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中各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反应原理及控制条件

合集下载

电镀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电镀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电镀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电镀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有很多种,比方化学沉淀、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化学复原法、铁氧化法、电解法、溶剂萃取分别、吸附法、膜分别技术、离子交换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技术等。

一、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法是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中和沉法和硫化物沉淀法等。

二、中和沉淀法在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参加碱进展中和反响,使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加以分别。

中和沉淀法操作简洁,是常用的处理废水方法。

实践证明在操作中需要留意以下几点:(1)中和沉淀后,废水中假设pH 值高,需要中和处理后才可排放;(2)废水中常常有多种重金属共存,当废水中含有Zn、Pb、Sn、Al 等两性金属时,pH 值偏高,可能有再溶解倾向,因此要严格掌握pH 值,实行分段沉淀;(3) 废水中有些阴离子如:卤素、氰根、腐植质等有可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要在中和之前需经过预处理;(4)有些颗粒小,不易沉淀,则需参加絮凝剂关心沉淀生成。

三、硫化物沉淀法参加硫化物沉淀剂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除去的方法。

与中和沉淀法相比,硫化物沉淀法的优点是: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更低,而且反响的 pH 值在7—9 之间,处理后的废水一般不用中和。

硫化物沉淀法的缺点是:硫化物沉淀物颗粒小,易形成胶体;硫化物沉淀剂本身在水中残留,遇酸生成硫化氢气体,产生二次污染。

为了防止二次污染问题,英国学者争论出了改进的硫化物沉淀法,即在需处理的废水中有选择性的参加硫化物离子和另一重金属离子(该重金属的硫化物离子平衡浓度比需要除去的重金属污染物质的硫化物的平衡浓度高)。

由于加进去的重金属的硫化物比废水中的重金属的硫化物更易溶解,这样废水中原有的重金属离子就比添加进去的重金属离子先分别出来,同时防止有害气体硫化氢生成和硫化物离子残留问题。

四、氧化复原处理1、化学复原法电镀废水中的Cr 主要以Cr6+离子形态存在,因此向废水中投加复原剂将Cr6+复原成微毒的 Cr3+后,投加石灰或NaOH 产生 Cr(OH)3 沉淀分别去除。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理及控制条件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理及控制条件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理及控制条件物理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将重金属颗粒从废水中分离或沉淀。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澄清、絮凝、过滤、膜分离等。

澄清是利用重金属颗粒的沉降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絮凝则是通过加入絮凝剂使重金属颗粒结合成较大颗粒,便于沉降或过滤。

膜分离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将水和重金属离子分离。

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的分离。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沉淀、离子交换、络合、螯合等。

沉淀是将重金属离子与一些特定物质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物。

离子交换是利用具有固定亲合性的树脂将重金属离子从废水中吸附出来。

络合是指重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反应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螯合是通过加入螯合剂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使其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络合物。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蓄积和转化能力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微生物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转化。

吸附是指微生物细胞表面的胞外多糖或泌胺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转化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成不溶性的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等。

生物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需要控制一些条件以确保处理效果。

首先是调节pH值。

不同重金属离子对pH值的适应性不同,一般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重金属离子选择相应的pH值来实现处理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是控制温度。

温度对微生物的活性和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废水处理。

此外,还需控制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溶液中其他的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和添加剂的用量等因素,以调节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

总之,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原理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同时,通过调节pH值、温度、重金属离子浓度和用量等控制条件,可以提高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进行专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控制。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原理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原理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原理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的技术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悬浮物质、有机物质等分离、沉淀、吸附、还原、氧化等操作,最终将重金属降至安全排放标准以下。

1.机械预处理:废水经过格栅、砂沉池等机械设备的处理,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2.化学沉淀:废水经过给药设备通入化学药剂,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成沉淀物,进而以沉淀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铁等。

3.吸附:废水经过吸附剂处理,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到吸附剂的表面,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4.活性污泥法: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和吸附的方式去除。

通过调节废水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等条件,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吸附并还原重金属离子。

5.离子交换:废水通过离子交换柱,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其他离子交换,使重金属离子和废水分离。

6.膜分离:废水经过膜过滤、膜分离等技术,利用膜的微孔、分离层等特性,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纯净水得到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得以集中处理。

以上是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还可以通过电解、浮选、气浮、化学氧化等技术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处理要求、运行成本等因素,以达到高效处理和循环利用废水资源的目的。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理及控制条件(20200831054011)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理及控制条件(20200831054011)

重金属废水反应原理及控制条件1. 含铬废水 .........................2. 含氰废水 .........................3. 含镍废水 .........................4. 含锌废水.........................5. 含铜废水.........................6. 含砷废水.........................7. 含银废水.........................8. 含氟废水.........................9. 含磷废水.........................10. 含汞废水 ........................11. 氢氟酸回收 ........................12. 研磨废水 ........................13. 晶体硅废水 ........................14. 含铅废水 ........................15. 含镉废水 ........................1. 含铬废水前处理废水包括镀前准备过程中的脱脂、除油等工序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悬浮物、石油类、磷酸盐以及表面活性剂等。

电镀含铬废水的铬的存在形式有Cr6+和Cr3+两种,其中以Cr6+的毒性最大。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

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主要以CrQ2_和两种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CwQ2-形式存在,碱性条件下则以CrQ2「形式存在。

六价铬的还原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较快,一般要求pHv4,通常控制pH2.5〜3。

常用的还原剂有: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二氧化硫、水合肼、铁屑铁粉等。

还原后Cr3+以Cr (OH 3沉淀的最佳pH为7〜9,所以铬还原以后的废水应进行中和。

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手册

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手册

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手册概要电镀废水是一种工业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有效的电镀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是工业环保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手册旨在介绍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实例,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电镀废水的特性及影响1. 电镀废水的特性电镀废水中主要含有镍、铬、铜、锌等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化合物、酸性废水等污染物。

这些物质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 影响电镀废水的排放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加速水资源的污染和土壤的盐碱化。

对承受污染的水资源、土壤,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

二、电镀废水处理技术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器,将有机废水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生物体或生物膜的形式富集或分解重金属离子。

2. 吸附处理技术吸附处理技术利用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氧化铁等吸附剂,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吸附剂表面,实现废水的净化处理。

3. 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借助电解电极的作用,运用电沉积、电析、电吸附、电脱色等原理,有效降解电镀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去除重金属离子。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等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分离作用,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回用。

三、电镀废水回用技术1. 膜处理技术通过反渗透膜或离子交换膜等高效的膜处理技术,可以将经过处理的电镀废水中的水分和部分溶解的有机物质和离子物质分离出来,获得高品质的水资源。

2.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电镀废水中的离子物质吸附或交换,去除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获得清洁的水资源。

3. 水蒸发浓缩技术通过自然蒸发或机械蒸发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得到浓缩后的废水和清洁的水资源。

电镀废水的处理原则

电镀废水的处理原则

电镀废水的处理原则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但其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含有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电镀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电镀废水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要有效处理电镀废水,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是非常关键的。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和吸附来实现。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加入沉淀剂或吸附剂来与之反应,形成沉淀颗粒或吸附物,从而使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降低。

其次,要将电镀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掉。

有机物是电镀废水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较高的化学氧化还原需氧量(COD)。

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处理法。

化学氧化法使用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而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此外,在处理电镀废水时,还应注意去除废水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如酸碱和氰化物。

酸碱是电镀过程中所用到的调节剂,而氰化物则是一种有毒物质,容易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对酸碱的处理可以通过中和和沉淀来进行,而氰化物则可以通过氧化和吸附来去除。

最后,处理过程中还应注重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电镀废水中含有不少金属离子,这些金属可以通过新的电镀过程回收利用。

电镀废水中的贵重金属如银、金、铜等可以通过电解析出来,然后用于再生电镀。

这样不仅可以化废为利,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综上所述,处理电镀废水的原则是降低浓度、降解有机物、去除有害物质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采取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以有效处理电镀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对于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镀废水治理原理

电镀废水治理原理

电镀废水治理原理
电镀废水治理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循环利用。

物理处理是通过沉淀、悬浮、过滤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或颗粒物进行分离。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静态沉淀池、机械化粪池、过滤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使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积下来或通过力的作用将其分离。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或可去除的化合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

例如,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金属沉淀,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生长等产物。

生物处理可以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促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而厌氧处理则是在无氧条件下,以微生物为主体,通过厌氧发酵作用将有机物降解。

除了上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还可以采用高级氧化方法来处理废水,如紫外光照射、臭氧氧化等。

这些方法能够利用高能量的光、氧化剂等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解有机物。

综上所述,电镀废水治理的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或转化其中的污染物,以达到环境要求。

这些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废水特点和排放要求进行合理的组合和使用,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原理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原理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原理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首先,废水经过初次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以及悬浮物,常用的初步处理方法有物理沉淀、筛网过滤和气浮等。

这些方法主要利用重力沉降、过滤和气泡浮升的原理将悬浮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废水经过化学处理。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絮凝和沉淀等。

在这些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如石灰、聚合物等被添加到废水中,通过与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聚集成团,便于后续的沉淀和分离。

然后,废水经过生物处理。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被送入生物反应器,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有机物。

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同时,一些特殊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重金属离子来进行生物吸附和生物沉淀,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最后,经过以上处理过程后的废水,可以通过最后的净化处理来达到排放标准。

常见的净化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深度过滤和消毒等。

这些方法可以去除废水中残留的微量有机物和微生物,确保废水的环境安全性。

总结起来,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
理、生物处理和净化处理等环节,通过这些处理步骤的组合和配合,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物,最终达到对废水进行处理和排放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废水反应原理及控制条件1.含铬废水 (2)2.含氰废水 (3)3.含镍废水 (4)4.含锌废水 (5)5.含铜废水 (6)6.含砷废水 (8)7.含银废水 (9)8.含氟废水 (10)9.含磷废水 (11)10.含汞废水 (11)11.氢氟酸回收 (13)12.研磨废水 (14)13.晶体硅废水 (15)14.含铅废水 (17)15.含镉废水 (17)前处理废水包括镀前准备过程中的脱脂、除油等工序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悬浮物、石油类、磷酸盐以及表面活性剂等。

电镀含铬废水的铬的存在形式有Cr6+和Cr3+两种,其中以Cr6+的毒性最大。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

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主要以CrO42-和Cr2O72-两种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Cr2O72-形式存在,碱性条件下则以CrO42-形式存在。

六价铬的还原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较快,一般要求pH<4,通常控制pH2.5~3。

常用的还原剂有: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二氧化硫、水合肼、铁屑铁粉等。

还原后Cr3+以Cr(OH)3沉淀的最佳pH为7~9,所以铬还原以后的废水应进行中和。

(1)亚硫酸盐还原法目前电镀厂含铬废水化学还原处理常用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有时也用焦磷酸钠,六价铬与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4H2CrO4+6NaHSO3+3H2SO4==2Cr2(SO4)3+3Na2SO4+10H2O2H2CrO4+3Na2SO3+3H2SO4==Cr2(SO4)3+3Na2SO4+5H2O还原后用NaOH中和至pH=7~8,使Cr3+生成Cr(OH)3沉淀。

采用亚硫酸盐还原法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①废水中六价铬浓度一般控制在100~1000mg/L;②废水pH为2.5~3③还原剂的理论用量为(重量比):亚硫酸氢钠∶六价铬=4∶1焦亚硫酸钠∶六价铬=3∶1亚硫酸钠∶六价铬=4∶1投料比不应过大,否则既浪费药剂,也可能生成[Cr2(OH)2SO3]2-而沉淀不下来;ORP= 250~300mv④还原反应时间约为30min;⑤氢氧化铬沉淀pH控制在7~8,沉淀剂可用石灰、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含氰废水来源于氰化镀铜、碱性氰化物镀金、中性和酸性镀金、氰化物镀银、氰化镀铜锡合金、仿金电镀等含氰电镀工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重金属离子(以络合态存在)等。

氰化镀铜,氰化镀铜作为暂缓淘汰镀铜方式,主要组分,氰化亚铜,氰化钠,Cu(CN)2- 以络离子形式存在,铜离子被氧化,氰化物也被氧化,而Fe(CN)64- 被氧化后仍然以络离子存在,所以氰离子并不能解离氧化,增加了破氰难度。

氰化物镀锌,在镀锌工艺中占比不高。

采用碱性氯化法,分两阶段破氰,第一阶段为不完全氧化将氰氧化成氰酸盐:CN-+OCl-+H2O==CNCl+2OH-CNCl+2OH-==CNO-+Cl-+H2OCN-与OCl-反应首先生成CNCl,再水解成CNO-;其反应速度取决于pH值、温度和有效氯浓度,pH值越高,水温越高,有效氯浓度越高则水解的速度越快高,据报导CNO-的毒性仅为CN-毒性的千分之一;pH=10~11和ORP=350~380mv第二阶段为完全氧化阶段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2CNO-+3ClO-+H2O==2CO2+N2+3Cl-+2OH-;pH=7.5~8.5、ORP=600~640mv药剂投加量第一阶段 CN-:Cl2=1:3第二阶段 CN-:Cl2=1:4两阶段合计 CN-:Cl2=1:7~8第三阶段为混凝阶段加入氢氧化钠充分搅拌,全程对混合液的pH=9.5~10.5进行监控,同时加入PAC形成悬浮固体(此ph条件下可以有效去铜)含镍电镀废水是指电镀镍时所产生的清洗水,一般分为电镀镍废水和化学镀镍废水。

电镀镍废水的成分比较简单,一般多为镍离子以及硫酸根等,化学镀镍废水成分复杂,除了镍离子外,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络合剂,比如柠檬酸、酒石酸、次磷酸钠等。

在电镀废水处理标准中,国家表一标准要求镍排放标准不高于1mg/L,国家表二标准要求不高于0.5mg/L,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电镀废水治理工程规范》中要求含镍废水需要单独收集,并且镍需要处理至标准才能排放至综合池。

针对电镀含镍废水以及化学镀镍废水,可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处理,化学沉淀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其中,电镀含镍废水可以直接采用加碱至11,PAC混凝,沉淀出水,镍即可达标,如果含镍废水中混有前处理废水,那么需要在加碱之后的出水加入少量重金属捕集剂重金属捕集剂进行螯合反应,重金属捕集剂重金属捕集剂可以把镍离子从低浓度处理至达标。

反应原理:(沉淀)NI2+ +2OH- == NI(OH)2反应条件: pH=10~11含有络合剂的含镍废水,首先应该考虑破络,然后进行化学沉淀。

破络方式:➢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破络;(EDTA,胺类)氧化池内控制pH值2-3、ORP值450-500mV,因原水属于中性或偏碱性,调至酸性PH为2-3时消耗大量的酸液,破络后还需再调至碱性PH在8-9左右沉淀铜,又消耗大量的碱液,处理费用较高。

➢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破络;(柠檬酸、酒石酸)氧化池内控制pH值控制在10以上、➢双氧水破络,原水水质6-8条件下,双氧水破络效果优于次氯酸钠,双氧水投加量为0.34ml/l(340ppm),最佳反应时间40分钟,破络后沉淀最佳ph=10.5,但是会造成污泥上浮;➢臭氧破络;在偏碱性条件下,臭氧分子在OH-的催化下容易分解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比臭氧有更强的氧化性,反应速度快,氧化更彻底。

最佳反应时间30分钟,ph控制在7以上(9~10)。

➢芬顿芬顿氧化主要以H2O2与Fe2+ 组合的Fenton试剂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将大分子有机物开环,最终氧化分解。

(芬顿氧化技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针对含苯环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芬顿试剂的主要药剂是硫酸亚铁与双氧水与碱。

先通过正交实验将硫酸亚铁与双氧水的投加比例得出(一旦控制不好便容易返色)。

再按照先调PH=2~4,投加硫酸亚铁,再投加双氧水,再进芬顿试剂投加顺序与污泥沉降处理行pH值调节的顺序进行投加。

在硫酸亚铁投加后反应15分钟左右,再进行双氧水的投加,反应20~40分钟后再加入碱回调pH值,处理效果更佳。

如果确定芬顿反应进行彻底,可在水中投加非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它可以帮助污泥加速沉降。

利用硫酸亚铁芬顿对一些高色度与高COD废水的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95%。

(参考值ORP=350mv)➢CaO、Bacl2(钡盐)4.含锌废水锌是一种两性元素,它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水,并具有弱碱性和弱酸性,故其化学式可写作:碱式:Zn(OH)2,酸式:H2ZnO2。

由于它呈两性、故在强酸或强碱中能溶解。

在锌酸盐溶液中加适量的碱可折出Zn(0H)2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的碱,沉淀又复溶解;但反之,在锌酸盐溶液中,加适量酸也可析出Zn(0H)2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的酸、沉淀又复溶解。

锌的氢氧化合物为两性化合物,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沉淀返溶而使出水超标。

所以在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锌废水的过程中,要注意pH值的控制。

反应原理Zn2+ + 2OH- ===Zn(OH)2(沉淀)反应条件:ph=8.5~9,5.含铜废水氰化镀铜主要用于多层电镀的底层或中间镀层,如电镀铜/镍,铜/镍/铬,铜/铜/镍/铬,镍/铜/镍/铬等。

由于金属铜的电极电位较正,在钢铁件上镀铜,其性质为阴极性镀层,因此对基体没有电化学保护作用。

作装饰性单层镀铜(如灯具)必须用透明漆作保护。

线路板、电镀含铜废水中,大部分为络合铜,同时存在游离态铜。

对水中存在的游离态金属离子可以通过调碱的方式,使水中金属单质达到共沉淀值或通过使用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高分子混凝剂进行强化混凝处理。

但水中的络合铜稳定性强,难以通过以上方式去除,需要先进行破络处理。

络合铜废水除二价铜离子(Cu2+)外,还有大量的络合铜存在。

线路板废水中与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铜氨络合物[Cu(NH3)4]2+、铜氯络合物[Cu(Cl-)4]2+和铜EDTA络合物[Cu(EDTA)] 2+,有的线路板厂将络合废水分为氨铜废水(主要污染物是铜氨络合物[Cu(NH3)2+4])和化铜废水(主要污染物是铜EDTA 络合物[Cu(EDTA)] 2+)。

对于铜氨络合物[Cu(NH3)4]2+、铜氯络合物[Cu(Cl-)4]2+和铜EDTA络合物[Cu(EDTA)]2+,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硫酸亚铁作为破络剂,其机理在于绿矾溶解后所生成的Fe+具有将络合铜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一价铜离子,一价铜离子与氨、DETA、氯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就不再稳定,一价铜离子容易与水中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经亚铜沉淀。

以Cu(CN)32-为例(氰化镀铜中,铜离子多以一价存在),由于铜易从+1价被氧化为+2价,尽管Cu(CN)32-的络离子稳定常数较大,但二价铜不能与氰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所以Cu(CN)32-还是很容易被氧化,结果+1价铜变为+2价铜,氰化物被氧化。

Fe(CN)64-则不然,由于其稳定常数比较大,一般有效氯浓度低或反应温度低时不易被氧化,当强化反应条件使+2价铁被氧化为+3价时,由于Fe(CN)63-仍十分稳定,所以氰离子并不解离,也不氧化。

反应原理:Cu2+ +2OH- == Cu(OH)2(沉淀)反应条件: pH=9.5~10.5含有络合剂的含Cu废水,首先应该考虑破络,然后进行化学沉淀。

破络反应➢硫化钠将硫化物(硫化钠)加入含络合铜的废水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控制废水的pH值在9~10.之间,再适量添加聚丙烯酰胺(PAM),形成溶度积很小的难溶沉淀物硫化铜(CuS),在PAM的作用下将铜离子从废水中除去。

硫化物沉淀法可以将含络合铜废水中的含铜量降低到0.5mg/L以下。

在ph=9~10时,硫化钠中硫离子能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其稳定常数高于二价铜和氨、EDTA、氯离子等置换出来,形成黑色的硫化钠沉淀。

但是CuS有形成胶性溶液的倾向(能透过滤纸),需要添加絮凝剂使之形成大的絮体共同沉降下来。

采用此方法处理PCB络合废水,往往因为沉淀池沉淀效果不好,使出水不能稳定达标。

另外,由于没有硫化物在线监测仪器,工程上往往需要过量投加Na2S,过量的S2-使废水产生恶臭,需要添加亚铁盐使之沉淀下来,不然会造成二次污染。

➢硫酸亚铁由于在酸性条件下,EDTA-Cu的稳定常数小于EDTA-Fe3+的稳定常数(pH=4,EDTA-Cu的稳定常数的对数值lgK稳=10.2,EDTA-Fe3+的稳定常数的对数值lgK 稳=14.7),因此,向PCB络合废水中加入Fe3+可以将Cu2+置换出来,即将络合态铜离子转化成游离态铜离子,然后调高废水的pH值,可以将Cu2+完全沉淀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