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的解剖变异
胰腺解剖与常见变异PPT课件

39
11
胰尾变异(213212,M48):体检诊断“胰腺占位”。
12
胰尾缺如,多脾综合征(18621533,F47)
环状胰腺
14
环状胰腺(203391男35):左侧孤立肾就诊,胰头内胆总管旁发现异常结构,同层面未见1125指肠。
1胰6 尾分叉
17
右位胰腺(84413,F46):全内脏转位。
26
胰周脂肪嵌入(198061,M31):多囊肾。
胰腺扭曲似断裂(18378275,M76)
胰管变异(82874,F72)
胰管变异(84531,M74)
28
胰管变异(907042,9 M74)
胰管变异(86366,F68)
30
脾静脉海绵样变(207175,M46):慢重肝就诊,脾肾分流术后3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8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18
胰尾异位于肾上腺(189101,19F58)
20
胰尾异位于肾上腺(96394,11412,M51)
胰尾异位于肾上腺(96394,11412,2M1 51)
继发性胰腺位置异常(198008,M61):左肾癌术后,先天性脾缺如。
22
23
24
胰周脂肪嵌入(103335,M45):因血管2瘤5 就诊。
(医学课件)胰腺的解剖变异

2023胰腺的解剖变异CATALOGUE 目录•胰腺的解剖概述•胰腺的解剖变异类型•胰腺解剖变异与疾病的关系•胰腺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胰腺解剖变异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胰腺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与治疗01胰腺的解剖概述位置与毗邻结构位置胰腺位于腹腔后上部,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毗邻结构胰腺前方为胃、横结肠和十二指肠,后方为脾、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胸主动脉等重要结构。
胰腺的动脉供应胰头动脉来自肝总动脉或腹腔干的分支,供应胰头部分。
胰体动脉来自脾动脉或其分支,供应胰体部分。
胰尾动脉来自脾动脉或其分支,供应胰尾部分。
汇入肝门静脉。
胰头静脉汇入脾静脉。
胰体静脉汇入脾静脉。
胰尾静脉胰腺的静脉回流02胰腺的解剖变异类型左侧胰腺和胃大弯之间存在深沟,将胰腺分为两部分,即左、右两部分。
左半胰腺与脾脏之间有胰腺背侧韧带,将胰腺分为前、后两部分。
胰腺分隔的类型左、右两个独立的胰腺体和胰头,但胰尾部合在一起。
左、右两个独立的胰腺体和胰尾,但胰头部合在一起。
左、右两个独立的胰腺体和胰头部,但胰尾部合在一起。
胰腺分裂的类型胰腺与脾脏融合胰腺与脾脏之间没有界限,两者融合成一体。
胰腺与肝脏融合胰腺与肝脏之间没有界限,两者融合成一体。
胰腺融合的类型03胰腺解剖变异与疾病的关系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胆道疾病可引起胰液引流不畅,引发胰腺炎。
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胆道疾病过度饮酒可导致胰液分泌过多,胰腺腺泡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胰腺炎。
酒精损伤某些基因突变、遗传缺陷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胰腺炎等可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吸烟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的发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2-3倍。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也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生。
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这类肿瘤多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如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
散发性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具有家族遗传性,常表现为多发性肿瘤病灶,并可伴有内分泌功能亢进。
胰腺常见变异及表现详解演示文稿

胰腺分裂的主要解剖特点,即背胰导管与Santorini导管相连续并引流进小乳头,这已在
ERCP和MRCP上证实。腹胰导管引流入大乳头且与背胰导管不相交通。
现在是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图3:46岁男性胰腺分裂患者的MRCP图像,示主胰管(直箭)单独引流入小乳头(虚箭),而胆总 管(箭头)与小的腹侧导管(弯箭)汇合后在下方层面通过大乳头引流入十二指肠。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变异(212572,M38):因反复尿黄就诊。
现在是3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变异(213212,M48):体检诊断“胰腺占位”。
现在是4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分叉
现在是4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4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第六周
现在是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上头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变异(213580,M71):体检发现肾囊肿就诊。
现在是3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头部异常突起(96372,M41)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增宽(147617)
现在是3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尾部异常增宽(199275,F50):体检就诊。
胰腺分裂
胰腺的解剖变异

第七周
精选ppt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6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管正常解剖
分叶状胰头
胰颈异常突起 胰 管 融 合 发 育
胰尾增宽
胰管变异
胰腺移行异常
精选ppt
7
分叶状胰头
定义:凸出胰头轮廓的局部胰腺组织最大径超过(胰十二 指肠前上动脉)1cm,即形成胰腺分叶。
胰腺的解剖变异
精选ppt
1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精选ppt
2
人胚发育至第4周时,形成原始肠管,即前肠、中肠和后肠。在前肠尾端腹侧靠近 卵黄囊管处,内胚层增厚,称肝憩室,即肝和胆道的原基。同时,前肠尾侧端内 胚层增厚,形成胰的原基。胰原基有背胰及腹胰两个,背胰在前肠尾端的背侧, 略高于肝憩室;腹胰则出现于前肠尾端腹侧壁,稍低于肝憩室。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及十二指肠旋转,腹胰随着胆总管旋转至十二指肠背侧; 胚胎第7周时,腹胰与背胰接合,胰腺体尾部来自背胰,胰头来自腹胰。腹胰与背 胰管连接成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背胰管的近侧部分常 残留成为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小乳头(图1.12.9-0-1A~C)。
精选ppt
15
背胰发育不全
增强CT:有轻度扩张胰管的圆形胰头(弯箭),脾静脉(箭)腹侧没有胰体、胰尾。 66岁女性,轻度糖尿病,因腹痛就诊。
E背RC胰P显完示全扭不曲发的育短:胰管”(胰黑颈箭+)胰。体 + 胰尾 + Santorini导管”缺如,胰头正常。
精选ppt
胰腺解剖变异与相关疾病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MRCP(ac)、横E断R面CPT(2WbI)::胰胰管头(部黑环箭状)胰位管于(12箭指尖肠)壁环内绕,内环镜绕。12指肠腔。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60岁女性,疑食道新生物就诊。 冠状面T2WI显示完全性全内脏转位。胰腺、胰管包饶12指肠(箭尖)。
胰头部胰管表现类型
胰管正常融合与变异 : 人群中约60%的腹侧胰管(Wirsung)与背侧胰管融合与主胰管连接。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但管径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管径小1毫米)。 约30%的Santorini管进一步退化,失去在大乳头处与12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3%~7%的胰芽未融合(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
胰腺异常突起
张某某(F,64,072223,08胰03头12向):前胆方囊、炎侧就方诊突。起。
胰头形态异常
球形
三叶草形
不规则增大形
胰颈异常突起
(193730,M42),040609 (193730,M42),041108
胰尾增宽
胰尾增宽(147617)
胰尾增宽
胰尾异常增宽(199275,F50):体检就诊。
背胰发育不全(Agenesis of the Dorsal Pancreas)
a MRCP:突然中断的短胰管(箭),12指肠小憩室(箭尖)。
b 冠状面T2WI:显示胰头(箭),没有胰体、胰尾(*)。
背胰发育不全(短胰,短胰管)
(Figure courtesy of L. Storms and J.Agneessens)
仿。
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
(医学课件)胰腺的解剖变异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对于胰腺肿瘤和严重的胰腺炎,手术治疗是 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 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对于胰腺肿瘤,可以采用放射治疗,如三维 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可缓解症状并延长 生存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其他罕见疾病
如胰腺结核、胰腺梅毒等,因其发病率极低,故 不赘述。
05
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胰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非侵袭性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ERCP等,可以检测胰腺形态、大小及周围组织结构,对胰腺 炎、胰腺癌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血清学检查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升高,超过500U/dl有诊断价值。
慢性胰腺炎
由于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导致胰腺纤维化和萎缩,引起胰腺功能不全。
胰腺癌
病理特点
胰腺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对放化疗敏感度较低。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黄疸、消瘦乏力、消化道症状等。
其他胰腺疾病
胰腺囊腺瘤
胰腺外分泌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有良性和 恶性之分。
胰腺内分泌肿瘤
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较 少见。
病理学检查
通过细针抽吸、粗针穿刺或手术活检等方法获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胰腺 肿瘤和炎症性病变的金标准。
胰腺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如 急性胰腺炎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和胰酶活性 药物,肿瘤则可采用化疗药物等。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和胰管结石等疾病,可以 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方法 进行治疗。
03
胰腺的生理功能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胰腺疾病]“胰腺局部解剖变异”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胰腺疾病]“胰腺局部解剖变异”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8eee21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png)
[胰腺疾病]“胰腺局部解剖变异”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胰腺局部解剖变异病例1【病史摘要】男性,25岁。
体检B超疑胰头占位。
图1胰腺局部解剖变异(一)【影像所见】平扫CT显示胰头呈分叶状轮廓,边缘较清晰(图1A,箭),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胰头局限性突出部分强化十分明显(图1B,箭),并且与胰腺其他部分的强化密度一致;为门脉期扫描仍然没有密度差异(图1C,箭)。
病例2【病史摘要】男性,40岁。
体检B超疑胰头和胰尾占位。
图2胰腺局部解剖变异(二)【影像所见】MR T1WI见胰头后外方局限性的部分突出(图2A,箭);MR T1WI+FS示胰头局限突出部分呈明显均匀的高信号(图2B,箭)与其前方的正常胰头组织的信号完全一致,MRT1WI见胰尾局部膨隆(图2C,箭);MR T1WI+FS示该层面的像呈完全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图2D,箭),表明胰头和胰尾均为正常胰腺组织。
病例1、2【分析和诊断】CT与MRI强化的形式、程度以及MR T1W+FS信号均与正常胰腺一致。
【误区防范和鉴别诊断】不要误判为胰腺肿瘤病灶,关键是与正常胰腺组织间有无增强密度和信号差异。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临床上,一般常由B超疑胰腺占位,而进一步推荐作CT或MRI 明确诊断。
一般而言,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与肿瘤鉴别,偶尔要MRI 进一步明确,如此可靠性更高,尤其是MR T1W+FS像准确性很高,必要时,加MR DWI序列。
【临床病理和随访】随访,无变化,故为胰腺局部轮廓变异。
【评述】常规B超,或者常规CT显示胰腺,尤其胰头结构常常不甚满意,给诊断带来困难。
以往文献特别强调胰腺轮廓改变,尤其胰头或胰尾轮廓改变,提示肿瘤存在的可能。
事实上,胰腺轮廓的变异较为常见,具体表现为胰腺局部轮廓不规则,如果经验不足,常误诊为肿瘤,因此认识这种变异十分重要。
螺旋CT增强扫描更重视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胰腺密度情况,特别是动脉期的密度改变更为重要。
胰腺的解剖变异

对胰腺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
胰腺解剖变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变异可以为预防胰腺疾病提供依据,例如针对遗传因素采取基因检测和干预措施,针对环境因素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提供遗传和环境因素预防依据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公众了解胰腺解剖变异与胰腺疾病的关系,提高他们对胰腺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
详细描述
胰腺解剖变异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
胰腺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
05
帮助医生正确诊断胰腺疾病
胰腺解剖变异可能导致胰腺形态和功能异常,进而引起一系列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通过了解这些变异,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胰腺疾病,医生需要根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了解胰腺解剖变异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03
同时,胰腺变异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安全性,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
胰腺解剖变异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01
在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胰腺解剖变异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02
例如,胰腺变异可能导致影像学诊断的误诊,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目前,公众对胰腺解剖变异的认知还不够充分。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对胰腺解剖变异的认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胰腺解剖变异的流行病学研究
04
总结词
在一般人群中,胰腺解剖变异的发生率约为15%。
详细描述
不同研究报告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样本选择、检查技术和诊断标准有关。总体来说,胰腺解剖变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胰发育不全
增强CT:有轻度扩张胰管的圆形胰头(弯箭),脾静脉(箭)腹侧没有胰体、胰尾。 66岁女性,轻度糖尿病,因腹痛就诊。
E背RC胰P显完示全扭不曲发的育短:胰”管(胰黑颈箭+)胰。体 + 胰尾 + Santorini导管”缺如,胰头正常。
背胰发育不全
部分发育不全:胰体+胰尾发育不全,有Santorini导管/副乳头,常有多脾综合征。
在胰腺体尾部,各分支间隔均匀,粗细基本均匀。 胰头部分支向后形成钩突支,其数量、长度、直径变化大。 MRI 主胰管:横断面、MRCP可显示,后者是完整显示主胰管 的理想技术。 分支胰管:MRCP通常不能显示胰腺体尾部正常粗细的分支 胰管,但偶尔能显示位于胰头的增宽分支胰管。
正常解剖
副胰管(Santorini管)
胰管变异:A. 双副胰管;B. 主、副胰管之间吻合; C. 胰管之间双交叉; D. 胰管之间交叉 ; E. 主胰管和副胰管间无交通; F. 双主胰管;G. 胰管弯曲;H. 无副胰管。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Santorini管发育不良 Santorini管明显 背胰管/腹胰管连接部狭窄 胰腺分裂/胰腺融合不全 胰管囊肿
胰腺分裂
ERCP:从主乳头、副乳头分别造影,显示互不相通的腹胰管、背胰管系统。 MRCP清晰显示互不相通的背胰管(箭)和较小的腹胰管(箭尖) 。
胰腺不全分裂
胰管囊肿
腹胰管、背胰管局限性扩张。与胆总管囊肿、输尿管囊肿表 现类似。 多见于老年患者。 病因学:
可能为流出道狭窄(副胰管开口小)和远端管壁薄弱(先天性 或获得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与胰腺分裂有关(不是诊断必须条件)。 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可能原因。 实施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可改善。 MRCP
背胰发育不全
胰腺正常发育
胰管正常解剖
胰腺形态变异
胰管融合发育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环状胰腺
胰管变异
异位胰腺
环状胰腺:
原始腹侧胰腺在围绕十二指肠轴旋转过程中就开始与 背侧胰腺融合,结果形成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
第第六七五周周
环状胰腺
病理: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为腹侧胰腺异位所致。 人群发生率:0.05%。 伴随其他先天异常:(75%)
十二指肠闭锁/狭窄/隔膜形成、唐氏综合症、内脏转位、 胰腺分裂(环状胰管引流入腹侧胰管) 部位:十二指肠降段85%,十二指肠球部15%。 症状:持续性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婴儿),成人常 无症状。 并发症(40%–50%):溃疡,胰腺炎、胆道梗阻 CT/MRI:胰管环绕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壁明显增厚。
分支胰管 Wirsung管
钩突支(uncinate process)
主胰管宽约2~3mm,70%~85.5%与胆管有”共同通道(壶腹+开口:小于5cm)”。 副胰管较短,70%~80%与主胰管相通。
正常解剖
MRCP:S形胰管(箭尖)。
胰管的融合与变异
在胚胎第8周,腹侧胰管(Wirsung)与背侧胰管 (Santorini)融合形成主胰管连接。
MRCP:副胰管(箭尖)起始部典型 的结合部狭窄(箭) 。
胰腺分裂
Wirsung管与Santorini管未融合: 3%~7%
胰腺分裂
病理:腹侧-背侧胰芽未融合(第八周)。 人群发生率3%~7%,特发性、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者占12%~
26%。 胰管解剖:从大乳头到末端的腹侧胰管(Wirsung管)长度较
分叶状胰头
a T1WI示胰头侧方分叶状轮廓(箭)。 b MRCP示副胰管突向胆总管右侧(箭尖,部分胰头向侧方突出的间接征象)。
分叶状胰头
胰头向前方、侧方突起。
胰头形态异常
球形
三叶草形
不规则增大形
胰颈异常突起
胰尾增宽
正常胰腺头、体、尾的前后径线分别为3cm、2.5cm、2cm
胰尾增宽
胰腺发育不全
环状胰腺
环状胰腺
MRCP、ER横CP断:面胰T头2W部I:环胰状管胰(管黑(箭箭)尖位)于环1绕2指内肠镜壁。内,环绕12指肠腔。
环状胰腺
环状胰腺
冠状面T2WI显示完全性全内脏转位。胰腺、胰管包饶十二指肠(箭尖)。
环状胰腺
增强CT、MRI 显示环绕十二指肠降段的胰腺组织(箭)。 44岁男性,以腹痛就诊。GI示十二指肠降段(箭)局部狭窄。
短,口径较小。背侧胰管从小乳头贯穿整个背胰。 类型:胰腺完全分裂(最常见)
胰腺部分分裂(不常见,腹、背胰管间存在小的交通支) 临床意义: 对于引流整个胰体、胰尾分泌的胰液量而言,副
乳头的开口太小,导致急性/慢性胰腺炎发病率增加。 MRI :MRI能准确评价胰腺分裂。但在鉴别完全性/不完全
仿。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胰管的正常解剖
正常主胰管:由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融合而成 主胰管直径:在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分别为2.36±0.60mm、
2.05±0.60mm、1.67±0.86mm,最大宽径不超过3.5mm(随年龄 增加而增宽),自胰头到胰尾逐渐变细。 常见类型:下降型、S型、垂直型、环型。 正常分支胰管:数量为15–30。向胰腺实质深入,逐渐变细。
发病率:高达35%。 分类(依分叶胰腺突出的方向):
前方(29%)、后方(56%)、向右侧水平延伸(15%) 形成机制: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背侧胰芽融合
程度不一致有关。 临床意义:误诊为胰腺肿瘤。 MRI:各序列像示突出的胰腺组织内有胰管。
性胰腺分裂的准确性方面,MRCP不及ERCP。
胰腺分裂
A
B
C
女性,54,胰腺炎史。 A:CT平扫。 B:经主乳头造影——胰头区小分支(腹侧胰管)显影。 C:经副乳头造影——背侧胰管+显影的钩突支。
胰腺分裂
经主乳头ERCP造影显示小的腹胰管(弯箭)与经副乳头粗得多的副胰管间无交通。
胰腺分裂
M经RC主P乳显头示的伴E囊R肿CP的显背示胰较管小(的箭腹)胰,管腹 胰(管箭未)显。示。
A:胰腺分裂,副胰管末端局限性扩张。 B:Wirsung管末端局限性扩张。
胰管囊肿
MRCP、ERCP:胰腺分裂,副胰管末端局部扩张(箭)。
小结
在腹部脏器中,由于以往检查方法的限制,对胰腺解剖、 变异的认识相当不足。
而了解胰腺的解剖与形态变异,对于在影像检查后正确分 析和诊断胰腺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周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管正常解剖
分叶状胰头
胰颈异常突起 胰 管 融 合 发 育
胰尾增宽
胰管变异
胰腺移行异常
分叶状胰头
定义:凸出胰头轮廓的局部胰腺组织最大径超过(胰十二 指肠前上动脉)1cm,即形成胰腺分叶。
胰腺的解剖变异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胰腺正常发育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头上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Santorini管优势型:±3%,Santorini管直径明显超过Wirsung 管。 与胰腺分裂鉴别要点:腹侧、背侧胰管系统相互连接。Wirsung管清 晰显示,且未呈树枝状。
c 显著的Santorini管W(i箭rs)ung管与Santorini管融合: 60%
Santorini显著的二分叉结构
第五周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胰腺正常发育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上头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异位胰腺
定义:位于胰外的胰腺组织,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 形成机制:胚胎期胰腺胚芽随原肠上段旋转过程中,1个或几
个胚芽仍留在原肠壁内(被原肠带走)并随原肠生长。 发生率:1%~14%(尸检)。 部位: 12指肠(27.7%)、胃壁(25.5%)、空回肠(15%) 大小:通常≤2厘米。 分类: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异位胰腺有完整的内分泌
融合后,背侧胰管(Santorini)近侧段多数在胎儿期自 发闭锁、消失,失去在副乳头处与十二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44%的个体,近侧段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 形成了副胰管,但管径 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 管径小1毫米)。
约3%~7%的胰腺胚 芽未融合(胰腺分裂)。
第七周
胰管的各种表现类型
第六周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胰腺正常发育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上头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和外分泌腺体;不完全型(多无临床表现) 并发症:急/慢性胰腺炎, 胰岛细胞瘤、囊腺瘤, 胃肠道溃
疡、出血 MRI:胃壁、十二指肠壁肿块与胰腺组织信号相仿。
因异位的胰腺组织体积小,MRI常被忽略。
异位胰腺
a MRCP:12指肠内缘充盈缺损(黑箭),12指肠周 围C高T信( 号b)渗:出局(部与”肿胰块腺”炎(有箭关))误。诊为12指肠肿瘤。 T1WI(c):该”肿块”为稍高信号(箭)与正常胰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