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精编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背诵篇目大全

高二语文背诵篇目大全

高二语文背诵篇目大全引言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背诵经典篇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二语文背诵篇目大全,希望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文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文言文1.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红楼梦》黛玉道:“你是因为姐姐替我来托你的个心,所以有些话,我不好直答你。

凭我的心肠,要你如此一样,我是再不了,再不了。

”宝玉笑道:“好姑娘,我知道。

咱们斗个底,若我还纷扰你这一片心思,我说就是不是玉兄弟了。

”黛玉笑道:“你自己瞧着办吧。

”3. 《周易·系辞上》夫乾,建刚也,随阳也,因而不疑,万物咸阳也。

4.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现代散文1. 《范进中举》光绪二年的秋天,全家都在庭前的大乔木下捡树叶。

我看见西边的大道上,来了一辆大车,上面坐着一个很高大的老头子,脖子上缠着红巾,给拉着一个乞丐。

“走,老六,你且作个瘫子,我替你拉着车子;到那吃杂粮面馆子吃。

”老头拖着车辗车一瘸一拐的走了,乞丐也挤在车前做个木头人。

2. 《纪念刘和珍君》1950年12月进入中学的时候,有一位化学老师叫刘和珍,他是一个女人,年纪很轻。

本来她的英俊模样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可是他们都盖住了,你们看不到。

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含答案(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高二第一学期教材复习要点文言文

高二第一学期教材复习要点文言文

高二第一学期教材复习要点(文言文部分)十四、诸子喻山水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战国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字词句整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明主不厌人“厌”同“餍”3.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4.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5.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6.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2.盈科而后进古义:再往前流,今义:后来进步。

3.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4.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5.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脸上的光彩(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可立而待也表修饰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在……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快乐2.仁者寿长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以其善下之处……下游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小动词活用作名词:1.故声闻过情名声2.动善时行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帮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浩瀚的胸怀2.日月有明光辉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

高二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1.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观沧海》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 《次北固山下》 -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6.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龟虽寿》 -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8. 《过故人庄》 -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 《氓》 - 《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0. 《短歌行》 -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 《山居秋暝》 -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 《离骚》(节选) -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13. 《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目篇一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高二课内复习(一)

高二课内复习(一)

高二课内复习(一)《诸子喻山水》第一单元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时期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首创体。

它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与《》《》《》《》《》《》《》《》。

并称“四书五经”。

3、孟子,时期鲁国人,名,字,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学派代表人物。

4、韩非,战国时韩国人,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5、李耳,又称,后人称其为“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五千字《》。

6、,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

著有军事著作《》。

7、贾平凹,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

在“小妹”十八岁生日时,作者给她写去了一封凝聚着自己人生感悟与思考的长信。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

8、赫尔曼·黑塞,德国人,曾获1946年奖。

作品有。

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作者认为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厌:知.者乐水知:源泉混混..混混:正.善治正:2、词类活用治之至.也至:君子耻.之耻: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君子之志.于道也志:江海所以……以其善下.之下:不盈.科不行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三、句子翻译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仲尼亟称于水。

答案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整理

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整理

文化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和对话体散文集。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管子,字仲,名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黄州快哉亭记》、《前赤壁赋》。

赋:是一种讲究词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游褒禅山记》。

秋水庄子一.加点字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按时令灌:奔注河:黄河。

2.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泾:此指水流不辩:分不清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把……看成4.顺流而东行而:表修饰5.东面而视面:面对着,动词6.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调转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夫:发语词少:以。

为少轻:以。

为轻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取独穷:尽9.则殆矣殆:危险10.拘于虚也虚:同“墟”,所住之处11.笃于时也笃:束缚、限制。

12.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大理:大道13.又奚以自多奚:何,怎么。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

游褒禅山记2.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4)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8)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地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动用法,使……昏惑)(10)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在一侧)(11)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12)夷.以近(平坦)3.特殊句式(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省略句)(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4.整理“其”和“观”的意义和用法其1、其下平旷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则或咎其欲出者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择其一二扣之6、其皆出于此乎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1代词山2代他们3代那个4代自己 5 代其中的6句首副词表揣测大概7副难道8副一定9假设连词如果观1、古之人观于天地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此岳阳楼之大观也4、大王见臣列观5、坐井观天1、观察2、景象3、景象4、一般的台观即章台5、观看前赤壁赋一、通假字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山川相缪.同“缭”,盘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2.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4)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8)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地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动用法,使……昏惑)(10)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在一侧)(11)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12)夷.以近(平坦)3.特殊句式(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省略句)(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4.整理“其”和“观”的意义和用法其1、其下平旷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则或咎其欲出者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择其一二扣之6、其皆出于此乎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1代词山2代他们3代那个4代自己 5 代其中的6句首副词表揣测大概7副难道8副一定9假设连词如果观1、古之人观于天地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此岳阳楼之大观也4、大王见臣列观5、坐井观天1、观察2、景象3、景象4、一般的台观即章台5、观看前赤壁赋一、通假字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山川相缪.同“缭”,盘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四、一词多义纵一苇之所如.去,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且夫天地之间发语词苏子愀然……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弃托遗.响于悲风遗留,剩下举酒.属客酒杯酾酒.临江酒扣弦而歌.之歌唱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辞倚歌.而和之歌的曲调白露横.江弥漫横.槊赋诗横执纵一苇之所如.到,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好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下面下.江陵攻下东.望武昌向东顺流而东.也向东挺进山川相.缪交接举匏樽以相.属互相五、词类活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使……漂浮动词作使动词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作使动词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动词作使动词正.襟危坐使……正形容词作使动词乌鹊南.飞向南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向西名词作状语东.望武昌向东名词作状语下.江陵攻下名词作动词方其破.荆州使……破动词作使动词顺流而东.也向东挺进名词作动词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朋友名词作意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形容词作动词横.槊赋诗横执,名词作动词1、判断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介词结构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相与枕藉乎舟中3、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兮渺渺4、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之万顷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之客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之生羡长江之无穷无穷之长江5、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为何而今安在哉在安而又何羡乎羡何6、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秋水》二、词语解释(1)实词1两涘.(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之间2不见水端.(尽头)3河伯始.(才)旋.(掉转)其面目4始.(开始)吾弗.(不)信5今.(现在)我睹.(看到)子.(您)之难穷也6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7笃.(限制)于时.(季节)也8束.(束缚)于教也9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10尔将可与.(参与)语大理矣11不知何时止.(停息)而不盈12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流尽)13水旱不知.(觉,影响)14此其过.(超过)江河之流15不可为量数.(计算)1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认为......多,夸耀)者17犹.(好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8方.(正)存.(存念)乎见少19不似豪末.(末梢)之在于马体乎?20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乎?21望洋.(……的样子)向若而叹曰22泾.(直流的水)流之大(2)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特指黄河)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专通某种学问)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地区)(3)通假字1不辩.牛马(“辩”同“辨”,辨识。

)2拘于虚.也(“虚”通"墟",所居之所)3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

)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4)虚词1于是焉.(语气词,相当于“乎”,无义)2河伯欣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自喜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认为)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介词,凭)5伯夷辞之以.为名(连词,来)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助词,的)7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的话)8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取独)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11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12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然而)13于.是焉(介词,在)14至于.北海(介词,到)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介词,介入对象,不译)17莫大于.海(介词,比)18今尔出于.崖涘(介词,从)19方存乎.见少(相当于“于”,介词,在)20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语助词,表反诘)三、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节)2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3今我睹子之穷.也(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4东面..而视(东,名词做状语,向东)(面,名词作动词,面对)5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轻,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闻,动词用作名词,见闻)6不可为量.数(名词做状语,用量器。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形容词做动词,以为多。

)8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作名,美景)9尽.此矣(形作动,终结)10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形容词做动词,满溢)四、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①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如今你从河岸边走出来,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

②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天下的水,没有哪个比还海更大的了。

③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这是因为)我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了形体并且从阴阳那里秉承到元气。

④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2、宾语前置①以为莫己若者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②我之谓也。

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③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正存念会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满呢?3、定语后置①闻道百听到了上百条(许多)的道理4、省略句①百川灌河(省略介词“于”)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②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省略主语“海水”)尾闾泄漏海水,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会流尽。

③人卒九州(省略介词“于”)人们遍布在九州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省略介词的宾语)伯夷辞让天下以此来取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注:如果“以”解释为连词就不算省略句)5、被动句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有极高修养的人所讥笑②方存乎见少正存念会被人看少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他们谈论海,是因为他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以和他谈论冰雪的事,是由于他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

固定句式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如果不是……就……”)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伯夷的节义轻(不值得看重)的话《诸子喻山水》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