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悬棺之谜

合集下载

1993年陕西发现悬浮棺木,为何被千年佛塔铁链镇压?墓主人是谁?

1993年陕西发现悬浮棺木,为何被千年佛塔铁链镇压?墓主人是谁?

1993年陕西发现悬浮棺木,为何被千年佛塔铁链镇压?墓主人是谁?佛塔下的地宫,一般都是用来存放,寺庙主持的舍利的,然而在陕西一座古寺内,佛塔下的地宫里,居然惊现了一副棺木,它诡异在,周身被手腕粗的大铁链绑着,悬挂在地宫内,看起来像是用佛塔镇压着墓主人。

关于墓主人的身份,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噢!宝塔地宫诡异的悬棺在我国人的传统认知里,人死后是要土葬的,也就是大家一直讲究的入土为安,落叶归根,这是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归属感。

文化也有差异性,各个地区也逐渐因为习俗,演变出了其他的墓葬仪式,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地区,就流行一种悬棺墓葬。

当地人一般将棺木,放置在悬崖上的洞穴里,还有的放置在水中。

但是1993年在陕西省的一座古寺内,却发现了一副诡异的悬棺。

1993年的一天,陕西大明乡的警察局接到群众报案,说在蕴空山的蕴空禅院里,有小偷来过的痕迹。

警察来到现场后,对小偷留下痕迹的佛塔周围,进行了严密的勘察。

他们发现,佛塔内根本没有文物丢失,像佛像、古钟这类,寺庙常丢物件都还在,在大伙合理猜测后,一致认为,小偷可能是冲着佛塔本身来的。

悬棺葬可是眼前的佛塔,有什么秘密呢?寺庙里有这样的习俗,那就是佛塔下都会,建一座小地宫,用来存放寺里高僧死后的骨灰,或者炼化的舍利子,最著名的法门寺塔地宫内,还有大批珍珠宝石,是唐朝君主给佛祖供奉的,难道这座佛塔下也有宝藏?小偷是来偷这些东西的?蕴空禅院已经存在很久了,也属于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警察们想查看一下地宫内的情况,又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请来了文物局的专家。

在专家的帮助下,一行人成功将佛塔下的地宫打开了。

地宫内的景象,直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法门寺塔地宫这座佛法下的地宫并不大,只够放一口棺木,事实上里面也的确放了一口棺木,就是棺木的存放方式,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副棺木,四周都被粗粗的铁链缠绕着,悬挂在地宫的半空中。

虽然有些地区也流行悬棺墓葬,但也没见过把棺木,用铁链锁在佛塔下啊。

还原江西龙虎山悬崖上的“悬棺入穴”之谜

还原江西龙虎山悬崖上的“悬棺入穴”之谜

还原江西龙虎山悬崖上的“悬棺入穴”之谜作者/摄影:莫国良竹筏在泸溪河上晃悠了经近一个小时,来到了一个叫仙女岩的观看悬棺入墓表演。

由于龙虎山的悬棺入墓,都是在正点开始,由此多余的时间也就在仙女岩周围闲逛。

龙虎山悬棺之谜网上记载:“龙虎山200余座悬棺群,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

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棺木放入洞内?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这个被称之为“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的“千古之谜”。

时间到点,随着音乐声响起,河面上的沙洲上,穿着汉服古装的人群翩翩起舞,河面上也不时的有小舟带着鱼鹰围绕着沙洲绕圈表演。

紧接着就是拜天地,祈求上天的保佑。

仿佛又是再现了先古诗人屈原作品的《九歌》场景。

一声炮响,仙女岩顶上出现了三个“蜘蛛人”,沿着崖壁上的绳索,演示着各种动作,飘然而下。

到达了洞穴后,把洞内的棺木用绳子捆绑后,移出了洞穴。

然后徐徐落下至停在河道上的船舟上。

一阵祭拜后,棺木再次升起,“蜘蛛人”又是一轮的表演攀岩技术,美轮美奂。

至洞穴后,又把棺木移入悬崖洞穴内。

至此,整个的表演全部结束,赢得了底下游客的阵阵掌声。

看完表演,也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赶到公交站点,也是人满为患,挤不上车。

由此又是一阵疾步快走,总算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景区的进出口。

回酒店后,洗漱稍作休息,然后下楼晚餐。

酒店老板早已烹调好了我们上午准备好的食材,色香味俱全。

美酒佳肴,品尝着平时在城市无法品尝到的那种鲜醇美味。

没有遗憾地完成了江西龙虎山之行。

再见了龙虎山之行!。

崖壁悬棺之谜,被两个盗墓贼道破

崖壁悬棺之谜,被两个盗墓贼道破

崖壁悬棺之谜,被两个盗墓贼道破
本文导读: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

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究竟何时能揭开?
悬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集中僰人悬棺在四川宜宾市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

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门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10米~50米,最高者达100米。

悬崖峭壁上的棺木
从现存的岩棺来看,当时的生产技术是先进的。

如果没有质地坚硬的工具,要想在如此坚硬险峻的山岩上凿成2米深的洞穴,是难以进行的。

制作棺木的材料也非同一般。

据文物工作者考察,制作悬棺的木材多是木质坚实、抗腐性很好的楠木。

这种树木生长周期长,木质在诸树种中属上乘,用其制作的棺木,即使埋入地下也可上百年不腐。

有关文物部门曾开启过两具悬棺,棺木均系楠木所制,每具至今仍重约500公斤,要4个工人才能抬起。

1973年公安部门曾破获了一起盗取悬棺案。

两名盗贼招
认,他们一人先悬梯而下至洞穴,再设法在岩壁上开出一条栈道,随后即可盗棺而出了。

这一方法启发了科学工作者,他们认为,古代少数民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先寻觅一个可以安葬的洞穴,洞口前架设数十米长得栈道,棺木在峰顶制成,装殓死者后,吊坠而下至洞穴处,再由人推入洞穴。

但这种方法只审核武夷山区那种可以攀附的悬崖。

僰人悬棺之谜

僰人悬棺之谜

僰人悬棺之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珙县僰(音bó)人悬棺维修工程,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已经于2002年年底完成。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规模的悬棺加固维修,共修复悬棺43具、新发现悬棺16具。

在对悬棺的清淤过程中,还有新的发现,揭开了僰人悬棺之谜。

留住僰人文明珙县僰人悬棺维护工程,由宜宾市文物管理所和博物馆委托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2年9月下旬正式动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三次维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前两次分别是1974年和1985年。

据宜宾市博物馆馆长崔陈介绍,悬棺葬俗有三种形式:一是木桩式悬棺,二是洞穴式悬棺,三是岩墩式悬棺,这三种形式在珙县均有。

珙县目前是国内保存悬棺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

僰人悬棺主要集中在距县城巡场镇约80公里的麻塘坝和苏麻湾,在被称之为僰川沟的南北长约5000米的两侧石灰岩山崖上,置放着成百具悬棺。

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时统计,珙县尚保存着280具悬棺,仅过去10余年,便已坠落了近20具,仅存260具左右了。

在麻塘坝的九盏灯、三仙洞、邓家岩、棺材铺、狮子岩、猫儿坑、九颗印等处有220具,苏麻湾有40多具。

僰人这支古代民族已经在人类文明史中失落,抢救和保护僰人最后的文明———悬棺,已是刻不容缓。

这些悬棺距地面近的有十几米,高的有130多米。

过去,对悬棺的维修,仅仅是对木桩进行加固,这次增加了对悬棺的剔剥修补,即对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同时,对石灰岩岩体的裂缝和松动部分进行灌浆浇铸加固。

这种维修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

惊见僰人遗骸这次悬棺维护工程,主要是在三仙洞进行。

2002年9月16日,施工队伍开进麻塘坝,在三仙洞300余米宽的悬崖下搭起了在建筑工地才能看到的脚手架。

由宜宾市博物馆文博工作者和技术工人组成的维修组具体进行悬棺的维护工作。

9月24日,当第一具距地面近20米的悬棺的棺盖被揭开时,400多年前的僰人遗骸惊现于世!从遗骸的骨架看,这位古代僰人个子不小,但骨骼零乱,棺内堆积了不少的沙土和淤泥,没有发现陪葬物。

弥高者以为至孝,关于悬棺的未解之谜

弥高者以为至孝,关于悬棺的未解之谜

弥高者以为至孝,关于悬棺的未解之谜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它不同于土葬、火葬、水葬等葬式,悬棺葬是将棺材悬于绝壁或是崖洞,相传是古代少数民族中的葬式文化。

先来看一下我国各地区著名的悬棺葬。

江西龙虎山悬棺,成片的千古崖墓群置于绝壁之上,被称为世界文化史的奇观。

始于明朝的僰人悬棺,共保存了265具墓葬,是国内数量最多,墓群最多的地区,位于四川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有“岩棺博物馆”之称的龙河岩棺,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河流域,龙河的两岸就有130多处,约1000多穴,这些岩棺都建在万仞绝壁之上,最高的离地有20多米。

武夷悬棺数量过千,这些悬棺都放置在离地几十米的悬崖上,并且一般临水。

这些棺木的形状为船形,所以也被称作“船棺”。

为什么是船的形状?这可能与当时武夷山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他们临水而居,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据传公元前3世纪左右,武夷山一带被闽越国统治,后来被汉所灭,闽越国后人被迁往江淮一带。

从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悬棺葬遗迹的研究现实悬棺葬的方式始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元明朝时期终止,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至于悬墓葬方式的具体开始时间与为何终止这些谜底我们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除了古埃及的金字塔之外,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对死者遗体处理的特殊方式,对于这种充满了民族特色的悬棺葬的墓葬方式也同样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在科学技术极其之后的封建社会人们是怎样将一个重达百斤的棺木放置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呢?现在一般推测,南方的少数民族长期依山傍水居住,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观念意识。

悬棺放在靠山临水的位置,棺形多为船形,表明了他们对山水的依恋与寄托。

把棺木高悬于绝壁之上,可能出于一种孝道观念。

唐代张鷟在《朝野金载》一书里记述,王溪蛮父母死后,置棺木“于临江高山半胁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揭秘贵州悬棺之谜

揭秘贵州悬棺之谜

揭秘贵州悬棺之谜万丈悬崖负物而行上百棺材留绝壁奇迹:上百棺材留绝壁进入格凸河风景区,顺河而上,在中部的悬崖上,存放着数十口棺木。

如今,这片悬棺遗址地,已被当作当地苗族的葬礼文化纳入格凸河风景区范围。

悬棺葬,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丧葬方式,分布于我国四川、广西、湖南、福建和贵州等地。

在我省,主要集中在平坝县桃花村、紫云县格凸河和惠水等地。

悬棺的放置方式分3种:一是木桩式,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凿孔插桩,架棺于上;二是凿岩式,凿岩为穴,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置棺于内。

前两种在紫云县的格凸河河畔出现,后一种在平坝县桃花村和黔南惠水出现,自然洞穴式埋葬甚至至今还在延续着。

紫云的格凸河畔,记者看到,悬棺离地面高度大约在百米上下,高的甚至几百米,在陡峭笔直的悬崖上,悬棺或悬在岩上,或藏在天然的洞穴中。

“在几十年前,我们这里的苗族都用悬棺葬,但是现在不用了。

过去,这里的悬棺有三四百副,但是被大水冲走了大多数,现在剩下的只有少部分了。

”附近大河苗寨的族老王德元介绍说。

长期对悬棺葬进行研究的当地学者易华也介绍说,这种悬棺葬习俗,在当地的苗族地区一直存在着,自然洞穴式悬棺至今仍然保留着。

易华说:“在悬棺岩脚下的村寨宗地乡红岩村锅枪组,一位苗族老人告诉我,其中一悬棺内的死者是他们的祖辈,祖辈离世已80多年了,现在他们已经不再使用悬棺葬了。

”历史:悬棺葬有四大好处为什么要把去世的老人安葬在悬崖上?王德元说:“由于以前的土地紧张,没有土地埋,埋葬时就拿来放这里。

这个是一个好地形,我们苗家的老人过世就葬在这个三百米高的洞里面。

”王德元所说的,其实只是悬棺葬的原因之一。

当地的苗族人民认为,悬棺葬有四个好处:一是防止仇人破坏老人的棺材;二是防止野兽的侵袭;三是便于长久保存;四是利于节约耕地。

据易华介绍,很早以前,格凸河一带苗族人的祖先,居住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后来由于战争,一路征战迁徙,最后辗转到格凸河畔定居下来。

悬棺之谜破解法

悬棺之谜破解法

悬棺,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此外,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上也有发现。

那些安静的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古木棺材,却吸引着古今中外人们无尽的猜想。

它们起于何时?古人又是通过如何将笨重的棺材弄到悬崖上?悬棺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之上,常人几乎难以企及。

而棺木的悬置方式分为木桩式、凿岩式、自然洞穴式等数种。

悬棺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20-50米之间,其中有甚者可达100米。

科技不发达的古人究竟是如何将棺椁运送到这种险境之地,至今都是一个谜。

对于悬棺,研究人员对其也有过无尽的猜想。

时至今日,有“绞车”、“洪水涨落“、“云梯栈道”、“筑土架台”、“地址变迁”等数十种猜测。

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在民间比较普及的悬棺葬法,他的真正方法应该是用一种比较便捷、实用且安全的方式。

但是这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是什么?对此,专家研究已知的那些猜测,并又逐一排除。

那些方式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棺葬中用过,但若作为通用之法,却都有一定缺陷。

之前我看到了一篇关于破解悬棺之谜的文章,作者的猜想是:古人是靠竹篾楼梯及竹篾绳吊装棺材。

竹篾楼梯是拉吉人猎取岩蜜采用的一种很原始的狩猎方式,攀岩的主要工具是由两根粗大的竹篾条绳和短木板编织而成的一架巨大的竹篾绳梯。

竹篾绳梯轻巧,由老青竹篾条织成,用前放在溪水里浸软,竹绳和做踏板的木桩是分开背负的,便于翻山越岭携带,到达目的地后再就地组装,木板长短一致,两端的凹槽,把木板两头插入两根竹篾绳之间,篾绳嵌套在木板凹槽中,即成一架成百上千米长的竹篾软楼梯。

绳梯上端固定在崖顶大树根部上或用巨石压住,下端由力大之人抓稳固定,这样绳梯的晃动程度大大减少,众多猎蜜者携带着竹枪、弯刀、火把等能沿着晃悠悠的绳梯上下自如。

虽然此法巧妙,但是其中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棺椁的重量。

丧葬习俗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长江三峡悬空棺的千古未解之迷)

丧葬习俗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长江三峡悬空棺的千古未解之迷)

丧葬习俗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长江三峡悬空棺的千古未解之迷)去过长江三峡游览的网民都晓得在巫峡的悬崖绝壁上,有着许多棺木,那些高高的矗立在悬崖上的棺木又被成為悬棺葬,而悬棺葬是如何上去的呢?来和专业人士一块儿来看看古代人的聪慧吧。

三峡悬棺的未解之迷三峡悬棺,是古时候巴人的一种下葬方法。

古代人逝世后,他的家里人会挑选河流沿岸地区悬崖绝壁的半腰部位,这儿离路面和山上各一百米,充分利用悬崖峭壁上的纯天然岩洞,或专门凿打洪涯洞,将棺木置放在洞内,或放置在置于管洞的木柱上。

那些棺木因制成船的样子,又被置放在悬崖上,也称悬棺葬、船棺、岩棺。

悬棺葬这个安葬方法在我国拥有悠远的厉史,資料记述,夏商周时期就己经有这个民俗。

如武夷山上的船棺,就是3800年前的遗址,被认为古时候越人祖先所为。

江西省贵溪市的崖棺,也被评定为20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遗骨,其民族被称为干越和瓯越人。

贵州省松桃县的悬棺葬是距今1600年前的晋代遗骨,视作濮人所葬。

悬棺葬是如何上悬崖峭壁的?悬棺葬遍布于在我国中国南方很多地域,其中湖北省三峡地区较多,三峡悬棺的未解之迷也比较有名,其它地区己知有中国台湾、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省、湖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12个省份,神秘的悬棺葬状况,始终是考古界的迷团,在等待东西方考古学权威专家去解开。

巫山县志关于悬棺葬的记载“于临江高山半助龛凿以葬之。

自山顶悬索桥下枢,弥高者总以为至孝。

”以往巫山一带民間有那样的叫法,人之将死会自已选定1个岩洞做为葬地,命晚辈构建,人死之后就能立即下葬。

那些构建悬棺地的人,用的是有一种称之为“放虹”的方法,即用绳子自峰顶悬荡而下,进山洞搞好路基。

随后再将棺村化整为零,一片片从峰顶放下去,在山洞里就地再重新安装成。

人过世后,再将遗体和陪葬品一模一样用“放虹”的办法放下来,按置在棺中。

巫山一些地区时至今日仍留存有临终前预营坟墓风俗习惯。

这类“放虹”,最大能放500米长。

鉴于绳子是用葛藤加细篾、皮条搓就的,不适合磨损和被小动物咬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