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题东坡诗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2篇)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2篇)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2篇)2023年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一后来才知道,这些诗文,包括那一小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都是苏轼在黄州所作。

黄州是一段艰难岁月。

在这里他“自喜渐不为人识”,仿佛从了这两首词的境地。

但我读了两遍《苏东坡传》后,对这两句词有了另一层感慨。

以前只觉得潇洒自如、乐观畅达是他天性使然,读完他一生的坎坷沉浮,才明白他的豁达其实来自于修养和境地——假如只有天性早就被磨平了。

在苏东坡一生的漂泊中,有一个不时消失、间或相伴的神奇人物:奇妙道士吴复古。

此人行踪不定、难以捉摸,但时常在关键时刻消失一下。

有时觉得,他仿佛是另一个版本的苏东坡,悠游拘束,仙风道骨。

他的存在令人奇怪,假如苏东坡生来是个隐士或者道士,是否能依旧如此令人着迷的魅力。

吴复古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其实从未真正淡忘营营、超然世外。

我们知道他、记住他恰恰由于他入世、鲜活、甚至饱受打击的一面。

我不知道苏轼是否在他身上看到过“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的自己,但我想他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成为不了吴复古的自己。

以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他或许不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想。

超然出世,只是他的自我纾解。

吃吃喝喝与苍生同乐,也许才是他内心所向。

不得不成认,有些人生来便有过人的天赋,天赋即使命。

有使命的人必定有使命感,苏东坡是这样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尽管他看上去没有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气质。

如今我们对吴复古所知甚少,但记住了苏东坡的欢乐和得意。

对兄弟,他有“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这般美妙的愿望,悼友人时先想到“失笑喷饭满案”的故事,又“废卷而哭失声”。

他致力于疏通水利、对饥饿未雨绸缪。

历经磨难,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爱人而为人所爱。

林语堂以“thegaygenius”形容他,不能再贴切了。

所以年轻就是简单被浪漫情怀蛊惑,体会不到人生真正困难处。

看得到出世心,看不到入世事,还是不了解苏东坡。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一、(2023·湖北高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岸贫①梅尧臣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②,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③。

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北宋边患严峻,朝廷每年供给契丹、西夏大量的绢币。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破败流徙。

②槎沫:水上漂浮的零枝断梗。

③犊鼻裈:短裤,或称围裙,因形如犊鼻,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岸边贫苦人家失去了土地,无法耕种与收获,也没有办法饲养鸡豚。

B.他们用晒干的断梗枯枝烧蚌蛤吃,用“野芦”“青蔓”搭建居住的地方。

C.小孩子们把荷叶穿在身上充当短裤,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

D.全诗只描绘场景,客观直白,未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6分)二、(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念奴娇·垂虹亭朱敦儒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船纵棹”三句,写出词人在金秋之际乘舟泛江,“放”“纵”二字表现出无拘无束、随心而行的情趣。

B.“与我成三客”化用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意境有别,韵味各异。

C.“叠玉层冰宫阙”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冰清玉洁的景象,表达出词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D.这首词清畅旷达,想象奇特,文采斐然,在皎洁莹白的水月光影中,营造出高远超凡的艺术境界。

4.本词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都描写了月下泛舟的情形,抒发了词人的情思,请比较其情感的异同。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黄庭坚写词不像写诗那样谨严用力,今存词约180余首,艺术琢炼颇不平衡。

部分作品接近柳永,多写花月艳情。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参考答案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③。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文阅读(甲)临皋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乙)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丙)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①与此孰胜(________)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②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_) A.完成 B.即使 C.靠近③若人悟此(________) A.好像 B.如果 C.你(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

A“白须”和“酒红”B“误喜”和“一笑”(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B;C;B(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

示例2: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酬和类 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酬和类 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酬和类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①苏辙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尉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诗中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2.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

【注】满子权: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下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从而为全诗奠定基调。

B.颔联诗人触景生叹,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暗含了诗人对人世的感喟。

C.颈联诗人向友人倾诉自己境况,表达了即便怀才不遇,志向也定会实现的信心。

D.本诗中所选的意象如“暮蔼”“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

4.“楼上人愁意思深”一句中“意思深”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②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4.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译文一: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 ,有乞书者 ,
正色责之 ,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
部 ,每来见过案上纸 ,不择精粗 ,书遍乃已。

性喜酒 ,然不能四五龠(yuè)已烂醉 ,不辞谢
而就卧 ,鼻鼾如雷 ,少焉苏醒 ,落笔如风雨 ,虽谑弄皆有义味 ,真神仙中人 ,此岂与今世
翰墨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
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有乞书者()②不择精粗()
③书遍乃已()④虽谑弄皆有义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然不能四五龠(yuè)已烂醉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正色责之 ,或终不与一字。

(2分)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2分)译文:
11. 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8.(1)①……的人②选择③停止、止④即使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
内。

“者”,很常见,如“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择”,来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已”来自“是亦不可以已乎”(《鱼,
我所欲也》)“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不能自已”(《一面》)。

“虽”见“虽乘奔御风”(《三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在做题时,第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意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

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D
【解析】例句中的“然”是转折连词,然而。

A项中的“然”是“……的样子”,B项是“这样”,C项是“正确”,D 项是“然而”,与例句意思一样。

9.然/不能四五龠(yuè)/已烂醉
【解析】句首联词“然”后要停顿,
“不能四五龠”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
“已烂醉”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自然这两个短语之间停顿。

10.(1)(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
也不给(他)一个字。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翻译题要译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如第(1)句“正色”“诘责”“或'“与”,第(2)句的“得”“寓”“酒”。

课内翻译句子题,见“知识清单三十三——《醉翁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