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案例分析65097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1
2
3
案例
六
梯
隐
甲
田
舍
山
小
旅
集
学
馆
合
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宅
PART 1 六甲集合住宅
六甲山原来是一座岩石山,
滑坡现象经常发生,安藤的业主 委托的建设用地前面有一小块平 地,后面是树木茂盛的朝南陡峭 斜坡,坡度有六十度。关于如何 处理这个坡度,业主的回答是必 须做一面坚实的护崖墙。于是安 藤便在这是来了灵感,想利用靠 在六十度斜面上的护崖墙设计一 座集合住宅。为了与周边乡村环 境相呼应,建筑物为低层并顺应 山势而建。其中,一部分还掩埋 在山里面。
背靠庭院的两侧是首层客房的栅篱, 添加了景深的层次感,并保障一层客 房的隐私和隐约的庭院视线,也体现 了植物攀爬的趣味。开放的一侧则是 一层层延伸出去的风景。场地上都保 留了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 混杂。悬空的连道穿越其中。原有的 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 的屏障。新添的竹篱、落水和铜制的 标识定义了入口。庭院铺素色的复合 竹地板,局部较大的平台处设有无栅 水池
THE END
制作人:××× ×××
Thank You!
每栋单元建筑分为三个体量, 即 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垂直 上落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 每个客房设计和公共空间都是林间 风景的延续。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 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 透并结合深远出挑的景观露台。较 为私密的卫浴一侧与起居空间通过 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 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 浴缸紧邻玻璃,呈现了无边的风景; 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赏晨曦 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 板处理是与高耸的针叶林和本地桉 树丛林的对话。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知识讲解山地建筑是指建造在山区的建筑,其特点是利用山地的自然地形和地势进行设计和建造。
山地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山地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以及保护环境和遵循生态原则。
一、山地建筑的特点1.多层建筑:由于山地地形起伏,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山地建筑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可以分别利用不同层面进行不同功能的布置。
2.自然材料:山地建筑常常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地形的利用:山地建筑在设计和布局时需要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和山地的特点,如利用山的背面作为固定的护坡,利用山顶或山腰作为观景平台等。
4.环境保护:山地建筑需要尽量保持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破坏当地植被和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抗震设计:由于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地建筑需要进行抗震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二、山地建筑案例分析1.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是建造在张家界天门山上的一条高空玻璃观景栈道。
栈道建在天门山峭壁上,全长为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玻璃栈道。
栈道设计独特,充分利用了天门山峭壁的地形,使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峡谷的壮丽景色。
栈道以钢结构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透明度,同时提供了安全保护措施,如栏杆和玻璃地面的防滑设计。
2.日本箱根山中小屋日本箱根山中小屋是建造在箱根山脚下的一组山地度假小屋。
这些小屋均建造在山腰上,与周围的植被和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小屋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日式建筑风格,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注重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连接和开放。
此外,小屋的设计还考虑到了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合理的通风和保温措施,使室内气候舒适。
3.中国悬空寺中国悬空寺位于山西省的恒山上,是一座建筑在悬崖峭壁上的寺庙。
寺庙建造于公元491年,利用悬崖峭壁和山体岩石进行支撑和固定,非常独特。
某某山地型别墅区规划案例分析

视景独特性
利用山势变化,采用移步换 景的景观设计方案,做到步 步有景
山地建筑与山地环境景观的关系
山地建筑单体设计 与布局
日照关系 减小噪音 建筑通风
本项目此次为东 西向坡地,不涉 及日照关系
充分利用声音在竖向转 播上的减弱,利用台地、 堡坎、植被等有效规避 噪音
本项目要注意河 风对局部小气候 的影响
组织社会性活 动交通出行
利用地势平缓 之处打造社会 性活动中心
度假氛围 KPI体系
整体规划
景观园林 建筑立面 建筑户型
保持整体环境原生态
山地与建筑结合:采用架空式和地表式接地 交通体系随势而就,打造台地环境,步随景移,吸
引出行 大型社会性活动地点放在地势平坦之处,保证
社区内外使用时交通便捷 利用台阶、堡坎、植被等有效规避噪音
区位:东莞,南城西平 占地:16.16万㎡ 建面:22.21万㎡ 容积率:1.2 建筑密度:24% 物业类型:9栋小高,大量别墅
杭州东方润园
区位:杭州,钱江新城,钱塘江畔 占地:8.1万㎡ 建面:22.6万㎡ 容积率:2.8 建筑密度:13.91% 物业类型:7栋高层、超高层(24-41) 绿化率:40%
线网联系型 序轴型
空间主从型
由于景观面与等高线平 行,本项目不适合采用 踏步主轴型和房轴型空 间布局;这样反而影响 建筑采景面
等高线支撑
垂直于等高线
顺应等高线
主 副副
物业发展建议之“形”——山居特色
山之建筑
山 居
交通体 系
山山之之景景 观观
山地景观特点
山地景观特点
环境原生态
山地环境原生态,自成小生 态平衡体系
•
想赢个三回两回,三五,有点智商就 行;想做 个百老 店,想 一辈子 赢,没 有德商 绝对不 行。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1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案例组一:小型住宅建筑1、Werner Sobek这是werner sobek 在山坡上设计的一所住宅。
业主是一名钢琴家,希望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演奏自己的音乐而与外界无扰,于是选址于这片山坡上。
这是个很小的建筑。
这个住宅顺着高差依山而建,而向上扬起,几乎与地坡面垂直的屋顶使住宅在山坡上所有散落的住宅中得到张扬,既不突兀,也不平淡。
建筑上大面积的窗使周围的景色尽收于内,建筑的简单起伏也与周围山势的跌荡呼应。
2、Cliffhanger也是一座小房子,可建造的位置可谓对景色的一个占领。
一个方形体块放置在最高的山脊上,面对着无垠的大海,一种居高临下,独领风骚的态势。
结构并不复杂,顺山势而走,由于体量小,空间变化不大,其主要特色在于窗户的设置。
立面上的开窗使最好的风光通过灵活的开窗引入室内,如一幅幅画,不需要在建筑内加多余的摆设。
室外开窗的形式引进室内,使室内分隔与室外呼应,整座房子显得统一、整体。
习习山庄习习山庄位于浙江建德市石屏乡清风洞入洞口。
清风洞处于山体南坡的半山,出洞口为天然行成。
上山游步道在现场定,始于一株枫香古树,联系于石头、树木、建筑的具体关系。
上山流线成“L”型,入口山门十分低矮,“谦卑得像是一户山里人家”。
习习山庄的平面布局顺应了地形。
两组主要功能空间与等高线平行;与等高线垂直的长尾巴屋顶下长廊,其平台和梯段都架空在山体上,以最少的接触表达建筑的轻盈。
长尾巴屋顶坡度与自然山坡坡度相同,强化了与山坡的关系。
与长尾巴坡顶对应的北侧屋面,一棵小树从底层山石上穿出天井,带来一片绿意,显示了葛如南先生对自然的态度。
他曾希望,建筑为石头而建,以后能发展成为石头为建筑而长。
现在,植物都异常茂密,不走近会看不到建筑。
建筑与山体、山石已紧紧长在一起。
湖广会馆波哥大V别墅西班牙圣何塞忘忧谷别墅餐馆设计。
某山地型别墅区规划案例分析

深圳星河丹堤
区位:深圳,宝安,梅林关口 占地:20万㎡ 建面:36万㎡ 容积率:1.8 建筑密度:20% 物业类型:12栋高层,大量别墅 绿化率:38%
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
区位:北京,朝阳区,朝阳公园 占地:7万㎡ 建面:32万㎡ 容积率:4.6 建筑密度:14% 物业类型:11栋高层
东莞世纪城国际公馆2期
度假氛围 KPI体系
整体规划
景观园林 建筑立面 建筑户型
保持整体环境原生态
山地与建筑结合:采用架空式和地表式接地 交通体系随势而就,打造台地环境,步随景移,吸
引出行 大型社会性活动地点放在地势平坦之处,保证
社区内外使用时交通便捷 利用台阶、堡坎、植被等有效规避噪音
尽量保持山地原生态
山体融合
充分考虑通风
山地建筑与山地环境景观的关系
山地建筑单体设计 与布局
日照关系 减小噪音 建筑通风
本项目此次为东 西向坡地,不涉 及日照关系
充分利用声音在竖向转 播上的减弱,利用台地、 堡坎、植被等有效规避 噪音
本项目要注意河 风对局部小气候 的影响
利用风压改变风向
利用涡风及绕山风
斜列增加迎风面
点式减小挡风面
山之建筑
生态脆弱性
山地生态环境自成平衡, 在进行开发时容易引起生 态上的“蝴蝶效应”
视景独特性
由于地势变幻,每一个点 都从有不同的角度看到的 景观有所不同
山地景观对景观设计的解读
环境原生态 生态脆弱性
对山地景观设计时的解读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注意保持原有 景观,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链, 以免引起局部环境恶化,如水土 流失等
视景独特性
利用山势变化,采用移步换 景的景观设计方案,做到步 步有景
山地 山形 建筑案例分析

新年快乐 马上有方案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寓
将不同种类的热 带植物引入空中庭院, 多层次的绿植配置带 来多方位的环境改善。 结合景 观设计绿色庭 院形成区域生态微环 境。草本植物软化地 面,木本植物在营造 景观的同时还 作为天 然的遮阳与风屏障, 并吸收来自街道的交 通噪音,大量的绿植 水土形成蓄热体也有 助于保持建筑内的舒 适温度,达到节能减 排的目的。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该酒店位于 新加坡中部,介 于CBD、克拉克 码头区和唐人街 之间,并紧邻芳 林公园,本地的 WOHA建筑事务 所为派乐雅酒店 (Parkroyal Hotel)在此设计 了一幢真正花园 式的酒店。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整幢建筑由150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组成, 包括水池、瀑布、绿植梯田和墙壁。从品种多样 的遮荫树木,到高大的棕榈树,开花植物,以及 绿叶灌木和悬垂攀缘植物,应有尽有,它们共同 组建了一个郁郁葱葱的热带世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寓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寓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寓
隔层设置的公共 庭院采用两层通高设 计,结合建筑退台的 造型使得整个公共庭 院完全开 放,消除了 上层对空间的压抑感。 充足的空间和采光使 树木有足够的空间保 证生长,结合 可休憩 的种植坑和水面泳池 等丰富了公共庭院的 空间体验。便捷的楼 梯设置保证了公共庭 院的便捷可达性。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地下层平面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接地层平面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架空层平面
新加坡 Park Royal Hotel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报告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山地建筑是指建筑物在山地环境中的设计和建造。
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建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地形起伏、土壤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其中一山地建筑案例的分析,探讨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二、案例背景三、设计原则1.与环境和谐:在山地地形条件下,建筑应尽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该民宿采用了木材和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与周围的山林和山石相协调,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2.利用地形:山地地形的变化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为设计带来了机会。
通过灵活利用地形,可以创造出多层次、有趣的空间效果。
该民宿利用山坡的高低差,打造了多个阳台和露台,提供了不同角度欣赏山景的机会。
3.节约资源:山地环境下,土壤贫瘠、水资源有限,因此在设计中要注重节约资源的原则。
该民宿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灌溉和生活用水,减少了对地下水的依赖。
4.保持通风和采光:在山地建筑设计中,通风和采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山地气候多变,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因此要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保证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该民宿的设计中考虑了充足的窗户和通风口,以确保自然通风和采光。
四、实践经验1.与当地居民合作:在山地建筑设计中,与当地居民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了解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可以向设计者提供宝贵的建议。
该民宿在设计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结合传统与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技术与材料,打造出独特且实用的建筑。
该民宿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又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提升了建筑的耐久性和舒适度。
3.考虑人的需求:虽然山地建筑设计面临着很多的限制,但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将人的需求置于首位。
该民宿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感和体验,提供了舒适的客房、露台和公共活动空间。
五、结论山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可以创造出与环境和谐、高效节约的建筑。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CASE STUDY1-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pool in CantalaresS-mao建成后照片,没有出现实验性折板建筑。
总图表达建筑位于背山面朝两种景观的地中海气候中。
南面朝向有充足日照。
条状建筑的几何生成对原始坡度的改造上:分层入口的设置中:景观朝向的选择下:庭院、外景以及室内的剖面关系主要平面上可以看到六处楼梯所形成的三条室外交通均通过两个条形建筑的中间室外空间,并且三条垂直交通皆以交错的方式分割出前后宅居,以确保双方的私密性。
剖面上清楚表达了建筑的室内外关系。
建筑半埋入山地中,突出山体部分已爬坡式垂直等高线而上。
分层入口设置为使用者带来便捷。
不同户型的室内外空间状况。
基本为庭院、过渡、垂直交通、卧室的模式。
在剖面上富于变化,提供不同感受的空间。
实验性的折板建筑,为平面空间突变后在三个维度上变异的产物,功能为可供游泳的水池。
2-卒姆托的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地质学家说,“我们可以在片麻岩的肌理中看到山体形成过程的运动模式来”。
卒姆托后来对于片麻岩的使用,充分地尊重了这种地方性的具体化的地质构造痕迹。
细部:1.立面石板如果不是受力结构,起码是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撑性外部结构,同时,还是永久性留在了墙体身上的“模板”。
与那些覆层可以在结构外部自由地做着高高低低奇形怪状的造型不同,卒姆托的片麻岩与结构的关系,犹如嵌入了骨头内部的肌肤;与那种刻意强调将“结构外露”成为饰面的作法亦不同,卒姆托的片麻岩并不承担对于悬挑屋面的牵拉,它们就是肌肤,不是筋骨, 已经和我们常规讨论中的“虚伪装饰”或是“诚实暴露”都不同。
2.伸缩缝在建筑的下部,混凝土结构是均质一体的,而上部,则把建筑的体量分化成为一块块单独的‘板’(slab)。
在剖面中央,那个巨大、贯通的地下室顶上有着好几块天花板,清水储藏间和服务区,它们被分化成为两道各自独立的‘板’,上面都有突出出来的楼板。
在建筑结构暴露给风雨的顶部,以及暴露给室内外气温变化巨大的部分,把建筑分解成为较小的单元,允许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9
建筑物由一系 列单元构成,每个单 元长5.8米,宽4.8米, 其剖面顺着山势而设 计,平面对称,建筑 物之间空隙则设计了 上下交通的阶梯,它 们使整个建筑物统一 起来,同时,它们也 可作为小广场。
5
2020/4/9
各单元在斜坡上 组合在一起形成阶梯 状,于是每个单元都 有开阔的视野,设计 的意图就是想让生活 在单元里的人们走到 跌落的屋顶上去与自 然交流。
27
2020/4/9
除景观廊桥外,还有一条 步道在山坡的下部,与茶室、 健体、餐厅等附带的院子和若 干大小不一的山谷平台相连的 林间小径。小径是本地素色的 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的结合, 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停车 的区域被石笼挡土墙和透水的 覆草地面所定义。
28
建筑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 能设计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同时 融入多项可持续元素保护自然环 境,因为保育分水岭的缘故,建 筑仅覆盖五分之一的场地, 从而 保有了水土和植被。项目还采用 了高保温外墙体、双层LOW-E窗、 屋顶种植、环保建材、透水性地 面、LED灯、新风热回收系统、 高效能热泵、雨水回收与中水处 理系统、绿色智能化管理以及生 态多样性等措施协助拓展当地日 益兴起的生态旅游的视野。
10
PART 2 梯田希望小学
2020/4/9
11
2020/4/9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建 筑师钟鸣,为广西龙胜瑶族自 治县大寨希望小学做了一个名 为“通往希望的阶梯”的项目 方案。这个项目是根据当地特 殊地理资源而拟定的,因为当 地有龙脊梯田这样良好的旅游 资源,如何利用梯田这个特殊 的资源带动更多的游客来关注 希望小学,从而使希望小学 “延续希望”。这个项目就是 在这样的想法之上确立的。
26
2020/4/9
每栋单元建筑分为三个体量, 即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垂 直上落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 每个客房设计和公共空间都是林间 风景的延续。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 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 透并结合深远出挑的景观露台。较 为私密的卫浴一侧与起居空间通过 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 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 浴缸紧邻玻璃,呈现了无边的风景; 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赏晨曦 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 板处理是与高耸的针叶林和本地桉 树丛林的对话。
7
2020/4/9
8
屋顶部分地方覆土绿化
2020/4/9
9
2020/4/9
从断面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住宅分成两 个部分(平地部分、坡地部分)。
平地部分为六层建筑,在四层的地方与坡 地部分相连接。
坡地部分每两层为一个单元沿山坡呈台阶 而上,上面的单元依托下面的单元支撑,最下面 的单元完全接地,这样就使得上面的荷载有序得 传递到最下面一个单元的地基,这个办法最大限 度的减少了建筑接地的面积,使60度的山地建筑 成为可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最下面那个完全接 地的单元,只要有了这个单元山地的坡度就不会 对建筑建造造成任何影响。
2020/4/9
25
2020/4/9
隐舍项目位于云南昆明世博生 态城,约7000平方米的山地建筑基 地覆盖着茂密树林,可以俯瞰山谷和 整个城市景观,房屋在林间若隐若现。 这座小型生态旅舍仅为访客提供十七 间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依托起伏 的山势并融合场地保留的树木,四座 高低错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 集,形成通过曲折步道联接并面向山 谷的系列半开放庭院。配合自然的环 境,旅舍的庭园覆以环保重组竹板, 以表现素净、温和与单纯的地景。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2020/4/9
1
1
2
3
案例
六
梯
隐
甲
田
舍
山
小
旅
集
学
馆
合
住
宅
2020/4/9
2
PART 1 六甲集合住宅
2020/4/9
3
2020/4/9
六甲山原来是一座岩石山, 滑坡现象经常发生,安藤的业主 委托的建设用地前面有一小块平 地,后面是树木茂盛的朝南陡峭 斜坡,坡度有六十度。关于如何 处理这个坡度,业主的回答是必 须做一面坚实的护崖墙。于是安 藤便在这是来了灵感,想利用靠 在六十度斜面上的护崖墙设计一 座集合住宅。为了与周边乡村环 境相呼应,建筑物为低层并顺应 山势而建。其中,一部分还掩埋 在山里面。
12
2020/4/9
图中标注位置为希 望小学建设用地
13
2020/4/9
这个项目的做法是,将 旅馆和小学并置,通过美 景和相配套的旅游设施, 吸引游客留下来,再让游 客注意到希望小学,并促 使其转化成为学校发展的 资金动力。梯田上的希望 小学成为旅馆独一无二的 特色,游客与希望小学不 再是单向的资助与被资助 模式,而是形成了一种双 向共赢的模式。
6
2020/4/9
通过有规律的几何排列, 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并根据地 形逐渐升高,中央楼梯沿坡地 笔直而上,穿过整幢建筑,是 整个项目的轴线。另外,其中 每组建筑被南北方向的空隙分 成两个部分。这空隙可被用小 广场,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单元 带来阳光、新鲜的空气。由于 一期和二期项目有270的夹角, 因此形成一个三角绿化带,使 建筑融入大自然中。
2020/4/9
29
背靠庭院的两侧是首层客房的栅篱, 添加了景深的层次感,并保障一层客 房的隐私和隐约的庭院视线,也体现 了植物攀爬的趣味。开放的一侧则是 一层层延伸出去的风景。场地上都保 留了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 混杂。悬空的连道穿越其中。原有的 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 的屏障。新添的竹篱、落水和铜制的 标识定义了入口。庭院铺素色的复合 竹地板,局部较大的平台处设有无栅 水池
室内的廊道
2020/4/9
开放式客房室内
30
夜晚与
2020/4/9
32
33
2020/4/9
34
2020/4/9
35
设计要点
2020/4/9
1 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2 节地的总体布局 3 灵活的道路线形 4 丰富的景观形式 5 立体的竖向变化
36
1
小
结
2
3
2020/4/9
布局:利用公共区域形成建筑的主导 空间
地形利用:尽量依照原有地形进行规 划设计
道路设计:沿着等高线进行主要道路 布置,车向通道通向每一栋建筑
37
THE END
制作人:××× ×××
Thank You!
2020/4/9
38
14
2020/4/9
教室外面就是梯田和山坡
15
2020/4/9
16
2020/4/9
17
2020/4/9
内部空间
18
2020/4/9
19
2020/4/9
20
2020/4/9
21
2020/4/9
22
2020/4/9
23
PART 3 隐舍
2020/4/9
24
基地条件
坐落于昆明 市郊覆盖着茂密 树林的山地上, 可以俯瞰山谷和 整个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