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考试重点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知识讲解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知识讲解一.名词解释1.物流:(美)物流是在供应链运作中,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低之间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物流回收。
(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 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与服务的物、提供服务的设备(含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 物流需求: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与经营活动所派生的一种物的移动和储存的服务需求。
4. 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系统中的供应集成商,提供组织物流服务所需设施、信息装备等资源和资金、技术,以及物流方案等。
5. 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
物流节点集多种设施为一体,是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是以仓储、运输场站、流通加工等设施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的集中地。
6. 物流节点体系:物流节点体系是指由为满足各类物流需求的具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覆盖范围而形成的物流节点集合体。
7. 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系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工程、措施、解决方案、管理模式、政策保障等的过程。
8. 物流动线:物流动线是物流作业中物品的移动线路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物流流线的形式之一。
9. 物流效益:(1)宏观:A.空间效益B .时间效益:1.缩短时间创造的收益2.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益3.错位时间效益C.规模效益(2)微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0. 物流供给:物流供给是物流系统性能的综合表示,一般指节点与通道的能力与服务,如运输能力、仓储的库容量、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配送的速度等。
物流设施选址规划考试重点

第一章1、物流系统的含义:是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
2、物流系统的5S目标:(1)优质服务(service):无缺货,无损伤和丢失现象,且费用便宜。
(2)迅速及时(speed):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达。
(3)节约空间(space saving):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流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
(4)规模适当(scale optimization):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
(5)合理库存(stock control):合理的库存策略,合理控制库存量。
3、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①功能要素;②支撑要素;③物质基础要素;④节点路线要素;⑤资源要素;⑥流动要素。
4、物流系统的特征:①目的性;②要求系统整体最优;③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④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系统的子系统而发挥作用;⑤物流系统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5、推进物流系统化的方法⑴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
欲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首先必须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①所研究商品(products)的种类、品目等;②商品的数量(quantity)多少,年度目标的规模、价格;③商品的流向(rout),生产厂配送中心、消费者等;④服务(service)水平,速达性、商品质量的保持;⑤时间(time)即不同的季度、月、周、日、时业务量的波动、特点;⑥物流成本(cost)。
以上P、Q、R、S、T、C称为物流系统设计的有关基本数据的六个因素,这些数据是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必须具备的。
⑵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与改善。
第二章1、物流系统模式的含义:在企业供应链物流渠道上,物流据点与线路及其功能的组合一旦稳定下来就形成了物流系统模式。
2、物流系统模式的理论依据:(1)商物分离理论;(2)供应链管理理论;(3)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及其概念。
第三章1、运输系统构成:(1)运输的主体;(2)运输的客体;(3)运输的环境;(4)运输的设施。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试题

A1
A2
A3
A4
X1
Y1
X2
Y2
X3
Y3
X4
Y4
距市中心的坐标距离Km
30
50
80
60
30
20
40
70
年运输量吨
2500
1400
1200
3000
解:x=
Y=
所以该场址应该选在(29,31.36)Km的位置
3.一台机器工具小制造商意欲迁址,并确定了两个地区以供选择。A地的年固定本钱为800000元,可变本钱为14000元/台;B地的年固定本钱为920000元,可变本钱为13000元/台,产品最后售价为17000元/台。
(1)当产量为多少时,两地的总本钱相等?
(2)当产量处于什么范围时,A地优于B地?当产量处于什么范围时,B地优于A地?
4.一家制造游艇的公司决定扩大其生产线,但目前的设备缺乏,不能满足荷载量的增加,公司正在考虑三种方案以解决这个问题:A(增加新地点)、B(转包)、C(扩大现有工厂)。方法A的固定本钱较高,但相应地可变本钱较低:固定本钱为250000美元/年,可变本钱为500美元/艇,转包平均每船的本钱是2500美元,扩大现有工厂则消耗50000美元的年固定本钱和可变本钱1000美元/艇。
表1 距离从至表 单位:米
至
从
A
B
C
D
A
14
19
10
B
9
8
14
C
19
23
20
D
12
9
20
表2 产品工艺路线和产量 单位:件
产品
工艺路线
每周产量
P1
物流设施规划

物流设施规划物流设施规划复习要点⼀.考试题型1.判断题(1×10=10分)2.填空题(2×10=20分)3.名词解释(3×3=9分)4.简答题(4×5=20分)5.计算题(共4题41分)时间:17周周⼀7、8节。
⼆.复习纲要第1章:绪论1.设施规划的内容场址选择——对设施进⾏地区、地点的选择布置设计——对建筑物、设备、运输通道、场地进⾏合理配置搬运设计——对物料搬运路线、⽅法、器具及储存场地做合理安排建筑设计——对建筑结构进⾏设计,以满⾜功能、空间、经济等需要公⽤⼯程设计——对电⼒、照明、排⽔、通风等进⾏协调设计信息通信设计——对信息通信的传输系统进⾏全⾯设计2.企业物流系统(由⽣产、服务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搬运设备、仓储设施、⼈员和信息等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服务于企业⽬标的有机整体);3.现代物流特征:连续性、流畅性;平⾏性;⽐例性、协调性;均衡性、节奏性、准时性;柔性、适应性。
3. 设施规划的⽬标:改善物料搬運、控制、內部管理;有效运⽤⼈⼒、设备、空間、能源;最少的设备投資;易於实施维护作业;提供員⼯安全的⼯作环境与⼯作滿⾜。
4.企业物流绘画内容,原则.第⼆章.企业物流设施与设备本章以填空题形式出现,所以⼤家要⼀字不漏的看完!第三章.物流⽹络规划与场址选择(应该会有⼀个关于选址的计算题)1.掌握重⼼法和西北⾓法解题⽅法.2.企业物流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与反馈三个阶段。
3.现代企业物流战略和规划:A.战略层次(Strategic Level)长期,时间跨度通常超过1年。
解决影响企业物流长期发展战略决策等问题。
包括物流中⼼的数量、布局、能⼒及物流⽹络中的物流⽅向等。
B.战术层次(Tactical Level)中期,时间跨度⼀般短于1年。
按季度或年度更新计划的决策。
包括采购和⽣产计划、库存策略、运输策略等。
C.运作层次(Operational Level)短期,每天甚⾄每⼩时的物流调度、运输路线的优化、货物装卸等决策问题。
设施规划考试重点

1、设施: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实体建筑机器设备物品物料工作人员2、设施规划: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3、设施规划的范围:1、设施位置2、设施设计(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通信设计)4、设施规划的目标:总目标(使人力、财力、物力、人流、物流、信息流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分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 2有效地利用人员、设备、空间和能源 3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最少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卫生条件)5、设施规划的原则:1 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3在规划过程中运用系统的方法4重视人的因素5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6、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图例符号:作业符号含义作业符号含义 操作♋办公室、试验室及办公区♋运输停滞、卸货或停放区♦储存、储存作业区 检查、试验、校核区搬运、搬运作业区服务、辅助作业或作业区7、布置设计阶段结构图:1确定位置2总体区划3 详细布置4施工安装8、一般性设施规划步骤:1定义设施的目标 2.指定所要执行的主要与支持性作业3.决定所有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4.决定所有作业的空间需求5.发展可行的设计方案6.评估可行的设计方案7.选择方案8.执行设计方案9.继续与修正设计方案10定义问题(重复步骤1)9、基本概念纲领设计:规定产品方案、生产数量、建设规模,由可行性研究人员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战略规划提出,决策部门批准。
产品设计:规定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包装,由产品设计人员承担。
工艺过程设计:决定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自制零件如何生产,采用什么工艺和设备,完成每个作业时间要多长,由工艺设计人员承担。
10、工艺选择的原则:* 要满足产品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
设施规划和物流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的概念
2、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的意义
设施规划與物流分析的概念
➢ 设施规划的内容 场址选择—对设施进行地区、地点的选择 布置设计—对建筑物、设备、运输通道、场地进行合理配置 搬运设计—对物料搬运路线、方法、器具及储存场地做合理 安排 建筑设计—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以满足功能、空间、经济 等需要 公用工程设计—对电力、照明、排水、通风等进行协调设计 信息通信设计—对信息通信的传输系统进行全面设计
二、加权因素法
序号
考虑因素
权
各方案的等级及分数
数
A
B
C
D
1
位置
8 A/32 A/32
I/16
I/16
2
面积
6 A/24 A/24
U/0
A/24
3
地形
3
E/9
A/12
I/6
E/9
4
地质条件
10 A/40 E/30
I/20
U/0
5
运输条件
5 E/15
I/10
I/10
A/20
6
原材料供应
2
I/4
E/6
A/8
➢ 区别:设施规划中的土建、公用工程和信息通信工 程等,在 物流分析中涉及得较少;而物流系统中 的管理与控制等问题,在设施设计中又不是重点内 容。
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的一般程序
➢ 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一般要经过项目策划、规划建设、建设 及运营等多个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分为循序 渐进的几大步骤: (1)提出项目建议书; (2)进行可行性研究; (3)选择建设地点(选址分析,厂房布置分析); (4)编制设计文件(设备布置规划与分析); (5)制订年度计划; (6)设备、材料订货和施工准备(加工设备、搬运设备、 仓储设备等); (7)组织施工; (8)运营准备; (9)竣工验收; (10)项目后评价。
(完整)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一、物流系统的含义:是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的要素的统一体.二、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2、物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3、节点路线要素(网络要素):工厂、商店、码头、物流中心、车站等4、支撑手段要素:体制、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5、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备、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组织管理6、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第二节、物流系统化推进一、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含义: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把物流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大的物流系统,并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效、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物流系统化目标:(5s)是物流系统具有良好的服务性、快捷性、库存合理、设施规模适当、面积和空间利用率高。
物流系统化的原则: 1大量化 2计划化 3短距离化 4共同化 5标准化 6信息化三、需要首先掌握的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1商品种类item 2商品数量quantity3商品流向route 4服务水平service 5需求时间time 6物流成本第三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含义物流系统规划一般含义:对拟建的物流系统做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1):相同之处:a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级阶段内容上不包括项目图纸设计b、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同(2):不同之处:a、目的不同 b、内容不同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类型及其内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一是原有物流系统向新型物流系统转变的改造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1物流战略规划 2物流系统模式设计 3物流功能要素规划与设计 4作业流程规划与设计 5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6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课本16页图了解)第四节物流系统的诊断与分析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求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目标 3运用定量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四、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素(p18)对物流系统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目标:1物流系统目标2替代方案3模型4费用和效益5评价标准五、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原则(p18)1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综合考虑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3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相结合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二章物流战略规划第一节物流战略概述一物流战略概念物流战略:是企业充分了解市场和物流环境以及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对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复习题

名词解释5. 生产能力: 指生产性旳固定资产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旳最大数量。
6. 精益物流: 指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旳非增值旳挥霍, 以减少备货时间, 提高客户满意度。
7.精益思想: 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 以社会需求为根据, 以充足发挥人旳作用为主线, 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 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寻求经济效益旳一种新型旳经营管理理念。
9.设施规划: 是指在企业经营方略指导下, 针对企业个体中旳生产或服务系统旳生产或转换活动, 从投入到产出旳所有过程中, 将人员、物料及所需旳有关设备设施等, 做最有效旳组合与规划, 使系统可以有效运行, 到达预期目旳。
10. 物料搬运系统: 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旳艺术和科学旳结合。
11. 生产能力: 指生产性旳固定资产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旳最大数量。
12. 物料搬运: 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旳、以变化物料旳寄存状态和空间位置为重要目旳旳活动。
15. 搬运活性: 人们把物料旳寄存状态对搬运作业旳以便(难易)程度, 称之为搬运活性。
16. 规划:是指怎样将一种系统中旳资产做最有效旳分派、安排, 使系统到达最佳旳绩效体现。
17.有关图: 又称有关分析图, 它将系统中所有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均匀绘制在一张体现互相关系旳图上, 以便分析与设计。
18. 当量物流量:指物流运动过程中, 一定期间内按规定原则修正、折算旳搬运和运送量。
19. 库存: 就是生产及流通领域中各个环节所持有旳原材料、零部件、成品。
20.库存方略: 就是决定什么时间队库存进行检查、补充, 每次补充旳数量是多少。
21. 单元负载:将不一样种类、不一样状态、不一样大小旳物品, 集装成一种搬运单元, 以利于搬运操作。
22. 生产大纲: 指在规定旳时间内(1年)制造旳重要产品旳品种、规格及数量。
三、23. 物流:是物旳实体流通, 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在制品及成品甚至退货等流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设施布置设计:以生产/服务系统的空间静态结构(布局)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动态结构--物流系统分析出发,分析和设计企业平面布置,使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物流、人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施规划的含义: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得到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设施布置目标:A、总体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
B、具体目标:(1)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
(2)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
(3)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
(4)最好的柔性-- 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
(5)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
(6)最便捷的管理-- 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
3、活动关联分析4、流程动态分析: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
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5、基本流动模式:1)直线型: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适用于入口和出口在相对位置,生产过程短且比较简单,或只有少量另部件和少量生产设备的情况。
2)L型:适用于现有设施或建筑物不允许直线流动的情况,需要绕开一定的建筑物或设施。
3)U型:适用于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相对位置,或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的情况。
4)环型:出入口在同一点,适用于要求物料或人员返回起点的情况。
5)S型:适用于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在一个经济的大面积内安排较长的生产线的情况。
实际的流动规划常常是上述5种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
6、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7、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及控制物料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程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和控制。
)8、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原则:根据距离与物流量的大小,确定设备类别根据设备的技术指标和物料特点选择设备及型号.(物料的特征和运动方式例:易燃、易损、重量、形状水平式(滑道、推车)、垂直式(升降机、卷扬机)、倾斜式(连续运输机)、多平面式(旋转起重机)•设备的技术性能:能否胜任工作•经济因素:成本、性价比•能耗:是否符合电力供应情况•备件、维修和存放方式(托盘、箱器)、搬运频率)9、仓储系统:组成:1) 储存空间。
储存空间由仓库库房提供,不同的库房提供的空间差别很大。
在进行储存空间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空间的大小、柱子间距、有效高度、通道和收发站台等因素,并配合其他因素,才能做出完善的设计。
2) 货物。
货物是仓库的生命源。
货物的特征、货物在储存空间的摆放方式和管理与控制是储存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货物的特征包括供应商、商品特性、规格类别、数量和时间等方面,而影响到它们在储存空间的摆放因素有:储位单位、储位策略和原则和商品特性等。
货物在库不仅仅要摆放好,还要便于存取、分拣和加工等管理,要求掌握库存状况、了解其品质、数量、位置和出入库状况等信。
3) 仓储设施设备。
仓储设施设备由收发设施设备、储存设备、搬运和输送设备等组成。
只要货物不是直接堆码在地上,不是由人力肩扛手捧,就要托盘、货架等储存设备和输送机、笼车、叉车等搬运和输送设备。
4) 人员。
仓储系统的人员包括仓管、搬运、拣货和补货等人员。
即使是最自动化的仓库也需要人员来看护和管理。
人员仍然是仓库最活跃的因素,在仓储空间设计和设备选择时,都要根据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来考虑人-机作业和管理问题。
5) 作业及管理系统。
按照设施规划设计的要求,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作业流程,没有通畅的作业流程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仓库功能功能布局。
现代仓库还要考虑信息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WMS)是仓库运作的神经中枢,与良好的作业系统配合,才能完成仓库的各项功能。
二、简答题1、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用相同的思想与方法进行设施布置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区别:设施规划中的土建、公用工程和信息通信工程等,在物流分析中涉及得较少;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与控制等问题,在设施设计中又不是重点内容。
2、什么是流程动态分析3、物流分析的基本手段有哪些图表技术?分析的基本手段有:线图(物料流程图)、工艺过程图(作业程序图)、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和从—至表等。
1)线图物流路径效率:2)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特别是只进行成形加工处理生产,而不考虑装配时,可以采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来分析确定其物料流。
从该过程图中可以看到平面布置的雏形。
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是将所有零件或产品的工序都汇总在一张图表上、通过分析、调整图表上的工序,使彼此之间有最大物流量的工序尽量靠近,直至获得最佳工艺安排顺序图见课本3)从至表(From —To Chart)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
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
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
(图见课本)4)工艺过程图(Operation Process Chart)工艺过程图就是把工艺路线卡和装配程序图汇总到—起而形成的一种流程图。
绘制过程先在图的右上部从第—个装配作业的主要组件开始,在垂直线上按工艺路线卡的作业顺序用圆圈表示加工和装配,用正方形表示检验.其它零部件,如果自制,分别用垂直线画出其作业顺序,如果外购,则分别用水平线进入装配作业。
工艺过程图可以用来详细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描述全厂各部门之间的工艺流程。
4、画出产品—产量(P—Q)的关系图,并进行分析产品产量分析是为了确定设施基本布置形式而采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法。
下图是一种典型的“80——20原则”下的PQ分析结果:I区为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产品,宜采用流水生产线的大生产方式和按产品原则布置IV区表示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布置II和III区的产品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布置①产品原则布置也称为装配线布置,是一种根据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来布置设备或工作流程的方式 ,只连续生产某种产品或少数几种产品,通常也称之为产品线。
产品原则布置方式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重复性生产的企业。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和电子产品企业等都是按照产品原则布置。
②工艺原则布置也称为车间布置或功能布置,是一种将相同类似或功能相同的设备集中放在一起工作的方式。
工艺原则布置方式适用于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的离散型制造企业。
工艺原则布置形式如图①成组技术(单元式)布置成组技术或单元式布置是将不同的机器组成加工中心(或工作单元),来对形状和工艺要求相似的零件进行加工。
成组技术布置与工艺原则布置的相似之处在于:加工中心用来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与产品原则布置的相似之处在于:加工中心生产的产品种类有限。
单元式布置通常采用U 型布置,以方便操作工人从一个加工中心移到另一个加工中心。
成组布置原则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5、设施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布置方案的评价常常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索两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价可以采用费用对比法等,非经济因素评价可以采用优缺点比较法和加权因素法等。
A、非经济因素评价每个布置方案都有一些不能用费用精确地衡量的非经济因素,常见的有:(1)是否易于将来发展(2)工艺过程的适应性(3)灵活性(4)物流的效率(5)物流搬运的效率(6)储存的效率(7)空间利用率(8)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9)工作条件(10)安全性(11)是否易于管理(12)产品质量(13)维修(14)设备利用率(15)是否满足需求能力(16)是否适应公司的组织机构(17)人流(18)外观(19)自然条件的利用(20)环境保护B、经济因素评价:对于各种布置方案,可以通过工程经济分析,评价其节省费用、投资额及投资回报期等,作为比较选择的基准。
至于比较哪些指标最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布置设计的因素众多,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5项: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
五个要素分别回答以下问题:P——Product 生产什么?Q——Quantity 生产多少?R——Routing 怎么生产?S——Supporting service用什么支持生产?T——Time 何时生产?7、自动化仓库的优点,总结如下:1)立体仓库能大幅度地增加仓库高度,充分利用仓库面积与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2)便于实现仓库的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出、入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借助于计算机管理能有效地利用仓库储存能力,便于清点盘存,合理减少库存,节约流动资金。
自动化仓库的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融入到整个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使企业物流更为合理化,减少了非增值物流过程。
4)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进先出的出入库原则,防止储存原因造成的货物损失。
5)采用自动化技术后,立体仓库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6)自动化仓库都有仓储信息管理系统WMS,数据及时准确,便于企业领导随时掌握库存情况,根据生产及市场状况及时对企业规划做出调整,提高了生产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论述题1、SHA的程序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是物料、移动和方法。
物料搬运分析就是分析所要搬运的物料,分析需要进行的移动和确定经济实用的物料搬运方法。
3、四、设计题3、蜂窝损失空缺系数的计算如下。
空缺系数H的期望值为式中n—一列货位堆码货物件数;i = 0, 1, 2, …。
例8-1 求左图中的蜂窝损失空缺系数。
解:图中一列货物可能有四种状态:只堆1、2、3或4层,因此相应的空缺数分别为3/4、2/4、1/4和0。
设4种状态的出现概率都是1/4,则空缺系数H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