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价值2.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3.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效果。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和挑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创新实践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创新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短片可以展示一些创新的场景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创新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创新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让其他学生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XXX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XXX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

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

“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

”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

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从小我生活层面认识创新◆创新的施展阐发形式和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

(2)生活到处有创新。

创新不仅施展阐发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展示图表:创新的方式创新的领域创新的产生进一步认识创新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有中生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是灵光一现,也可能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创新的主体可以是小我、也可以是团体、小我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作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含义,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创新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现象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以便进行分析讲解。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如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如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表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不同角度阐述创新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

历数五十年间春节拜年的变化
登门 电报
电话 寻呼机
网络视频 电子贺卡 手机短信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 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二、创新的作用
1、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 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 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挑战和对策
三大 挑战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等现实挑战。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 策
(怎么做)
1.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 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 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主体?+ 做什么?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 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如果完全失去了 现代科技,我们的生 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不再便 利。晚上要用蜡烛照明,出门要 步行或骑马,穿的是麻布制成的 衣服……当然,我们更没有电视、 电影可看,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 将不是现在的我们所能够承受的。 一句话,那实在是难以想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创新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淘宝、微信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创新之处,以及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

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2.1 创新改变生活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 创新改变生活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创新改变生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根据教学理论,我将从教材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下面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第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的内容标准为“认识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第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改变生活》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教学内容,本框由“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两目组成。

本框主要论述“如何理解创新”和“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感知创新到理解创新。

把握创新的内涵,理解创新的引擎作用。

也为下一个框题《创新永无止境》做好铺垫。

二、接下来我将从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分析。

从学情来看,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创新体验为其本课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由于对创新的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比较局限和浅层次,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的全面、理性认识。

就知识储备而言,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发展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一定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当下中国发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家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 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感受国家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

2.责任意识: 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3.健全人格: 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九年级道德与法制复习资料: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三、改革开放的作用: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4、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园、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 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
现实需要。
(2)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 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 国走向富强。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富强与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身创新的经历,感受创新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2.通过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生活的各个领域 都可以创新,知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3.通过回顾三次科技革命,明确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社 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激励自己勇于创新,积极创造。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
正走在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
丰富多彩。
探究二 创新引擎
1.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期间。蒸
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
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 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 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
越自我。 (2)创新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 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 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
会进步。
(3)创新对生活的促进作
用: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 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 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
探究一
感受创新
1.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1)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 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 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 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
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
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的作用 (1)创新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 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