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1000字五篇

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1000字五篇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1000字1_多年过去了,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勃勃,和平繁荣。
改革开放已有_多年了,经济加速了空前未有的发展,生活也渐渐好了。
可曾经日军对人们精神的践踏却永远遗留幸存者的内心。
_多年过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荣发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让世界让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_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学习了温书林作者所写的《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当年这篇课文也有力的回击过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之史料,今天,我面对昔日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日军,不,不是!面对的是日本鬼子是人兽。
学习南京大屠杀,说实话,给了我对日本,日本全国有了一种更深的仇恨。
解析这篇课文,面对的是作者一个又一个铁证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对那一长串令人发指的数字说明,被人兽不如的践踏过的幸存者,特莉萨英格尔小姐的真实记载英文日记,有良知的日本二战战犯的自己的真实述说和日本随军记者的真实存在的报道与不可否认的照片,险逃恶魔屠杀的国民党战俘的真实回忆。
面对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课铃响了,老师去了,教室又开始热闹了,而我却依旧在回忆回想那一段停流于岁月当中的历史,那种愤怒,那种感受,那种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非别人所能感觉的,正如作者所说“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那一段短短的下课,我回顾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脑海之中对日本所了解的历史。
回想到了最初,据说,秦朝时期,秦国2000多人乘船横渡来到生活生存。
回想到,唐朝时期,唐朝当时世界超级帝国也并没有嫌弃当时日本这一小国,帮忙他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帮忙他们改善国内生活水平。
回想到,南京大屠杀,历史性转折,日本人既恩将仇报,养狗咬主人,看着中国渐渐走向落后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脱落水。
回想到现在,日本依旧不正确面对历史,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历史,更还企图偷窃中国的钓鱼岛。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历史,学习《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警醒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在影片《追述纯如》中,纯如的故事让人心酸而又震撼。
她年幼失去了母亲,后来又被日本侵略者抓走,被迫成为慰安妇。
在那个困苦而黑暗的年代里,她无数次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坚强勇敢地活着,在那片撕心裂肺的痛苦中,她没有放弃,她没有屈服。
回顾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性的极端扭曲和战争带来的无尽苦难。
大屠杀期间,日本侵略军对南京城实施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无辜的百姓遭受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
当时的南京,血流成河,百姓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残忍,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幸存者们的伤痛也至今无法磨灭。
影片中的纯如是那么地坚强,她身上所承受的苦难,我无法想象。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苦难,但南京大屠杀带来的苦难,是多么地巨大和恐怖。
在那个时代,纯如及其他慰安妇们被迫成为性奴,被折磨、凌辱,生不如死。
但纯如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她相信自己,在最糟糕的环境中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正是因为有了像纯如一样的坚强人物,才使得我们更加敬佩和珍视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和希望的,即使面对残忍和无奈。
纯如在那个年代,充满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但她没有放弃对爱的追求和向往。
她相信,她也可以拥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纯如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反思。
我常常为自己的琐事而抱怨和失望,而又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宝贵。
纯如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要求。
她的经历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纯如的坚强和乐观也为我树立了榜样。
在困境中,我们往往看不到希望,但纯如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她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勇气。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像纯如一样,坚持下去,相信自己。
影片中最后,纯如回到了家乡,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家人和孩子们听。
她告诉他们,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我们要记住过去的苦难,以尊重历史,保护和平。
她的话让我想起了纪念馆里的那些照片和遗物,它们记录着那段黑暗时期的真实和残酷。
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21篇)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21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是的,我观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
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
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
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
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
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
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
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昌盛,更繁荣,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南京南京观后感篇2有一个喜爱和平的国家,从未侵略过任何国家,名叫中国。
从前,有一个土地小小的岛国,名叫日本。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12.13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无意中翻到一条新闻,讲述的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如何克服一切困难,记录南京大屠杀,最终让更多人知晓并接受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残酷历史。
看完新闻,我对张纯如这一位传奇女性充满了敬畏之情,最终决定拜读她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1997年由张纯如撰写的《The Rape of Nanking》在美国出版,2005年中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也终于在历经曲折后出版。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罪行以及留京的外国友好人士对受难者无私的帮助;第二部分讲述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于南京建立自治政府后采取的政策、对侵华战犯的审判、幸存同胞的命运和至今日本国内不能正视甚至篡改该历史的记录。
在本书最后,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日本人对大屠杀的刻意隐瞒和遗忘正是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幸存者的二次屠杀。
本人也是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感谢张纯如的这本书,让我对南京大屠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个人感想如下:首先,在这场大屠杀里,有许多来自外国的友好人士,他们本有机会逃离灾难,却毅然留在南京,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然而因为“冷战”,国际格局发生改变,那些曾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保卫南京难民的外国友人,他们被驱逐出中国,回国后又遭审讯,身心俱伤。
为他们的行动感动,为他们的结局叹息。
其次,本书出版的目的我想应该是有两个,其一,让世人对南京大屠杀有正确的了解;其二,呼吁日本政府真诚反省,而非否认、篡改、抹杀历史,不能正视他们的罪行!至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断在日本战败那天参拜靖国神社,是何居心?作为中国人,虽然南京大屠杀距今80年之久,我们仍应铭记这段历史。
战争已经过去,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观《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有感上大学期间就读过张纯如的这部著作《南京大屠杀》,今天又看了这部类似纪录片的影片,感触极多。
影片讲述了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创作南京大屠杀一书的经历与过程。
张纯如在成书后,因不负其创作时听到看到所感受到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与悲痛而心里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这本书一经问世变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并且震惊了当时很多国家,在美国连续数月排位榜首,在中国甚至一书难求,很多中国人都看不到这本书。
在当时一本书如果很流行,那这本书会再次印刷出版一年,可这本书竟然畅销了十年,是至今为止没有打破的记录。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似乎身临其境,还原到了南京当时的情景,嘶吼,惨叫,痛哭,一片片流离失所,一片片惨不忍睹。
日本士兵肆意的虐杀者普通老百姓,而他们手无寸铁无力抵抗,只能含冤而死。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没有在沉默中死亡,而是积蓄力量,等待爆发!
观《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有感
班级:电气11—15
学号:08
姓名:吴旭。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读完《南京大屠杀》,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无尽的愤慨和痛苦。
张纯如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亲身经历的所有细节,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惨无人道的时期。
他描写了日军进攻南京后,怎样对无辜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残忍的杀戮,怎样奸淫掳掠、焚毁城市,怎样将人类的尊严踩踏得粉碎,让人产生深深的恶心和愤怒。
在书中,张纯如描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
比如在大屠杀开始后的第一个晚上,他遇到了一位寡妇,她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城市中逃亡。
面对日军的追杀,她投江自尽,不愿面对更加严酷的命运。
几个月后,张纯如竟然遇到了这个女孩,刚刚会走路的孩童已经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婴儿,这样的情节让人心碎。
还有张纯如在书中描写了那些中途投降的军官们,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救助中国人民,用他们有限的力量守护着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这样的精神令人难以忘怀。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比如丧尸洗澡场、堆积如山的尸体等,这些残酷的画面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惊和辛酸。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对其他人类如此残忍。
南京大屠杀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恶果,战争只会造成无尽的痛苦和伤害,没有人会是战争的赢家。
读完《南京大屠杀》,我对历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我对历史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现在我深刻地意识到历史是由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构成的。
张纯如作为幸存者,他所经历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的回忆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真相是极为重要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期产生了某种鸿沟,我能感受到张纯如的无尽苦痛和无助,仿佛我也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灾难。
通过《南京大屠杀》,我也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回忆过去的一面镜子,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它给我们发出了一个非常朴素但却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的回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是根据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生前著作《南京大屠杀》创作,主要讲述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士明妮·沃特林等人在日军屠杀期间,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临时庇护所,拯救了大量中国人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摄制过程中,工作人员辗转多国,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并分别从6个国家搜集了各种影像和文字资料,用了侵华日军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外籍证人三个层面的证人;同时,还通过照片、影像、幸存者口述、亲历者日记等方式来展现历史,而且是以外国人的视角完成该片的制作,因此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的。
1937年12月13日的中国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灾难一天,更是世界近代战争史上的一次灭绝人寰的浩劫。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必须要从中总结出一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之所以有南京大屠杀的发生,除了日本人毫无人性的凶残行径外,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下当时中国的国防力量呢?正是因为当时我们薄弱的பைடு நூலகம்防才给了日本人打入国门的机会,酿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谓最大的悲剧。因此,我个人觉得“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永远是不会过时的,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有能力抵御外敌。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更是要狠抓国防建设,防患于未然,以赢得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
《南京大屠杀》让我们牢牢记住,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中国人民曾经遭受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和刻骨磨难,这种浩劫磨难将使无数华夏儿女即使漂泊在世界各地,也能在一呼一吸之间感觉到彼此的血脉相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把那些发动战争的侵略分子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让历史的车轮踏着反人类的侵略者的尸体滚滚向前。日本人在上个世纪犯下的这场罪行,无疑是人类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可是日本到现在还不能正视这段历史,还在粉饰他们当初的侵略。抗日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条深刻的教训,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建设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我对日本军人素来是鄙视,憎恨。
周末,看了《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记录片,联系前不久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心情更加沉重,痛恨。
张纯如出版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由于精神和外界压力,她跟黛玉一样得了抑郁症,最后效仿抗日战争时南京国际委员会成员兼南京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魏特琳女士,于2004年11月9日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众所周知,美丽富饶的南京城隐藏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用史证和人证的方式揭露日本人残酷的暴行,向西方和中国公布日军侵华时的滔天罪行。
我想,她选择离开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整日沉浸在精神恍惚和忧虑伤痛中,同时呼吁更多中国人了解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日本强硬势力抵抗到底。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它被遗忘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向为南京大屠杀证言的张纯如女士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我对日本军人素来是鄙视,憎恨。
周末,看了《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记录片,联系前不久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心情更加沉重,痛恨。
张纯如出版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由于精神和外界压力,她跟黛玉一样得了抑郁症,最后效仿抗日战争时南京国际委员会成员兼南京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魏特琳女士,于2004年11月9日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众所周知,美丽富饶的南京城隐藏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用史证和人证的方式揭露日本人残酷的暴行,向西方和中国公布日军侵华时的滔天罪行。
我想,她选择离开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整日沉浸在精神恍惚和忧虑伤痛中,同时呼吁更多中国人了解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日本强硬势力抵抗到底。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它被遗忘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向为南京大屠杀证言的张纯如女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