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
200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
献都叫做“经” 。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
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 ,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段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
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
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
《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
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 《论语》
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 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
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 《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
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 ,大儿结束学商旅。 ”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
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 <论语 >编辑、流传小史)
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禀:赐与 闲:熟习 直:报酬 爨:做饭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餐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父抱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2009年全国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本试卷共l2页.75题.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8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75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
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3.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
这表明本年度我国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根据材料.回答5~6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009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 吐蕃.(fān)庇.护(bǐ)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 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â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答案】D【解析】A 菁华jīng B 吐蕃bōC梵文fàn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答案】B【解析】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一、(1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于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òng)作者附识(shí)2.(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试题分析(语言基础与运用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分析(语言基础与运用部分)=2009年是广东省语文学科高考自行命题的第六年,也是新课标背景下广东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三年。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在能力考查、素质考查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命题者通过高考命题的实施来更好地深化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效促进教学和考试的良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以及锐意改革、不断探索的精神。
2009年语文试题全卷6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
试卷的板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安排、能力考查及表述风格等基本与07、08年保持一致,个别题目的分值、取材方向、评分标准作了调整。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没有改变,选择题仍然约占全卷分值的21%,非选择题约占全卷分值的79%,与《考试说明》题型比例中规定的选择题约占20%,非选择题约占80%大体一致。
各大板块的分值也没有改变,仍然是语言基础知识4小题12分,古诗文阅读7小题35分,现代文阅读必考4小题16分,现代文阅读选考3小题15分,语言表达2小题12分,作文1小题6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小题赋分为4、6、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三道题仍保留为4、5、6分。
今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的取材方向与去年不同,文学类文本考查的散文,实用类文本则选择了人物传记。
如果说08年用小说配科普文,追求的是文体特征的迥异,那么,09年以写人散文配人物传记,追求的则是差异中的相近。
但是,求异也好,求同也罢,无论选择什么文体作为阅读考查材料,都向中学传达了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要求。
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新课程和《考试大纲》的研究,以及对同类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整体阅读能力考查的命题导向。
09年的选考阅读考查了“写作意图探究”,及时体现了《考试大纲》的新增考点。
今年的作文题有意识避开《考试说明》中列举的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种题型,给出了跟这三种题型“似是而非”的命题形式,表现出命题者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
2009广东高考卷

• 1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A 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 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 •
•
• • • • •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D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 C 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 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 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 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 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实行的
•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 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 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 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分) •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 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 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 •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 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 地位的思想。(3分) •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 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2分) •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
200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语文第一卷(选择题,共30 分)本卷共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 j 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 g)落.枕(l ào)分.外高兴( f 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 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 ǐ)空.余(kòng)作者附识.(sh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A.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 对于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 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 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 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资料荟萃2009-06-09 2207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 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 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 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觉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欠产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 D. 栋梁之材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 近年来,在秀丽的南奥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信用水果应该洗净削波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指的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忠,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忠,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
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B. 发兵捕之,久不得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 .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 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来了初衷。
D. 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久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1)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后值倾覆,,,尔来三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4)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三、本大题4个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自由和科学爱因斯坦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有希望的事。
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
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
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
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
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
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使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
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
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
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是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
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
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
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的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由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
(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 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 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 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法律的保障和全体人民的宽容精神对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E.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就完全能够达到。
13.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工作之余还是有可能从事个人活动,属于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B. 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的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
C.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相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 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15.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