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专题复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艺术节上,小明他们班女生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

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A.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红色D.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答案:D红光照在白上衣上,由于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所以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蓝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答案:B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一天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正午的杆影最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方向在改变。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答案: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B.景物在镜中成像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答案:D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镜子中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筷子看起来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D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印刷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印刷版

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 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答案:AAB..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的像为虚像,由于人觉得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感觉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即直线①上,故A正确,B错误;CD.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经水面折射所成的像为虚像,故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C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的,所以从空气中看水中轮子“扁”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将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像C.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完全重合D.都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答案:CAB.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的像,故AB不符合题意;CD.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猫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举杯邀明月”中的“明月”是光源B.“起舞弄清影”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掬水月在手”中的“月在手”是光的折射现象D.“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水清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B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故A错误;B.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时在物体后面照射不到的区域,故B正确;C.“月在手”是天空的月亮由于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由于水中物体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了,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红光C.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解析:C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红光,故B错误;C.由于光在凹凸不平的屏幕上反射的光线不再平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故C正确;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 错误。

故选C。

2.(0分)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同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B.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C.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D.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解析:D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分)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解析:D【分析】(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

(4)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A.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建筑物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反射成像,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风雨过后,太阳光经过空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关于漫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所有光线都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有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有的光线不遵循反射定律D.上述说法都不对答案: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A.4时35分B.5时25分C.6时35分D.7时25分答案:D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第二个镜子也成正立、等大的像,最后的像跟挂钟原来指针的位置相同,所以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7时25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角为40°D.漫反射的光路不具有可逆性答案:C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所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即入射角为0°,故A错误;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故B错误;C.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因此反射角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角为40°。

故C正确;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漫反射的光路具有可逆性,故D错误。

故选C。

4、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皮影艺术剧院紧扣冬奥题材,精彩呈现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如图所示。

下列情境中,与皮影戏原理相同的是()A.雨后彩虹B.树荫下光斑C.水中倒影D.筷子弯折答案:BA.皮影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皮影戏的原理一样,故B符合题意;C.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与皮影戏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皮影戏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小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2.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3.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

以下实例不涉及这个规律的是()A.三棱镜分解白光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亮C.雨后的彩虹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又到鱼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5.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B.海市蜃楼C.手影D.水中倒影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7.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8.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9.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2、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3、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4、如图,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A.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

孔是约为2 mm的五角型孔,“F”型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 cm,纸质圆桶长约为10 cm,打开光源,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是()A.正立的“F”B.倒立的“F”C.五角型的“☆”D.圆形的“○”8、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0、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11、从水面看水中的物体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12、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水中倒影C.一叶障目D.小孔成像2.下列现象中,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手影B.平面镜中的像C.钢笔错位D.汽车后视镜中的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界面上,入射角是90°B.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30°D.漫反射的光路不具有可逆性4.雨后夜晚,地上有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发暗的是水,光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B.迎着月光走,光在水面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背着月光走,月亮在积水中不成像D.背着月光走,发亮的是地面,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5.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6.下列现象属于成像现象且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A.利用日晷计时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看到夜空的星星闪烁D.山在水中的倒影7.如图所示,颐和园玉带桥半圆形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桥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大圆”。

已知该桥长约11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虚像C.桥洞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10mD.桥长在水面的像长22m8.关于平面镜的使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潜望镜成放大的实像B.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晚间照镜子时,灯应该放置在镜旁并对着脸,看到自己的像才更清晰D.轿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避免车外景物在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9.为完成2022年秋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6mD.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10.一束光与水平面成60°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可以确定,此时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A.等于120°B.小于120°C.大于120°小于150°D.大于150°11.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其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 是折射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光现象作图类型1光的反射作图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光路.4.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试在图中作出激光经平面镜S1、S2反射后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类型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作图5.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6.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7.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8.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类型3光的折射作图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1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中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O为圆心),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①反射光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类型4能力提升12.图中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过C点的光线.13.如图所示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由水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14.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15.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 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16.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专题2 光现象辨析01专题概述)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色散也属于光的折射)四类,对于光现象的辨析是高频考点,难度较小.02专题训练)类型1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B.海市蜃楼C.坐井观天D.立竿见影2.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3.下列对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D.“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4.2019年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列成语的成因也应用了此原理的是( ) A.管中窥豹B.镜花水月C.杯弓蛇影D.浮光跃金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荫下圆形光斑B.海市蜃楼C.露珠下变粗的叶脉D.水中“倒影”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日偏食B.照镜子C.汽车观后镜D.水中筷子变弯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白居易的诗句,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 ) A.色散现象B.凸面镜成像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A.图甲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是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图丙是炎热夏天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图丁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9.“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10.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小芳照镜子针孔照相机小猫叉鱼手电筒光照白纸A.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类型2“影”的辨析1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12.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像13.成语“杯弓蛇影”和“如影随形”中的“影”与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有关,前者是由形成的,后者是由形成的.1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 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该“倒影”是由于形成的.专题3 光现象实验专项突破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1)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2)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3.实验结论:(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显示的光的径迹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__ __.(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针对训练1】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实验次序 1 2 3 4 5 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次实验的数据,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实验共进行了6次,这样做的目的是.(4)由上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得到规律:.(5)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6)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原因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 _的.(7)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8)如果光屏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光屏入射时,(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火柴等.2.实验过程:(1)玻璃板应与白纸放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用另一支蜡烛B在另一侧移动,直至另一支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了,此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_ _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蜡烛B与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__ _的;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3)要探究像的虚实,可用_ __在像所在的那一侧去接收像.3.交流讨论:(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_ 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__ _.(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法.(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B 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的距离.(7)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针对训练2】小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甲乙(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 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6)小滨应在玻璃板(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 .(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 (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实验三探究光折射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3.实验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针对训练3】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_ 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填“α”“β”或“γ”).参考答案:专题1 光现象作图类型1光的反射作图1.解:2.解:3.解:4.解:5.解:6.解:7.解:8.解:9.解:10.解:11.解:12.解:13.解:14.解:15.解:16.解:专题2 光现象辨析1.B2.A3.A4.A5.A6.D7.D8.C9.B10.B11.B12.C13.成语“杯弓蛇影”和“如影随形”中的“影”与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有关,前者是由__光的反射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光的直线传播__形成的.1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6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虚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是由于__光的反射__形成的.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1)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2)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3.实验结论:(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__光路__.(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显示的光的径迹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__方向__.(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__垂直__.(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__后折__,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__保证结论的普遍性__.(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__入射光线__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针对训练1】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实验时,将光屏__垂直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_在同一平面内__.(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4__次实验的数据,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平面镜__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实验共进行了6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__.(4)由上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得到规律:__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_.(5)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量角器__.(6)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OE__方向射出,原因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7)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__暗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8)如果光屏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光屏入射时,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__在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火柴等.2.实验过程:(1)玻璃板应与白纸__垂直__放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用另一支蜡烛B在另一侧移动,直至另一支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了,此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__A的像__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蜡烛B与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__相等__的;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3)要探究像的虚实,可用__光屏__在像所在的那一侧去接收像.3.交流讨论:(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__像__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__像的位置__.(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__等效替代__法.(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B__无法__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__平面镜__的距离.(7)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针对训练2】小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甲乙(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_.(3)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60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平面镜成的是虚像__.(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两个玻璃面产生两个像__.(6)小滨应在玻璃板__前面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反射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__不点燃__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完全重合__.(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能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向上__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实验三探究光折射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3.实验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针对训练3】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反射__和__折射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增大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零__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OA__(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γ__(填“α”“β”或“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