力方面考虑,应适当考虑踏步级数并设置休息平台。坡道坡度一般应控制在1/12以内,并且地面铺材需选用防滑材料。

从人的心里感受出发,我们应在步行系统的细部处理上注意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性、地貌地物的参与性来获得丰富的景观变化,激发人们对环境的兴趣,减弱因地形多变而带来的疲劳感。

2、踏步

踏步是山地步行

交通的主要形式,山地

的起伏、高差通过踏步

来沟通。山地建筑环境

通过踏步创造丰富的空

间和景观。在他不懂组

织、设计时,既要适应

山地的坡度,又要考虑

结合自然环境。适应坡

度,选择各种踏步形式

;结合自然环境组织踏

步;踏步与坡道相结合。

3、联系建筑空间

山地建筑空间的步行系统,通常运用踏步、坡道、人行天桥和电梯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综合组织,以适应建筑功能的需要。

4、联系城市空间

山地城市和建筑群如果单纯依赖车行道路联系各撞建筑,会造成人车混流,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缺乏人情味。山地居住区的步行系统也很重要,特别是居住楼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联系应充分保证居民,特别是儿童与老人的安全。

七、山地建筑日照

1、

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照要求。为了保证房间得到必要的日照时间,来确定建筑物之间的合理距离,称之为日照间距。

2、

在建筑群体布置时,要根据山地的地形坡度、坡向,建筑布置形式及朝向等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同时还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防火、工程间距及建筑投资等因素。

3、

山地地形坡向一般习惯分为南、北、东、西四个主坡向,并可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破向。从日照角度分析,南、东南、西南坡向为全日向坡;东,西向坡为半日向阳坡;北、东北及西北向坡为背阳坡。从卫生角度讲,向阳坡最好;半阳坡次之;背阳坡最差。但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防晒效果考虑,南、北向坡最好;东南、东北向坡次之;东向坡较差,西向坡最不利。

4、

当建筑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时,向阳坡地,坡度愈陡,日照间距愈小,可提高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背阳坡地,坡度愈陡,日照间距愈大,用地不经济。

5、

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将房屋斜交或者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或采取斜列、交错、长短结合、高低搭配和点式平面处理手法。

6、

当建筑方位与等高线的关系一定时,向阳坡的建筑与东南或者西南向的日照间距为最小,南向次之,东、西向最大。背阳坡则以建筑为南北朝向时日照间距最大。

7、

当房间的朝向一定时,则日照间距以朝向与地形坡向相一致为最小。如南向房间在南向坡上日照间距最小,在北向坡上日照间距最大。

八、山地建筑通风

山地建筑风气候

影响山地建筑自然通风的风气候,除了大气候风(如季风)外,还由于地形和温差的影响而产生局部地方风。有时这种地方小气候起着通风的主要作用,在建筑布置中应充分应用,以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当风吹向山丘时,由于地形影响,在其周围产生不同的风向变化,一般分为几个风向区,同时也产生不同的风速区。设计时需结合地形和风向进行总体布局,以获取良好的通风效果。

山地建筑成本分析

山地建筑成本分析 张伟标 一、前言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山地面积的比例更大。为有效保护耕地、开拓生存空间、获取山地资源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山地建筑将越不越多,房地产开发中山地建筑的项目也必将越来越多。 山地建筑很复杂,包括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都对山地建筑及其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山地建筑的设计、规划等多有专门研究,但考虑到山地建筑的复杂性,还没有对山地建筑的成本进行详细研究的,加之我们也没有山地建筑的工程经验,仅能参照设计研究部提供的和其它参考资料并结合山地建筑的一般做法作些肤浅的分析,仅供参考。 二、山地建筑主体工程成本分析 1、建筑物的布置及常用处理方法 不同于平地,山地建筑为结合地形,避免大量的开挖土方,降低成本,在建筑手法上不同于平地建筑,常用处理方法的有以下几种: 1)提高勒脚:即将房屋四周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作为建筑基底的处理手法。 适用于坡度平缓的地段。勒脚高度随地形坡度和房屋进深的大小而变化。例如当勒脚的最大高度为0.9米,进深10.8米时,其适应的坡限为9%。 2)筑台:即对天然地表进行开挖和筑填,使其形成平整台地修筑建筑的处理手法。筑台采取的开挖方式不同,经济效果也不同,关键在基础埋深。一般情况下,建筑基底尽量落在挖方上。 3)错层:即将房屋同一楼层作成不同标高,适应地形坡度的处理方法。常利用

楼梯平台的不同高度作错层布置。错层对坡度的适应范围与错层高度、进深、及竖向布置有关。 4)跌落:即房屋以开间或单元为单位,顺坡势沿垂直方向段段跌落,形成阶状布置的处理方法,跌落高差与间距可随地形不同进行调整,对坡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5)掉层:房屋基底随地形筑成阶状,并使其阶差等于层高的处理方法,有沿纵轴掉层,沿横轴掉层,分阶掉层及局部掉层。掉层对坡度的适应范围与掉层高度、进深及竖向布置有关。 6)错跌:房屋顺坡势逐层或隔层沿水平方向作一定距离的错动和重迭形成阶状布置的处理手法。适用于陡坡地段,其适宜坡度可达50~100%,错动的水平距离为1~2开间。错跌的高差等于建筑的层高,一般在2.7~3.3米之间,错跌的水平距离可以根据平面布局及结构情况任意调整,适应坡度较宽。当层高为2.7~3.3米,水平错动距离3~6米时,适应坡度为46%~110%。当坡度太陡,易造成道路及环境工程的困难。 7)架空式:分架空与吊脚二种类型,其中架空是将建筑的底面与地面完全脱开,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图文)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图文)论文导读:山地建筑的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这是一个因山而诞生的建筑,它和山中茂密的树林一样是会呼吸的生命体,拥有适应山势而进化出来的体形,拥有和周边生态景观密不可分的关系。“绿色”与“生态”相比,更强调建筑的能源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首要主题。木是极具人性化也是最与山相关的材料,局部的木材点缀,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自然,而玻璃则将绿色的视觉引入室内,与木相辅相成。关键词:山地,生态,节能,人性,几何建筑,意境建筑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丽水路泥壁山的南山坡,其北侧及东侧为西丽高尔夫球会场地,南边与丽水路相隔的是深圳大学城,校园环境优美。免费论文参考网。项目用地整体上朝向良好,原生植被茂密,自然景观丰富。 二、场地分析: 山地建筑的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需从全局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考虑某一方面。莱特的流水别墅选址在陡壁巨石之间,建设成本高于一般场地,但其绝妙的自然环境赋予建筑可观的价值,是从全局角度考虑的最佳选址。 会议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山地,地势由西、南向北逐渐升高,

地形最大高差为33米。免费论文参考网。用地范围内坡度以10%~20%之间居多,只有西侧最平缓,可作为场地出入口和停车场,东侧既可俯瞰高尔夫球场,又可远眺大学城,建设条件和景观条件综合性较好,是主体建筑理想的选址位置。 三、设计理念: ●生态的建筑: 这是一个因山而诞生的建筑,它和山中茂密的树林一样是会呼吸的生命体,拥有适应山势而进化出来的体形,拥有和周边生态景观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前通过实地考察,充分研究分析建设用地内及周边近、远景环境,致力于将建筑融入泥壁山生态环境圈,从区域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布局与形态。这个生态环境圈包含泥壁山山体、西丽高尔夫球场、深圳大学城等环境元素。为将这些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从两个方面作了考虑:一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元素,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 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设计尊重山体的等高线,建筑沿着等高线布置,并且有很多架空的空间,大幅减小土方量和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根据动静分区,各功能房间布置在不同等高线上,建筑屋面出现退台, 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休闲场所,这样建筑与山体绿化融入一体, 如果说山体是一个生态公园,建筑就是公园的一个小品;第二是将自然引入建筑, 运用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通过设置数个中庭和内院再现自然, 运用生态技术, 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生

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本文从对山地建筑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山地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原则,并阐述了山地住宅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以期可以对建筑设计在山地环境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地住宅建筑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山地在整个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大,对于山地城镇而言,土地是宝贵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山地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也越发紧张,给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带来较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利用山地,开发山地建筑将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因而山地建筑必然会是我们今后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项目类型。从居住个体来看,依山而居能让居住者更加亲近自然,同时开发山地建筑可以提高居住面积和居住质量。因此,对山地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 1 山地住宅建筑含义及特征 山地,是广义的崎岖不平的高原,是指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地域。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坡地,是山地某一坡度地段的局部地形的总称。一般来说,坡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梯级。山地住宅建筑是指修建在坡度大于10%以上山地特征区域的住宅建筑,是建设用地具有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质复杂等特征的居住空间,需要梯级和坡道处理道路高差关系的住宅区,是山地住宅成为住宅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别。山地住宅建筑具有地质的不稳定性,地形的复杂性,气候的多变性,水文动态性,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及景观绿化环境良好、易于建筑环境塑造等显著特征。 2 山地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人是居住的主体,对人们的关怀始终是居住空间环境建设的宗旨和原则。在山地住宅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应从生活入手,让建筑的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利用山地住宅特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创造出拓展人们空间感受,增加人们情感体验的场所空间。让住户在身心愉悦中营造充实的居住空间,并在这样的空间里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 2.2布局“因地制宜”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融创云南晋宁大湾区SKI地块方案设计来深入浅出解析山地项目建筑设计,以一线房地产开发商所关注的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借此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合理有效的解决复杂的山地项目设计。取得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达到"静居青嶂里,高啸紫烟中"的诗意状态。 关键词:山地建筑、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 引言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大都走过了急速城市化的历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用地逐渐减少且地价较高,而山地项目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和远郊地带,地价要低于平坦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的地价,可以减少项目开发中购买土地的费用。同时由于山地的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喧嚣,能够提供独特的视野景观和居住感受,提高了居住建筑的溢价空间。 山地是泛指基地坡度一般会超过5%,在山地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坡度和坡向,两大要素决定项目的地形地貌、平面形态、交通组织、空间关系、景观组织、环境特征都会比平原住区项目复杂很多,项目总的工程造价费用也比平原地区会有明显增加,同时还决定了住区居住品质的高低。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山地项目设计中各项复杂因素,文章将结合相关案例,针对山地项目工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工程概况: 融创晋宁大湾片区S.K.I地块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大湾片区,属于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圈层式特色休闲旅游区,环滇池山地小镇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景观资源优势。 S地块基地南北向长约196米,东西向长约168米,为不规则形状。地块内最大高差43.08m。距离滇池仅150米,项目规划为39栋度假民宿。建筑摆布通过场地竖向高差和滇池景观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观湖景观空间,保证大多数民宿均能享受水资源景观。 K,I地块规划为8栋7层弧形观湖公寓、50栋度假民宿。建筑摆布结合场地竖向通过朝向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景观视野。 1.道路设计--道路与山势的协调 山地城市具有地形复杂、用地有限的特点。如何合理的解决交通和消防是山地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山地住区道路布置应避免横切等高线,采用平行等高线和小角度沿等高线爬升的方式克服地形高差。同时要简化路网结构,越简单的路网意味着对场地更小的影响。另外山地住区主干道纵坡坡度一般不能超过8%,多雪严寒地区纵坡坡度不能超多5%,个别困难地段,道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丽水路泥壁山的南山坡,其北侧及东侧为西丽高尔夫球会场地,南边与丽水路相隔的是深圳大学城,校园环境优美。项目用地整体上朝向良好,原生植被茂密,自然景观丰富。 二、场地分析 山地建筑的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需从全局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考虑某一方面。莱特的流水别墅选址在陡壁巨石之间,建设成本高于一般场地,但其绝妙的自然环境赋予建筑可观的价值,是从全局角度考虑的最佳选址。 会议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山地,地势由西、南向北逐渐升高,地形最大高差为33米。用地范围内坡度以10% ̄20%之间居多,只有西侧最平缓,可作为场地出入口和停车场,东侧既可俯瞰高尔夫球场,又可远眺大学城,建设条件和景观条件综合性较好,是主体建筑理想的选址位置。 三、设计理念 ●生态的建筑 这是一个因山而诞生的建筑,它和山中茂密的树林一样是会呼吸的生命体,拥有适应山势而进化出来的体形,拥有和周边生态景观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前通过实地考察,充分研究分析建设用地内及周边近、远景环境,致力于将建筑融入泥壁山生态环境圈,从区域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布局与形态。这个生态环境圈包含泥壁山山体、西丽高尔夫球场、深圳大学城等环境元素。为将这些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从两个方面作了考虑:一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元素,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设计尊重山体的等高线,建筑沿着等高线布置,并且有很多架空的空间,大幅减小土方量和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根据动静分区,各功能房间布置在不同等高线上,建筑屋面出现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休闲场所,这样建筑与山体绿化融入一体,如果说山体是一个生态公园,建筑就是公园的一个小品;第二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通过设置数个中庭和内院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生态观念深入到建筑的细节;同时用大量面向大学城和高尔夫球场的落地玻璃引入自然,餐厅和客房甚至用出挑的方式伸出来,形成270度远景视线,使周边生态景观得到充分利用。 ●绿色的建筑 绿色建筑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能源,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绿色”与“生态”相比,更强调建筑的能源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首要主题。项目设计中利用建筑屋面板集成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吸热器,用小型的太阳能空调为各个功能区提供空调制冷,并考虑利用雨水回收冲洗厕所及地热资源的利用。 ●意境的建筑 生活于繁华都市的现代人,骨子里有回归自然的情结,渴望远离城市的喧闹与燥热,享受山林带来的清凉。山地具备把人们带回自然的可能,山地建筑则是人们体验自然的一种途径。人们对建筑的体验,首先是视觉上产生的。山的向上的势,使初来的人们视线是向上的,项目用略微上倾的屋面板和悬挑的建筑体块,夸大仰视时的视觉,制造建筑轻盈飘逸的感受。而当人们上至较高处俯瞰建筑,会惊奇地发现长短参差的金属屋面和白色的建筑外墙在阳光照耀下如同山顶滑落的冰晶,在酷热的夏日带来心境上的清凉与宁静。 建筑体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在可以停留的和模糊的复合空间中酝酿发展。所以,本案强调运动路线、暂停和模糊空间融会贯通。 虽然设计是采用现代的造型手法,正如传统的民居建筑一样,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每个主体建筑相差不多,但各个空间气韵相通,形成层层叠叠、开合起伏的空间序列,在看似不经意的收放之间,使建筑产生了诸多意趣,如观景平台、如庭院,而这些变化空间是用连续的运动的走廊贯通。 这时,建筑语言已经超越了“形式”的层面,作为文化和社会意识的载体,以富有意蕴的建筑空间,达成了建筑与人的意境相通。 ●人性的建筑 建筑舒展躺在山腰中,层数以尺度宜人的二、三层为主,局部架空的通透走廊穿梭于树林间,人们从大堂区走向客房区,能享受不同感觉的室内外景观,而走廊自身也是一条室内登山道,沿途有宽敞的休息平台,能眺望不远处的高尔夫球场和大学城。建筑之外有可供徒步的蜿蜒山道,登上半山以原有石块为基础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亦有精致的钢木结构凉亭供人休憩。无论是建筑还是环境设计,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沉浸于绿色的清新中,享受纯粹的休闲与放松。 建筑的色彩与材质选用与绿色协调的白色墙体、玻璃与木材。白色既是节能的色彩,又是最纯净的色彩,建筑的纯净凸现山的绿、天的蓝,使人们感受如画般的宁静安详。木是极具人性化也是最与山相关的材料,局部的木材点缀,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自然,而玻璃则将绿色的视觉引入室内,与木相辅相成。 建筑的人性化元素无所不在,内部有别致的景观庭院,这些尺度适中的露天或有顶中庭,景观元素相对人工化,为人们停留、交谈、娱乐提供舒适的半室外场所,也为更多功能空间提供自然采光。客房部分的较低标高位置考虑了残疾人客房,而景观电梯的适当布置,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能自由到达任何位置。常驻工作人员的办公、居住用房也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享有较好的工作生活质量。 ●几何的建筑 建筑主体由数个体块构成,主要形体及交通水平沿等高线展开,并设置垂直等高线的穿插,强调建筑的线性发展,建筑在尊重地形的前提下呈现较强的几何感,表皮处理亦用简洁而不乏细部的手法,充分表现出现代建筑的特性,表现出卫星地球站应有的科技与时代感,并隐喻出自然山石的重叠交错,与山腰原有石块相映成趣。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 —— —以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为例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曹波建筑创作室陈志敏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以此论述山地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关键词]山地生态节能人性几何建筑 意境建筑 (下转第338页) 337 ——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环境与设计 Ci ti es a nd Tow ns C on stru ctio n in Gua ng xi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 张俊华 摘 要 以三个山地建筑设计工程 : 为例,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山地建筑
设计中如何进行建筑的空间布局, 环境 景观及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形有机结合, 交通 及绿地系统如何组织等问题。 关键词 山地建筑设计 设计手法 : 分析比较 体会 筑 自身和观景亭、 连廊围合 出入口集散广场和几个各具 功能的半围合式内院, 一方 面将建筑的动静功能相对区 分开。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 将周围的自然景色、 阳 光、 空 气、 水引入建筑内部。 由于建 筑的层数较低且位于山脚处, 设计时着重 处理了建筑的第 五立面——屋顶。 采用了与 白色构架相结合的青灰色坡 屋顶, 与 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建筑沿水 平方向舒展的布局, 使建筑非常自然 地融入整个山 地环境中。 整栋建筑除 在入口处设人车集散广场及沿用地周 边设置消防车道外, 其余区域完全人 车分流, 创造了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b5E2RGbCAP 1.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城镇化进入了一个 高 速发展时期。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 建设规模的扩大与保护有限耕地资源的 矛盾日 益突出。 在此情况下, 开发和利 用城市周围的山地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 土地紧缺 问题, 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办 法。 因而山地建筑必然会是我们今后在 设计中经常遇
1 / 10

到的项目类型, 对山地建 筑设计方法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也日益凸显。
p1EanqFDPw
这是我1995年参加工作后一年做 的一个工程方案, 算是自己山地建筑设 计 的起点。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现今南 宁市隆安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内的一个 山谷 中, 周围群山环抱, 环境优美。 用 地为公路边界与周围山脚围合成的一个 狭长形 盆地,地形起伏不 大, 用地面积约为1.3公顷。 该建筑是一个集会议、住 宿、 餐馆娱乐于一体的多功 能建筑综合体, 总建筑面积 达到9200平方米。 在建筑 总体布局中, 尽 量保持原有地貌和植被, 充 分利用山谷地形,因地制 宜,在盆地 低洼处引入水 面, 建筑采用多层方式化整 为零,以入口大堂处的餐 厅、 会议室等 公共活动部分 为核心, 客房标准单元部分 呈风车扇叶形发散式放射布 置,顺应地 势自由伸展迭 落。 建筑临水而建, 利用建 DXDiTa9E3d 2 . 工程设计实例 基于对山地建筑设计重要性的这 一种认识, 我对自己以往参加过的一些 山地建 筑设计项目作了一番回顾, 从自 己工作各个时期中筛选了三个有代表性 的实例进行 分析比较, 算是对自己在山 地建筑设计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希 望能加深对
RTCrpUDGiT
山地建筑设计内在本质规律 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自身设计水平。 2.1 实例 1, 某局培训中心龙虎山 庄 (见图 1)5PCzVD7HxA 22 2004? 11 环境与设计 Ci ti es a nd Tow ns C on stru ctio n in Gua ng xi 虽然这个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最 终实施, 但它是我初次独自设计的一个 山地 建筑实际工程, 使我对实际设计工 作中的环境协调, 地形处理, 景观设计 等问题
2 / 10

山地建筑设计分析

山地建筑设计分析 一、山地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山地开发的必要性 山地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一只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然而,人口急剧膨胀,而我们的生存空间却是一个地球。面对“人口爆炸”,地球上的平均资源已逐渐被人类餐食殆尽,人们必须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寻找新的据点,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目光移向山地。 此外,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的人类,渴望舒缓高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带来的紧张压抑性情。这样人们需要回归山地——一个便于人们旅游、休闲的胜地。 山地开发的必要性大致有三个方面:1、开拓生存空间的需要;2、获取资源的需要;3、回归自然的需要。 2、山地开发的可行性 山地开发的可行性主要包括:1、经济可行性;2、功能的适应性;3、现代工程技术的保障。 1)经济可行性一是取决于宏观经济财富的积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完全有经济能力,支持人类的山地建设;二十取决于微观经济有利因素——虽然山地建设的室外工程、道路建设投资较高,但是其低价相对较低,可以节约大量投资。 2)功能的适应性:在过去,人们认为只有小体量的、功能简单、分散的建筑才能被建于山地。而如今许多成功实践证明,山地几乎可以容纳大部分的建筑种类,其功能之完备,体量之完整出乎人们的意料。 3)现代工程技术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门学科的发展、交叉,

山地实践已经有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体系。 二、山地开发的“天人合一”自然观 1、传统的山地观 崇尚自然的东方山地观,追求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中,就处处流露出对自然的理解和利用之心。 以人为中心的西方山地观相信人具有绝对的神性和权力、人和自然是分离的,人可以任意支配自然。以人为中心的山地观反应在山地建筑上,也表现出人队自然的征服和改变。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及要点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及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上升,现 阶段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地势或者环境,这极大的增 加了建筑结构的设计难度。山地建筑就是一种建设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在开展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边坡支挡技术不符合坡体场地稳定 需求的问题,这对于该类建筑的施工安全与稳定有着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的 结构设计人员就要仔细的分析好山地建筑的边坡稳定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 案来保证山体坡地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促使山地建筑的整体质量与安全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将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来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及要 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设计要点 近些年来,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扩展速度,这就促使山地建筑 工程的建设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建设场地环境以及自身建 设体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促使其建设过程中存在山坡场地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影响 到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此外,由于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需要与山地地形相呼应,这就促 使其结构形式一般都呈现竖向不规则性以及平面不规则性,结构形式想要调整变得非常困难,进而提升了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难度。为此,就需要把握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保证其设计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升山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为整体建筑工程 的质量提升带来帮助。 1、工程概况 本项目结构形式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架结构,基础类型拟采用天然基础和钻孔 灌注桩基础。另外,场地附建1层地下室,埋深约5.0m。本项目属于山地建筑,常年水位在 地下室下方,不用设置抗浮桩。建筑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坡地坡形的特点,亲近大自然,但 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结构考虑的问题相对复杂很多。各塔楼为 剪力墙结构,楼板采用普通梁、板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采用带柱帽的平板 结构。本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 抗震设防烈度Ⅱ类场地为7度。 2、探讨基础结构设计 (1)本项目的基础结构形式需要选用天然基础和钻孔灌注桩基础。(2)当项目的基础 结构形式选用的是天然基础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中的规定要求,来对边坡的不同位置进行承载力折减计算。(3)钻孔灌注桩基础的采用需要在高层结构位 于边坡非平台或者平台边部分,这里所指的就是高于40度稳定岩面以上的部分,这时的承 台面标高设定应该以所在层与接地端结构板面标高或梁底为科学依据。钻孔灌注桩桩底需要 嵌入到40度稳定岩面以下,并且保证深度要超过一倍的桩身直径才行。 3、对于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分析 (1)顶板覆土厚度暂按800mm考虑。(2)本项目为坡地建筑,底板不考虑水浮力。 板厚根据计算确定,采用无梁柱帽形式,防水不小于250厚。(3)地下室中板结构采用单 向梁,板厚100。地下室覆土顶板结构采用单向梁,板厚150(160),消防车处板厚180。 消防车、小客车荷载算次梁时折减0.8,算主梁时折减0.6。

山地住宅范例分析

山地住宅范例分析(0501012 06.03.25) 在《向工业建筑学习》中,张永和将“至下而上的建筑”即从房屋到建筑,称为“基本建筑”,并总结了“基本建筑”所包括的三个基本关系:“房屋与基地,人与空间,材料、建造与形式”。 其实,在以前的现代主义的大师们早就认识到建筑的本体问题,他们也很重视建筑与环境,形式与空间,材料与建造,这些建筑的基本问题。 建筑学的基础应为基本设计活动(思维),即:确定材料、结构、建造及形式(包括界面的和空间的形式)的关系;确定房屋与基地(包括地形、环境、城市)的关系;确定使用的方式(包括人的时空经验与文化经验)的关系。 ■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即场所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往往现场地形、地貌、气候等特征决定着建筑的平面、体量、屋顶形式,通过巧妙的构思使房屋获得良好的景观、采光、通风,使得建筑与场所的融合。因此,现场的感知对建筑方案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亲临其境,进行场地调查,把握现状是设计的开始和基础。以一个度假屋(选自《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来分析场地对建筑构思的影响: 基地总平图平面图 在这个范例中,显著的山脊带来了房子的构思----对角线,屋顶的形式和平面都在对角线控制下,通透的玻璃使建筑中的望台位于最重要的位置,并和山峰产生对话。仅仅通过地形的理解就能产生小度假屋的设计构思。 透视1 透视2

在现代主义大师赖特的建筑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这刚好与他的“有机建筑理论”相符,建筑与它的环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流水别墅为例: 平面图 在这个方案中,纵横交错的体块、层叠的水平挑台,与错落的地形,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

山地俱乐部案例分析

山地俱乐部设计调研报告 程思090354

山地轮滑俱乐部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法,培养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空间与形体组合的能力,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关系。 2.掌握倶乐部类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娱乐体育的一般常识。 3.以工作模型作为思考、构思及设计的手段,加深对建筑空间尺度及地形环境的感性认识。 二、设计题目 江南某市郊山地拟建一体育倶乐部,设计要求反映文体娱乐建筑的特点,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景观及地形的关系,充分反映作者的思考与创意。 可在基地内任选部分用地用于建造建筑,其余用地可根据设计者对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解自行布置相关内容,从总体上统一考虑建筑与活动场地的设计。(不可将建筑全部布置在水面或平地上) 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 m2 左右。 地形图中的岸线为水面的常年水位,汛期最高水位+1.5m,枯水期水位-1m。 三、设计内容 山地轮滑俱乐部: 将平民轮滑与专业极限轮滑相结合的俱乐部。为游客提供难度较低的山地轮滑场地;同时设有供极限轮滑爱好者使用的U型槽等场地。既为东钱湖游客提供体验式旅游的机会,且长期为临近市区的轮滑爱好者提供户外训练基地。 山地轮滑俱乐部功能要求: 体育用房:器械储藏室80m2轮滑准备室2间(60m2/间)健身房150m2 共计350m2 后勤辅助:厨房100m2门卫30m2储藏室60m2办公80 m2医务室80m2厕所60 m2设备用房150 m2 共计610 m2 休闲服务:多功能厅200m2台球室80 m2乒乓室100 m2壁球室(两个)150 m2棋牌室50 m2桑拿200m2淋浴60m2视听室80 m2咖啡、酒吧80 m2按摩室 60m2快餐厅 100 m2售品部 50 m2 共计1210 m2 住宿:客房(标准间10间,贵宾间3间)10*40+60*3=580m2 共计580 m2 总建筑面积2750 m2 室外:轮滑场地观众看台其他平台等待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