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普通热处理实验
实验三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 钢的热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素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工艺方法和主要设备。
2.研究碳的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二、热处理工艺碳素钢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是达到热处理良好效果的最重要工艺参数。
1.加热温度(1)退火 亚共析钢加热至Ac 3+(30℃~50℃)(完全退火);共析钢,过共析钢加热至Ac l +(10℃~20℃)(球化退火),得到粒状渗碳体,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2)正火 亚共析钢加热至Ac 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cm +(30℃~50℃)。
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见图3-1。
(3)淬火 亚共析钢加热至Ac 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 1+(30℃~50℃),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见图3-2。
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等皆影响临界点图Ac 1,Ac 3,Accm 的位置。
热处理前需认真查阅有关的材料手册,按规范操作。
否则,得不到预期的组织。
若加热温度过高。
晶粒容易长大,材料氧化,脱碳和变形而失去效能。
几种碳素钢的临界点,见表3-1。
(4)回火 碳素钢淬火后需尽快回火,按加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低温回火 加热温度150℃~250℃,目的是得到回火马氏体。
降低淬火应力,减少脆性并保持淬火碳素钢的高硬度。
用于切削工具、冷作模具、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 加热温度350℃~500℃,目的是得到回火托氏体,较多地降低淬火应力,有高的韧性和弹性极限。
用于弹簧钢、热作磨具钢等热处理。
3)高温回火 加热温度550℃~650℃,目的是得到回火索氏体,消除淬火应力。
强度、3-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3-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硬度、冲击韧度较好。
淬火加上高温回火又称调质,用于要求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重要零件,如主轴,齿轮等。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验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2、了解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箱式电阻炉(附温控装置)、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淬火水槽、油槽、夹钳、砂纸、玻璃板、侵蚀剂、表1-4-4所列试样一套(试样尺寸:--10m m×12mm)三、实验原理1、碳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与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得到近似平衡组织的方法。
根据工件退火加热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
加热到Ac3以上得到均匀奥氏体组织后缓慢冷却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为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缓慢冷却为不完全退火。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Ac3(或Ac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细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淬火温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
加热到Ac3以上进行的称为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的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淬火称为不完全淬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相变点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以改善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任何热处理工艺都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三个基本的工艺因素。
(1)加热温度碳钢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原则上可按下表选定。
但生产中,应根据工件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不足时,淬火组织中会出现铁素体,使淬火后硬度不足;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c1+(30~50)℃,加热时有未完全溶解的二次渗碳体,可以提高钢淬火后的硬度和耐磨性。
若加热温度过高时(高于Accm),会因为得到粗大的马氏体以及过多的残余奥氏体而增大脆性或者导致硬度与耐磨性下降。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45钢和T10钢热处理实验一、实验仪器与试样1.试样:Ф20×18mm2. 箱式电阻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砂纸、水(20~30℃)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45钢(退火或正火,淬火,回火)1. 对热处理前的45钢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采用布氏硬度计对原始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不应有氧化皮及油污等。
本实验可用砂纸打磨后用丙酮清洗干净后进行测量。
2. 对45钢进行完全退火并测硬度(1)加热温度45钢的完全退火是加热到Ac3以上30~50℃,即780+30~780+50,在810~830℃之间取一个温度值。
(2)加热速度: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可以随炉升温,不控制加热速度。
(3)保温时间一般碳素钢在温度800℃左右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以每毫米直径或每毫米厚度保温 1.0~1.5min为宜。
本实验按1分钟/每毫米直径确定保温时间按为20min。
(4)冷却速度一般情况下碳钢的冷却速度为100~150℃/h。
本实验试样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可出炉空冷。
完全退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3. 对45钢进行正火并测硬度与上述完全退火工艺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冷却的时候,保温一段时间后将试样直接从炉中取出空冷。
正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钢的退火和正火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工艺做即可4.对45钢进行淬火并测硬度。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完全退火工艺相同,所不同的是冷却的时候,保温一段时间后直接将试样从炉中取出,然后迅速将试样淬入水中,注意淬入水后要不停的运动,破坏试样表面蒸气膜的形成。
同时水温控制在40℃以下,还必须不断补充新水,冷却水要保持清洁,否则也会降低冷却能力。
淬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五次取平均值。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结构。
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蚀性等性能,使材料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热处理来研究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实验步骤:1.准备试样:将钢材切割成长约10cm、宽约1cm、厚约0.1cm 的试样。
2.加热处理:将试样放入坩埚中,放入电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首先进行均质化处理,将试样加热到90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接下来进行退火处理,将试样加热到80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最后进行淬火处理,将试样加热到90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3.组织观察: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不同处理状态下的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
4.硬度测试:使用洛氏硬度计对不同处理状态下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5.拉伸实验:使用拉伸试验机对不同处理状态下的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测量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经过均质化处理后,试样的组织结构变得均匀细小,硬度略有增加。
经过退火处理后,试样的组织结构发生晶粒长大和再结晶,硬度降低,但韧性和延伸率增加。
经过淬火处理后,试样的组织结构发生马氏体转变,硬度大幅度增加,但韧性降低。
结论:通过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钢的性能和微观结构。
均质化处理可以使试样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细小,硬度略有增加。
退火处理可以使试样的组织结构发生晶粒长大和再结晶,降低硬度,增加韧性和延伸率。
淬火处理可以使试样的组织结构发生马氏体转变,大幅度增加硬度,但降低韧性。
附图:[在这里插入显微组织结构的图片][在这里插入硬度测试结果的表格][在这里插入拉伸实验结果的表格]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实验样品的选择和加工方式可以继续优化,以得到更准确和可比较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可以进一步细化,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和详细,包括显微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热处理实验报告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热处理设备和几种热处理工艺的实际操作,熟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本实验采用的钢材有40、40CrNi和T8三种,对于每一种钢材,要求得到如下组织:晶粒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晶粒细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珠光体。
对于40和40CrNi钢还要求得到如下组织:屈氏体网+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全班分三组,每组选一种钢材,每人选一种组织进行如下实验: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或能得到所要求显微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 按照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对钢进行热处理;3. 测定热处理后钢材的性能;4. 制备金相试样,观察组织并记录;5. 总结并讨论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40、40CrNi和T8钢试样2. 加热炉3. 硬度计4. 拉伸试验机5. 冲击试验机6. 金相显微镜及数码照相系统7. 磨光机及金相砂纸8. 抛光机及抛光液9.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等四、实验基本要求1. 每位同学均要首先根据实验总学时和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时间的具体安排)。
注意本综合性实验为团队性实验,每位同学均无法单独完成,制定方案和时间安排时要与其他同学协调好。
2.在每个同学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协调热处理方案;3. 按照方案进行热处理、性能测定、组织观察与记录;4. 以组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然后再以班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给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并作简要分析下图为T8钢水淬后在300℃回火得到的金相图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模块一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项目二钢的热处理任务一: 钢的普通热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冷却条件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钢的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 V冷应大于V临 ),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
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图确定(如图4所示)。
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
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
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
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碳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时间的确定工件形状加热圆柱形方形板形温度(?) 保温时间分钟/每毫米直径分钟/每毫米厚度分钟/每毫米厚度700 1.5 2.2 3800 1.0 1.5 2900 0.8 1.2 1.61000 0.4 0.6 0.8(3)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冷却时应使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为此,可根据C曲线图(如图2所示),使淬火工作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650,550?)进行快冷(即与C曲线的“鼻尖”相切),而在较低温度(300,100?)时冷却速度则尽可能小些。
钢的热处理及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钢的热处理及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观察班级姓名
组别学号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结果完成下表
45 T12 测
试记录
加热温度保温
时间
冷却
时间
回火
温度
硬度
HRC
加热
温度
保温
时间
冷却
时间
回火
温度
硬度
HRC
860℃10min
空冷
5min
无
780℃10min
水冷
0.5min
无油冷
2min
无
水冷
0.5min
无
水冷
0.5min
200℃
10min
水冷
0.5min
400℃
10min
水冷
0.5min
600℃
10min
2.在显微镜下观察45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处理后的组织,并在下图中绘出组织特征,标明热处理状态。
3.在显微镜下观察T12 的淬火、回火后组织,并在下图中绘出组织特征,标明热处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钢的普通热处理实验实验类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热处理的设备及操作方法。
2. 深入了解钢的成分、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淬火后钢性能的影响。
3.深入理解不同回火温度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原理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三个过程,是钢的内部组织发生变化,已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由于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和处理目的不同,钢的热处理种类很多,其中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退火和正火等。
钢经热处理后的性能取决于处理后的组织,热处理后的组织又取决于钢的成分、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
钢的含碳量不同,其加热温度不同;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同。
经正常加热,并用不同的速度冷却后,钢的性能不同。
因为冷却速度不同,所获得的组织不同。
钢经正常淬火后,必须进行及时回火。
因在淬火中急冷时长生较大的内应力,且淬火马氏体本身较脆,故不能直接使用。
通过回火,一方面可以消除内应力而提高刚的人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温度回火,能使淬火组织发生改变从而获得不同的回火组织,已达到钢的预期性要求。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试样
1.加热炉与温度控制仪;
2.冷却水槽与油槽;
3.洛氏硬度计;
4.不同含碳量的碳钢和合金钢试样若干;
5.钳子、钩子、铁丝、砂皮纸等。
四、实验步骤
1.每人领取热处理试样一块。
2.在洛氏硬度计上测量式样的原始硬度值(根据硬度不同选用HRC和HRB)。
3.按照规定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进行热处理。
步骤如下:
1)将试样放入预定温度的炉子中加热并保温。
保温时间:碳钢按照1min/mm、合金钢按1.2min/mm
来计算;
2)当达到保温时间后,用钩子把试样从炉子中取出,并迅速放入规定的介质中冷却;
3)若是进行回火,则在规定温度的炉中保温20min后取出空冷;
4.测量经不同热处理后钢的硬度(测量前用砂皮纸清除试样表面的氧化层和脱碳层);
5.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中。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碳钢经正常淬火后,钢的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
答:由淬火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碳钢经正常淬火后,钢的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因为马氏体是碳或其他合金元素在体心正方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因此它的硬度比较高,而且随着过饱和程度的增加,其硬度也会提高,所以经正常加热并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后,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碳含量。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同种钢在相同加热温度时,冷却速度对钢的硬度的影响,并说明其原因;同种钢在相同冷却速度下,不同加热温度对钢处理后硬度的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答:对于碳钢,同种钢在相同加热温度时,冷却速度越慢钢的硬度越高,因为冷却速度不同,所获得的组织不同;对于Gr12合金钢在空气中冷却就能获得淬火马氏体组织,钢的硬度与冷却速度关系不大。
同种钢在相同冷却速度下,加热温度不足时淬火后钢的硬度比加热温度足够时更低,因为加热温度过低,相变不能完全,加热后组织中存在未溶铁素体(其硬度较低)。
(3)画出回火温度与钢的硬度关系曲线,并指出不同回火温度下钢的组织。
答:回火温度与钢的硬度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火温度为200℃时,淬火组织中的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其他组成物不发生变化;回火温度为400℃时,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分解为回火屈氏体组织;600℃时,为回火索氏体组织。
(4)分析合金钢热处理的特点及原因。
答: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一般比相同含碳量的碳钢高,一方面合金元素能提高Ac1的温度,另一方面合金元素扩散速度较慢,为促使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需提高加热温度。
在相同冷却速度下,相同碳含量的合金钢比碳钢的硬度大,这是由于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的结果。
有些合金钢甚至在空气中冷却就能获得淬火马氏体组织。
合金钢回火时,其硬度下降的趋势比碳钢慢,在相同回火温度下,合金钢的硬度比碳钢高。
这是由于含有合金元素的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较稳定,要达到更高的温度时才能分解;另一方面合金钢中往往有合金碳化物或特殊碳化物存在,他们聚集长大的倾向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