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绿色蝈蝈》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在欧宏桔定居的9年中,法布尔开始殷勤写作,完成了61本科普书籍,有许多相当畅销,甚至被指定为教科书或辅助教材。

而版税的收入使得法布尔的经济状况逐渐获得改善,并能逐步偿还当初的借款。

这些科普书籍的成功使《昆虫记》一书的写作构想逐渐在法布尔脑中浮现,他开始整理集结过去卅多年来观察所累积的资料,并着手撰写。

但是也在这段期间里,法布尔遭遇丧子之痛,因此在《昆虫记》第一册末留下怀念爱子的文句。

1、感受诗歌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作者情况:篝.(gōu)火喑.(yīn)哑.(yǎ)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嗉.囊(sù)喙.(huì)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特征:(外形)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拟人 生动
教学反思
第23课《绿色蝈蝈》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 点
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难 点
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课 型
现代文阅读课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1.法布尔在文中对绿色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对昆虫有着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该句中的“窃窃私语”是否可以改成“小声鸣叫”?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相关资料查找。
2、熟读课文并正音。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学生互问互答,检测备习情况。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强调重点字词。出示有关资料;补充说明。(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教师可作指导和适当提示。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
精习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重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重点)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一、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绿色蝈蝈?2、在文章中找出对绿色蝈蝈外表描写的句子。

3、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的?有什么作用?五、小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小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谁能猜到你写的是谁或哪种动物。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大颚()吮取()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 ()火 shu()猎贪ln()哀ho()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23、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à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作用:(2)句子:作用:课堂探究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当堂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导学案

23《绿色蝈蝈》预习案编制:马为未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说明3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预习导学1.科学小品,又称知识小品。

它是一种科学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学知识于文章中,使读者长知识,广见闻。

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2.《绿色蝈蝈》的作者是()国()学家()。

选自(《》),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一部《》,而且为了写这部著作,在(荒石园)度过了最后的(35)年。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静谧()篡()夺吮()取蝉喙()gōu( )火 shòu()猎低 liè()jié()掠贪lán()和mù()喧嚣()气氛()满载()而归狩()猎更胜一筹()扰()乱篝()火莴()苣()4、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从那几方面写了绿色蝈蝈?主要写了哪个方面?123《绿色蝈蝈》导学案编制:马为未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说明3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当堂检测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将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填在横线上。

1、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2、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蝉)谜二: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

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蝈蝈)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3、观察蝈蝈图片。

4、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

法布尔(1823—19壹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法布尔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导学案设计:王优良学习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并说出其作用2、学习法布尔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显性特征【自学引导】一、走近作者1、阅读作者资料法布尔,法国散文家、昆虫学家。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抽暇自学,曾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

他经常细心观察昆虫的生活,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下来,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记》(1879-1907)。

这部用简洁、朴素、生动的文笔写成的观察昆虫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散文的集结。

它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著作而流传于后世,主要在于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动物。

《昆虫记》头几卷问世后,法布尔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河热爱的科学文艺作家。

后被提升为中学教师。

晚年退隐乡村,仔细观察自然界,继续描写昆虫生态。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在已经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二、自学检测1、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篝.火()狩.猎()喧嚣.()窸窣..()喑.哑()静谧.()篡.夺()匀称.()螽.斯()莴苣..()逃窜.()劫.掠()嗉.囊()喙.()扰.乱()下颚.()弱肉强.食()更胜一筹.()2、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喧嚣:喑哑:窸窣:静谧:篡夺:劫掠:行径:弱肉强食:更胜一筹:3、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1)、第一段写什么?“我”指谁?“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在第几段如何引出这一说明对象的?【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描写蝈蝈叫声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喜欢吃肉食时,拿作比较;写蝈蝈追蝉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同类相食时,拿作比较;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收到的表达效果是:打比方: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什么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绿色蝈蝈 》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绿色蝈蝈 》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绿色蝈蝈》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简洁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3.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细致描写动物。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快速阅读法筛选信息、概况内容;品味语言美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研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猜猜看:1.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2.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3.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4.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二、作者、作品介绍1.多媒体展示一组精美的蝈蝈图片2.走近作者——法布尔:多媒体显示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著名科普读物作家。

早年家境贫困,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曾给人家打短工放鸭子,以后又先后卖过柠檬,当过小学教员,研究过数学,但他的兴趣始终在生物学方面。

通过自学,先后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曾邀他到巴黎,授予他“荣誉勋章”,还引他去见法国皇帝。

他过不惯那种生活,又回到乡村,继续研究工作。

法国学士院把最大的奖金送给他。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得及作最后决议,便传来他离世的消息。

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十大卷《昆虫记》(一作《昆虫的故事》)。

这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

在书中,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秘密。

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

现在,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鲁迅兄弟对法布尔的评价: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出示法布尔生活、工作的一组图片三、检查预习:1.读出下列划横线的字和词语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吸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猎cuàn夺rǎo乱更胜一chóu gōu火zhōng 斯wōjù xīsū作响3.请将划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六段中“笼里的囚犯”指:
4、蝉所以被蝈蝈所食的原因是:
5、“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低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鹰的和对蝈蝈之情
6、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从全文中找出这些称呼,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材料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静谧()篡()夺吮()取蝉喙()gōu( )火shòu()猎低liè()jié()掠贪lán()和mù()喧嚣()气氛()满载()而归狩()猎更胜一筹()扰()乱篝()火莴()苣()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初读课文
1、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四)品读赏析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可从修辞、语言、内容、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
三、体验反思
1.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昆虫的感情态度吗?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能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吗。
2、通过阅读本文和课下对法布尔的理解,你觉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
四、拓展练习
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绿色蝈蝈》教学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设计者:汨罗市城关中学 何笃审核:
课题
夏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2、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二)、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列内容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
2、蝈蝈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3、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蝈蝈的歌声?这些方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三)读五、六、七段,完成下列内容
1、第五段写:
第六段写:
第七段:
2、第五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提示: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
教学难点
学会提取概括信息,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主学习
1.文学文化常识
科学小品,又称知识小品。它是一种科学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学知识于文章中,使读者长知识,广见闻。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绿色蝈蝈》的作者是()国()学家()。选自(《》),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一部《》,而且为了写这部著作,在(荒石园)度过了最后的35年。
一、自主学习
1.小组长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
2.大声的读课文
3.交流初读的疑问与收获
二、合作探究
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展示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