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经过“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 思索怀疑辨别B. 辨别思索怀疑C. 怀疑辨别思索 D. 怀疑思索辨别2.关于《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 学者要会疑D. 学则须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B. 经过“辨别”“思索”““怀疑”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C. 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快速疾驰向前。
D. 90多岁的黄旭华仍坚持工作,将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毕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语言理解运用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与答案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与答案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以下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墨守成规不拘一格寸步难行富国强兵B.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C.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2.下面各句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关联词是:()(1).一切学问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不论不但只有B.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不仅不但不论只有D.不但不论不仅只有3.辨析下列复句,写出复句的类型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
()B.不信它,因为它"非"。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了名言B.提出了中心论点C.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5.选词填空A.这是一番事前的,不随便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思维、思索、轻信、相信)B.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传说、传闻、学识、学说)6.不是课文论点的句子是()A.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下面练习。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18置疑与学识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比如(pì)进程(zhòu)懒散(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阻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践的景象,只要靠自己亲自观察(观察自省)。
2.因置疑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辨认区分)对错。
3.置疑是活跃方面建造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根本条件。
4.关于他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供认,那是思维上的懒散(懒散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咱们传闻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置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便是教咱们有一点置疑的精力,不要随意顺从或迷信。
D.只要常常置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复。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边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批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接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寂静下来,我总喜爱在洁白的月光下,仰视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天穹”)B.在这次校园举行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扮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沛展现了他们芳华的风貌。
(把“大多”删去)C.咱们之所以要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的原因,是因为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能够添加常识、进步涵养、丰厚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只今日手留余香,可是明日也有或许得到他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只……可是……”改为“尽管……可是……”)(解析:D.相关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不只……并且……”。
)6.校园正在展开以“爱阅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活跃参与并完结下列使命。
1.阅览下面的资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定论。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
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参考答案: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
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
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怀疑与学问》(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卷”有学问①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
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混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②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传到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开卷”有学问。
③那些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只会增加大脑负荷。
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影响工作生活。
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避免徒增大脑负担的庸书。
④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静、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
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走有一定道理的。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动不动就舞棒弄枪,热血沸腾的少年,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合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⑤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应多看那些有定评的名著,或师友推荐的好书。
不过呢,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
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一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习题含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01积累与运用1.把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C.“莹”应写作“萤”;D.“辩”应写作“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②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5.文学常识填空(1)顾颉刚,字铭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18 怀疑与学问〔字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 ) 程颐( ) 萤火( ) 塾师( ) 停滞(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攻自破:(2)停滞:(3)启迪:(4)盲从:(5)虚妄:(6)辨伪去妄:(7)墨守:〔整体感知〕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两个分论点是什么答:4. 前两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积累运用〕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塾师(shú) 程颐(yí)B. 朱熹(xī) 颛顼(zuān)C. 虞舜(yǔ) 懒惰(tuó)D. 譬如(pì) 国难(nán)6. 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墨守成规不拘一格寸步难行富国强兵B. 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C. 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D. 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切学问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 不仅不论不但只有___B. 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 不仅不但不论只有___D. 不但不论不仅只有8. 下列各句中,不是课文的论点的一项是( )A.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 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 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D.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段赏析〕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
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
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
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
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