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概念

中国古典园林概念

中国古典园林概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概念的解释。

1.园林景观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布局追求自然和谐,模仿自然山水,以水景、山景、植物景为主要元素,通过精心安排和设计,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

园林景观布局通常分为三个部分:水景、山景和植物景。

水景包括池塘、溪流等,山景包括假山、峰峦等,植物景包括花木、树林等。

2.园林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例如,亭子是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屋顶挑檐深远,造型优美;楼阁则是一种多层建筑,具有登高望远的优点。

3.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也非常重要。

在配置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效果。

常用的植物有松、柏、竹、梅、兰、桂等,其中松、柏常用于山景中,竹则常用于庭院中。

4.园林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园林意境是通过景观元素和氛围的营造来表达一种情感和思想,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体验。

例如,一些园林中的假山和池塘可以表达山水之美,花木和树林可以表达自然之趣等。

5.园林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建筑形式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水景中的池塘和溪流象征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思想;山景中的峰峦和岩石则象征着“稳重、雄伟”的力量之美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它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通过对园林景观布局、园林建筑风格、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意境营造以及园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典雅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局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本文将介绍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园林的典雅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而典雅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多样的景观,以营造出宜人而舒适的环境。

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点,如池塘、假山、廊柱、花坛等,这些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精致而和谐的整体。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特点。

园林内的建筑和景观被精心布局,以营造出宁静而恬淡的氛围。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小型建筑为主,如亭、楼、厅,这些建筑与池塘、假山等自然景观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精巧而温馨的氛围。

二、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园林融合了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审美理念。

1. 融合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苏州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和装饰常常与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园林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到雕刻、壁画、花窗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才情。

园林内常常可以见到摆放有诗词碑刻的亭台楼阁,这些碑刻记录了文人们对园林的赞美之词,也成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现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常常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四明山”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念。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等景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传统的木材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和精神。

三、苏州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其符号化的表达

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其符号化的表达

案例分析
以苏州园林为例,探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其符号化的表达。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别致、清新淡雅的风格而闻 名于世。在苏州园林中,设计师运用山石、水体、花木、建筑等元素,创造出了 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首先,苏州园林的审美意义不言而喻。其设计精巧,布局典雅,无论是山石 的堆叠、水体的营造,还是植物的配置、建筑的修建,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每一 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推敲和琢磨,以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同时,苏州园林注重 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自然为主导,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自然的美感和神韵。
3、文化意义:园林景观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意识形态。园林中的建筑、雕刻、绘画等元素,承载 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代表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念。通过园林景 观,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
符号化表达
园林景观中的符号化表达是一种将景观元素抽象化、形象化的过程,使园林 景观具备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下面从符号化的概念、分类、特点等方面进行 介绍。
1、符号化的概念:符号化是指将某种事物或现象转化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 的符号的过程。在园林景观中,符号化表现为将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等元素 转化为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传达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2、符号化的分类:根据符号所代表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园林景观中的符号 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图像符号直接表达其所代表的事物或 现象;指示符号表示具体的位置、方向等信息;象征符号则通过抽象化的形式表 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在符号化表达方面,苏州园林中的符号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谢谢观看
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其符号化的表 达

园林景观设计PPT课件

园林景观设计PPT课件

• 日常用语里常把园林和花园混用,其实花 园专指以展示花卉为主的园林。
2021/3/9
授课:XXX
4
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布查花园。
2021/3/9
授课:XXX
5
2.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
• 山石 • 水体 • 植物 • 建筑
2021/3/9
授课:XXX
6
3.世界园林可分为三大体系:
• 1.东方体系:
2.一种新的景观篱笆或者障碍物
3. 找到一个处理城市径流的好方法
2021/3/9
授课:XXX
25
• 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 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 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 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 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 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 景色、风景 。 •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 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2021/3/9
授课:XXX
23
2.什么是景观设计?
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 ,对 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 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 系,使其使用 更方便,更舒 适,提高其整 体的艺术价值。
• 符号:通过联系、相似或传统,一些事物 或者形式代表着其他的一些东西,例如修 建的灌木代表着远山。
• 隐喻:经常用不相似的物体或概念来暗示 对比。
• 寓意(象征):在引人注目的或者可视的 装置中常用文字或者事件象征着寓意。
2021/3/9

园林的概念

园林的概念

园林的概念
园林指的是一种主要以美化园地环境营造而成的建筑景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设和园林管理。

其特色是空间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照应着中外审美
特点的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一种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景观系统。

园林的定义,也就是把
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审美空间形象系统,使人们
可以在其中完全沉浸于领略空间美的过程中。

园林,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将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受人们欣赏、收获休闲娱乐心灵愉悦体验的空间环境艺术。

园林,既可以实现人们追求审美地展示
美丽园林,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园林的园林价值、园林经济价值,确保园林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

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安静、宁静的氛围,这种气氛可以让人放松,表达出各种
体验和情感,让人沉浸其中心旷神怡,获得心灵上的舒展和安慰,而这正是对园林最大的
要求。

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充分利用植物、石头、水和空间的局聚来组织整个园林,以达到美丽、安静、宁静的效果。

园林,不单是自然因素的结合,更是自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它不仅要求人们在植物、石头、水和空间的局聚中找到自然的感觉,还要承载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元素,营造出文
化特色,使其与传统文化产业间共振,有利于传播文化、宣传历史,更以这种向上的审美
观念,以艺术的态度来感受空间美。

园林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利用空间有价值的,营造舒适的
审美环境艺术和尊重自然的重要作用。

它不但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还可以反映历史
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人们能在欣赏到它的优美特点的同时,体味其内在的意蕴。

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及对策

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及对策

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及对策摘要:景观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然而,随着园林工程建设的加速,该项目也出现过高的成本,成本管理混乱和其他问题。

针对目前园林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及相应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对策景观是一个全面的项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如广场、建筑、公园和假山,以及植被如树木、树篱和草坪。

园林工程造价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内容、标准和规模。

它与支出的预算管理有关。

作为项目投资控制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利用率和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为了实现原生态森林景观工程的投资效益,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1景观园林的概念和内涵1.1景观概念园林景观作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不仅表现出优美的风景,而且反映出其文化特征。

园林景观按材质分为树、水、光、风、雨等软景观和墙、地、篱笆等硬景观;更深层次的分类根据其属性进行划分。

一种是由光、形、色等感官因素决定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因其观赏价值而改善环境,从而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属性。

1.2景观的内涵园林景观的魅力不仅在于创造出具体、逼真的园林景观,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精神文化追求。

1.3景观工程造价概述景观工程成本是指景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价格,包括土地交易价格、设备购置、技术劳动力使用、建筑材料配置等。

2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及对策分析2.1园林景观工程造价控制重点2.1.1投资决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从景观工程的角度来看,绿化工程实施得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园功能的正常使用。

然而,由于受少数设计师的影响,在研究项目可行性时,他们的工作态度不严谨、不科学,缺乏广泛深入的调查,没有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就做出最终决定。

因此,投资决策往往依赖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获得成功。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注重园林设计,将园林摆在与文化艺术同等的地位上。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看似美好、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所,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哲学、思想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品。

园林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非常广泛与深邃,让人无穷思索。

一、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在园林艺术中,自然景观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园林设计师会通过搭配山水、木材、石头和植物等,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园林艺术旨在创造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所有元素的组合应该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和谐与美。

园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自然之美。

在园林中,自然景观的组合整合的艺术特色,使得人们在繁华都市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林设计师不仅仅考虑植物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更会结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对园林构造、整合方式等进行从细节处的考虑。

园林艺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视觉审美、空间审美和环境审美上。

从古到今,园林艺术一直是许多文人雅士们追求的理想场所。

长长的走廊、天然石桥、静谧的荷塘、仿古石亭以及四季花开的景观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时,园林艺术也与空间审美紧密相连。

精心布局的水流、花草和建筑物,加上不同的构造,形成了精彩的空间。

二、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园林设计不仅仅代表着自然景观,也包含了人文、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园林内的各种雕塑、岩石、庭院、哪怕是其布局、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都代表着每个时期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薪火。

园林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总汇和反映,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精髓。

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上,典型的有苏州园林之类。

园林中的庭院、建筑、花草等多种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养生园林则是源于中医药理的理念,强调园林艺术中的花草、水流、石雕、建筑等,鼓励人们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从中找到自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园林景观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产物,是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一、历史文化内涵园林景观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其内涵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园林文化的精华,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文和自然的交融,也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许多精髓。

园林景观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诸如工笔画、诗词曲赋等文化形式都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二、传承与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底蕴,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承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传统技艺的发挥,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能量;而创新则体现了设计者对当代精神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见与展望。

基于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既要有历史的积淀,又要有现代的表现形式,更要有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

三、哲学思想内涵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还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佛家等,这些哲学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独特性,也为园林景观提供了哲学思维的延伸。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儒家思想重视人文关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则强调顺应自然,那么园林设计也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合,让自然与人的关系尽量得到平衡;而墨家则主张伦理和良知的重要性,这也呼应了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的精神内涵。

四、地域文化内涵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也受到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不同地区的设计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可以让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具诉求性和感知力。

例如在南方地区,因气候潮湿,湖泊、池塘、流水等水景元素就更为常见,而在北方地区,又因气候干旱,多利用石头、石料、石林等社会元素,使园林景观更具北方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摘要:对于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

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园林”来做“市标”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造园林城市的国家。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园林与生态、景观、景观与人类生活1.园林许多人认为园林只是指以植物相关的景观营造,在现在,这个认识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包含的内容,现代园林所包括的范围是如此广泛,除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雕塑小品,还有各种新型材料,废品利用等等。

园林在造景上必须是美的,要在视觉、听觉上有形象美。

绿地就不一定必须有形象美。

所以园林可以成为美的景观,而绿地就不一定能成为美的景观。

园林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种储存“爱”的信息的载体,“园林”是一种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储存爱的信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重要艺术品,她也可成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标”之一。

1.1.园林的分类从布置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规则式,代表是西方园林代表国家意大利宫殿、法国台地和中国的皇家园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混合式,现代的建筑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

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是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1.2 .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

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

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

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

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

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

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

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

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

随社会进步,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

古写的“艺”字是人跪地举苗植树的象形反映。

人不满足于自然恩赐的树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树,这是恩格斯所谓“第二自然”的雏形和划时代的标志。

在园圃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囿、苑和园,在西晋就出现了“园林”的专用名词。

现代的中国园林概念是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为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谋福利。

园林学从城市园林扩展到园林城市、风景名胜区和大地园林景观,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于中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

1.3.园林的性质及功能我们不要把园林的思维形式局限在某个方面,比如,相同树木在一个地方种植,非要三棵或五棵,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一定不能是锐角等,如果老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美,那么我们思维将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而做出的作品就将难有创意,园林亦将是一个非常苦闷的事。

做园林就好象画画一样,有喜悦的,休闲的,古典的,同样需要紧张的,悲伤的,现代的,抽象的,甚至零乱也是一种美,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为了表达出某一种气氛,心情,感受,这就是美,我们用锐角表现一种比较刺激的气氛,用规则的几何造型表达一种严谨的思想,用黑色表现一种悲凉的心情,用红色表达一种热烈的心情,而至于用什么材料,那是次要的。

我们几乎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用到园林上(只要我们能想象出来的)除了钢,石,水,木,布料,植物常见的材料,还可以用玻璃,塑料,彩色水泥等新颖材料,我们也可以将元素材料相互调换,如:树用不锈钢,石头改为玻璃,我们更可以改变各种元素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等。

如:柱子做成上大下小,或弯曲,或倾斜,石头做成方的,颜色是红色。

这样一来,我们设计的思维就变的非常广阔。

园林也不是静止的,,为什么一些公园去了一两次就不想去,原因就是再去看也是那几样东西,而且还要给钱。

它更应该表现在动态方面,因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才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怎样才能使园林变成动的, 1、就是我们做园林的时候,应考虑到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小树可以长大成参天大树,2、将园林同人融合在一起,比如:建造亲人雕塑,健康铺道,亲水广场,游乐设施,供人们游玩,也可以将园林做成一个农庄,人们可以种菜,种花,赏果,3、举行一些活动,如:定期举行花展,园林小品比赛,游园活动,植树活动,拔草比赛,从而使园林成为一种运动,变化的东西。

即可以增加游客的返回次数,又增加经济效益。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2.景观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

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

尤其是自然景象。

”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晶,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2.1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

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

无论是作画或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

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

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

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

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景观的发展景观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景观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回顾历史,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使园林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了现代景观的产生。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景观事业的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

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于无所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危机感日益加重,于是环境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

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使得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工业之后的景观不断出现……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今天景观设计的面貌,社会因素是景观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2.3景观的意义景观的社会意义在于,景观应该、也必须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

今天的景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

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

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

这一点,北欧国家及德国的设计师已在全球树立了榜样,在那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设计师总是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设计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

这种功能化的、朴素的景观设计风格应该赢得人们的尊敬。

【参考文献】[1]Cosgrove, D. E.1998, Social Formation and Symbolic Landscape.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 in Press. Madison, Wisconsin, USA.[2]Aberley,D.(ed.),1994. Futures by Design.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New Society Publishers,Canada。

[3]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meanings of landscape)期刊-核心期刊时代建筑TIME ARCHITECTURE 2002年第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