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合集下载

关于苗族服饰的介绍

关于苗族服饰的介绍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

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

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

最早描述苗族先民服饰的典籍当推《淮南子》,在《齐俗篇》中有“三苗首”的记载。

这条记载描述的是“三苗”时代苗族先民用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风俗。

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记载,秦、汉时期,被称为“盘瓠蛮”、“武陵蛮”的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裳斑烂”。

《隋书·地理志》载“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的服饰状况。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

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像苗族这样将服饰图案作为史书,深切地表述历史。

苗族的服饰无处不向世人昭示:我们是苗族,我们来自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我们长途迁徙,历尽艰辛;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家人倾其心血去绣、去染、去展示他们的情结,才有如此优秀的,民族特色极强的苗族服饰艺术。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

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是避邪的神物,更可得到吉祥幸福。

银饰是贵重的东西,由它联想起来的是富有。

所以,贵重的东西即是富和美。

戴上这些银饰,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看来都是很美的。

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叮当着响。

重的可达8 -10 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绣衣上钉银饰而制成的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

雷山、黄平、台江、凯里等地苗族的上衣绣饰极美并缀满各种银饰。

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族特有的绣法。

绉绣上衣花纹呈浮雕状,装饰效果强烈;散绣上衣花纹十分精致漂亮;堆绣上衣各色三角绫子堆绣而成,装饰效果奇特而美丽。

用这三种绣饰方法制作的上衣均为盛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必须钉上许多银饰才算最后完成,因此人们又将钉满银饰的花衣称作“银衣”。

我喜爱的民族——苗族

我喜爱的民族——苗族

我最喜爱的民族——苗族学校:谢家湾小学班级:六年级七班姓名:刘益君指导老师:代成容在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我最喜欢苗族。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的记载。

苗族人口主要散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海南、湖北、广西等地区,大约有八百多万人。

在我有一次放暑假时,去过一次海南,还专门去那儿的苗族自治区玩了玩,那里的民俗美食和服饰都让我流连忘返。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节庆十分独特鲜明。

有苗节、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苗节最为隆重,苗节的来源在民间有许多种传说:一是为了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的生日,二是纪念瑶王蓝射落多余的太阳,拯救瑶民的功绩,三是纪念为引进谷种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

在这一天,人们普遍杀鸡、鸭,卖肉酿酒,做糯米糍粑。

苗族姑娘们的服饰也十分美。

它们保持着中国民间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手法。

使这些服装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现出这些服装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衣服上绘制着从古至今的传统工艺手法,颜色也是多姿多彩,穿在身上就仿佛是一件关于服装的“百科全书”。

说到服装,不得不想到“饰”,要是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一定会是一片银色的海洋,因为苗族人十分崇尚银色,几乎每个姑娘都配戴着银色的首饰,别有一番韵味。

苗族的五色饭也十分出名。

由于苗族主要以糯米为主要食品,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五色饭。

五色饭是海南省苗族制作的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饭,在农历“三月三”节庆的时候,几乎家家制作。

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佳品。

苗族的风俗习惯还有许多,如果你感情去的话,不妨去了解了解。

苗族的文化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绝对可以让你大饱眼福!这就是我喜爱的苗族,因为它历史悠久,因为它的民俗独特鲜明。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全国有超过300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也称广西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史前的苗籍就可追溯至商朝,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结合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内容,详细介绍苗族。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苗族在婚礼、葬礼、春节、成年礼、节日以及一些祭祀活动等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

婚礼风俗:在苗族,婚礼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目的是表达新组建的家庭的喜悦,也可以说是家族的重要仪式。

苗族的婚礼一般分为十八个步骤,其中有灯调、赠财、祀祖等程序。

葬礼风俗:葬礼是苗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俗,多以请朋友们相聚、叩首悼念、赐酒请人、鼓唱悲歌、拆棺行走棺等程式为主。

春节风俗:春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装扮布娃娃、发红包、互赠礼物等,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二、苗族的语言苗语是苗族的母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种,一般分为碧苗语、宁苗语、景颇苗语三个大支系,用途有许多,包括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学审美观念、社会秩序,节日庆典等都以苗语为主。

三、苗族的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有关农业活动的“祭祀俗”等。

春节:春节为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1月1日是苗族的春节,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灯调、唱歌、跳舞等,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民间节日,主要用于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苗族人会在此时做许多准备,如烹制美味的元宵、点起灯笼、贴春联等活动。

四、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衣着文化富有色彩,可以分为民族服饰和日常穿着两大类。

民族服饰,如婚礼、成年礼、节日庆典等服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订制,呈现苗族的独特风情。

而日常服饰,则以华夷衣裳为主,由上衣、裤子、头巾等组成,十分美观大方。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等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独特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探秘一下苗族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苗族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据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苗族已开始发展。

在古代,苗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宗教、文化、风俗等特有的文化体系。

苗语是苗族人的语言,只有苗族人才能说通这种语言。

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家风、部落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使得苗族文化在民俗风情方面拥有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苗族人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女子的花鞋、长裙、长香山、壮族的冠衫、裙子和马镫鞋等。

入乡随俗,穿上苗族服装的游客还可以在自己相册中留下一张独特的照片。

苗族的信仰文化涵盖了宗教、迷信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在生活中十分普及。

苗族人崇尚神灵,他们相信神灵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好发展,在生活中非常注重祭祀活动。

此外,苗族的传说比较多,这些传说古朴典雅,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其中不乏关于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神仙传说和渔童传说等,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文化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就是板凳舞,又称“鼓板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主要是在节日、婚礼等适合舞蹈的场合表演。

板凳舞有着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形式,通常都是由2人以上,并排坐着跳跃而成,每位舞者身上都装饰着漂亮的苗族服饰,舞者的舞蹈动作非常协调,让人目不暇接,板凳舞的演出往往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另外,苗族的民俗包括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如龙舟节、盘石节、赛龙舟节等,这些节日的主体活动是庆祝、祈福,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特色美食。

这些节日的举办除了给苗族及其世代的子孙带来快乐,还能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饰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

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

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

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

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衣扣一般为七颗。

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

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

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

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

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

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

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

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

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

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

关于苗族心得(精品5篇)

关于苗族心得(精品5篇)

关于苗族心得(精品5篇)关于苗族心得篇1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其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作为一个苗族人,我深感自豪和荣幸,因为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苗族的传统和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苗族人民注重礼仪,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和家族传统。

他们也十分注重节庆和祭祀活动,例如苗族的“苗年”、“四月八”等节日,以及“祭鼓节”等祭祀活动,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有特色。

苗族的传统服饰通常由丝绸、麻布、毛料等材料制成,颜色以蓝色、黑色、白色为主,款式多样,色彩鲜艳。

苗族的传统饮食也很有特色,例如酸汤、糯米饭、米酒等,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

苗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例如吊脚楼、风雨桥等,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也非常有特色,例如《飞歌苗山》、《铜鼓舞》等,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苗族人,我深知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我深感自豪和荣幸,因为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我也深知自己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苗族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的文化。

关于苗族心得篇2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其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作为一个苗族人,我深感自豪和荣幸,因为我深知自己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

苗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智慧和热情好客的品质,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者。

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遵循着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比如,他们喜欢吃酸味食物,例如酸汤鱼、酸辣土豆丝等,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

此外,苗族人还喜欢穿着自己编织的民族服装,这些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彰显着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苗族人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多样,包括歌舞、戏曲、绘画等。

其中,苗族的歌舞最为出名,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舞蹈节奏明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苗族的刺绣、织锦等工艺品也是非常有名的,这些艺术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体现了苗族人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

苗族小导游解说词

苗族小导游解说词

苗族小导游解说词苗族小导游解说词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但很多人对它都不太了解,现在就让我带你们走进这个民族吧!下面是苗族小导游解说词,欢迎参考阅读!苗族小导游解说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苗家做客。

大家都知道,苗族是一个唱歌的民族、一个爱跳舞的民族,更是一个爱美的民族。

说到苗族,就不得不提他们身上华丽的银饰,特别是苗家姑娘的盛装,从头到脚,重达十多公斤、手工制作的、精美的银饰把姑娘打扮得绚烂夺目。

因而苗家除了热烈的鼓舞、独特的民族风情、精美的蜡染和挑花以外,苗族的银饰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银饰就是苗族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穿在身上的史书,是苗族最喜爱的装饰品。

若论及饰银之盛,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恐怕没有比苗族更甚者。

尤其在苗族三大方言区之一的湘西,那里的苗族简直就是一个被熠熠银光包裹着的民族。

但在这地处偏僻且远离白银产地,经济文化又相对落后的苗族,把价值不菲的银饰作为民族的群体选择,并成为中国各民族中的饰银首户,无疑是现实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苗族的姑娘胸前大都佩戴着硕大的银锁,又叫“长命锁”、“银压领”等。

它是苗族银装中的主要饰物之一,制作得十分精美,银匠在压制出的浮雕式纹样上再錾出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细部纹样,在银锁下沿垂有银链、银片、银铃等。

她们从小就佩戴上,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后方可取下。

苗族男青年亦有佩戴银饰的习俗,有的地方并将其作为未婚的标志。

苗族男子盛装时穿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或银牌。

男子佩戴3根银项圈表示未婚,佩戴两根银项圈的表示已婚。

他们常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绚烂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还有哪个民族像苗族那样喜欢银饰?这里的姑娘普遍喜欢佩戴银饰,而且以多为美,以重为贵。

装扮起来全身银光闪闪、熠熠生辉。

她们之所以如此偏爱银饰,是因为她们认为银是财富的标志,银饰美观、耐用,又易于制作。

介绍苗族文化的演讲稿范文

介绍苗族文化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苗族文化,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引言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的古老民族”。

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苗族文化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风采。

二、苗族的历史渊源苗族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起源于中原,后因战乱南迁至南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地域分布。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脉络清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刺绣、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苗族服饰分为男装和女装,男女服饰各有特色。

1. 男装:苗族男装以短衣、长裤为主,色彩以黑色、蓝色为主,简洁大方。

衣领、袖口、裤脚等部位常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2. 女装:苗族女装以宽大的上衣、绣花裙和精美的银饰为特色。

上衣领口、袖口、襟前等部位绣有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绣花裙以红色、蓝色、绿色等为主,裙子上绣有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等,形象生动。

四、苗族的银饰文化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而著称。

苗族银饰主要包括银饰、银链、银耳环、银戒指等,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1. 银饰:苗族银饰以银片、银丝为原料,经过锤打、焊接、雕刻等工艺制成。

银饰造型多样,有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佩戴在身上,彰显苗族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2. 银链:苗族银链以银丝编织而成,形状各异,如梅花、菊花等。

银链佩戴在身上,既有装饰作用,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五、苗族的饮食文化苗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苗族饮食以酸、辣、香、鲜为特点,注重色、香、味、形的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精神文化─以湖南凤凰苗区为个案研究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其历史悠久,而且苗族人在相当长的时间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的,据说其原有自己的文字,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丢失了,当然此说法是存在争议的。

再加上南方多山地丘陵,造成散居在各地区的苗族由于长时间缺乏交流来往,在文化上存在许多差异。

我所在的湘西地区,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的苗族在言语上就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三县任意双方都无法用各自的苗语与对方交流,苗族服饰也是各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不难得知三县的苗族文化是存在差异的。

由此来看,要想从整体上了解苗族的精神文化,显然是非常有难度的,或者最终只落得个泛泛而谈,毫无深度的见解,颇似在论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这就无法挖掘出具有苗族自己特色、真正能体现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所以对苗族的不同地区进行个案研究而从中认识苗族的精神文化具有更加确实的意义,这并不意味着苗族的精神文化不存在共性,当进行完多个地区的个案研究后,我们是能寻找出他们共同的精神文化,这也就是苗族精神文化的精髓。

显然本文只是想从一个小地区为切入点去挖掘、剖析苗族的精神文化,对于完整地认识苗族的精神文化是存在困难与不足的。

但对不同地区的苗族文化精神进行个案研究却不失为一种收效显著的方法。

本文是以湖南省凤凰县的苗族地区为个案研究,对此地区的苗族精神文化进行纵向解析和多角度剖析,以期对这个地区的苗族精神文化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进而为认识整个苗族的精神文化提供一个视角。

凤凰县的苗族属于湘西苗族的一支,本地所讲的苗语为东部苗语,也称为湘西苗语,这里的苗族人自称果雄或黛雄。

该地区的苗族集中分布在凤凰县的西北部、西部地区,基本上以G209国道和凤凰到贵州铜仁的道路为界限与土家族、汉族分居,西接贵州松桃县、西北接花垣县两个以苗族为主要居民的县。

这里居住的苗族是经过五次迁徙从中原地带迁到武陵山的山区里的,他们跋山涉水,白日要与统治政权的军队作战,夜里要防野兽和当地原住少数民族的袭击。

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完成几千里的大迁徙。

如果没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的话,这个民族是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迁徙。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时代的民族的精神动力是可怕的,他们有着高度一致的民族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强有力的民族凝集力。

时至今日,苗族人民仍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图腾崇拜。

虽然在后来吸取了汉族以及土家族的部分文化,并使之融合到苗族的文化里,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最初的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是一种强有力的苗族的精神文化,这也是许多民族精神文化的共性,是驱动着这些民族前进、生存与奋斗的不竭动力。

这在今人看来是野蛮、过时甚至是糟粕的精神文化,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维系着许多民族尤其是那些被统治政权镇压、奴役的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这在儒家文化里便可阐释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

秦朝建立后中国步入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历朝统治政权都加强对统治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管制,不惜以军事手段进行打压壮大的少数民族,更是以血腥的手段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

但苗族人民向来是不屈服的,对于统治政权的打压和镇压一方面进行迁徙,另一方面则进行抵抗。

当苗族人民发现统治政权的政策和统治方式严重损害他们的民族利益和生存利益时,他们都会联合周边的民族同胞揭竿起义,对统治政权的残酷和不合理的统治方式进行抗争上的回应。

尤其是元明清以来,由于统治政权加强对土地的管制,严重侵害了苗族人民的利益,致使明清时苗族人民发动不少起义。

自古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常觊觎中原,而骚扰统治政权的边疆,在南方,少数民族则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对统治政权的侵略、镇压进行抵抗。

这是一部少数民族的抗争史,虽则在今日看来不符合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宗旨,却也是真实的历史。

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就难以从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去剖析苗族的精神文化。

在许多地区,苗族人民都是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在湘西,苗族与土家族共同
居住在这个地区已逾两千多年;在凤凰县,苗族也是与土家族共居于此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苗族人民都是与这些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兼容并包,互相吸取各自的文化,相互学习,以致同处在一个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在文化、风俗习惯上存在许多的共性。

在如此长的历史岁月中,苗族人民与其同居一处的少数民族相安无事,可见苗族人民善良的习性,以及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互信互助的友谊。

苗族人民虽然久居深山野外,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但他们却冲破这层层山岭和条条河流的阻挠,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

他们学习汉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并不自我封闭,他们也是积极学习和善于学习他民族先进文化的民族,这和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是存在差别的。

从凤凰苗区的一些生产工具和经济作物的苗语称呼上带有汉音即可得以证明。

苗族也吸收了在汉代确立正统思想地位的儒家思想文化,这证明他们从不自我封闭,也是积极学习他民族先进文化的例证。

人所共知,苗族人民都是住在最偏僻深远的山区里,在很长的时间里与鸟兽共居。

凤凰县的苗族地区都是远离区域统治中心的偏远山区,处在省际的交界地带,或是崇山峻岭,或是沟壑纵横。

他们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是与天、大自然和野兽搏斗的,他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凭着一代又一代的辛勤劳作和耕耘,让自己的民族得以繁衍生息和不断壮大。

他们勤劳勇敢而又智慧的精神是支撑着这个民族战胜各种困难而前进的又一重要的不竭动力。

如果起初的苗族人民的文化和服饰是相同而单一的,那今日绚丽多样的苗族文化和服饰则是苗族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

正因为各不同地区的苗族都勤劳勇敢和奋斗,用他们的智慧耕耘着他们的土地和创造新的文化,才形成今天苗族文化璀璨多样、内容丰富的格局。

正因为深知生活的艰辛和长辈的辛苦,苗族人民用各种有关大自然的现象或神话传说去警诫晚辈要爱惜粮食和尊重长辈。

这不仅体现苗族人民的淳朴,也体现了他们的一种很纯朴的智慧。

苗族人民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里不断与统治政权发生矛盾和冲突,但他们却也是有着爱国主义精神的。

在中华民族未受外来民族入侵时,他们是怀有爱族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狭隘表现。

但当中华民族受侵略时,他们也凭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来侵略者进行英勇地抗争。

许多湘西苗族人随着红军北上抗日;湖南四大会战里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尤其是湘西会战,湘西苗族人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和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苗族人民历来反对外来民族的侵入和受当时国民党的利用,对解放军解放湘西进行抵抗,这些被称为湘西土匪的许多苗族人后来被遣送到朝鲜战场,他们作战英勇,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虽然不为许多人所知,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却可鉴日月。

苗族的精神文化是支撑着苗族人民不断抗争、不断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动力,从中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平凡的民族如何在艰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创造璀璨的文化。

对于凤凰和湘西苗族的精神文化的解析,只是从一个视角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去解读这个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只能如管中窥豹,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和解读上的困难。

所以本文只能代表湘西苗族,更确切讲只是代表凤凰苗族的精神文化。

推广到其他苗族地区就会出现差异和难以推测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