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件第4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5张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
乾隆接见英国 使臣马嘎尔尼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当作 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 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 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 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 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 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 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 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2)内容:
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乾隆帝为何如此傲慢?乾隆在对 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 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 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2)闭关锁国政策。 (3)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
2、原因: 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 ②战国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
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 统治等问题。
③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这些者不利于封建 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 进步。 3、目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 革与调整? 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 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 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 地制度是屯田制和均田制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 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1.时间: (1)开始实行: (2)发展完善: (3)瓦 解:
北魏 隋唐前期 唐中后期
均田制
2.土地来源: 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
4.性质: 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5.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 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 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巩固
1、《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 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 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 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2、《商君书·垦令》①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 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 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 ② “利出于地,则民 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③ “国待农战而安, 主待农战而尊。 ”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代 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
的 经
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济
政
策
A
第
4 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
课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古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代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的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经
济
政 策
B
第 5.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
4 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课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根本
经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济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政策 A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
A.经济基础决定的
古 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代 C.中外关系决定的
的 D.阶级关系决定的
经
济 政
A
策
第课4 8不A..正下有确列利的关于是于农古业(代的重发)农展抑商政策的评价,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古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代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的
经
济 政
D
策
第
4 9.历史上清朝的“十三行”指 课 的是 ( )
第
14.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
2.自然经济的限制作用。
3古代.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政的策,采取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 萌经芽发展的措施如:闭关锁国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4张PPT)

自 主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井田制是对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一种形 学 象称呼。从形状看,西周井田制是九田一井,一井又分为一区 习 公田和八区私田。其中八区私田是分给劳动者即奴隶和平民耕
种的。一井中田与田之间是沟洫纵横,阡陌交错,类似于一个 个的“井”字,故称“井田”。
上
的。井田制实际上是西周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师 生 互 动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
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农人数大大增多,保证赋役来源,从而
增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均田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
买卖的频繁,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问 题 情 境 五
土地兼并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 入来源。
上
下
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进新课
“重农抑商”
自 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农抑商”这一目。思考实行重 学 农抑商政策的目的、过程及影响。 习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5张PPT)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的过程
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2、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实质承认了土地私
有
3、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租佃关系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兼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并
影响: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危害统治
抑制兼并政策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亩纳税(明清)
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 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古代中国税制变革的趋势
实物税→货币税(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人头税→废除人头税(放松对人身的束缚,加快人口的自由流动)
二、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抑末)
1、最早提出: 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 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实行海禁政策?
《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 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国家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 亦不赀(计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共28张PPT)

史
料:
材料1:(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
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
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
把火烧了灯草。 材料2: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 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 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两段材料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来限制商业?
提示:从商周时期,战国,西汉和明清时期四个方面 来分析
“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武帝时 抑商原因:商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等。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时期,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其表现有垄断盐 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
中西方为什么会产生如 此大的差异?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重农抑商”
阅读思考: 1.重农抑商的首倡者是谁?提出之后产生了什么影 响? 2.西汉武帝时重农抑商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3.“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阅读讨论思考: 1.我国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的土地制度? 2.面对私田的出现,统治者如何解决 财政收入的问题呢?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 “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共18张PPT)

北魏至唐前期
历代抑制兼并: 历朝统治 者采取抑 制土地兼 并的政策 实行均田制
还有: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 正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制度
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 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 )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
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 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阅读以上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 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三、海禁与闭关政策 1.含义
海禁政策: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明清初年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 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瓦解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 小雅· 大田》
材料一:“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耕作 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 材料二: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管子· 海王篇》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春秋战国
1.生产力的发展,垦荒私 有(根) 2.春秋税制改革(直) 3.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 频繁 4. 战国商鞅变法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原因
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倭寇、反清);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 基础(根本);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3.影响
积极: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阻碍了
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 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2.井田制
__氏__族__公__社____所有。
形成
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时期,国王把 __土__地____层层分封;受封 者可世代享用土地,但不得转让与买卖,要向国王交纳
___贡__赋___
性质
时间
春秋时期
是一种土地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
课堂合作探究
主题一 “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影响
1.措施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大量农民破产,稳固农业生 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 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 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
D.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 材料信息是:皇帝的功劳,在于勤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重 视农业生产,减少商业活动,这样农民就能够变得富裕,普天之下的百姓,就 能集中心志,不去作乱。由此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 会的稳定,故C项正确;秦朝历经二世而亡,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 期,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经不起天灾和人祸,故D项不符合材 料信息。
2.影响 (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 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 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夜郎自 大。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合作探究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诠解
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在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基 本史实前提下,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时代特点,构建正确的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发展演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受政 府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
___法__律___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弊端——土地兼并
①
__政__治__经__济____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解决方式:北魏至唐朝前期的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按__人__丁____和
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但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学习反馈】
1.(判断)井田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 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
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 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答案] 提示: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 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严重后果:不利
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
2.(判断)鲁国的税制改革推动了土地私有化。
(√)
3.(思考)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非常重视土地问题,采取种种措施来制止土
地兼并,均田制是其中的典型举措。均田制能否根除土地兼并的问题,为什
么? 试 答 : _不__能__。__均__田__制__是__在__不__触__动__封__建_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前__提__下__实__行__的__,__所__以__不____
__国__有__制
瓦 原因 __私__田____;周室衰微, ___兼__并__战__争___频繁,土地转让 度
解
关系进一步发展
标志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 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 __土__地__私__有____的合法性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法,
①妨碍□20 ___海__外__市__场__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21 __世__界__潮__流____。
【学习反馈】
1.(判断)“海禁”是停止一切对外贸易。
(×)
2.(判断)“海禁”与“闭关锁国”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 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材料一中乾隆帝认为中国物产丰 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 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 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 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__恩__惠____。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 说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 开 设 洋 行 , 俾 得 日 用 有 资 , 并 沾 余 自居,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润。”
2.影响 (1)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 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 稳定。 (2)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维护了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 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__可__能__真__正__限__制__土__地__兼__并__;__土__地__兼__并__的__根__源__是_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_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
1.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11 __工__商__业____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 政权统治。
2.(判断)“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起消极作用。
(×)
3.(思考)贾谊《新书》载:“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
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其核心观点是什么?贾谊论述此观
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试答:___核__心__观__点__:__重__农__抑__商__。__根__本__目__的__:__维__护__并__巩__固__封__建__统__治__。___
主题二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 因。 (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 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3)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 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材 料 一 表 明 西 汉 初 年 政 府 采 取 ___抑__制___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命贾人
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 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许其子孙为官等。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 思考: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
3.(思考)怎样正确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试 答 : __从__总__体__上__说__是__闭__关__自__守__,__但__并__不__是__禁__绝__中__国__的__对__外__贸__易__,__一__概__排__ _斥__西__方__事__物__、__封__闭__边__界__,__而__是__严__格__限__制__对__外__交__往__。___
思考: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在材料二中黄遵宪为什么
材料二 著名爱国诗人黄 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
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答案] 提示:原因: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 方式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中国近
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 代的落伍。启示:“闭关锁国”妨碍了自身的发展,
大错。”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
展进步。
〔对点巩固2〕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
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
C.加快了收复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D项。A项是目的,不是影
【漫画解史】 鲁国“初税亩”
【历史纵横】 (教材第16页)材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晋时,土地兼 并相当严重并且十分普遍;二是当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抑制兼并,但是 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抑制兼并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 题。
【图解历史】 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
【图解历史】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资料回放】 (教材第17页)这段文字阐述了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 因。汉代的大商人囤积居奇,小商人投机钻营,他们男不耕女不织,不用付出 农民的劳苦,却购得很多的田地;他们因富足而结交王侯,权势大过官吏;他 们兼并农民土地,迫使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鉴于此,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
【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18 __倭__寇____,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19 __互__市____,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
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16 __专__卖____制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