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doc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doc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doc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摩擦力

在当代,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了大量机器。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而摩擦力又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中学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力求得到一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本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组员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写论文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也是对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验证滑动摩擦力受正压力及动摩擦力因素影响,并探索其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新浪网、课外书籍中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实验研究法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此阶段为理论分析阶段。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阶段确定研究方向。本阶段计划用七周,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实验验证阶段。通过一系列实验,结合组员间的讨论定下论文初稿,再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论文。本阶段计划用十三周时间,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进行实验研究,取得实验数据。

2、整理、总结研究结果。

3、撰写论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务分工

1、查阅资料:XX

2、准备开题报告:XX

3、撰写论文:XX、XX

4、成果展示:全体组员

六、可行性分析

1、课题本身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多种书籍都曾进行探讨,有较充分的资料来源,且涉及的力学知识与中学物理教材紧密相连,使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周学校研究性学习时间,周末及寒假进行研究活动,时间充足。

3、活动所需经费不多,活动工具简单,都能由组员自行解决。

4、全体组员对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预期成果:论文

八、成果表达形式:文字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不同性质的摩擦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们组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并粗略研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只粗略验证了在正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系数成正比这一结论。由此,我们仍可得出f=μN这一公式。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了动摩擦因数,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

假如我们拿一支笔,一段小绳,把绳子缠绕在笔上,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则更是难以拉动。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

素呢?我们分析得到: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绳子中有重叠,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阻碍对方运动。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以致难拉动绳子。生活中,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对于静摩擦力,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不仅包括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还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时,外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物体便开始运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那么最大静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实验可知fmax=μN即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成正比,其中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稍大,因为当外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受力还是平衡的,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增大外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较少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进生产,改善生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精心集合直接打印)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 曲线运动

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例2]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1)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2) 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3) 水平射程x (4) 小球的位移s (5) 落地时速度v 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思路分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 可求 t=g v v 2 021-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h=gt 2 /2= 2g ·21g 2 021v v -= g v v 220 21-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t= g v v v 2 210- (4)位移大小s=22h x += g v v v v 2324 1402120+- 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 =02 0212v v v -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 g v v 22 21-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doc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摩擦力 在当代,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了大量机器。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而摩擦力又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中学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力求得到一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本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组员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写论文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也是对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验证滑动摩擦力受正压力及动摩擦力因素影响,并探索其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新浪网、课外书籍中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实验研究法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此阶段为理论分析阶段。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阶段确定研究方向。本阶段计划用七周,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实验验证阶段。通过一系列实验,结合组员间的讨论定下论文初稿,再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论文。本阶段计划用十三周时间,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021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2021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2021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代,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了大量机器。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而摩擦力又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中学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力求得到一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本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组员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写论文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也是对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验证滑动摩擦力受正压力及动摩擦力因素影响,并探索其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新浪网、课外书籍中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实验研究法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此阶段为理论分析阶段。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阶段确定研究方向。本阶段计划用七周,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实验验证阶段。通过一系列实验,结合组员间的讨论定下论文初稿,再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论文。本阶段计划用十三周时间,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进行实验研究,取得实验数据。 2、整理、总结研究结果。 3、撰写论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务分工 1、查阅资料:xx 2、准备开题报告:xx 3、撰写论文:xx、xx 4、成果展示:全体组员 六、可行性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汇总重点题型新人教版

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汇总(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曲线速度方向:沿轨迹 (1) 方向 运动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方向(2) 运动的合合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 成和分解运算法测:(3) 运动性质: (4) 曲线运动 平具有水平初速度 抛运动特点 运只受(4) 作用 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v x=v0,x= v0t 运动规律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v y=gt,y=1/2gt2 合运动:v=(6) ,s=(7) 线公式: (8) =(9) 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度 线物关系 理角 v= 曲运量速公式:ω=(10) =(11) (13) 线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12)的快慢 运实 动周公式:T=(14) 例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圆向心公式:a=(15) =(16) 周加速 = (17) 运度物理意义:描述(18) 变化的快慢 动向心力公式:a=(19) =(20) F n=ma n =(21) 匀速定义:(22) 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圆周特点:线速度大小(23)方向 运动 两个模型(绳和杆) 竖直面内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5) 的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6) 火车转弯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车过拱桥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离心现象 核心归纳整合 一、小船渡河问题和速度关联问题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找准合运动和分运动,认清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其参与的运动为分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小船渡河问题:处理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是沿流水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将小船 的实际运动(合运动)进行分解,如图甲,然后根据两个方向的运动(分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设河宽为d,水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 甲 (1)渡河时间: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关系可得:t=d/(v2sinθ),与水速v1无关。当θ=90。,即船头垂直河对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 min=d/v2. (2)渡河航程:渡河航程由实际运动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船不能垂直河岸过河, 最短航程可由图丙所示方法确定,最短航程 2 1 sin x v d v d = = 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乙 (3)船渡河问题规律总结: ○1船头指向垂直河岸时,航行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 min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d/v2。○2在v1v2时,船不能垂直渡河。 ○4渡河时间与河水流速v1无关。 2.速度关联问题:速度关联问题主要是指由绳子、杆一端所连接的物体的运动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键是分清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 方法总结: (1)找合速度:连接点(包括绳端、杆端或其端点所连接的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注意:沿绳或杆方向的运动一般不是合运动,只有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时才是合运动。(2)分解运动:将各端点的合速度沿绳或杆的方向及与绳或杆垂直的方向分解。 (3)关联:合速度在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与绳端或杆端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等。 【典例1】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d=100m,水流速度为v2=3m/s,方向与河岸平行。 (1)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航向怎样?最短时间是多少?船发生的位移有多大? (2)欲使船以最小位移渡河,航向又怎样?渡河所用时间是多少? (3)若水流速度为v2=5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不变,船能否垂直河岸渡河?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导读: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质点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例如电动机转子、车轮、皮带轮等都作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 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 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传统教学注重将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地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记忆这些事实,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却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战略主题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学校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在美国医学教育中,但它的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关于行动的议程》一文中,议程强调“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并给出了一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和许多具体实施建议。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问题解决的作用,明确指出“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日本中小学教学中已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历史、地理、国语和各种理科知识,从教材的开发和编制都服从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在我国,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可以看出问题教学的影子。到了近代,陶行知受杜威的影响,大力提倡生活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实践中已经存在着问题解决教学

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问题解决教学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我国开始注重对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可喜的发展。理论上,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机制、条件、途径、模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实践上,广大教师开始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自觉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是引进的国外的理论,没有本土化,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针对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不均衡。数学学科研究较多,例如,在数学问题的表征、数学解题策略、数学解题能力的心理结构、数学解题的迁移、数学解题中的元认知因素等方面,我 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究和成果。 理科中针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则非常少;国内目前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和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仍非常明显,有些各行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之间仍然是“两张皮”。因此,本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寻求适合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身处教学一线的条件进行尝试,为打造高效课堂和改革物理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在1945年提供的问题定义至今仍然可以采用,他说:“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

人教版高中物理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一物理组李兆锋执笔 2008年 3月 【课题】教科版《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8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研读】 1.《课标》原文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物理实验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初高中衔接(欧姆定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初中教学时,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到高中物理好难,物理听得懂但用不来,究竟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衔接教材的制定有利于高一新生系统复习初中物理内容,查漏补缺;对高中物理重难点做铺垫,用好数学工具解决复杂物理问题。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工作目标:制定初高衔接地方教材---欧姆定律板块(包括习题;教学实践(课堂实录);初高中教法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襄阳东风中学 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初高中阶段欧姆定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方法、学生思维方式及接受能力、教学实验设计、习题设计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2013.7--2014.7 初高中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衔接。目标:论文 2014.8--2015.7初高中教学现状及学生学状调查。目标:调查报告 2015.8--2016.7初高中教学方法研究目标:课堂实录、论文 2016.8--2018.7编写初高衔接教材及习题(欧姆定律部分) (一)、2013年5月——2013年7月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的学年和班级,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进行摸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制订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理论水平,树立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 W=(F 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5.3 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 cos 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4-10-07 物理论文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方升钱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涌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不光是简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与多元次生命交流的过程。课堂实践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与感情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用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关键词: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理念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因为物理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过后,教师要将实验穿插在物理概念的讲授之中,以给予学生具体鲜明的认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中的《时间与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认识知识,并通过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让学生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区别。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位移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联系与矢量与标量之间的关系。在本课中,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进行情境导入(例如可以为学生讲授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过程中的趣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展示一定的学习目标。 2.教师在授课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解析

P 蜡块的位置 v v x v y 涉及的公式: 22y x v v v += x y v v = θtan θ v v 水 v 船 θ 船v d t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 θtan d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 关系:等时性、独立 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 [触类旁通]1.(2011 年上海卷)如图 5-4 所示,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 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率为( C )。 αsin .v A α sin . v B α cos .v C α cos .v D 解析:依题意,船沿着绳子的方向前进,即船的速度总是沿着绳子的,根据绳子两端连接的物体在绳子方向上的投影速度相同,可知人的速度 v 在绳子 方向上的分量等于船速,故 v 船=v cos α,C 正确. 2.(2011 年江苏卷)如图 5-5 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 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 A 点和 B 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 O 点,OA 、OB 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 OA =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静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 t 甲、t 乙的大小关系为(C) A .t 甲t 乙 D .无法确定 解析:设游速为v ,水速为v 0,OA =OB =l ,则t 甲=l v +v 0+l v -v 0;乙沿OB 运动,乙的速度矢量图如图4所示,合速度必须沿OB 方向,则t 乙=2·l v 2-v 20 , 联立解得t 甲>t 乙,C 正确.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 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 ,一头拉小船A ,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 d v v 水 v 船 θ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θ v 船 d

-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精心集合-直接打印)(2)

咼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 一、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厂 运动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规律: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1)从运动学角度 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 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 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 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 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 (1)水平方向:a x =0,V x =V o , x= V o t o 一 ” 、 ” 2 (2) 竖直方向:a y =g , V y =gt , y= gt /2。 I 1 ( 3) 合运动:a =g , V t V J V , , s x 2 y 2 o v t 与V o 方向夹角为B, tan 0 = gt/ V o , s 与x 方向夹角为 a, tan a = gt/ 2V O o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V x =V 0 V y =gt tan V y V x tan 两种特殊的曲线运动 运动性质:变速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l —,v t 向心力: Fn 向心加速度: mr a n 2 V m — r m(; )2r (*)2r 匀速圆周运动 x=v o t y=gt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