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

合集下载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质轻、柔韧性好、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电池原理,结构,材料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材料。

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理;结构;材料;应用前景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

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能耗高,寻找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技术便成为人们研究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目标。

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电池制备技术有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选择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

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发明。

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

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其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

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

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

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位置产生的激子,都可以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面(即结面),从而电荷分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激子概念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之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不能形成连续的能带,电子被光激发后只能停留在原分子轨道内,不能转移到其他分子上。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质轻、柔韧性好、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电池原理,结构,材料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材料。

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理;结构;材料;应用前景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

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能耗高,寻找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技术便成为人们研究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目标。

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电池制备技术有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选择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

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发明。

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

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其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

1993年,Sariciftci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

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

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位置产生的激子,都可以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面(即结面),从而电荷分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2.1激子概念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之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不能形成连续的能带,电子被光激发后只能停留在原分子轨道内,不能转移到其他分子上。

《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

《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

当前研究
重点在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 性,以及探索新型有机材料和结构 。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机太阳能 电池有望在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电 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电子给体材料
电子给体材料是用于吸收太阳光并将电子转移到受体材料的有机材料。常见的电子 给体材料包括聚合物和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工作原理
光吸收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有机材料能够吸收 太阳光。
激子产生
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激子,即电子-空穴 对。
激子分离与传输
激子在有机材料中分离并向电极传输。
电极收集
传输的电子和空穴分别被阴极和阳极收 集,形成电流。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 70年代。
早期研究
主要集中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 导电聚合物太阳能电池。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与挑战01
02
03
04
技术创新
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进 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 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工艺, 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 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环境影响
关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废弃处 理和循环再利用,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并网与储能
解决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并网控 制和储能技术问题,提高其在 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稳定性。
水。
活性层制备
03
共混法
交替堆叠法
热聚合法
将给体和受体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活性层 ,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给体和受体材料交替堆叠形成多层结构 ,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在高能辐射或加热条件下使聚合物材料形 成微晶或高分子链聚集态,具有较高的光 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太阳能电池板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太阳能电池板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分为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不同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特点。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由单晶硅元件组成,具有高效能转化率和较高的稳定性。

其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较高的温度和气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特点包括高效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但其能量密度较低,故面积较大。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以多晶硅元件制成,制造过程简单,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特点包括性价比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可塑性强。

然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较低,且在高温环境下性能容易衰减。

3.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由柔性材料上的薄膜组成,可以分为非晶硅薄膜、铜铟镓硒薄膜(CIGS)和碲化铟镓薄膜(CIG)等。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重量轻、可弯曲性强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曲面建筑物和可穿戴设备中。

然而,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一般较低,且使用寿命有限。

4.有机太阳能电池板: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由有机材料构成,具有低成本、柔性和轻质等优点。

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且环境友好。

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较低,且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易受到损坏。

总体而言,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分为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适用于需要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场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低成本和可塑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柔性应用;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重量轻、可弯曲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曲面建筑物和可穿戴设备;有机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适用于柔性和轻质应用。

《有机太阳能电池》PPT课件

《有机太阳能电池》PPT课件

2.有机太阳能电池机理介绍
2.1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基本物理过程:
光的吸收和激子的产生: 光被有机材料吸收后激发有机分 子从而产生激子。
激子的扩散和解离: 通常激子可以被电场、杂质和适 当的界面所解离。
载流子的收集:由于有机太阳能电 池器件的厚度很薄,两个电极的功 函数差值建立起来的电场较强, 可以较为有效地分离自由载流子
聚合物材料:太阳能电池上应用的聚合物首先必须是导电高分子,并 且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都对聚合物材料的光电特性有较大影响。 导电性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大的π电子共扼体系,而聚合物材 料的分子量影响着共扼体系的程度。材料的凝聚状态(非晶和结晶)、结 晶度、晶面取向和结晶形态都会对器件光电流的大小有影响。主要的聚 合物材料有聚对苯乙烯(PPv)、聚苯胺(队Nl)和聚唆吩(PTh)以及它们的 衍生物等。
3.3体异质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
物 MEH一PPv和富勒烯(C00)的衍 生物PCBM按一定的比例掺杂制 成体异质结结构,由于两种材料 互相掺杂,掺杂尺寸在几个至几 十纳米之间,这样,在掺杂层内 任何一处形成的激子都可以在其 扩散长度之内到达界面处分离 形成电荷,因而可以获得极高的 激子分离效率。
2005年,A.J.Heeger等人采用在制备电极后再对器件进行热退火处理的方法有 效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5%。
之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5.4%左右。
今年7月,由德国的Heliatek公司,巴斯夫公司和德累斯顿大学应用研究所光物理 联合研发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打破了此前5.4%的世界记录,将记录提 高为5.9%。并且该研究项目研究工作将持续到2011年6月。
有机材料合成成本低、功能易于调制、柔韧 性及成膜性都较好;.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
选择合适的电子传输材料,如金属氧化物或 聚合物。
选择合适的空穴传输材料,如聚合物或有机 盐。
02
01
电极
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如ITO或金 属。
04
03
活性层制备
溶液浇铸法
01
将活性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其涂布在电极上,通
过蒸发溶剂形成薄膜。
真空蒸镀法
02
在真空条件下,将活性物质加热蒸发并沉积在电极上形成薄膜。
D
05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
分布式能源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家庭、企业等提供可再生能 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建筑集成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集成到建筑设计中,作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实现光伏发 电与建筑的一体化。
移动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为电动汽车提供补充能源,实现边行驶边充电,延长电动汽车 的续航里程。
有机太阳能电池
目录
•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与挑战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01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 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太阳能电池。
特点
具有轻便、柔韧、可折叠、低成本等 优点,同时也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和稳定性。
喷墨打印法
03
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将活性物质溶液按需打印在电极上,形成薄
膜。
器件组装
将制备好的活性层与其他传输层和电极进行有序叠加,形成完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
注意确保各层之间的紧密接触和有序叠加,以提高器件的整体性能。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分子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的光伏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的照射,激发有机分子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从而产生电流。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轻薄、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并在可穿戴设备、光伏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光吸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是光吸收层,其中包含有机分子。

当太阳光照射到光吸收层时,有机分子中的某些电子会被激发,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子-空穴对。

2. 电子传输,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激发的电子会在光吸收层中传输,最终到达电子传输层。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会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电流。

3. 电荷分离,在电子传输到达电子传输层后,电子和空穴会被分离,形成正负电荷。

这种电荷分离的过程是有机太阳能电池能够产生电流的关键步骤。

4. 电荷收集,分离的正负电荷会被分别收集到电极上,形成电流。

这样就完成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相较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采用柔性基底,因此可以制备成柔性、轻薄的器件,适用于曲面、弯曲的电子设备。

其次,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大面积、快速生产,有着较大的产业化潜力。

再者,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具有颜色可调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颜色的太阳能电池,满足建筑一体化、装饰一体化的需求。

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光稳定性差、寿命短、效率低等。

因此,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光伏器件,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有机太阳能电池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材料特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三类。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由有机聚合物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光吸收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太阳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时,光子的能量被转化为电子能量,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可以在柔性电子器件、电子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是另一种常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不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采用小分子有机材料作为光敏层,其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

这种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子的能量激发光敏材料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电层,从而形成电流。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和较长的寿命等优点,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

它采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结合的材料作为光敏层,兼具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无机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敏材料中的有机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然后通过无机材料的传导带将电子输送出来。

这种电池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好的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除了以上三类主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也在研究中。

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利用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利用有机材料的薄膜结构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等。

这些有机太阳能电池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其结构和材料特性的不同,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等多种类型。

这些电池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有机太阳能电池综述2.1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简述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材料,另一类是聚合物材料。

严谨一些的分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类:⑴有机小分子化合物;⑵有机大分子化合物;⑶D-A二元体系;⑷模拟叶绿素分子结构材料;⑸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但鉴于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深度,在这里只对前面简单分类作主要介绍。

2.1.1小分子材料有机小分子光电转换材料大部分是一些含共轭体系的染料分子,它们能够很好地吸收可见光从而表现出很好的光电转换性质。

它们具有化合物结构可设计性、材料质量轻、生产成本低、加工性能好、便于制备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优点。

主要的小分子材料有酞菁[3]、卟啉[4-6]和苝菁[7,8]等,现简单介绍如下:酞菁类化合物是典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具有离域的平面大π键,600~800nm 的光谱区域内有较大吸收。

其合成已经工业化,是太阳能电池中很受重视、研究得最多的一类材料。

这几十年来,人们主要研究了从金属酞菁在金属电极尤其是铂电极上的光电效应,探讨了如中心金属离子、掺杂及环境气氛等影响金属酞菁光伏效应的多种因素,到金属酞菁在无机半导体如ZnO、CdS、SnO2等上面的光伏效应。

卟啉由4个吡咯环通过亚甲基相连形成的具有18个π电子的共轭大环化合物,其中心的氮原子与金属原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衍生物。

卟啉和金属卟啉都是高熔点的深色固体,多数不溶于水和碱,但能溶于无机酸,溶液有荧光,有非常好的光、热稳定性。

卟啉体系最显著的化学特性是其易与金属离子生成1:1配合物,卟啉与元素周期表中各类金属元素(包括稀土金属元素)的配合物都已经得到。

苝属于n型半导体材料,其吸收范围在500nm左右,其在可见光区有强吸收。

单线态电子从染料注入半导体的导带的速度通常比三线态快。

菁染料是一种双极性分子,属p型半导体,是良好的光导体,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

在光激发下,份菁分子的电荷分离效率较高。

不过,菁染料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

此外,其它有机小分子材料还有:方酸类化合物[9,10]、罗丹明、并四苯等。

2.1.2聚合物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聚合物首先必须是光电导高分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链)和宏观结构(结晶和形态)都对光电性能有影响。

光电导性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π电子共轭体系;其分子量影响着共轭体系的程度;其空间立构规整度效应,譬如顺式聚乙炔没有光电效应,反式聚乙炔有光电效应。

凝聚状态(非晶和结晶)、结晶度、晶面取向和结晶形态都影响着光电流的大小。

主要的聚合物材料有聚噻吩(PTh)、聚对苯乙烯(PPV)[11]、聚乙烯基咔唑(PVK)[12]等,现分别介绍如下:聚噻吩(PTh)类化合物一般有良好的溶解性,可用来制备光电功能薄膜。

作为电子给体和空穴传输体的共轭聚合物,聚噻吩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主链上的取代反应来修饰聚合物,使其隙值降低,低带隙值使聚合物的吸收近红外区,与太阳光谱相匹配。

聚噻吩类化合物有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有机太阳能材料方面应用很广泛。

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P3HT是一种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主要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该聚合物再80年代被合成后,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由P3HT和PCBM 共同组成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达到5%以上。

本论文中主要就是针对P3HT:PCBM结构进行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的表征。

聚对苯乙烯(PPV)有着非常优良的光电性能,它的合成与修饰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目标。

MEH-PPV是一种应用广泛的PPV的衍生物,可溶性较好,其禁带宽度大约为2.1 eV,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及吸收系数,在吸收峰最大值时200 nm 厚的薄膜吸收就达到90%。

聚乙烯基咔唑(PVK)侧基上带有大π电子共轭体系,是一种容易结晶的聚合物。

PVK在暗处是绝缘体,而在紫外光照射下其电导率则能得到较大提高。

PVK 的电导率随压力而增加,其光导作用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光电导阈值在370 nm。

其光生载流子主要是通过激子机理而产生,其光量子产率依赖于电场强度,也可以通过光引发从电极注入载流子。

2.1.3电极材料为了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低的材料作阴极;为了提高空穴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高的材料作阳极。

电极材料因为对于半导体的LUMO/HOMO能级和费米能级确定电极是否与电子、空穴(价带空穴,导带电子)形成欧姆接触或阻断接触有较大影响,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阴极材料主要有:单层阴极材料,一般是功函数低的金属如Ag、Mg、Al、Li、Ca、In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Al;合金阴极,可以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层状阴极,使得电子传输性能比纯单层阴极材料电极有很大的提高;掺杂复合型阴极。

阳极材料一般采用高功函数的半透明金属(如Au)、透明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和ITO(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

最普遍采用的阳极材料是ITO,本论文中所有制备的器件都是以ITO作为阳极,氧化铟锡(ITO)由In2O3(90%)和SnO2(10%)的混合物构成,其带隙为3.7 eV,费米能级在4.5~4.9 eV 之间。

ITO在400~1000 nm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达80%以上,并且在近紫外区也有很高的透过率。

具体的ITO性能及处理将在实验部分详细叙述。

2.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简述在传统的无机硅光伏电池中, 入射太阳光被吸收后直接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空穴, 它们在p-n结本征电势的驱动下分别被输送到阴极和阳极, 然后通过外电路完成循环而做功[13].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生伏打效应,所以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

其过程为当光被吸收后,一个电子被从最高占用分子轨道(HOMO)激发到最低未被占用分子轨道(LUMO)从而形成了一个激子。

在一个光伏器件中,在这一过程之后一定是激子分离过程。

然后电子一定要到达一个电极(一般是阴极)同时空穴必须到达另一个电极(一般是阳极)。

为了取得电荷分离就需要一个电场,它由电极的不对称的电离能/功函数所提供。

这种不平衡是电子流为什么更喜欢从低功函数电极流向高功函数电极的原因。

当电子运动到阴极同时空穴运动到阳极,这时外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

光电导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⑴光激发;⑵光生载流子生成;⑶光生载流子迁移。

需要重视的是,当光照射到所选用的材料上时,只有光子的能量大于该材料的禁带宽度时,才有可能把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去,使价带产生空穴。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是理解太阳能电池的有效方式。

[14]理想的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由一个恒流发生器、一个二极管以及一个电阻R并联组成。

恒流发生器表示电池受光照时产生光电流I L 的能力,通过p-n 结的结电流I D 用二极管表示。

图2.1 理想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Fig. 2.1 Ideal equivalent electric-circuit of Solar cells这个等效电路的物理意义是:太阳能电池受到光照后产生一定的光电流I L ,其中一部分用来抵消结电流I D ,另一部分为供给负载的电流I R 。

其端电压V 、结电流I D 以及工作电流I 的大小都与负载电阻R 有关,但负载电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这样,I 的大小为:D L I I I -=根据Shockloy 的扩散理论,二极管结电流I D 可以表示为)1(-=KT qVjD e Io I式中q ——电子电荷(1.6×1019C );Vj ——结电压;T ——绝对温度;K ——玻耳兹曼常数;I 0——反向饱和电流,指在黑暗中通过p-n 结的少数载流子的空穴电流和电子电流的代数和。

将上两式合并,得)1(--=KT qVjO L e I I I光电流密度J L (光电流I L 除以光电池面积)可表示为)(g c L E N q J η=式中q ——电子电荷;ηc——收集效率;N(Eg)——能量超过Eg的光子流,与入射总光强成正比,即光生电流与入射总光强成正比。

2.3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特性[14,15]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可大致分为:光伏器件特性,如光谱特性、照度特性;半导体器件特性,如输出特性、温度特性、二极管特性等。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也就是指通常用来描述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

以下就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伏安特性等作简单的介绍。

2.3.1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光谱响应特性是指太阳能电池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给出最大的电流,产生最佳的响应。

也就是说,在阳光照射激发作用下,太阳能电池所收集到的光生电流与到电池表面上的入射波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光谱特性的测量是用一定强度的单色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测量此时的短路电流I SC;然后依次改变单色光的波长,再重新测量电流。

光谱响应曲线有时候称为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曲线,也可以用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曲线来表示。

二者并不一致,一般来说,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是指入射多少光子数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入射到电池上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而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是指吸收多少光子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在电池中被吸收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

能量转换效率是输入多少的光能够产生多少电能的比率数。

由于入射的光子不一定都被吸收,产生的电子不一定都产生电能,因此一般而言,内量子效率最高,而能量转换效率最低,但它们都是可以测量或计算的。

在太阳能电池中,只有那些能量大于其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在被吸收时在材料中产生电子-空穴对,而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即使被吸收也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它们只是使材料变热)。

这就是说,材料对光的吸收存在一个截止频率(长波限)。

并且当禁带宽度增加时,被材料吸收的总太阳能就越来越少。

对太阳辐射光线来说,能得到最好工作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其截止波长应在0.8 μm以上,包括从红色到紫色全部可见光。

每种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线都有其自己的光谱响应曲线。

它表示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灵敏度(光电转换能力)。

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太阳能电池的设计、结构、材料的特性、结的深度和光学涂层。

使用滤光膜和玻璃盖片可以进一步改善光谱响应。

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随着温度和辐照损失而变化。

2.3.2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太阳能电池在短路条件下的工作电流称为短路光电流(I SC)。

而且,短路光电流等于光子转换成电子-空穴对的绝对数量。

此时,电池输出的电压为零。

太阳能电池在开路条件下的输出电压称为开路光电压(V OC)。

此时,电池的输出电流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