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点评

合集下载

2018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

2018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

2018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回放】题目。

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最懂我的那个人我已经活了400多岁了。

我是地坛。

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了我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颓了一段段高墙,四周的老柏树,也愈见苍幽。

游人一茬又一茬,但我感觉到没有人能真正懂我。

在那样的一个下午,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残疾的青年在宁静的园中现出了自己的身影。

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我的内心忽然一颤。

仿佛是一种宿命,我知道,一个最懂我的人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

慢慢我知道他叫史铁生,因为残疾,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我伴他在树下徘徊,看一些孩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

我对他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

他仿佛听到了,四肢猛地一震,在园中扶椅徘徊,不时沉静地思索。

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他思索着归去。

后来他便常常来我这里,在阳光下,抑或雨后,与我无言地对话。

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在一抹生的希望中,我让他明白,要学会感思在一次次的徘徊中,我让他看到,爱是生命的密码。

他逐渐明白了我的思想,同时也坚定了不死的决心。

当然,有些思想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这时,我便与他一同聆听祭坛深处的唢呐声。

在苍茫的夜色中,坦坦荡荡,独对苍天,只听得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

而他便从这唢呐声中懂得我的思想:在牵牛花初开的时间,葬礼的号角已然吹响。

在死亡中,他懂得永恒;在时光静寂之处,他看见了无穷之动。

他也常常告诉我,生的希望响得嘹亮,响在过去,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久不散。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我跟他交谈着永恒的孤独,永恒的追寻。

他也同我倾诉着生命的勇气与美好。

就这样,在无言中他领会着我的心绪;在一片沉静中谛听我的消息;在如光似水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赞美生命的欢唱,一同领悟和思考生命的永恒。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着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两部名着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A2.B3.(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1)①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

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

②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2)②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

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走。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芳香油不同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6.(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②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竹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竹笼子上方贴有“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二、现代文阅读(一)7.(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

“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2018年河南省、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析

2018年河南省、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析

2018年河南省、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析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最懂我的那个人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读材料,写作文工欲论人者,察己常疏。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析:从题目上看,贴近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两个作文题中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一个。

这个题目写作的范围较广,可以写父母、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等,但是要注意题目中的“那个人”,是写一个人,而不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最懂我”。

突出“最”,说明懂我的人很多,但“那个人”是“最懂”的,无形之中形成对比。

这个“懂”,应该是理解、支持等意思,也是这篇作文的立意所在。

文章的事件中应该是双主人公——“那个人”和“我”。

只要表达出“那个人”是最理解我的人,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来表现,写出他理解我、支持我的事件的过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文章的重点在于过程。

考生可以把情节设计得波折难忘,而不是空洞泛滥的抒情。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并不难写,但对于平时背作文、考试老是套作的学生来说,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内容和题目不贴合或内容空洞的情况。

第二篇材料作文,从要求上可以看出作文的立意比较宽泛,主题可以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细微处之处见人格”等入手,这些都可以当做文章的立意或题目,以这样的立意写成记叙文、议论文,都能大展风采。

第二个作文选题也有一定的难度,若写议论文,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学生很难找到合理的议论文论据。

占有丰富论据的学生,若围绕这样的论点展开论述,或者用分论点的形式来论述观点,论据典型、有说服力,会写出不错的文章。

“物依稀为贵”,相信这样充实的议论文,在众多记叙文中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导写与展示复习过程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导写与展示复习过程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导写与展示【中考真题】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文题解读】2018年河南省的这道作文题目中依然包含“我”字,在命题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显然意在鼓励考生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抓住题眼,审清题目首先确定题目是让写一个人,题目中的“最”有对比的意味,所以在写作时要有铺垫,可以先写一些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懂”的意思是理解,很多同学不琢磨题意,直接写父母之爱,让自己感动等。

虽然感人,但是跑题了。

二、围绕人物,写出细节写作时重点写主人公“懂我”的过程,既要写哪件事最懂你,哪个镜头最懂你,又要写出曲折来。

同时,“懂我”的过程要写出“那个人”的细节,让人物形象丰盈、鲜活。

三、篩选材料,写出高度这个题目,看起来平常,但仔细玩味,立意还真得独特才行。

首先,选材得有一定高度,你要让最懂你的人理解你什么?这个“什么”,最好有“格调”、有“水平”,即你想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这些内心的东西,最好独特且有意义。

如果还写考试成绩上遇到挫折,这个人如何懂你,等等,显然落入了窠臼。

其次,如果这个“我”不仅局限于人物自己,而是指代事物,这样就会充满新意,胜人一筹。

【佳作示例】最懂我的那个人一考生我已经活了400多岁了。

我是地坛,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了我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褪淡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颓了一段段高墙,四周的老柏树,也愈见苍幽。

游人一茬又一茬,但我感觉到没有人能真正懂我。

在那样的一个下午,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残疾的青年在宁静的园中现出了身影。

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我的内心忽然一颤,仿佛是一种宿命,我知道,一个最懂我的人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

慢慢地,我知道他叫史铁生,因为残疾,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我伴他在树下徘徊,看一些孩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

我对他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他仿佛是听到了,四肢猛地一震,在园中扶椅徘徊,不时沉静地思索。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________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荀子》)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即于信。

(《韩非子》)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

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

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

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

“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见右图)(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0字左右。

2分)(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6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与展示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与展示

龙源期刊网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与展示
作者:魏得强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8年第25期
【中考真题】
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
【文题解读】
2018年河南省的这道作文题目中依然包含“我”字,在命题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显然意在鼓励考生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题眼,审清题目
首先确定题目是让写一个人,题目中的“最”有对比的意味,所以在写作时要有铺垫,可以先写一些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懂”的意思是理解,很多同学不琢磨题意,直接写父母之爱,让自己感动等。

虽然感人,但是跑题了。

二、围绕人物,写出细节
写作时重点写主人公“懂我”的过程,既要写哪件事最懂你,哪个镜头最懂你,又要写出曲折来。

同时,“懂我”的过程要写出“那个人”的细节,让人物形象丰盈、鲜活。

三、筛选材料,写出高度
这个题目,看起来平常,但仔细玩味,立意还真得独特才行。

首先,选材得有一定高度,你要让最懂你的人理解你什么?这个“什么”,最好有“格调”、有“水平”,即你想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这些内心的东西,最好独特且有意义。

如果还写考试成绩上遇到挫折,这个人如何懂你,等等,显然落入了窠臼。

其次,如果这个“我”不仅局限于人物自己,而是指代事物,这样就会充满新意,胜人一筹。

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点评
2018年河南省中考的作文题目延续了传统的“二选一”模式,分别是:
一、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读材料,写作文。

1.工欲论人者,察己常疏。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2.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今年中招考试的作文,整体比较容易,题目也比较平和,如果让你去写,你会不会写?你将如何去写?
如果不会写,就来看看老师的建议吧。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老师们如何看待作文题目吧。

名师点评
“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点评名师
郑州市二七区京广实验学校迎宾校区九年级语文老师、教务处副主任董建扩
董建扩老师认为,今年的中考语文作文既让老师觉得是“意料之中”的,又感觉有点儿“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在于,形式上,今年的中考作文表现稳定,延续了往年的出题模式,“二选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学生们比较容易下笔。

内容上,题目一是“最懂我的那个人”,学生只要突出“理解”“懂我”等关键词都不会写跑题,可以写成记叙文;
题目二是材料作文,虽然今年的材料是以古文给材料,但整体比较容易理解,也没有陷阱,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到中心意思,既可以写成记叙文,又可以写
成议论文。

“以古文给材料,突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修身做人方面的影响是历史悠久的,这与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高度一致。

”董建扩说。

另外,今年的题目虽不难,但第一题还是让老师感觉有点儿“意料之外”的。

“在以往的训练中,老师和学生更多地是接触写事儿的题目,而今年题目一明显是专门写人的,虽然难度不大,但跟平时相比,还是有点儿‘意料之外’的感觉。

”董建扩说。

最后,今年的作文题目,包括整张语文试卷都出得比较平和,能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很多学生一下考场就觉得发挥得不错,这也侧面表明今年题目出得不错。

”董建扩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