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精题易错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随着新能源轿车的普及,人们对车辆乘坐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

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物理学中称之为“加加速度”,通常用符号“j”表示,如果j值过大,会形成冲击力,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对汽车来说,人体可以承受的j值通常在0.4∼1.0之间。

如图为某国产新能源轿车,测得其启动后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a=3-0.5t,则()A.国际单位制中“加加速度”的单位应是m/s2B.j为0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该汽车启动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该汽车启动后j的值大小为0.5m/s3答案:DA.由题意,“加加速度”可表示为j=Δa Δt则国际单位制中“加加速度”的单位应是m/s3,故A错误;B.j为0代表加速度保持不变,物体的运动可能为匀变速运动,也可能为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a=3−0.5t可知,该汽车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该汽车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a=3−0.5t可知j=ΔaΔt=−0.5m/s3故该汽车启动后j的值大小为0.5m/s3,故D正确。

故选D。

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为v1,然后又从乙地原路返回到甲地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v1+v22,v1+v22B.v1−v22,v1−v22C.0,v1−v2v1v2D.0,2v1v2v1+v2答案: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故位移x=0,平均速度v̅=xt=0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往返一次,故平均速率为2s t1+t2=2ssv1+sv2=2v1v2v1+v2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瞬时速度大小B.背越式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过杆的技术要领时,可把运动员当成“质点”来处理C.某运动员的链球成绩为47.29m,其47.29m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D.在400m比赛中,处于第1跑道的丁丁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他的成绩为100.0s,则他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4m/s答案:AA.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选项A正确;B.研究运动员过杆的技术要领时,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C.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指的是水平距离,并不是位移,选项C错误;D.在400m比赛中,跑完整一圈的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v=ΔxΔt=0选项D错误。

高一物理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故选CD 。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答案】AD【解析】【分析】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2.节能减排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假设公交车通过城市十字路口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0m/s,一辆公交车在距离十字路口50m的车站停留,乘客上下完后,司机看到红灯显示还有10s,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停车,降低能耗,公交车司机启动公交车,要使公交车尽快通过十字路口且不违章,则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因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由速度图像可知,A、B、D三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均大于50m,且速度不超过10m/s;C图像中公交车的位移可能恰好等于50m,且速度小于10m/s,故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ABD。

故选:ABD。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速度时间图像的考查;关键是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结合公交车的运动情况即可分析解答.3.A、B、C三个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为他们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 o时间内()A.A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B.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一样大D.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答案】BD【解析】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三个物体的位移△x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都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A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注意理解BC的运动特点.4.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答案】AC【解析】【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详解】A.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B.在2~5s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C.物体在前3s内沿正方向运动,3s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D.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 .物体在AB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m/s 2x v t == 选项B 正确; C .根据公式x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4s 末就是第5s 初,指的是时刻B .第5s 初指的是时间间隔C .物体在5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 末到第5s 初这1s 的时间间隔D .物体在第5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 末到第5s 末这1s 的时间间隔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第4s 末就是第5s 初,指的是时刻,故A 正确;B .第5s 初指的是时刻,故选项B 错误;C .物体在5s 内指的是物体在零时刻到第5s 末这5s 的时间,故C 错误;D .物体在第5s 内指的是物体在4s 末到5s 末这1s 的时间,故D 正确。

高一物理易错题(整理)

高一物理易错题(整理)

高一物理易错题(整理)【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 9 0 o ,两底角为 9 0 o 和 9 0 o . 9 0 o 、 9 0 o 为两个位于斜面上的质量均为 9 0 o 的小ab木块,已知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 9 0 o 、 9 0 o 沿斜面下 滑,而楔形木块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 9 0 oB. 9 0 oC. 9 0 oD. 9 0 o例题 1:【答案】A【解析】本体最好以整体的方法受力分析,直接就可以得到 9 0 o下面我们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取 9 0 o 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设大小为 9 0 o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9 0 o 9 0 o 9 0 o同理, 9 0 o 的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9 0 o .将 9 0 o 和 9 0 o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 9 0 o 、 9 0 o 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分别为90o再取 9 0 o 、 9 0 o 和楔形木块的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仅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桌面支持力9 0 o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9 0 o又 9 0 o ,所以 9 0 o则90 o 90 o 90 o【例2】 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 9 0 o 的 9 0 o 、 9 0 o 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 9 0 o 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 9 0 o 作用于 9 0 o 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 9 0 o 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 9 0 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 0 o 绳中的拉力小于 9 0 oB. 9 0 o 绳中的拉力大小为 9 0 oC.拉力 9 0 o 大小为 9 0 oD.拉力 9 0 o 大小为 9 0 o例题 2: 【答案】BD 易错:先分析 B 球,根据平衡应该知道 AB 绳子是不受力的,而不是受到三个力。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A 、B 、C 三个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为他们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 o 时间内( )A .A 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B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一样大D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 >V B =V C 【答案】BD 【解析】由图象看出,在0~t 0时间内,三个物体的位移△x 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都相同,故A 错误、B 正确;由图象看出,在0~t 0时间内,A 的路程最大,BC 路程相等,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 >v B =v C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注意理解BC 的运动特点.2.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 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 1接收到被D 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 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 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B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v t C .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 .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 t t t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B .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12v t ,故A 正确,B 错误; C .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 =- 故C 正确;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021212v t t sv t t t t -=='∆+∆- 故D 正确。

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物理高一上册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2.A、B、C三个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为他们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 o时间内()A.A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B.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一样大D.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答案】BD【解析】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三个物体的位移△x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都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A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注意理解BC的运动特点.3.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是A、B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t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D.t时刻以前A的速度比B的大,t时刻以后A的速度比B的小【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都均匀变化,所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0~t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错误,B正确;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复习题(易错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复习题(易错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江苏省江都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复习题(易错题)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

1、一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2m/s,2s后速度的大小为8m/s,在这1s内该物体: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2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5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3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3、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5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1B 3:1C 4:3D 3:4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AB=BC,质点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m/s、30m/s,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A、质点在AC段运动的时间B、质点的加速度C、质点在AC段平均速度D、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5、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B.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C.经过5s的时间,甲物体到达乙物体的出发点D.2.5s时,甲、乙速度相同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应该在其几何中心B、静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有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形变C、轻绳的拉力极限为1000N,用其拔河时两边拉力大小均为502N时绳会断D、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7、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然后缓慢的左右对称分开。

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可以是: A 、45° B 、60° C 、135° D 、150°8、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先把其中的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再把这个力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而另一个力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精题易
错题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 m2),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B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2.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mg B. C. D.
【解析】
要使相机受力平衡,则三根支架竖直向上的力的合力应等于重力,
即3Fcosθ=mg;
解得F=mg;
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这个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为F.下面哪个图中表示的F是正确的( D )
4.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在人用水平拉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BC )
A.人拉绳的力是200N
B.人拉绳的力是100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5.如图1-4所示,物体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θ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D)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6.如图所示,A、B两棒长均为 L=1m,A的下端和 B的上端相距 s=20m.若 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 B做竖直上抛,初速度v0=40m/s,求:
(1) A、 B两棒何时相遇;
(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1)(2)
7.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13所示的A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位置。

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和球面支持力N怎样变化
T减小, F N不变。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1分)
由于小球缓慢移动,故小球受力合力为零
由数学知识可得△ABC与△01A0相似(2分)
有 010/G=L/T (1分)
因010、G大小不改变 L减小所以T减小(1分)
有 010/G=R/FN (1分)
因010、G、 R大小都不改变所以F N不变(1分)
8.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10N,F2=6N,这两个力的合力F与
F1的夹角为θ,则θ可能为( A B ) A.0 B.30° C.60° D.120°
9.斜面体M放在水平面上,物体m放在斜面上,m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右的力F,m和M始终
保持静止,这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当F变大时,则(B) A.F1变大,F2不一定变大 B.F2变大,F1不一定变大
C.F1与F2都不一定变大 D.F1与F2都一定变大?
10.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0~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
1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相同材料的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用细绳连接,在m上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物体间细绳上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
A.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
B.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为
C.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于
D.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小于
12.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
A. B. C. D.
13.如图所示,OA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

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

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缓慢地做直线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BD )
A.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逐渐增大
B.地面对A的摩擦力F1保持不变
C.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逐渐减小
D.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
14.
.
答案:5N-10N
15.一钢球在足够深的油槽中从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随球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则钢球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是(BD)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1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B分解加速度,分析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有可能是摩擦力给的。

17.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D)
A.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小球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
D.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18.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

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解析:由于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
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使得合力仍然为零,
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D错误。

摩擦力由mg sin增大到(F+mg)sin,C错误。

1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2.0m、质量M=3.0kg的木板.一个质量m=1.0kg的小物体放在离木板右端d=0.40m处,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今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10N,为使木板能从物体下方被抽出,此拉力作用不得少于多少时间
答案:木板要抽出,并不需要拉力一直作用到抽出,只需要作用到让M获得足够的速度,在拉力撤去后,能自己运动出来就行,因此,M的运动就分两个阶段,一:是在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加速阶段.二:是在摩擦力作用下的减速阶段.
【解析】
设拉力作用时间最少为t1抽出用的总时间为t,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m的加速度大小a1=,
撤掉F前M的加速度大小a2=,
撤掉F后M的加速度大小a3,
m与M速度相同时刚好抽出,则a2t1-a3(t-t1)=a1t?
由上两式可得:t1=?
答:
拉力作用时间为
20.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
(g=10m/s2)( B )
A.2m/s B.4m/s C.6m/s D.8m/s
21.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劈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并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静止在斜面上,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D )
A.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B.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C.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D.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22.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A)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