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方法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3.6.4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计算:(3.6.4-1)1 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 可按式(3.6.4-1)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式中: uo——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qo——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按本规范表3.1.9取用;m——每户用水人数;Kh——小时变化系数, 按本规范表3.1.9取用;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T——用水时数(h);——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方法用水量计算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表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每户Ng3 4 5 6 7 8 9 10qokh350 10200 9600 8900 8200 7600 ———400 9100 8700 8100 7600 7100 6650 ——450 8200 7900 7500 7100 6650 6250 5900 —500 7400 7200 6900 6600 6250 5900 5600 5350 550 6700 6700 6400 6200 5900 5600 5350 5100 600 6100 6100 6000 5800 5550 5300 5050 4850 650 5600 5700 5600 5400 5250 5000 4800 4650 700 5200 5300 5200 5100 4950 4800 4600 4450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原规范2003版设计流量计算存在下列问题:a. 3000人以上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b. 3000人以下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c. 在3000人前提下按设计秒流量式(3.6.4)计算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得到两种结果;d. 居住小区给水支管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偏小,与住宅按概率法计算设计秒流量不能銜接;e. 公共建筑区给水管道计算无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的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概率公式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方法进行比对,从而找到两种计算方法衔接点。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3.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小区给水量排水量计算

小区给水量排水量计算小区是指一面围墙所围成的居住区域,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单元,包括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
给水量和排水量是小区水利设施设计中需要考虑和计算的重要指标。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小区给水量和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一、小区给水量计算1.计算居民的人口数量:根据小区的住宅数量和居住人数,计算小区的居民总人口数量。
一般情况下,计算公式为:居民总人口数=小区住宅数量×平均人口数2.计算小区的人均用水量: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以及小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区的人均用水量。
一般情况下,小区的人均用水量在180-220升/人/天之间。
3.计算小区的给水量:通过居民总人口数和人均用水量,计算小区的给水量。
计算公式为:小区排水量计算是根据小区的居民数和运营设施来确定的。
排水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有面积法、综合法和设计法等。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典型的计算方法,综合法。
1.计算小区的居民总人口数:根据前面的步骤,通过小区的住宅数量和平均人口数计算出小区的居民总人口数。
2.判断小区的运营设施: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判断小区是否配备了商业、办公、公共设施等运营设施。
3.计算小区的排水量:根据居民总人口数和运营设施情况,计算小区的排水量。
一般情况下,小区的排水量在100-150升/人/天之间。
小区排水量=居民总人口数×排水量系数其中,排水量系数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商业设施定为1.5,办公设施定为0.7,公共设施定为1.2小区的给水量和排水量是小区水利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的计算可以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和有效处理废水,确保小区的正常运行和生活质量。
然而,小区的给水量和排水量计算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地区的气候条件、居民的用水习惯等因素也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小区给水量和排水量计算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参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计算和设计。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算3.6.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2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3.6.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建筑小区生活用水量计算.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4)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Q4) 水景用水应循环使用。水景用水量按所需要的补充水量确定。循环系统 的补充水量应根据蒸发、飘失、渗漏、排污等损失确定,室内工程宜取循环流 量的1%~3%;室外工程宜取循环水流量的3%~5%。 (5)道路、广场用水量(Q5) 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0-3.0L/(m2.d)计算。 (6)公用设施用水量(Q6) 小区内的公用设施用水量,应由该设施的管理部门提供用水量计算参数, 当无重大公用设施时,不另计用水量。
式中
Q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L/d);
Qi—各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人.d)),按表1-2-1选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1-2—1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2)公共建筑用水量(Q2)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其使用性质、规模,并采用表 1-2-2中的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Q1 Q2 Q3 Q4 Q5 Q6 同上所述。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7)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Q7) 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8)消防用水量(Q8) 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 小区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Dd=(1.10—1.15)(Q1+ Q2 +Q3+ Q4+ Q5 +Q6) 式中 Dd——最高日生活用水量(L/d)
表1-2-2宿舍、旅馆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模块一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
(3)绿化用水量(Q3) 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应根据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土壤理化性质、浇灌 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无相关资料时,小区绿化浇灌用水定 额可按浇灌面积1.0-3.0L/(m2.d)计算,干旱地区可酌情增加。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小区的总用水量。
总用水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得出:1.确定小区的总户数:统计小区的住户数量,包括住宅楼、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
2.确定每户的平均用水量:对于不同的住宅类型,每户的平均用水量可能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每户的平均用水量。
3.计算小区的总用水量:将每户的平均用水量乘以总户数,即可得到小区的总用水量。
上述方法可以得到小区的总用水量,但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用水量,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季节性因素:小区的用水量往往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夏季由于洗浴用水和灌溉用水增加,用水量会相对较高。
因此,在计算用水量时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调整。
2.特殊活动:小区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活动,如洗衣日、植树日等,这些活动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
在计算用水量时,需要将这些特殊活动的水量考虑在内。
3.漏水量:漏水是造成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计算用水量,需要对小区内的管道进行定期巡查,及时修复漏水问题。
除了计算用水量,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住宅小区的用水量,以减少用水资源的浪费。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安装节水设备:在小区内安装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头、节水马桶等,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住户对节约用水的意识,鼓励他们主动采取节水措施。
3.引入水表计费制度:将小区的用水费用与实际用水量挂钩,可以刺激住户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4.定期检查管道:定期检查小区内的水管道,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问题,减少漏水损失。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计算小区的用水量,并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和利用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这对于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算36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2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 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3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 3.6.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3.6.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 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算
3.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
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
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
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
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
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
3.6.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
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
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
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3.6.4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计算:(3.6.4-1)
1 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 可按式(3.6.4-1)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式中:uo——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qo——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按本规范表3.1.9取用;
m——每户用水人数;
Kh——小时变化系数, 按本规范表3.1.9取用;
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
T——用水时数(h);
0.2——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2 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可按式(3.6.4-2)计算得
(3.6.4-2)
出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
式中:u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
αc——对应于不同uo的系数, 查本规范附录C中表C;
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3 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可按式(3.6.4-3)计算该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qg=0.2·U·Ng (3.6.4-3)
式中: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
注: 1 为了计算快速、方便,在计算出uo后, 即可根据计算管段的Ng值从附录E的计算表中直接查得给水设计秒流量qg。
该表可用内插法;
2 当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超过表E中的最大值时,其设计流量应取最大时用水量。
(3.6.4-4)
4 给水干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不同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的给水支管时,该管段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应按式(3.6.4.-4)计算:
式中:uo ——给水干管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uoi———支管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Ngi——相应支管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3.1.9 住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根据住宅类别、卫生器具设置标准按表3.1.9确定。
表3.1.9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注:1 当地主管部门对住宅生活用水定额有具体规定时,应按当地规定执行;
2 别墅用水定额中含庭院绿化用水和汽车抹车用水。
3.1.10 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区域条件,可按表3.1.10确定。
表3.1.10 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14 书店
员工每人每班
每㎡营业厅
30~50
3~6
8~12
8~12
1.5~1.2
1.5~1.2
15 办公楼每人每班30~50 8~10 1.5~1.2
16 教学、实验楼
中小学校
高等院校
每学生每日
每学生每日
20~40
40~50
8~9
8~9
1.5~1.2
1.5~1.2
17 电影院、剧院每观众每场3~5 3 1.5~1.2
18 会展中心(博物馆、展览馆)
员工每人每班
每㎡展厅每日
30~50
3~6
8~16 1.5~1.2
19 健身中心每人每次30~50 8~12 1.5~1.2
20 体育场(馆)
运动员淋浴
观众
每人每次
每人每场
30~40
3
—
4
3.0~2.0
1.2
21 会议厅每座位每次6~8 4 1.5~1.2
22 航站楼、客运站旅客,展览中心观众每人次3~6 8~16 1.5~1.2
23 菜市场地面冲洗及保鲜用水每m2每日10~20 8~10 2.5~2.0
24 停车库地面冲洗水每m2每次2~3 6~8 1.0
注:1 除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的用水定额中含食堂用水,其它均不含食堂用水;
2 除注明外,均不含员工生活用水,员工用水定额为每人每班40L~60L;
3 医疗建筑用水中已含医疗用水;
4 空调用水应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