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人知。
这部文学巨著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
一、主题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游记》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例如,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都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通过相互守护和帮助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2. 求真与追求自由《西游记》揭示了人类对于真理和自由的永恒追求。
取经的旅程不仅是对真理的寻求,也是对自我解脱和追求自由的过程。
孙悟空在旅途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通过经历各种磨难和修行,最终实现了升仙和得道的目标。
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真理、自由和解脱的追求。
3. 个人成长与人性的复杂性《西游记》中展示了个人成长和人性复杂性的主题。
主人公孙悟空和其他角色在旅途中不断成长和变化,他们经历了各种挫折和磨难,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展示出复杂的人性。
这个主题揭示了个体在成长中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人性中既有善良又有邪恶的复杂性。
二、价值观1. 正义与善良《西游记》强调了正义和善良的价值观。
主人公孙悟空代表了信仰正义和保护善良的力量,他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保护人间安宁。
其他角色如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也展现了善良和正义的品质。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小说传达了重视正义和善良的重要性。
2. 忍耐与宽容《西游记》强调了忍耐和宽容的价值观。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面对各种困境和挫折,都表现出了忍耐的品质。
他们对待妖魔鬼怪也表现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尽力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这种价值观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忍耐和宽容的思想。
3. 智慧与勇气《西游记》强调了智慧和勇气的价值观。
主人公孙悟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各种困难和妖魔鬼怪的阻拦,最终取回了真经。
《西游记》中的英雄主义与人生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英雄主义与人生价值观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向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其中,英雄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1. 英雄形象塑造孙悟空:勇猛无比、忠诚勇敢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拥有非凡的武力和异能能力。
不仅躲过八十一难,还助唐僧师徒解决了许多危险情况。
他始终忠于个人信仰,并为保护唐僧而不惜牺牲自己。
猪八戒:善良憨厚、坚毅乐观猪八戒虽然容易迷途和偷懒,但总体上他是一个善良和乐观的角色。
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协助师父征服妖魔。
尽管他可笑和沉迷于享受,但他的善良和坚毅性格使他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
沙悟净:忠诚坚定、沉默寡言与孙悟空和猪八戒不同,沙悟净是一个非常低调的角色。
尽管他不太会说话,但通过行动表达出奉献和无私的价值观。
他总是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始终保持对师父唐僧的忠诚。
2. 英雄主义传递的人生价值观勇敢和无畏《西游记》通过英雄角色展示了勇敢面对挑战和恶势力的重要性。
从孙悟空与牛魔王交手到唐僧师徒与妖女尘盆儿斗智斗勇,这些英雄们展示了不怕困难、义无反顾地追求正义的精神。
善良和仁爱猪八戒、“妖精”的沙悟净等角色通过展示善良和仁爱的品质,传递了宽容、无私和博爱等正面价值观。
尤其是孙悟空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善良为本的英雄。
忠诚和责任师徒四人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始终保持忠诚并高举杨旗,这表达了对信仰、对目标的忠诚态度。
他们不仅面对外在威胁坚定前行、降服妖魔,更内心深处坚守着对修行众生渡化的责任。
结论《西游记》展示了英雄主义与人生价值观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塑造具有勇敢、善良、忠诚品质的英雄形象,小说传递了勇敢面对困难、尊重他人并履行自己责任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启发意义。
西游记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西游记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经典。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展示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1. 尊重长辈和师长《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展示了尊重长辈和师长的重要性。
孙悟空向唐僧效忠,对其百般保护;猪八戒和沙僧对唐僧尊崇有加,从不违背他的指令。
这种尊重长辈和师长的态度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传统价值观呼吁我们尊重长辈和师长,注重传统与经验的积累,从而能够收益于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2. 忠诚与善良《西游记》中的角色秉持着忠诚和善良的价值观。
孙悟空对唐僧始终保持忠心耿耿,为了取得真经,不惜与妖魔斗争,解救众生。
猪八戒和沙僧也在困难时刻向唐僧伸出援助之手。
这种忠诚与善良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坚定信仰和价值观,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勇气与坚韧不拔《西游记》中的角色都展示了勇气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孙悟空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妖魔鬼怪,始终保持着勇敢的勇气,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他三个徒弟也一样,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勇气与坚韧不拔的品质对于我们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至关重要。
4. 友谊和合作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是故事的重要主题。
虽然他们个性迥异,但在彼此的帮助下,他们超越了各自的局限,团结一致地完成了任务。
这种友谊和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价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与他人和睦相处,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西游记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教导了我们尊重长辈和师长,坚守忠诚与善良,拥有勇气与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强调了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不仅仅是古代的思想理念,而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西游记仁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西游记仁义与公正的价值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作为一部传世经典,它不仅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充满了深刻的人性探讨和价值观的倡导。
其中,仁义与公正是重要的价值观主题。
在故事中,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展示了仁义与公正的典范。
孙悟空一直以仁义为准则行事,他对待众生始终怀有慈悲之心。
例如,当他在花果山遇到猴王父母时,尽管他们不是他的亲生父母,但他毫不犹豫地承认并尊敬他们。
在与妖怪、妖精的斗争中,孙悟空也不会伤害无辜,而是主动为正义伸张。
他的仁义行为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并成为西游记中的道德楷模。
公正是《西游记》中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他人,公正都是孙悟空的准则之一。
他不会因个人好恶而偏袒,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行为和道德品质进行公正的评判。
例如,当孙悟空认识到他之前误伤了唐僧,他公正地接受了惩罚,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此外,在与妖精交涉时,孙悟空也一直致力于保持公正,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情况。
这种公正态度不仅体现了孙悟空的品质,也给读者传递了公正的重要性。
除了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其他角色也展示了仁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比如,唐僧师徒四人勇敢无畏地面对各种困难,他们为保护人民的安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们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是为了大众的福祉而奋斗。
他们教导读者要有责任感、仁爱心和勇气,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西游记》中,仁义与公正不仅仅是个人的价值观,也是社会的基石。
故事中的各种冲突和解决方式表明,只有遵循仁义保持公正,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这一价值观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善良和诚实,相信正义的力量。
总结起来,仁义与公正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价值观,通过孙悟空和其他角色的行为展示出来。
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仁义与公正始终是指引他们的准则。
这些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而是对现实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仁义与公正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
西游记的道德与价值观

西游记的道德与价值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深刻的道德与价值观内涵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西游记》中所体现的道德与价值观。
一、奋斗与成长的道德与价值观《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他在整个故事中通过一系列的历练和修炼,逐渐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聪明的英雄。
他以大胆的行动和顽强的毅力,在取得青云之后能够扶摇直上。
这体现了《西游记》中的奋斗与成长的道德与价值观,告诉人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二、友情与团结的道德与价值观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友情与团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这四个角色之间的默契与信任,让他们能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艰难险阻,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师父的任务。
这体现了《西游记》中友情与团结的道德与价值观,强调了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更大的目标。
三、面对困境与诱惑的道德与价值观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孙悟空和他的师兄弟们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诱惑。
他们在漫长的修行途中面临着各种妖魔鬼怪的攻击诱惑,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底线,坚持走正义的道路,维护人间的和平与安宁。
这展现了《西游记》中面对困境和诱惑时的道德与价值观,要求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自律的品质,不受外界的干扰而走上正确的道路。
四、善恶与报应的道德与价值观在《西游记》中,善恶与报应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人类,他们的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报应。
邪恶的妖魔终将受到惩罚,而善良的人们会得到保护与赞誉。
这体现了《西游记》中善恶与报应的道德与价值观,要求人们要明辨是非,积极行善,才能得到美好的回报。
五、仁爱与博爱的道德与价值观《西游记》中塑造了一系列仁爱与博爱的形象。
无论是唐僧一直秉持的慈悲心,还是孙悟空的救世情怀,抑或是观音菩萨的普度众生,他们所展现的仁爱与博爱精神,体现了《西游记》中的高尚的道德与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生规划引导

《西游记》中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生规划引导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冒险故事,更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化瑰宝。
其中描绘了主要角色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磨难,展示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讨论《西游记》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我们人生规划的启示。
1. 善良与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主要角色孙悟空作为一个形象鲜明、充满个性魅力的形象,在修行中展现出了善良与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他帮助玉帝降妖除魔,拯救无数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追求的品质——善待他人并乐意伸出援手。
2. 团结合作与互相信任《西游记》中四位主要角色通过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的形式共同完成了修行之旅,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
这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和家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并获得更大的成功。
3. 自我超越与不断学习的精神主要角色孙悟空在《西游记》中通过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及智慧,从一个顽皮的猴子成长为众人敬仰的齐天大圣。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超越,持续学习并不断完善自己。
4. 忍耐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西游记》中主要角色们遭遇了无数困难和考验,但他们从未放弃前进。
他们展现出忍耐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有耐心和决心,并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5. 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态度《西游记》中描绘的人物关系、自然景观、以及修行过程都体现了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态度。
这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寻求身心和谐的平衡,注重修养和内在追求。
结论《西游记》中的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真理和智慧。
通过学习这些人生价值观和规划引导,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并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
善良与助人为乐、团结合作与互相信任、自我超越与不断学习、忍耐与坚持不懈、以及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态度,都是我们人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和原则。
《西游记》中的人生价值观与成长教育

《西游记》中的人生价值观与成长教育1. 引言1.1 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和喜爱。
同时,《西游记》也展示了深厚的人生哲学和宝贵的成长教育价值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西游记》中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与成长教育展开论述。
首先会介绍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正直与诚信、善良与仁爱以及努力与坚持等人生价值观;接着探讨《西游记》中展示出来的自我认知与成长、团队合作与协调以及自律与自我管理等成长教育内容;最后将总结并探讨这些人生价值观和成长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游记》中人生价值观和成长教育的分析,提供给读者一些新思考角度,并使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同时,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故事的探讨,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成长观念,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2. 西游记中的人生价值观:2.1 正直与诚信在《西游记》中,正直与诚信是人物们所秉持的重要价值观。
例如,唐僧作为主角之一,始终坚守着修行的原则,他对取经的使命充满责任感并且有着坦荡的心胸。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诚实正直的人,在面临种种困境和危险时从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和承诺。
其他角色如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也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正直和诚信。
2.2 善良与仁爱《西游记》中呈现出了深刻而真挚的善良与仁爱。
无论是东土大唐内外各路妖魔鬼怪还是天庭神仙,西游四人组总是以广泛舍己救人和怜悯之心来对待他们遇到的各种众生。
他们用善良和仁爱化解冲突、解救众生,并不断地给予别人机会展示改变自己和成长的空间。
2.3 努力与坚持《西游记》中的人物们展示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品质。
他们面对困难和艰险时从不退缩,始终坚定地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唐僧舍弃尘世功名,乘着善念和正确信仰之风驱散魔障;孙悟空克服了无数种险阻,在花果山修炼并取得了高强法术;猪八戒经历过重重磨难后渐渐悟到为人教化的真谛;沙僧虽然平凡但是默默守护师父,也获得了自己的成长。
西游记中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这个史诗般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本文将重点探讨西游记中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团队合作与友情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彼此互相合作,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
孙悟空以其无比的力量保护师父,沙僧和猪八戒分别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难关。
他们彼此之间不仅是师徒关系,更是朋友兄弟。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实现取经的目标。
通过这种团队合作与友情的描绘,西游记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只有相互信任与合作,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对于当代社会也同样适用。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关系中,团队合作与友情都是关键因素。
二、勇敢面对困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面临的困难非常严峻,包括妖怪的袭击、天灾地难的考验等。
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努力克服。
他们无所畏惧,敢于面对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样的精神给予了读者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勇敢面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悟道与修行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书的智慧与悟道的真理。
他们通过一路上的修行与历练,逐渐提升了自己的修为和智慧。
西游记中的修行不仅局限于僧侣,还包括了妖怪和一些天神。
通过不同角色的修行,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通过修行与悟道来提升自己的机会。
无论是何种身份地位,只要愿意努力去修行,就能获得智慧和成长。
四、善良与宽容西游记中,在师徒四人的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妖魔鬼怪。
然而,他们并没有追求杀戮和报复,而是秉持着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些妖魔鬼怪。
他们用智慧和正义感去感化他们,甚至帮助他们脱离妖魔的身份。
西游记中的善良与宽容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拥有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人。
只有用爱心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游记》与《西游记》中人物的价值观
(一)《西游记》价值观
首先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那么西游记究竟有什么价值观呢?我个人认为,《西游记》是表现唐僧师徒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艰苦历程,是一曲理想之歌。
作品的哲理性启示,当然也主要围绕着全书的这一中心立意来体现。
不难想象,人们在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过程中,总是充满着矛盾冲突,其实质也就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斗争;人们就是在不断克服和战胜自身以及外在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假恶丑因素的过程中,来实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西游记》就是这一富有进取性和艰巨性的人生历程的形象图画。
如果在这一人生搏斗途程中,《西游记》这一曲理想之歌给以某些启示,使之产生不可抑制的愿望去净化心灵中可能潜在的假恶丑因素,去排除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假恶丑的现象,从而有助于人们那种为实现崇高理想所必具的精神力量在新的高度获得新的和谐和新的平衡,这就是《西游记》所发挥的价值的启示力和推动力的成果。
当然,这是从作品主题思想也就是从总体的高度来衡量鉴定其价值的。
至于从这部小说的每一具体情节或具体笔墨的社会思想意义来分析,其中当然还有层次高低之分和容量大小之别。
有的内容,不必讳言,包含有为游戏而游戏的意图,未见得有什么隐藏的微言大义,不过也无伤大雅,因为并不流于庸俗和低级趣味。
这种笔墨在全书中比重不小,无疑也有助于加强和衬托小说的内在特色,增加和提高作品的愉悦性和娱乐性。
而有的内容则显然含意深邃,格高韵长,耐人寻味,蕴蓄无穷。
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节,从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和波澜迭出的冲突中,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是无限丰富的。
人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加以引伸而获得启发固然未尝不可,若从日常的人情世态的角度从中吸取启示性,也可说取不之尽。
这里就可体会到这部游惑之作的价值意义是何等的丰富。
当然,具体说到西游记中所隐藏的价值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谈:
其一是宗教性价值观。
清代多有人把《西游记》看成是成仙了道的教科书。
如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是“古今修道者第一部奇书”,“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
所以可称之为宗教性价值观。
这种奇特的现象,不仅《西游记》研究史工少见,就在明清小说论坛也绝无仅有。
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小说本身存在着有使三教之徒皆能随宜附会的浓重因素,另一方面,也因为评论者自己带有强烈的宗教宣传的主观意图,《西游记》也不过是他们传达宗教说教的某种形象化的工具而已。
其二是讽喻性价值观。
当推鲁迅和胡适为代表。
他们打破了清代所流行的那种把《西游记》当作宗教手册即宗教性价值观笼罩《西游记》论坛的沉闷倾向。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胡适就尖锐地指出:“《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土和尚秀才弄坏了。
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
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
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
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
”⑥ 鲁迅也明确地加以批评道:“评议此书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
⑦从此,宗教性价值观的言论一厥不振,甚至销声匿迹。
其三是政治性价值观。
这是指当代论者研究《西游记》中的一种主要倾向。
他们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出发,却常常岔入到简单社会学的羊肠小道上去,论者们把《西游记》认作为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形象图画。
或说反映人民斗争,农民起义,或说表现起义叛徒,鼓吹投降变节,或说描写除奸治国,或说歌颂新兴市民,总之,基本上是把《西游记》纳入到政治小说范围内来探讨其性质,以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充满着浓厚的政治
色彩。
其四是哲理性价值观。
(二)西游记人物价值观
西游记的5个人代表了马斯洛5个层次的需求。
八戒需求的是生理,沙僧需求的是安全,白龙的需求是归属,唐僧需求的是荣誉,悟空需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取经的需求不一样,自然价值观也不一样。
1.孙悟空: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可以说,追求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在心理上这种不尽合理,却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向往。
二、发扬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表现他无穷的智慧,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以及矢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的胸怀。
作者为了体现了孙悟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所以在这里,取经事业所描述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
三、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总体来说,作者为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形象,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中的
"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那些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反对黑恶势力压力人民的思想.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哪里有不平,哪里压迫了他,他就在哪里"造反,"真是一个有胆.有才.有识.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
正是这种刚正不阿,不懦弱的英雄气概,吸引着广大读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唯有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
猪八戒:猪八戒的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
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
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
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与孙悟空相比,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这种宗教献身主义精神是积极的,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
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
拥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沙僧:沙僧就是这样一个貌不出众行不惊人的人,他享受的是简单的人生。
他把复杂化为单
纯,把多样变为单一,把重负转为轻松。
沙僧是唐僧的贴身侍卫,是西天取经队伍中的粘合剂,是悟空悟能的好帮手。
他享受的是简单的人生,但他奉献的是合作的团队,是和谐的社会。
他是普通的一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是无数个“他”所形成的群体,却是这个世界的基础和主宰。
小说作者着重从这个取经的小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去描写沙僧,这在我篇小说发展史上
《金瓶梅》开始摆脱以传奇英雄、超凡神魔为典型人物的惯例着力从芸芸众生的层面塑造人物形象。
这种由传奇性独特性向世俗性寻常性人物形象的转变,潜隐着由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向世情小说写作手法转变的发展趋向。
从这个角度说,《西游记》对沙僧形象的描写,实在可视为明清以来,直到现代仍是小说艺术主流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声。
人们谈起沙僧,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细心周到,却也存在着国民的劣根性—世故圆滑、逆来顺受,不懂反抗。
但无论如何,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集团可以顺利取得真经。
所以说沙僧的存在无论从结构设计、情节内容还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游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