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的康复治疗(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肌性斜颈 ppt

小儿肌性斜颈 ppt
Page 22
4、旋转法: 体位同上,固定患儿双肩,在上法基础上,术者
托住患儿头部向患侧肩部旋转10-20次。
Page 23
接着再重复操作第一步。如伴有颜面部不对称及胸椎侧弯 ,可配合局部治疗。为提高疗效,在治疗期间也嘱家长适 当辅以温热敷,改变头部的睡姿,同时教给家长一些简单 的按摩和护理方法,在家辅助治疗。
Page 10
西医诊断标准
有产伤,胎位不正,羊水少,宫内缺氧,脐带绕颈等病史。 头部倾斜,活动受限,头喜偏向患侧,下颌旋向健侧。 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条索状包块或卵圆形包块,或肌肉
挛缩。
Pag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西医诊断标准
患侧颜面小于健侧,病程长者,晚期可继有颈椎侧弯,耳、 眉、眼、嘴角都低下,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伴有代偿性胸 椎侧凸。
等。
Page 17
条索状肿块
治则:活血散结 手法:点、摩、按、揉等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Page 18
非肿块型
治则:舒筋活络,牵张患肌 手法:揉、拿、拨、点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Page 19
采用揉捏牵转法:
1、推揉法: 患儿仰卧位,不用枕头,术者坐在患儿头前方,采用滑石
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 处5分钟,以舒筋活血 重点在块状物或条锁状处
Page 27
疗效判定
治愈:胸锁乳突肌块消失,头部活动正常,患侧颜面等同 于正常颜面
好转:胸锁乳突肌肿块消失,患侧颜面等同于正常颜面, 头部活动稍差。
未愈:胸锁乳突肌肿块无改变,颜面小于正常,头部活动 较差。
Page 28
不适于推拿治疗的斜颈
1、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 2、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 3、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 4、颈椎结核引起的斜颈。

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课件

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课件

四、疗效判定
• 治愈:胸锁乳突肌块消失,头部活动正常,
患侧颜面等同于正常颜面。
• 好转:胸锁乳突肌肿块消失,患侧颜面等
同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稍差。
• 未愈:胸锁乳突肌肿块无改变,颜面小于
正常,头部活动度差。
17.01.2021
• 辨证论治
• 肿块型 • 治则:软坚,消肿,散结。 • 手法:指揉、拿、摩、点等。 •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用推揉法5分钟;用拿
法,拿患侧胸锁乳突肌20次左右;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 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 20次左右;坐位配合小儿颈项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向健侧侧弯,患侧 旋转为主;用食、中、无名指指揉患侧颜面,再在肿块上进行点摩, 手法力量适当加重,时间约2~3分钟;最后按揉肩井、合谷、曲池穴 意在活血化痪,软坚散结。
肉挛缩。
• 1.4 患侧颜面小于健侧,病程长者,晚期可继有颈椎侧弯、
耳、眉、眼、嘴角都低下,两眼不在同一平面。
• 1.5 X线摄片检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颈脊柱侧弯。
二、诊断
• 2 中医辨证标准
• 2.1 肿块型:卵圆形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cm轮廓清晰,不需触摸,一 望便知。小者约1.5×1.0cm,需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 其形状如卵园形。晚期颜面减小,头部畸形,:舒筋活络,牵张患肌。 • 手法:揉、拿、拔、点。 • 部位:患侧胸销乳突肌。 •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于患儿的病侧胸锁
乳突肌处用拿法进行治疗,在作拿法的同时应稍向上提; 医者以一手按住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扶持患侧头部上方, 扶住患侧肩部的手稍向下压住肩部,扶持头部的另一手轻 轻缓缓地将患儿的头推向健侧,使患儿头部在额状面内作 被动侧向运动,反复作数次;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用摩揉 法;用食、中、无名指按揉患儿颜面,最后点揉肩井、合 谷、曲池穴。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与治疗PPT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与治疗PPT
肩部疼痛:由于颈椎畸形导致肩部受力 不均,引起疼痛
呼吸困难:颈椎畸形压迫气管,导致呼 吸困难
吞咽困难:颈椎畸形压迫食道,导致吞 咽困难
视力下降:颈椎畸形压迫视神经,导致 视力下降
听力下降:颈椎畸形压迫听神经,导致 听力下降
预后评估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预后差异较大 并发症:可能出现颈椎畸形、脊柱侧弯、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 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 长期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营养补充:新生儿 应补充足够的营养 ,促进身体发育
早期发现与干预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斜颈症状 早期治疗:及时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颈部发育情况 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斜颈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 训练
康复评估
评估目的:了解患 者康复训练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与复查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 查,观察病情变 化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复查结果评 估治疗效果,调 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监测:监 测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颈椎病、 脊柱侧弯等
预后评估:根据 复查结果评估预 后,预测病情发 展趋势
07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注意 事项与建议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定期, 如颈部拉伸、颈 部旋转等,以缓 解颈部肌肉紧张
心理支持:保持 良好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 张,积极配合治 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评估内容:颈部活 动度、肌肉力量、 日常生活能力等
评估方法:临床检 查、影像学检查、 功能测试等
评估频率:根据患 者病情和康复进度 ,定期进行评估
康复训练方法
颈部肌肉拉伸:通过拉伸颈部肌肉,改善颈部活动范围 颈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颈部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活动颈部关节,改善颈部活动范围 颈部肌肉放松:通过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部紧张和疼痛

小儿斜颈ppt课件

小儿斜颈ppt课件

x
片 见 颈 椎 畸 形

颈椎结核 部分患者有结核病感染史
无 颈活病
胸 肌动变
锁 普受棘
乳 遍限突
突性

肌的

挛痉

缩挛
x

性片
脓 肿
见 体
或或
窦 道
盘 破

炎症性斜颈
继发于颈部炎症病变



















痉挛性斜颈
由精神因素引起
颈部肌肉痉挛












发 于 成
表面光滑 质地柔软 推之可移
患侧面部相对萎缩
颅骨也发育不称
功能 疼痛 其他
自主活动难以检查。(参照形态) 被动检查与医生抵抗。 放射痛:无 压痛点:无
物理试验检查法:无临床意义。 放射线检查法:无病理性改变。
鉴别诊断 •
骨性斜颈
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
颈 部 侧 弯 畸 形
胸 锁 乳 突 肌 无 挛
小儿斜颈
病因病理
(一)、产伤 1、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撕裂 血肿
肌肉发生纤维瘢痕化
挛缩和缩短
2、产程过长 胸锁乳突肌发生缺血性挛缩 发行纤维变性 斜颈
(二)、位置不良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
头颈部受压
倾向一侧
胸锁乳突肌缺血、挛缩或纤维性变
斜颈畸形。
临床表现
出生后
一侧胸锁乳突肌有一柱形或梭形肿块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性瘫痪课件(小儿推拿学)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性瘫痪课件(小儿推拿学)

知识要求
1.本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 (治则、推拿处方、方义)。
能力要求
通过练习,能灵活运用中医辨证对本病进行初 步诊断,熟练运用推拿手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目录
01 【病因病机】 02 【临床表现】 03 【鉴别诊断】 04 【治疗】
05 【注意事项】
小儿脑性瘫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是 指其在出生前后或出生时,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出现非进行性脑 损伤所致的以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 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伴 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 碍及视听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
使头颈直立,然后以颈椎为中轴将患儿头部转向健侧,下颁转向患侧口旋转 到最大生理角度后,适度停留,反复操作5〜10遍。
小儿推拿
⑥拔颈:一手置于患侧肩部固定,另一手置于患侧头部,患儿头颈直立位, 术者双手相对用力逐渐将头部推向健侧至最大限度,适度停留。反复操作5 〜8遍。
⑦结束:用指揉法揉胸锁乳突肌2〜3遍,然后拿斜方肌2〜3遍,再拿揉上 肢2〜3遍。
配方肝脾不足者,点揉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各50 次,摩中胱1〜2分钟。
3.方义
小儿推拿
使用推法、揉法和拿揉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进行理筋放松,可 以缓解痉挛。点揉相关穴位和拨筋,起到舒筋活络、松解粘连、 消肿散结的作用。转颈和拔颈,牵拉胸锁乳突肌,改善颈部活动 功能。点揉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可以 调补肝脾、益气养血。
②点穴:点揉患侧风池、翳风、耳背高骨、扶突、人迎、天鼎、缺盆、肩井 等穴,每穴揉3次点1次,依次操作5〜8遍。
小儿推拿
③捏揉结节:用拇指和食指捏揉每个结节,反复操作3〜5遍。 ④拨筋:以拇指弹拨法在胸锁乳突肌处反复操作3〜5遍。 ⑤转颈:患儿坐位,固定其身体,术者一手托扶其下领,另一手托其后枕部,

小儿先天性斜颈健康宣教PPT课件

小儿先天性斜颈健康宣教PPT课件

为什么小儿先天性斜颈需要关注?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孩子的生活质 量,促进正常的发育和运动能力。
治疗越早,效果通常越好。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观察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头部有明显偏斜,或者在转 头时表现出困难,应及时就医。
专业医生可以通过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
何时就医?
为什么小儿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斜颈需要关 注?
为什么小儿先天性斜颈需要关注? 影响发展
如果不及早治疗,斜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颈 部和脊柱的正常发育。
可能导致脊柱侧弯或其他姿势问题。
为什么小儿先天性斜颈需要关注?
心理影响
斜颈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尤其在成长过程中。
不对称的外观可能会导致同龄人之间的心理 压力。
家长应配合专业治疗师进行家庭练习。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辅助器具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辅助器 具,如颈托或支具。
这些器具可以帮助改善颈部的对称性。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监测和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做 出相应调整。
通过持续监测,可以确保孩子的颈部健康得 到良好管理。
如何支持家庭与孩子?
与医生和治疗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 的进展与问题。
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定期检查
对于有斜颈风险的婴儿,建议定期进行颈部健康 检查。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何时就医?
医生建议
根据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或其他 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支具来帮助矫正姿 势。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物理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课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课件
先天性肌性斜颈
康复科:程凤玉
PPT学习交流
1
一、概 述
斜颈(torticollis)是小儿常见的 姿势畸形,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先天性斜 颈(congenitaltorticolis)分为骨性斜 颈和肌性斜颈,其中肌性斜颈最常见。先 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的直接原因是一侧胸 锁乳突肌挛缩、变性。
PPT学习交流
5
(二)病理及分型
2.分型 根据病理、超声和临床,对该病作临床病理分型。
(1)肿瘤型: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累及该肌的部分或全部, 超声下出现多种回声,镜下出现多种细胞成分,这些细胞处在 不同分化成熟中。
(2)肌肉型:肿块消失,病变侧胸锁乳突肌的超声回声与对 侧相似,头颈活动正常,没有斜颈症状。
PPT学习交流
11
三、康复评定 (一)形态评定
头颈的倾斜程度;胸锁乳突肌的紧张状 态、长度、质地;是否有结节及节结的性质; 颈椎的活动度;
PPT学习交流
12
三、康复评定
(二)超声评定
胸锁乳突肌的回声性质;胸锁乳突肌内是 否有结节及结节性质。
(三)X线评定
颈椎椎体发育情况,颈椎、胸椎侧凸。
PPT学习交流
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本身就是先天性畸形,有调查 表明,该病约有19%的本病例有家族史。
PPT学习交流
4
(二)病理及分型
1.基本病理变化 肌组织不同程度纤维变性,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
肿块中纤维组织增生,部分或全部代替了肌组织。肌母 细胞处在不同分化成熟过程中。同时各种细胞均有退变 的表现。未发现炎症反应、出血和钙化。
PPT学习交流
20
(一)非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课件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课件
检查时应注意颈部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紧张 程度。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病史采集
获取患儿的出生史和家族史,了解可能的遗 传因素和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详细的病史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影像学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X光或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可 能的颈部异常。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肌肉和骨骼的完整 性。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治疗无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或进一步检查。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健康
如孩子因斜颈问题出现情绪问题或自尊心下降, 应寻求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2.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3. 护理干预措施有哪些? 4. 家长如何参与护理? 5.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定义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因颈部肌肉发育不良或损 伤导致的颈部偏斜现象。
通常在出生时即已存在,可能影响婴儿的外观和 发育。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
病因可能包括分娩过程中的机械因素或遗传因素 。
在某些情况下,胎位不正也可能导致肌肉损伤。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临床表现
患儿可能表现为头部倾斜,一侧肩部高,颈部活 动受限。
有时伴随面部不对称,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体格检查
医生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头 部、颈部和肩部的姿势。
家长应积极参与到物理治疗中,学习相应的 运动和护理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性颈椎发育不良及原发性骨肿瘤等,X线检查可确诊,无胸锁乳突肌挛缩。
2020-11-26
13
(二)诊 断
(4)颈部炎症 如咽喉部炎症、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的化脓性
或结核性感染时,由于炎症刺激,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颈椎 韧带更加松弛,导致寰枢椎旋转移位而发生斜颈。
(5)视力性斜颈 如屈光不正和眼神经麻痹眼脸下垂,视物时 出现斜颈姿势,但无胸锁乳突肌挛缩,也无颈部活动受限,作视 力检查及视神经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1—3岁以内的婴儿,采用手法治疗、姿势矫正、固定及理疗。
2020-11-26
16
(一)非手术治疗
1. 手法治疗 (1)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以拇指指腹
推揉3~5分钟。 (2)以拇指、食指指腹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结节处3~5分钟。 (3) 手法用力轻柔,力度由小到大。
表面光滑 质地柔软
推之可移 患侧面部相对萎缩
颅骨也发育不对称
2020-11-26
10
功能
疼痛 其他
2020-11-26
自主活动难以检查。(参照形态) 被动检查与医生抵抗。 放射痛:无 压痛点:无
物理试验检查法:无临床意义。 放射线检查法:无病理性改变。
11
(二)诊 断
1. 诊断 (1)出生后发现头颈倾斜。 (2)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变短呈条索状或触及结节。 (3)患儿头向健侧旋转受限。 (4)排除其他疾病。
2020-11-26
2
胸锁乳突肌的解剖结构
位置及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前面,锁骨头起自锁骨内1/3 段上缘,两头间的三角形间隙恰在胸锁关节上方,在体表即锁骨上小窝。该肌 行向上后外方,止于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 。由副神经及第2~4颈神经前 支支配。
主要功能: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 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 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 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2020-11-26
14
三、康复评定
(一)形态评定
头颈的倾斜程度;胸锁乳突肌的紧张状态、长度、质地;是否有结节及节 结的性质;颈椎的活动度; (二)超声评定
胸锁乳突肌的回声性质;胸锁乳突肌内是否有结节及结节性 质。 (三)X线评定
颈椎椎体发育情况,颈椎、胸椎侧凸。
2020-11-26
15
四、康复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及家长对家庭训练计划的依从性 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3)纤维型:肿块消失后,病变胸锁乳突肌变硬,超声出现强回声,头 颈活动受限,不对称,斜颈明显。
(4)混合型:肿块消失后,胸锁乳突肌不同程度挛缩,超声出现部分强 回声,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斜颈症状。
2020-11-26
7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家长发现小孩头颈倾斜,在患侧胸 锁乳突肌可摸到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质地硬,可随胸锁乳突肌被动 移动而左右移动。颈活动受限,下颌不能向肿块同侧肩部旋转。牵 拉颈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小部分患儿经相当长的时期 后肿块也未完全消失;也有更少数患儿婴儿期未出现颈部肿块,以 后直接发生胸锁乳突肌挛缩,此时颈部偏斜更明显,颈部活动尤其 下颌转向患侧的旋转活动受限更明显,头颅前移,脸面部后仰。
2020-11-26
8
(一)临床表现
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患儿面部健 侧饱满,患侧变小;双眼、双耳不在一个水平线;晚期患侧颈 部伸肌膜增厚和挛缩,前中斜角肌挛缩继而颈动脉鞘及鞘内血 管变短,颈椎、上胸椎侧突等。
2020-11-26
9
面部和头部的继发畸形
长期不治疗
胸锁乳突肌 突起于皮下 如硬索
2020-11-26
17
(一)非手术治疗
(4) 手法牵拉:治疗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一手将患儿头在颈 椎保持没有旋转的前提下,适度推向健侧,使颈部在向健侧屈 曲位维持数秒,反复10~30次,1~2次/日。
2020-11-26
18
(一)非手术治疗
(5)推拿按摩疗法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松解粘连。 施治部位:肩背部、颈项部。 常用手法:捏、拿、按、揉、拨、扳法。反复10~30次,1~2次/日。
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本身就是先天性畸形,有调查表明,该病约 有19%的本病例有家族史。
2020-11-26
5
(二)病理及分型
1.基本病理变化 肌组织不同程度纤维变性,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肿块中
纤维组织增生,部分或全部代替了肌组织。肌母细胞处在不同分 化成熟过程中。同时各种细胞均有退变的表现。未发现炎症反应、 出血和钙化。
2020-11-26
3
先天性肌性斜颈
2020-11-26
4
(一)病 因
1. 宫内发育障碍 胎儿在宫内所处体位异常,使头颈部长时间偏向一侧,使该侧胸锁乳突
肌肌内局部血运障碍,逐渐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 2. 难产及产伤
难产及使用产钳等因素,可导致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肌内纤维损伤,产 生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肌纤维瘢痕性挛缩。临床上约有30%~40%的先天性 肌性斜颈患儿为臀位产,在臀位产中,难产者约占1/3。 3. 先天性畸形
2020-11-26
12
(二)诊 断
2. 鉴别诊断 (1)婴幼儿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 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肿块,检查颈部活动
受限,临床上较容易诊断。B超示肿块在胸锁乳突肌内,回声异常。 (2)姿势性斜颈 有斜颈症状,但胸锁乳突肌无肿块和增厚。B超示胸锁
乳突肌未见异常。 (3)颈椎先天性骨性斜颈 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单侧寰椎缺如、家
2020年小儿肌性斜颈的康复治疗
感谢您的阅览
一、概 述
小儿肌性斜颈(torticollis)是小儿常见的姿势畸形,可由 多种疾病引起。先天性斜颈(congenitaltorticolis)分为骨 性斜颈和肌性斜颈,其中肌性斜颈最常见。先天性肌性斜颈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的直接原因是一 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性。
2020-11-26
6床,对该病作临床病理分型。
(1)肿瘤型: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累及该肌的部分或全部,超声下出 现多种回声,镜下出现多种细胞成分,这些细胞处在不同分化成熟中。
(2)肌肉型:肿块消失,病变侧胸锁乳突肌的超声回声与对侧相似,头 颈活动正常,没有斜颈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