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已迫在眉睫。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臭氧和有毒气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甚至导致生命的丧失。
2. 生态系统影响:大气污染对植被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污染物沉降在土壤和水体中,导致土壤酸化和水质恶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 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释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助长作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引发极端气候现象和海平面上升。
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1. 产业减排措施:推动工业和能源生产的清洁化、高效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采取环境税收政策和排放许可制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
2. 交通管理措施: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加强对车辆排放的监测和治理,推行车辆尾气排放标准,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3. 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法,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贡献。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4. 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5.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加强监测和数据公开工作,提高社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度。
三、展望未来虽然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但各国和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其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污染物超过一定浓度和时间,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交通、能源生产、农业活动和生活排放等人类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
1.颗粒物污染: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如烟尘、灰尘、汽车
尾气中的颗粒物等,具有细小直径,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这些颗粒物可以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为危险。
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
(NOₓ)主要来自燃煤、燃油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它们不仅造成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3.臭氧污染:臭氧(O₃)是一种抗氧化剂,是地球表面和大
气之间的臭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低层大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有害的污染物。
它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阳光下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对呼吸系统有害,并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4.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些有机化合物来自汽车尾
气、溶剂、工业生产和油漆等源。
它们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包括致癌性。
5.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氧化亚
氮(N₂O)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气候变化。
这些气体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改善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控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等。
大气污染的名词解释

大气污染的名词解释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环境中存在的、对人类身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物质财产造成危害的物质或能量的增加。
大气污染包括了各种来源的空气污染物,例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农业活动中的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有很多不同的类别。
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包括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
这些颗粒物包括灰尘、烟雾、颗粒物和细菌等。
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另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硫化物。
硫化物包括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
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导致酸雨的产生。
酸雨对土壤和水体有害,对植物和动物造成威胁。
挥发性有机物是另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工业过程、汽车尾气和油漆等使用。
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形成臭氧,是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
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有害,也会对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健康风险。
氮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类别。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发电厂、汽车尾气等。
氮氧化物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其他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威胁。
此外,氮氧化物还可以通过酸雨形式对环境造成危害。
除了上述类别,大气污染还包括其他各种有害物质,如氨、一氧化碳、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工业、农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对生态系统和物质财产造成损害。
例如,颗粒物和酸雨可以破坏森林和湖泊,给生态系统带来长期影响。
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和损坏。
因此,减少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工业和交通排放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等。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实现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以下是对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简要回答,接下来将进一步展开讨论和分析。
大气污染的现状:1. 颗粒物污染:工业和交通排放的颗粒物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臭氧污染: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属于一种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在夏季和高温天气更加严重。
大气污染的治理:1. 政策法规:加强控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对违法排放者进行处罚,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
2. 技术改进:投资于研发和使用洁净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推广和使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如烟气脱硫和脱氮装置。
3. 污染物监测:建立和维护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污染物的浓度和来源,及时采取调整和治理措施。
4. 源头控制:加强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治理,通过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5. 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环保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测系统,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管。
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管理,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个人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用车次数,采取节能减排的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是全球面临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的国家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如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关闭高污染企业等。
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1.1大气污染的概念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废气污染的成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3原因分析1. 3. 1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
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1. 3. 2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图文

大气污染的分类
总结词:大气污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还原型、氧化型和混合型大气污染;按污染范围可分为广域污染和局地污染。
02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眼睛不适等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眼睛红肿等。
短期影响
长期接触大气污染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较高。
地区概况
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碳排放强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成果
某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案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农业活动以及城市生活等方面。
总结词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燃油、化工、冶炼等行业的废气排放。交通运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如汽车尾气、飞机尾气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燃煤发电厂、燃气电厂等。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城市生活排放的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
酸雨
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0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01
02
04
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排污监管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发展公共交通
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1.控制污染源
①改进能源消 费结构,开发
无污染和低污
染能源
1.控制污染源
②集中供暖供热,降低危害。
1.控制污染源 ③对燃料进行尘 技术,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2.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不仅能 绿化环境,还能
世界上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最早于1946 年发生于美国的洛杉矶市。它主要是由于汽 车燃油排出尾气中的氮化物和烃类,在强烈 日光照射下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所造成的大 气污染事件。后来,在日本的“石油城”— —四日市和产油国科威特等也发生了因炼油 而引起的光化学 烟雾事件。虽然同洛杉矶 一样,都属石油型,但主要不是由汽车排气 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由于最早发生在洛 杉矶,所以通常就将主要因汽车排气引起的 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型烟雾”
气体状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 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 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
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 物质的场所
大气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形 成的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 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 染源等
沙尘暴
大气污染源从其形成原因来看, 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两大类。 火山喷发
课外阅读
世界最早的烟雾事件于1873年发生在伦 敦。它是由于居民取暖和工业锅炉等燃煤时 ,排到大气中的烟雾、粉尘和 SO2 及其氧化 物(硫酸雾)所形成的气溶胶,在逆温气象 条件下形成的烟雾,造成的煤炭型大气烟雾 污染事件。但是,后来在其他国家也发生了 同伦敦引起的“煤炭型”大气烟雾事件,通 称为伦敦型烟雾。也有称为“煤炭型”的。
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中国 南方
大气环境污染及影响

大气环境污染及影响大气环境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一定程度,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产生原因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烧排放、建筑施工扬尘、农业废气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焚烧等。
这些源头污染物的释放导致了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臭氧、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积累超过环境容量,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
二、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1. 健康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吸入我们的呼吸系统,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长期暴露于污染严重的大气环境中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2. 环境影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衍造成阻碍,导致植被凋谢和生态失衡。
此外,大气污染还导致酸雨的产生,对水体、土壤以及建筑物等各种环境资源造成腐蚀和破坏。
3. 社会经济影响:大气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受到大气污染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都会下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此外,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
三、应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措施1. 设备升级: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和清洁生产技术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规运营。
2. 节能减排:鼓励节能减排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能源消耗监管,推广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实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3. 推动绿色交通: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电动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交通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大气科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和污染控制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控制技术与方法和有关设计计算问题。
本课程在内容上共分为8章。
第1章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绪论,主要介绍了大气与大气污染相关概念、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第2章是燃烧与大气污染,主要介绍燃料的性质、影响燃料燃烧过程的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燃料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
第3章是颗粒染污物控制技术基础,主要介绍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等。
第4章是除尘装置,主要介绍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除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尘器的应用及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设计、除尘器的选择和发展。
第5
章是硫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主要介绍硫的循环与排放、燃料燃烧前的脱硫技术、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烟气脱硫技术(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硫典型工艺及其应用、烟气脱硫工艺的综合比较)。
第6章是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主要介绍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
第7章是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主要介绍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等。
第8章是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主要介绍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和酸雨。
通过学习能够使应考者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原理及其控制对策,掌握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相关的设计与计算问题,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知识;
2、熟悉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烟气体积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4、掌握颗粒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5、熟悉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6、了解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概论等课程。
上述课程可以帮助应考者理解大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基本规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反应器的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应考者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原理与特点、控制方法及相关的设计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等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熟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及其措施,掌握大气污染、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一/二次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等相关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2、熟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及其措施。
3、掌握:大气污染、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一/二次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等相关概念。
第2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燃料的性质、燃料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燃料性质、燃烧过程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燃料的种类与性质、燃烧过程主要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2、熟悉:燃料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
3、掌握: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第3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基本知识,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自燃性与爆炸性等物理性质,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与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颗粒物粒径的描述及粒径分布的基本知识。
2、熟悉: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自燃性与爆炸性等物理性质。
3、掌握: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与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第4章除尘装置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四种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除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尘器的应用,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四种典型除尘装置的除尘原理、除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尘器的应用,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等基本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设计,除尘器的选择和发展。
2、熟悉: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尘器的应用。
3、掌握: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
第5章硫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硫的循环与排放、燃料燃烧前的脱硫技术、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烟气脱硫技术(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硫典型工艺及其应用、烟气脱硫工艺的综合比较)。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硫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基本技术与对策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硫的循环与排放、燃料燃烧前的脱硫技术、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
2、熟悉: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及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
3、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除典型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第6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介绍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2、熟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3、掌握:传统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的还原技术、吸收技术与吸附技术。
第7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机动车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差异。
2、熟悉: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控制。
3、掌握: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控制。
第8章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和酸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应考者了解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和酸雨等相关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和酸雨等相关知识。
2、熟悉:控制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对策措施。
3、掌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