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交易策略及做市商悖论

合集下载

关于做市商交易的利弊分析

关于做市商交易的利弊分析
协议转让体现的价格可信度较低,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容易被一家做市商垄断,故上市公司需要和各个做市商一起协调沟通,保证价格的公允性
协议转让时,在公司股价剧烈波动时,公司必须随时拿出一定资金来维护股票价格的稳定性。资金成本较高。
协议转让方式下,一旦公司股东出让公司股票,由于信息不透明,容易引起其他股票持有者恐慌,造成抛售情况,导致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单纯的协议转让,买卖双方需要等待对手的出现。
不利于股票价格的发掘
有利于保持公司股票价格的流动性,因为做市商同时报卖价和买价,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并买卖。
有利于公司股东股票出让,如果公司股东在做市商交易下分批出让股票,做市商因对公司较了解,故会在合理价格情况下购买股东出让股票

做事价格被做市商垄断,由于做市商拥有一定的资金及知名度,买卖双方都通过做市商买卖股票,故容易造成股票交易价格被做市商垄断
做市商与协议转让的利弊分析
类别做Βιβλιοθήκη 商协议利有利于提高上市企业的知名度,选择一个可靠的、有较大知名度的做市商做市,可以提高上市企业的知名度、可信赖性
协议转让方式股票价格由买卖双方控制,
有利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透明度及可信度。
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因为做市商为了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必然保有一定的资金来维持价格稳定。

做市商制度原理与实务

做市商制度原理与实务

做市商制度原理与实务1.做市商角色:做市商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参与者,其主要职责是提供报价和交易指导。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市场趋势,公开发布买入和卖出的报价,作为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方。

2.提高市场流动性:做市商制度的核心是提供流动性,让买家和卖家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成交。

当市场中缺乏流动性时,做市商会主动参与交易,提供报价,以吸引其他交易者参与。

3.降低交易成本:做市商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当市场上有做市商存在时,买家和卖家可以直接与做市商交易,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市场和报价比较。

4.提高价格发现效果:做市商制度可以提高价格的发现效果。

做市商会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和其他信息,提供实时的报价。

这些报价会反映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进而影响交易者的决策。

1.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做市商的参与和积极性,需要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

一种常见的激励机制是向做市商提供费用减免或奖励。

2.监管和风控: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监管机构需要对做市商进行监管和风险控制。

他们需要确保做市商的报价准确和合理,防止操纵市场。

3.做市商策略:做市商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管理自己的风险。

他们会根据市场条件和交易者需求,制定适当的交易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定价、风险管理、交易量等。

4.做市商和交易所的合作:做市商制度需要与交易所密切合作。

交易所可以为做市商提供相关数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做市商的参与和效率。

总之,做市商制度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流动性、降低成本和提高价格发现效果,它能够促进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同时,做市商制度也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监管和风控,以及与交易所的密切合作来保证其有效运行。

最新-做市商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精品

最新-做市商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精品

做市商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一做市商制度的适用证券范围相对竞价交易制度而言,做市商制度具有流动性保障和推介功能,这些功能对于那些交易相对比较清淡的证券和不为人所知的中小型上市公司证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做市商制度可以通过多种灵活手段辅助大宗交易,降低机构投资者大宗交易成本。

但是对于那些交易非常活跃、在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上市公司证券来说,证券本身的流动性和知名度都很高,市场的深度也能够容纳大宗委托,做市商制度所提供的功能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反,做市商收取的做市收入还会增加这类证券的交易成本。

从做市商的角度看,做市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追逐做市利润。

根据3.3式,做市商利润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做市商做市利润。

由41式可知,做市商为了追求做市利润,必将倾向于担任交易活跃证券的做市商,因为做市利润与交易活跃程度��即预期投资者提交委托的数量相关。

同时交易活跃的证券往往是市值较大的蓝筹股,证券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由于交易量活跃,做市商能够充分分散头寸风险,这使做市商不对称信息成本和风险头寸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证券做市商数量的分布情况充分体现了做市商的这种倾向见图2.1,随着证券交易量的提高,做市商的数量逐渐增加。

交易最活跃的1%的证券,做市商的密集程度达到最高,平均每只证券有62.8名注册做市商,接近平均水平的5倍。

因此,做市商制度的适用证券范围与做市商自身的利益取向是矛盾的,做市商制度适用于交易比较清淡、知名度不高的证券交易和辅助大宗交易,但是做市商为了追逐做市利润则倾向于担任交易活跃证券的做市商,并且因为辅助大宗交易利润较低或者风险较大,更热衷于小额交易。

在各国做市商制度的实践中,出现过因考虑做市商利益而使功能错位的问题。

近年来,各国证券交易所纷纷调整做市商制度的使用范围,以突现做市商制度的功能优势,避免做市商制度的缺陷。

1.伦敦证券交易所做市商制度垄断使用范围的收缩伦敦证券交易所自1986年实行改革以后就全面采用做市商制度,所有证券的交易都是采用做市商制度或是以做市商制度为主。

新三板做市交易核心规则解读

新三板做市交易核心规则解读

新三板做市交易核心规则解读新三板做市交易核心规则解读新三板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公司的,会给该企业,公司带来很大的好处。

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等试点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获得国务院批准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新三板做市交易核心规则解读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做市商业务概述及基本业务逻辑介绍一)做市商制度的含义与优势1、做市商制度的含义做市商制度,也叫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是一种以做市商为中介的证券交易制度。

做市商向市场提供买卖双向报价,维持市场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2、做市商制度的'优势①市场实时可看到做市商报出的相对公允的价格参考,能促进价格发现。

②做市活动可以提高订单成交效率,增加市场流动性。

③做市商天然具备熨平股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暴涨暴跌。

二)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设计及成交原则1、采用传统竞争性做市商制度①竞争性做市商制度:由2家以上的做市商为一家挂牌公司做市。

②传统做市商制度:做市转让撮合时间内,投资者之间、做市商之间不能成交。

③允许做市商间盘后通过互报成交确认方式调节做市库存股票。

2、成交原则①投资者和做市商间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自动撮合成交。

②成交价均以做市申报价格为准。

三)股票转让方式的确定与变更四)基本做市业务逻辑二、企业做市基本流程一)挂牌即做市二)协议转做市1、老股转让方式2、定增方式三、做市管理一)做市商加入与退出1、做市商加入①初始挂牌时选择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后续加入的做市商在该股票挂牌满3个月后方能为其提供做市报价服务。

②做市商退出做市后,1个月内不得再次为该股票做市。

2、做市商主动退出①初始做市商为股票做市不满6个月的,不得退出为该股票做市。

②后续加入的做市商为股票做市不满3个月的,不得退出为该股票做市。

做市商交易名词解释

做市商交易名词解释

做市商交易名词解释做市商(Market Maker)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为某种金融资产提供买卖报价和流动性的交易商。

做市商的主要责任是在市场上不断地提供买卖报价,以便买方和卖方能够进行交易。

做市商的目标是通过买卖报价的差价(即买卖价差)来获利。

他们会同时提供买入和卖出报价,买入报价较低,卖出报价较高,这样可以从买卖差价中获得利润。

做市商通常会在市场上持有大量的资产,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买方和卖方的需求。

做市商的交易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传统做市商和高频交易做市商。

传统做市商通常会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债券或期货等金融资产上提供报价。

他们会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和风险水平来决定报价的大小和差价的宽度。

传统做市商通常会持有较长时间的头寸,以便能够从资产价格的波动中获利。

高频交易做市商则是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交易的交易商。

他们会通过快速的交易和低延迟的交易系统来获取市场上微小的价格差异。

高频交易做市商通常会进行大量的交易,并且持有时间非常短暂,有时甚至只有毫秒级别的持仓时间。

做市商的存在对金融市场有很多好处。

首先,他们提供了市场的流动性,使得买方和卖方能够在任何时间快速地进行交易。

其次,他们通过提供买卖报价来降低交易的成本,因为买方和卖方可以在做市商的报价范围内进行交易,而不必寻找其他交易对手。

此外,做市商还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来提供交易建议,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然而,做市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他们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因为他们持有大量的头寸,如果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他们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

其次,在高频交易中,做市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设备来保持竞争力,这也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做市商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和报价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通过分析和预测市场来提供交易建议。

然而,做市商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

做市商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和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在金融市场上承担买卖双方的交易对手风险,提供流动性的金融机构。

做市商制度则是一种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交易活动的制度安排。

本文将从做市商的定义、功能、角色、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及不同金融市场中的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

在一个有效运作的市场中,买卖双方不会总是同时出现,因此需要一个做市商作为中介来满足交易对手的需求。

做市商通过同时报出买卖两个价格,即买入价和卖出价,来提供流动性,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报价。

同时,做市商通过交易活动将买卖双方的价格差作为回报,从而获得市场利润。

做市商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使市场的交易更加顺畅和高效。

其次,做市商通过定期报价和跟踪市场变动,促进了价格的形成和发现,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此外,做市商还可以进行风险管理,并在市场波动大、交易量增加时承担交易风险,维持市场稳定。

做市商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市场流动性。

相较于没有做市商的市场,有做市商的市场可以更快速地匹配买卖双方,提供更好的定价机制,减少价格波动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做市商制度还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

在大宗商品、外汇、股票等市场中,做市商制度已经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尽管做市商制度带来了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做市商在承担交易风险时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当市场波动剧烈或交易量增加时,做市商可能无法及时完成对冲交易,导致潜在损失。

其次,做市商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获得全部市场信息,从而影响其定价能力和交易决策。

此外,做市商可能面临道德风险,即滥用信息、操纵市场等不当行为。

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在股票市场中,做市商制度允许特定金融机构作为做市商,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服务。

做市的逻辑

做市的逻辑

做市的逻辑做市(Market Making)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做市商通过自有资金或持仓来进行报价和交易的一种行为。

做市商在报价过程中,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自身库存、预期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报价和交易量,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做市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供流动性做市商通过报价和交易,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

当市场出现大量买入或卖出订单时,做市商可以通过自己的库存或快速买入或卖出,以平抑市场波动,防止市场出现极端价格或流动性枯竭。

做市商的报价和交易能够吸引其他交易者的参与,增加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量。

二、稳定市场价格做市商通过报价和交易,能够稳定市场价格。

做市商对市场供需关系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报价和交易量,以保持市场的平衡。

当市场出现恐慌或过度投机时,做市商可以通过自己的报价和交易来引导市场回归理性,稳定市场价格。

三、获取利润做市商通过报价和交易,可以获取利润。

在做市过程中,做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通过报价和交易获取价差收益。

此外,做市商还可以通过持有库存进行对冲,以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做市商在报价和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做市商需要对自己的库存、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自己的报价和交易量。

同时,做市商还需要关注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自己的报价和交易策略,以降低市场风险。

五、技术分析做市商在报价和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指通过对历史价格、成交量、持仓量等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判断市场走势和趋势的一种方法。

做市商可以通过技术分析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从而更好地制定报价和交易策略。

六、信息处理能力做市商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的信息处理能力。

做市商需要快速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包括价格信息、交易信息、新闻资讯等,以制定准确的报价和交易策略。

此外,做市商还需要与经纪人、其他做市商等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引言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 System)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交易制度,旨在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该制度通过引入专门的市场参与者(即做市商),促进了交易的顺畅进行。

本文将对做市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动机、运作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

定义做市商制度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专门从事交易的市场参与者,他们以提供买入和卖出报价的方式,为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流动性和交易执行能力。

做市商通过自己的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有效性。

动机做市商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动机:1.提高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上可以迅速买入或卖出某一资产的能力。

做市商通过不断提供买入和卖出的报价,使得市场上始终有交易活动,从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2.降低交易成本:做市商制度可以降低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

首先,做市商通过提供买入和卖出的报价,减少了市场参与者寻找交易对手的成本。

其次,由于做市商在市场中充当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他们愿意在一定的价差范围内进行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执行成本。

3.减少交易风险:做市商在市场中提供了稳定的买入和卖出报价,使得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交易。

这种稳定的报价提供了投资者的下单参考依据,降低了交易风险。

运作原理做市商制度的运作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报价:做市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买入和卖出的报价。

这些报价通常包括价格和交易量等内容。

2.匹配:当市场参与者发出交易委托时,交易所或经纪商会将委托发送给做市商,做市商将根据自己的报价情况和其他市场信息,决定是否接受这些委托,并进行交易的匹配。

3.执行:如果做市商接受了交易委托,他们将根据报价进行交易执行。

如果委托的数量超过了做市商的报价量,那么做市商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市场操作,以满足交易的需求。

4.风控:做市商在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他们会设置一定的风险限额,当达到或超过这些限额时,做市商可能会暂停或调整自己的报价,以控制自身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市交易策略及做市商悖论
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余书炜博士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固定报价价差的机械做市交易策略,并利用沪铜期货历史交易数 据对该交易策略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策略的收益与合约价格的波动特征、交易的活跃程度 密切相关,从而表明做市商在设计做市策略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上述两个因素。并且,本文 的测试结果还揭示出一个做市商的悖论。针对该悖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调整基准价; (3)t 时刻,如果市场价格超出策略的报价范围,则按策略的相应报价进行成交,成交
发生之后,调整策略的基准价,新的基准价为发生成交之后的第一个成交价。 2、报价价差 报价价差的设置采用最简单的方式: 首先,报价价差取为某个固定的值; 其次,双边价差取值对称,也即取买入报价价差=卖出报价价差。 由于沪铜期货的最小价格变动价位是 10 元,所以在测试中,单边报价价差的具体取值
(
200
万 元 150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
100
50
0 -5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做市单边报价价差(元)
图 2 各各种报价价差下简单做市交易策略收益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
容易理解,量最大合约样本也就是 1994-2004 年间沪铜期货各月主力合约所组成的样 本。其明显特征是市场交易始终十分活跃,而量最小合约样本则相反,其明显特征是交易始 终极其清淡。至于量中间合约,由于选取的标准是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所以其交易量也
是偏小的。表 1 报告了这两类共 4 种数据样本在 1994-2004 年期间的月度交易量的部分统 计特征。
(2)分类合约数据。该类样本数据的选取方法是:首先,每个月对当月有交易量的沪
65
铜期货合约按其月度交易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选出当月交易量最大的合约(简称为量最大
合约)、交易量等于排列的中位数的合约(简称为量中间合约)和交易量最小的合约(简称 为量最小合约),然后把这些合约的分笔交易数据分别串联起来,得到量最大合约、量中间 合约、量最小合约这 3 个数据样本。
1,929 13,666
最小值
22
8,700
946
2
(
)
三、测试结果
首先报告对 1 月合约样本执行前述简单做市交易策略的收益状况。 1、简单做市策略的收益 表 2 详细报告了对 1 月合约样本,20 种报价价差下简单做市策略在各合约上的收益以 及若干统计特征。
做 200 市 收 益 150 万 元 100
1997
-17.07 -11.57 -7.98 -6.64 -4.85 -3.68 -3.24 -2.36 -1.85 -1.64 -1.35 -1.23 -0.70 -0.59 -0.61 -0.57 -0.39 -0.38 -0.29 -0.19
1998
-4.13 -3.54 -2.58 -1.78 -1.79 -1.62 -1.48 -1.08 -1.09 -0.81 -0.71 -0.63 -0.85 -0.74 -0.63 -0.51 -0.37 -0.31 -0.26 -0.27
是以 10 元为单位,取从 10 元到 200 元共 20 种取值,也即总的买卖价差以 20 元为单位,取 从 20 元到 400 元的 20 种取值。
3、报单量 报单量按如下简化原则取值: (1)正常情况下,策略的单边报单量均取为 1 手(沪铜期货合约的 1 手=5 吨); (2)如果任一方向上的净持仓超过 5 手,则把平仓方向上的报单量增加至 2 手。例如: 做市策略的净持仓为 6 手多单,超过 5 手的标准,则买入报单量仍为 1 手,卖出报单量取为 2 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防止出现策略的净持仓头寸过大。事实表明,该规则可以有效控制 策略的净持仓规模。 4、平仓机制。除了上述 3 个基本组成部分之外,做市商在每个交易日结束时,因做市 形成的净持仓通常大于 0。但是一个做市商通常都会在每日市场收市之前把每日做市形成的 风险头寸全部平仓或者进行完全对冲。相关的测试也表明,沪铜期货交易的隔夜风险很大, 所以,本文简单假设,在每个交易日结束时,该策略在当日形成的净持仓都将按当日沪铜期 货的收盘价进行平仓。 最后,本文假设交易费用为零。这既是为了简化计算,同时也是考虑到做市商不是普通 的交易者,甚至在有的市场上,做市商不仅不缴纳交易费用,反而会对发生的每笔做市交易 收取一定的费用。 上述简单做市交易策略是用 Foxpro 6.0 来编写程序进行测试的。有关的计量分析则利用 SAS 9.1 来完成。
67
表 2 对 1 月合约样本执行简单做市交易策略的收益
单位:万元
年份
单边报价价差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1994
-43.16 -36.37 -30.75 -28.67 -26.18 -23.80 -22.23 -20.91 -20.11 -18.50 -18.88 -17.93 -17.03 -16.45 -15.67 -15.24 -14.46 -14.56 -14.05 -14.10
66
1994-2004 年间所取得的累计收益高达 166.02 万元。因为本文的测试是假定该做市策略每 次只交易 1 手,而 1 月合约样本数据中的沪铜的最高成交价是 31450 元/吨,按 7%的保证金 计算,交易 1 手铜最多只需要投入 31450×5×7%=11007.5 元,所以,相对于单次交易投入 的资金量,166.02 万的收益是惊人的。
2001
5.85 -2.70 -1.93 -1.23 -0.64 -0.58 -0.27 -0.20 -0.18 -0.08 0.00 0.02 0.05 0.09 0.10 0.14 0.20 0.16 0.18 0.11
2002
3.19 -3.49 -2.62 -2.24 -1.39 -1.00 -0.82 -0.52 -0.30 -0.18 -0.18 -0.31 -0.19 -0.05 0.03 0.02 -0.03 0.02 0.08 0.14
1999
0.27 -5.15 -4.35 -3.03 -2.69 -1.98 -1.41 -1.13 -1.06 -0.60 -0.38 -0.41 -0.47 -0.63 -0.60 -0.46 -0.37 -0.27 -0.32 -0.24
2000
-0.45 -1.90 -1.27 -1.21 -0.88 -0.64 -0.29 -0.43 -0.53 -0.36 -0.40 -0.32 -0.29 -0.23 -0.17 -0.20 -0.17 -0.14 -0.11 -0.08
1、基准价 该做市策略的报价以基准价为中心,买入报价为基准价减去买入报价价差,卖出报价为
64
基准价加上卖出报价价差。也即, 该做市策略的买卖价差=卖出报价-买入报价=卖出报价价差+买入报价价差。 策略的基准价的设置和调整遵循如下简化原则: (1)每个交易日的第一个基准价为当日的开盘价; (2)t 时刻,如果市场价格没有超出策略的报价范围之内,做市策略不发生成交,则不
【关键词】 做市商、买卖价差、交易策略、悖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fitability of simple mechanic market-making strategies with fixed quoting spreads are tes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fitability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volatility range and trading volume of the contract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when designing their market-making strategies, market makers should take such two factors into account. What’s more, a market maker paradox is also revealed during the test. Solution to this paradox is also put forward.
1995
90.17 101.63 75.90 95.09 68.21 37.86 23.94 25.17 25.95 26.76 26.04 11.50 11.68 12.13 12.36 12.35 12.66 13.22 13.47 13.82
1996
-25.04 -15.51 -9.38 -7.13 -5.15 -5.53 -4.34 -3.54 -2.68 -2.17 -2.51 -2.49 -2.10 -1.58 -1.57 -1.53 -1.51 -1.09 -0.88 -0.64
表 1 1994-2004 年间 3 种样本的月度交易量统计特征
(单位:手)
分类合约样本 1 月合约样本
量最大合约 量中间合约 量最小合约
平均月交易量
131,377
440,121
15,404
776
标准差 最大值
338,911 2,596,630
705,322 3,619,082
8,730 47,800
2003
-14.34 -20.86 -13.58 -12.25 -8.36 -5.83 -4.98 -4.13 -4.32 -4.28 -4.26 -3.45 -2.79 -2.14 -1.56 -1.41 -1.45 -1.39 -1.06 -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