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设计
《主题七 第五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掌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能够分析并诠释相关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磁波在摩登社会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态度和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实验器械,多媒体课件。
2.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籍:相关教材、参考书籍及网络资源。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班教学,时长90分钟。
4. 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并寻找生活中的电磁波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手机通话、电视广播、微波炉等,引导同砚认识到电磁波的存在。
2. 介绍电磁波的观点,提出本次课程主题——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二)新课讲解1. 电磁波的发射(1)教师演示实验:应用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电磁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2)讲解电磁波发射的原理,包括电磁振荡、天线发射等。
(3)介绍常见的电磁波发射设备,如无线电发射机、电视台发射台等。
2. 电磁波的传播(1)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中的自由传播、地波等。
(2)介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现象。
3. 电磁波的接收(1)教师演示实验:应用无线电接收机接收电磁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电磁波是如何被接收的。
(2)讲解无线电接收机的原理,包括天线、调谐器、解调器等。
(3)介绍常见的电磁波接收设备,如无线电接收机、电视台接收器等。
4. 讲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雷达测速等。
5. 教室互动: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电磁波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对电磁波的认知。
物理教案:了解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物理教案:了解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一、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原理1. 电磁波的概念及特点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量传播现象。
在不同频率下,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包括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
2. 电磁波的发射源电磁波的发射源主要包括天然源和人造源。
天然源如太阳辐射出可见光和其他各种频率的辐射;而人造源则利用各种设备产生并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3. 发射方式及调制技术常见的电磁波发射方式包括天线辐射、光纤传输等,其中天线辐射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中。
此外,为了实现信息传输和提高传输质量,还需要对信号进行适当调制,常用调制技术有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4. 接收装置及工作原理接收装置通常由天线、滤波器、放大器、解调器等组成。
天线接收到经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后,通过滤波器进行频率选择,随后放大信号并解调还原原始信号。
二、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应用1. 无线通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是无线通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信息转化成电磁波,并利用天线作为传输介质将其发射出去,接收方再通过相应装置接收并解码获取信息。
2. 广播和电视广播和电视节目通过调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来进行传输。
广播中常采用调幅调制(AM)技术,而电视中则采用更高频率的调频调制(FM)技术来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传输。
3. 远程遥控遥控设备利用电磁波进行远程操作。
例如,家庭中使用的遥控器可以向电视、空调或音响等设备发送特定频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这些设备功能的控制。
4. 医学应用在医学领域中,医生可以利用X射线等具有较强穿透力的电磁波来获取内部构造图像。
同时,在诊断和治疗中,也借助于磁共振成像(MRI)和电磁波聚焦等技术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和治疗。
5. 雷达系统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来探测物体位置、距离、速度等参数的设备。
雷达发送一束电磁波,并通过接收返回信号推断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和气象等领域。
1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教案

第十四章电磁波14.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新课标要求1.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2.了解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和调制的简单概念。
3.了解调谐、检波及无线电波接收的基本原理。
4. 通过观察总结了解无线电波的基本应用,了解现代技术的应用方法,学会基本原理。
5. 通过对无线电波应用原理的基本认识感悟科学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端正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对本节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调谐的理解,无线电波发射与接收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推理法和分析类比法★教学用具:信号源,示波器,收音机,录音机,调频发射机,计算机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无线电通信以及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联系,都离不开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那么无线电波是怎样发射和接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二)进行新课1.无线电波的发射师:请同学们讨论,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能否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学生讨论。
生: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
在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在电路内部完成的,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
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师: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师生总结: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满足如下条件:(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能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造普通的LC振荡电路,才能使它能够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师生一起讨论后,引出开放电路的概念。
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就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如图所示,是由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的示意图。
师:无线电波是由开放电路发射出去的。
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常把开放电路的下端跟地连接。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优质获奖教案

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技术中,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的含义。
2、了解电视摄像管的基本结构以及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移动通信就的基本过程。
了解基站的作用。
4、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重点: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的含义。
难点:了解电视摄像管的基本结构以及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过程:一、无线电波的发射说明:LC振荡电路中,能量损失主要是各个元件之间的热量和辐射出去的电磁波,然而辐射出去的电磁波能量很少。
问:如何才能有效地辐射电磁波,即有效地辐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呢?(第一要有足够高的频率,理论研究表明,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能力越强;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问:观察图14.3-1所示的振荡电路,说出这几个图的变化规律?(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电场和磁场逐步扩展到电容器的外部,这样的电路称之为开放电路)说明:实际应用的开放电路,如图丁所示,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根导线称之为地线,另一端和高高地架设在空中的天线相连。
无线电波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射出去的问:在电磁波发射过程中有哪几种方式呢?(①一种方式叫做调幅AM即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②另一种方法称之为调频FM即即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变)说明: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的强弱而变的技术叫做调制二、无线电波的接收问:无线电波的接收需要经过几个过程?(①调谐②解调。
电磁波在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当接收电磁波时,调节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使固有频率等于电磁波的频率,接收电路的振荡电流最大,这种现象称之为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就称之为调谐。
调谐以后得到的高频电流还不是我们需要的声音和图象信息,还要使声音和图象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所以叫做解调,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三、电视说明:电视的传播过程需要分两个过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电视信号的接收。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3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課堂合作探究問題導學一、電磁波的發射活動與探究11.開放電路是如何形成的?2.在發射電磁波時為什麼要對電磁波進行調製?3.通常情況下如何對電磁波進行調製?遷移與應用1要提高LC振盪電路輻射電磁波的本領,應該採取的措施是()A.增加輻射波的波長B.使振盪電容器的正對面積足夠大C.盡可能使電場和磁場分散開D.增加回路中的電容和電感1.實際的開放電路由天線、線圈和地線組成,天線相當於電容器的一個極板,大地是另一個極板,這樣做一方面滿足開放的條件,讓電場和磁場盡可能地分散到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使電容器的電容非常小,可以做到高頻率。
2.不同電磁波頻率不同。
聲音、圖像信號的頻率很低,不能直接發射出去,只有把聲音、圖像的低頻信號加到高頻電磁波上才能向外發射,高頻電磁波帶著低頻信號向外發射,電磁波隨著各種信號而改變。
3.不同電磁波採用不同的調製方式:(1)一般電臺的中波、中短波、短波廣播以及電視中的圖像信號採用調幅波。
(2)電臺的身歷聲廣播和電視中的伴音信號採用調頻波。
二、電磁波的接收活動與探究21.如何才能接收到我們所需要的電磁波?2.如何才能從經過調製的電磁波中得到聲音、圖像信號?3.為什麼超遠端無線電利用無線電波中的長波波段,而雷達利用微波波段?遷移與應用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處於電諧振時,所有的電磁波都能在接收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B.當處於電諧振時,只有被接收的電磁波才能在接收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C.由調諧電路接收的感應電流,再經過耳機就可以聽到聲音了D.由調諧電路接收的感應電流,再經過檢波、放大,通過耳機才可以聽到聲音1.電磁波能使導體中感應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若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跟要接收的電磁波的頻率相同,就能產生電諧振(類似于機械振動中的共振),在回路中激發出的該頻率的感應電流最大。
無線電接收器中可以通過調節電容器或電感器來改變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實現電諧振。
把感應出的高頻振盪電流通過檢波的方法把聲音或圖像還原出來。
14.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3)

14.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了解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和调制的简单概念.了解调谐、检波及无线电波的接收的基本原理.2、过程与方法:理解无线电波发射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之美【重点难点】1、重点:调制、调幅、调频、调谐和解调2、难点:调制、调幅、调频、调谐和解调【授课内容】一、介绍无线电波的波段的划分:通常使用的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从几毫米到几千米,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如下表所示:二、无线电波的发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例如,广播、电视要利用电磁波,无线电通信要利用电磁波,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联系都要利用电磁波……那么,学习了前面几节的电磁学内容,我们知道了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性质。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各种信号呢?下面我们便来学习无线电波的发射。
1、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学生通过复习电磁波一节的内容可以得到正确答案):〖问题1〗有效的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将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问题2〗采用什么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发射电磁波?改造振荡电路——由闭合电路成开放电路2、〖教师总结〗无线电波的发射装置是:天线、地线、开放电路构成的基本发射装置与振荡器电路耦合构成了实际应用的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
3、在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时,需要通过调制过程,使得电磁波随着信号而改变,如图所示过程,分为调幅和调频。
讲解时分步绘制。
调幅: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
调频: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
三、无线电波的接收:1、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3〗发射的无线电波如何被接收到呢?答案: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频率跟激起它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
1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案

1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案教案一: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3.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4.学会使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
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
2.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教学准备:1.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模型。
2.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的关于电磁波的知识。
2.共同探讨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Step 2 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20分钟)1.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波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通信、医学、雷达等。
Step 3 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30分钟)1.通过展示电磁波的发射设备模型,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
2.让学生亲自操作发射设备模型,观察和感受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发射设备中的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Step 4 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30分钟)1.通过展示电磁波的接收设备模型,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
2.让学生亲自操作接收设备模型,观察和感受电磁波的接收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接收设备中的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和电流的产生过程。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小组讨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讨论。
3.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源,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传播和转化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于电磁波的理解,并了解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发射: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2. 电磁波的接收:电磁波的检测、电磁波的接收设备。
3. 实验操作:电磁波发射实验、电磁波接收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电磁波的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2. 采用实验法进行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实验操作。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电磁波的发射原理:介绍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点。
3. 讲解电磁波的接收原理:介绍电磁波的检测方法和接收设备。
4. 进行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实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深入思考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 作业完成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提供适量的辅导。
2. 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及准确性。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安排学生参观无线电发射台或实验室,加深学生对电磁波应用的了解。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设计
河南省刘玉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
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过程及基本电路的简单分析,领会无线电波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4.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教学重点
1.电磁波有效发射的条件,调制的含义及调制方式。
2. 无线电波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
1.无线电波调制的含义及调幅和调频的区别。
2.“电谐振”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示波器
教学方法:讲解法,学生自学、讨论法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古代人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台,鸽子,驿站,邮差等)2.请问现在我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过渡):现在的传递方式有线和无线之分,无线主要依靠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振荡的知识,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电场能和磁场能主要在不同元件之间相互转化,辐射出去的电磁能或者电磁波很少。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呢?
二、新课过程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师: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
)
生: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
地把电磁能(电磁波)传播出去。
师:要满足上述两述条件,就需要把振荡电路改造变成开放电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图2、图3、图4),那么如何改造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1到图4是如何变化?
师生讨论得出:图2中,电容器的极板倾斜,张口变大,便于把电磁能辐射出去;线圈的匝数变少,其自感系数变小,便于发射高频率的电磁波。
图3中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增大,正对面积减少,线圈匝数进一步减少,便于发射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图4中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正对面积减少至为零,线圈匝数为零,以便能够发射更高频率的电磁波。
图1 图2 图3 图4 师:那么,实际中的开放电路是如何发射电磁波的呢?
图5
师:在实际应用中常把开放电路的下端跟地连接。
跟地连接的导线叫做地
线。
线圈上部接到比较高的导线上,这条导线叫做天线。
天线和地线形成了一个敞开的电容器,电磁波就是由这样的开放电路发射出去的。
电视发射塔要建得很高,是为了使电磁波发射得较远。
实际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中还需在开放电路旁加一个振荡器电路与之耦合,如图5所示,振荡器电路产生的高频率振荡
电流通过L
2与L
1
的互感作用,使L
1
也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流,振荡电流在开放电
路中激发出电磁波,向四周发射.
调制:调幅与调频(以教师讲解为主)
师: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传递某种信号。
要想电磁波传得远,就必须使用高频率的电磁波。
但我们要传递的信号却是一些低频信号,如:声音信号频率只有几百至几千赫兹,图象信号频率也不过上万赫兹,不可能把它们直接发送出去。
这就要求发射的电磁波随信号而改变。
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如果把这种电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那么,载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也就是载波)就载着要传送的信号一起发射出去.把要传递的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高频振荡电流,类似于可远飞的信鸽;要传送的信号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调制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师:一种调制的方法是使高频振荡电流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这种调制叫做调幅(结合课本相应图讲解)。
另一种调制的方法是使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强弱而改变,这种调制叫做调频(结合课本相应图讲解)。
图6
电波的发射:结合图6阐述低频信号的调制和发射过程。
低频信号电流叠加在高频振荡电流上,这就是调制,调制后的振荡电流通过互感作用经开放电
路向外发射出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接收
师:发射的无线电波如何被接收到呢?(学生先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生: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频率跟激起它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
因此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导体,就可以接收到电磁波了。
师:如何使我们需要的电磁波在接收天线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呢?
生: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
在无线电技术里,是利用电谐振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
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用示波器观察电谐振波形)。
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做调谐电路。
如图7,调节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可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使它跟要接收的电台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这个频率的电磁波在调谐电路里激起较强的感应电流,这样就选出了这个电台。
图8中收音机内的接收电路就是调谐电路。
图7 图8
解调(以教师讲解为主)
由调谐电路接收到的感应电流,是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电流,还不是我们需要的声音或图像信号。
因此还要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中还原出来。
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所携带的调制信号过程,叫做解调。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调制的方法不同,解调的方法也不同。
如图9是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
解调类似于把绑在信鸽的信取下来。
解调之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重现,我们就可以听到或看到了。
(三)无线电波知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无线电通信以及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联系,都离不开电磁波。
无线电报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
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和微波等几个波段。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相应表格中数据,让学生比较各个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频率范围,简述各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以及主要用途。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它知识,如:调幅广播(AM)一般使用中波和短波波段。
调频广播(FM)和电视广播都采用调频的方法来调制,通常使用微波中的甚高频(VHF)和超高频(UHF)波段。
例题1:一台收音机的接收频率范围从f
1
=2.2MHz到f=22MHz;设这台收音
机能接收的相应波长范围从λ
1到λ
2
,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相应电容量变化范
围从C
1到C
2
,求λ
1
:λ
2
; C
1
:C
2
引导学生解答:
,由得,所以
例题2:请设计一个方框图说明调制、调谐、解调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以有效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为线索,学习了开放电路以及调制、调频、调幅、解调、电谐振等概念,教学时要求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不宜分析太深太细,对于电谐振这一概念可以类比机械波中的共振现象进行学习。
对无线电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组织课外讲座与实验小组发展他们的兴趣特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