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参与对外传播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参与对外传播的分析与思考作者:徐媛媛来源:《对外传播》2021年第01期【内容提要】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对外援助与合作交流并重的基本框架,在對外传播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对外援助为主要内容,塑造积极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合作交流为发展趋势,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开辟了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以青年群体为实施主体,拓展民间交往空间,提供了青年外交的新平台;以志愿精神为组织愿景,顺应国际社会理念,消弭了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以个体实践为具体形式,赋予传播情感向度,实现了影响力的深度扩散。
未来,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应从统筹规划、项目设计、人员能力、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延展效用。
【关键词】海外志愿服务对外传播国家形象一、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现状1.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兴起。
西方国家的海外志愿服务在上世纪就发展起来,其中较有影响的组织及项目有美国和平队、英国海外服务社、澳大利亚海外服务局、欧盟青年海外志愿服务行动等,亚洲国家的代表性组织亦有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韩国国际协力队等。
这些海外志愿服务的项目及组织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灾害救助、人道主义帮扶等多个领域。
和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相比,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总体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援助活动,正式的海外志愿服务项目则始于2002年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该项目以老挝为对象国进行了首次派遣,数据显示,依托这一项目已累计近700名青年志愿者到亚非拉的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志愿服务。
2.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总体上经历了从以对外援助为主向对外援助与合作交流并重的阶段过渡。
在以对外援助为主的第一阶段,中国海外志愿服务以资源输出为主要特征,代表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及组织有“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救援、技术帮扶、教育援助等,如2004年组织医疗队伍进行印度洋海啸国际救援等。
国外及港台地区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Q垦 鱼 查
国外 一些 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志愿服务显示 出蓬勃 发展 的生命 力 ,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社会 进步和社 区发
展不 可缺 少的力量 。 1 坚持 志愿 服务 的社 区化 方 向 。为 社 区发 展贡 . 献 智慧与力量
台地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 。 以美 国为 例 ,依 据  ̄93年 全 国与社 区服务信 19
国外及港 台地 区的非营利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机 构非常重视 服务项 目的选择 ,结合 国家 、地 区 自身的 发展需要 ,将社会需求量大 的社会服务 项 目作 为组织 长期 的发 展 目标 ,坚 持长期 的运 作 ,并 形成 服务 优 势 。如始创 于 12 的国际劳动营 ,在长期 的发 展 9 0年 过程 中,形成一个 内容丰 富、形式活泼 、成效 显著而
美 国人组 成 的 “ 国老 年人 服务 队 ( ai a Sno 全 N t nl ei o r
年志愿者”是英 国政府支持 的、以年轻人为主要参与 者的志愿 服务项 目,从 19 9 8年开始 为期 3 。年 龄 年 在 1— 4岁 的任何 人都可 以成为 一个千禧 年志愿者 。 62 该项 目鼓励 年轻人参与到他们关注 的各种地方性的问 题中去 ,包括运动 队的教练 、环境保 护问题 、青年 领 导力的训练 、音乐 与舞蹈 。千禧年志愿者项 目主要有 五个方 面的 目的。一是提供 年青人接受 挑战 的机会 ; 二是发展个 人的新 技巧和知识 ;三是增加年轻人对社 区的认识 ;四是建立志愿 服务 的制度准则 ;五是对地
外语 培训 ,为老年人和伤残人提供帮助 ,为妇 女提供 生理 和心理 的抚慰 ,为失 足青少年提供心理和学业上 的指 导与培训 ,而且积极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 、募 集资金 和竞选宣传等活动 ,为社 区的发展贡献 自己的 爱心 、智慧和力量 。社区性志愿 服务已成为国外 与港
留学生境外服务工作总结

留学生境外服务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有幸在国外参与了一些社区服务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受益
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境外服务工作中所学到的一些宝贵经验和体会。
首先,境外服务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
在参与社区服务
的过程中,我和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所面临的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留学生,我有责任帮助当地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享受留学生活。
其次,境外服务工作也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与当地
居民和其他志愿者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以及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这些技能不仅在服务工作中有所帮助,也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境外服务工作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激发了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我意识到了自己可以通过一点点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公益工作的决心,我希望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社会工作中,为社会做出一些改变。
总的来说,境外服务工作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在留学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
成长和收获。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也希望更多的留学生能够参与到境外服务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浅谈国内外志愿者的发展

浅谈国内外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志愿者这一概念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看到,并能够感受到志愿事业的无处不在;陌生的是一说到对于志愿者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现状及发展,则是知之甚少。
来到**团委实习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被分配到了**团委的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虽说只有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但我充分抓住了这良好时机,利用资源优势和自己的努力去充分的了解志愿者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特别是国外的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概况,并和国内志愿者发展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中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受益非浅。
所谓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
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中国的志愿者事业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志愿服务的观念并没有真真正正的深入人心,很多时候还是完成任务,流于形式,诚然,并不是说每一个国内的志愿人士都是这样,但毕竟存在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事说明了我们的志愿服务在观念上有待改进,要主动、积极地投身志愿者事业,义无返顾,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为社会服务,就要真正地明白志愿事业的意义所在,这方面就需要政府,各个志愿者组织团体,加大、加强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志愿文化和志愿氛围,那么志愿工作的主要价值意义又体现在何处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首先是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浅谈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浅谈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1. 引言1.1 什么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是由中国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发起的项目,旨在通过志愿者的力量,促进国际友谊,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该计划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个参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志愿者可以选择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包括教育支持、医疗援助、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志愿者们在海外服务期间,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社区改善生活条件,还可以增进中外民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友好关系的发展。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和成长机会。
通过参与这个计划,志愿者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计划对于青年志愿者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和支持青年志愿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以增进青年一代的国际视野和丰富其社会经验。
最初,这些志愿者多是学生或在职青年,他们主要是参与一些短期的文化交流或教育支援项目。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逐渐增强,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也逐渐扩展和深化。
在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这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个计划的设立旨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为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纷纷参与到海外服务计划之中,他们涉足不同领域和国家,为当地社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
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 15篇

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 15篇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 1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对自己做了这给志愿感到很庆幸,做志愿者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还能让自己有实践的经验,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虽然做志愿者不长,但是也有我的感想。
大学时间特别充裕,所以学校经常有志愿者活动,但是之前我不怎么关注这事,还是最近我的朋友把我拉过去的,因此才接触的志愿者。
作为一个志愿者,也是有要求的,首先就要有耐心、细心,因为有的活动是很需要耐心的,比如养老院的活动。
在做志愿者时,要随时关注消息,一旦有活动就必须团结起来开展活动,要迅速的集合。
近期一次活动,我因为不熟悉这个要求,就去晚了,害得大家等我很久,耽误了很多事情,也因此活动被迫推迟,所以我是很愧疚的,不然就可以早点到达目的地,配合好志愿者的工作。
也是经过了那一次,我对之后的未开展的活动很是关注,不希望自己迟到给他人带去麻烦。
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学到东西的,参加了一次,就喜欢上了志愿者这个身份了,虽然有时候会很辛苦,但是我却自得其乐,很享受和大家一起的感觉,也很喜欢这种过的充实的生活。
原本进入大学,因为时间很充裕,基本上上完课就没有什么事了,都是自己去支配时间,而我又是一个不怎么会去利用时间的人,一般都是无聊待在寝室打游戏,现在当了志愿者,我觉得很充实,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了。
在搞活动时,跟别人一起做事,是很棒的事情。
我想我这个大学不会太无聊了,以后有活动就去参加,不仅仅能够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还能交到一些朋友,没有事的时候还能一起出去玩,怎么都是赚到的。
就志愿者本身来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棒的职业,能够帮助到他人,也算是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跟着大家一起,感觉很幸福,在活动中,我遇到不懂的,他们也都会指导我,对此特别的感谢这个团体,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我现在对志愿者充满着兴趣,我想我在这个大学里会一直坚持下去,会去让更多人接触到志愿者,然后参与进来,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到他们。
如何利用外语学习开展志愿者工作

如何利用外语学习开展志愿者工作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变得越来越重要。
外语不仅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参与国际志愿者工作的利器。
在国际志愿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外语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外语学习开展志愿者工作。
一、选择适合的志愿者项目志愿者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语言能力。
首先,了解自己的外语水平,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参与某个特定志愿者项目的语言要求。
其次,选择与自己外语水平相匹配的志愿者项目,以保证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外语的作用。
例如,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较好,可以选择参加国际学生交流组织的志愿者项目;如果你懂法语,可以选择参加国际组织的法语翻译志愿者项目。
二、加强外语学习参与志愿者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在开展志愿者工作之前,有必要加强外语的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外语水平:1. 自学: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教学视频、学习软件等,进行自学。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 参加语言培训班:报名参加专业的语言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外语水平。
培训班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可以帮助学员更有效地掌握外语。
3. 创造语言学习机会:多与外语母语人士交流,参加语言沙龙、交流活动等,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同时,结交外国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三、参与志愿者工作完成外语学习后,可以选择参与志愿者工作,将所学的外语能力应用于实践中。
参与志愿者工作有以下几个好处:1. 语言实践:通过与外国志愿者或当地人的互动,可以进行实际的语言实践。
与母语人士交流,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提高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文化交流: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与当地人交流,可以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3. 人际关系:志愿者工作可以帮助建立国内外的人际关系网,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交朋友。
最新国外志愿服务状况

国外志愿服务状况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现代志愿服务发端于西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志愿服务事业遍及世界各地。
一、源于宗教的慈善——国外志愿服务起源与发展志愿服务的精神源于古老的宗教慈善观念,但这不等于有人认为的志愿服务起源于宗教慈善活动。
因为,慈善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慈善行为是人类共有的行为。
英文“慈善”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aritas”,意思是“对他人的爱”或是“对有需求的人或贫困的人行善和慷慨施舍”;另一来源于拉丁语的词“philallthropy”也蕴涵着“对人的爱”。
当慈善针对的是不确定的人群时,就演变成为公益。
而公益和志愿是志愿服务的共生体,是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公益优于私益。
”这种公益思想与现代的志愿精神是相吻合的。
当然,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对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促成现代志愿服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西方志愿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现代志愿服务兴起于19世纪初。
在工业革命初期,大批英国农民因“圈地运动”失去土地,不得不受资本家的剥削。
工人们的命运极为悲惨,这时,以宗教慈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济贫组织纷纷建立起来。
1869年,英国牧师亨利·索里召集独立分散的慈善组织在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及抑制行乞协会”,后很快改名为“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简称COS)。
1877年,一位曾到英国考察慈善组织协会的美国牧师韩福瑞·哥尔亭,在布法罗(buffalo)组织成立了美国的第一个慈善组织。
(二)发展壮大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在慈善组织的基础上诞生了第一批志愿者组织。
当时,由于战争造成的重大破坏和交战国人民之间的敌视,志愿者组织主要是参与国家重建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在这期间,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志愿服务也逐渐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王左丹(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WANG Zuo -dan(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收稿日期:2013-05-29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
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
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
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
例如,/马克社区0(Community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
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
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第32卷第7期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Jul .2013领域广泛开展。
必须要指出的是,大自然灾害特别是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对日本志愿活动发展起到了洗礼作用。
由于地震频发,日本大学非常积极支持青年志愿活动,为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和鼓励措施。
到1999年,已有100多所大学积极推行将志愿者活动纳入正式课程的教育实验。
另外,还有一些高等学校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设置咨询窗口、组织讲座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还有许多大学都设立了志愿者活动中心,积极支持学生们的志愿活动。
(四)韩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韩国志愿服务历史悠久,数据显示,早在1999年韩国便有近1600个志愿服务组织,有志愿者315万人。
[1](P271-272)在近代,随着基督教传入韩国,韩国的基督教组织开始将西方的志愿服务理念和活动介绍给韩国国民。
这些理念和活动与韩国历史形成的互帮互助、慈善救助相结合,推动着韩国的志愿服务事业。
到20世纪70年代,各种社会志愿团体纷纷成立,志愿服务宣传教育业逐渐普及。
特别是在1986年和1988年分别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期间,大批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
在韩国,大学是志愿活动的重要培养地和资源中心。
国立、公立大学在选拔学生时要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作为考核的内容,志愿服务活动也被设为教育科目。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9%左右,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韩国教育部特别设立了学生服务活动信息指导中心,对青年大学生的志愿活动加以规范。
二、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探析(一)志愿服务参与全民化美国志愿服务普及推广非常深入民心。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的志愿者组织超过100万个,美国大学有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组织,新生在入学时往往会选择几个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
约1P4的美国人当过志愿者,其中每人平均每周当志愿者的时间为315小时,从1992年开始,每年10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美国志愿者活动日。
1997年参加了这一节日的大学生达到130万,1999年则超过了200万,这反映出在美国做志愿者是全民普遍的意愿。
[2](P101)在美国大学生看来,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为社会作贡献,更可以显示自己才能、扩大社会交往,甚至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实现理想与抱负和赢得社会尊敬。
(二)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化美国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非常严密。
例如,对培训的要求,志愿者接受必要的培训并承担相应责任;志愿者不能在活动中利用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谋取个人利益;志愿者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提供服务。
志愿者组织会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匹配志愿者的能力水平,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
在韩国,教育部特别设立了学生服务活动信息指导中心,负责推动和规范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活动。
韩国政府规定,大学生要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教育科目进行实施。
韩国在1972年建立了韩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委员会(KUCSS),目前有201所大学成为该会会员。
KUCSS的目标在于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激励他们的志愿精神。
(三)志愿服务运作市场化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生存发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据统计,在2003年,有27%的公民会每个月参加至少一次志愿工作,途径包括参加俱乐部、协会或其他组织活动;有39%的公民表示一年最少参加一次志愿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是在校大学生。
[3]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市场化、公司化运作。
在英国,基本上每一个志愿组织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学生通过加入这些组织实现志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
因为资源(志愿者、社会捐献资金、政府拨款)有限,不同志愿组织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所以,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往往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会精心设计活动。
志愿组织都在探索经营生意,谋求利润,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
(四)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有资料显示,2003年日本有716%的大学引进志愿服务课程,其中26%属于必修课,74%属于选修课,学分从1个到4个不等。
学校要求参与课程的学生在社区、医院或其他机构做志愿服务,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课程。
通常,志愿服务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负责完善,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心负责推动落实。
学生完成志愿服务规定小时数后,向课程老师递交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将成为学生履历的一部分。
在1995年的大地震中,135万志愿者参与了紧急援助活动,其中志愿者主力是学生,比例高达75%,青年学生志愿者的崛起并日益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力军,让日本社会和政府调整了志愿服务政策。
此后,日本政府对非营利部门和志愿服务给予积极支持,50%的大学借此机会建立了志愿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大学志愿精神,以此提高教育机构的声誉。
志愿精神教育已经成为日本教育成功的一种体#96#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7月现。
[1](P271)(五)志愿服务研究阵地化目前,韩国有12个大学建立了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就志愿服务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并在南汉城大学建立了志愿服务系,设置的课程包括志愿服务计量、志愿者管理、志愿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经济学等等。
各个志愿服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很活跃,并拥有若干出版物。
三、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一)更新志愿服务理念理念是推动志愿服务的核心。
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树立现代志愿服务理念,要从传统的慈善救济转向现代志愿服务,从政治考量转向社会考量,从社会动员转向个体选择,从短期宣传转向品牌推广。
传统慈善行为大多体现为有能力、有财富的人帮助无能力、无财富的人,在/助人0的同时,也显示出助人者的优越姿态。
而现代志愿服务强调的是/互助0和/共赢0。
一直以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带有比较浓重的政治意味,认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