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镁还原-蒸馏法(即克劳尔法)和钠还原-蒸馏法...

合集下载

国内海绵钛生产技术及改进方向探讨

国内海绵钛生产技术及改进方向探讨

我国海绵钛生产,依靠国内力量逐渐实现技术进步,从固定床氯化到沸腾氯化,从填料塔精馏到浮阀塔精馏,从还原蒸馏分离到还原蒸馏联合镁电解从有隔板到大型无隔板,以及实现了镁氯的闭路循环等。

生产规模从百吨级到千吨级,直至达到5000吨经济规模。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技术经济指标、三废治理、设备配套水平和自动控制等方面。

要扩大规模,实现现代化生产,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如下:⒈高品位富钛料的制造技术西方国家使用高品位天然金红石和人造金红石为原料生产海绵钛。

我国缺乏高品位的天然金红石资源和没有品位人造金红石生产,生产海绵钛是以含Ti02相当量92%左右的高钛渣为原料。

高钛渣是采用小型敞口电炉生产的,工厂规模小,技术和设备也很落后,因为要使用沥青为粘结剂,环境污染严重。

严格来讲,这些高钛渣小厂是属于国家政策该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电炉。

生产含TiO292%的高钛渣的技术改进相当困难,国外也没有相关的技术。

国外的大型密闭电炉只能生产含TiO285%左右的钛渣。

独联体国家的半密闭式电炉也只能生产90%左右的钛渣,而且必须以优质钛铁矿为原料,如果以我国的钛铁矿为原料只能生产85~87%的钛渣。

与96%的天然金红石(杂质4%)和92~94%的人造金红石(杂质6~8%)比较,92%的高钛渣(杂质11%)已是一种“粗粮”。

所以,工厂不希望使用品位比92%高钛渣更低的原料。

而解决高品位原料问题可供水选择的途径有二:其一就是建设大型化高品位富钛料工厂;其二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高品位人造金红石。

⒉沸腾氯化炉的大型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国海绵钛生产大型化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四氯化钛的制造技术;所以今后应把沸腾氯化炉的大型化、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提高钛的氯化率、氯的利用率、氯化炉产能、降低尾气氯含量、提高四氯化钛回收率等)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⒊四氯化钛除钒新工艺目前工业生产中:有铜丝、矿物油和铝粉三种除钒方法。

海绵钛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分析

海绵钛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分析

海绵钛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分析摘要:钛金属性能优异,具有极强的适用性,现阶段已经在航空航天以及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生产工艺对于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生产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目前传统的钠还原法已经被镁还原法所淘汰,但是镁还原法仍有一定的缺陷,不仅成本较高,且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对海绵钛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海绵钛生产效率,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海绵钛生产工艺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现阶段海绵钛主要新型生产工艺以及特点,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新生产工艺的应用以及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海绵钛;生产工艺;发展1.海绵钛生产工艺发展概述钛比重小、熔点高、比强度高、容易加工成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钛矿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其总质量约占地球的0.61%,仅次于铁、铝、镁,且容易获得。

在自然界中,钛金属主要存在于金红石、钛铁矿中,我国的钛资源非常丰富,是全球最大的钛资源储地,国内钛矿主要分布在川滇河南。

钛是一种“全能金属”,可用于太空、陆地、海洋和人体。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前半期,科学家已开发出钠热法、碘法、镁热法等多种工艺技术。

在这些工艺中,最成功的是由 William Kroll于1937年提出的克劳尔法,也就是镁还原法。

该工艺方法采用电炉冶炼钛铁矿,在800~1000℃下进行氯化还原,得到四氯化钛,再用镁进行还原,真空蒸馏得到海绵钛。

这就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制钛工艺,即镁热法,从而开启了钛金属作为现代工程材料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海绵钛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继续改进镁热工艺,二是开发新型的工艺方法,近十年来,镁热法的发展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由于采用镁还原法生产四氯化钛时采用的是金属镁对四氯化钛进行还原,且流程长、工序多,使得其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制约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海绵钛生产工艺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包括四氯化钛电解法、流动气相连续法、高温高压法等。

海绵钛生产还原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海绵钛生产还原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海绵钛生产还原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山西卓锋钛业郑云萍1、前言目前国内海绵钛生产工艺方法普遍采用镁热还原工艺,随着海绵钛生产的规模化和生产技术的日渐成熟,提高海绵钛生产过程质量,提高产品零级品率成为各生产厂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的法宝,而产品品质的提高主要在于还原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海绵钛生产过程质量,精确控制海绵钛生产还原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2、还原过程在海绵钛生产中的作用镁还原法的反应方程式:TIC14(g)+2Mg(1)=Ti(s)+2MgC12(1)+5l9kJ(放热)海绵钛生成机理:○1还原阶段熔融状态的金属镁在惰性环境下与液态或气态的四氯化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钛及氯化镁,并放出热量;○2蒸馏阶段还原结束排除剩余液镁及氯化镁的还原产物,在真空、加热状态下将夹杂在海绵钛产品内的镁、氯化镁、低价钛经过挥发除去的过程。

还原阶段是产品生成的阶段,蒸馏阶段是产品净化、纯化的阶段。

产品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还原过程来完成,因此,还原阶段对于产品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

还原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要求国内目前海绵钛生产的还原工艺控制没有规范的标准,大多数海绵钛生产厂家采用的都是模仿“钛斗”遵义钛业的生产工艺。

即:○1还原前中期控制反应液面温度于800-830℃,控制还原测温点1#温度小于750℃,控制反应液面于2#-3#还原测温点之间,底部保持780-820℃温度;还原后期控制反应液面温度于800-850℃,控制还原测温点1#温度小于800℃,底部保持800-830℃。

○2依据反应器内径及散热条件,控制还原料速于200-330kg/h;○3按时排放氯化镁,保证还原液面及还原温度的控制;○4控制反应器压力于0.005-0.025MPa。

控制氯化镁管压力于0.015-0.065 MPa.○5还原过程不断调整进出风口堵头、盲板来保证还原各点的温度满足工艺要求。

如果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还原蒸馏过程无设备故障,按照该工艺的控制可使产品1级品率达到100%,0级品率达到50-70%左右。

海绵钛生产工艺---乘钒钛文化之风 创钒钛产业之都

海绵钛生产工艺---乘钒钛文化之风 创钒钛产业之都

海绵钛生产工艺---乘钒钛文化之风创钒钛产业之都原创邹建新王能为阎守义教授等生产海绵钛全部的生产流程包括采矿→选矿→富集→氯化→精制→镁还原→真空蒸馏→取出、破碎、分级、混合→海绵钛产品。

镁热还原过程中具体的工艺流程图见图4.8.5。

镁热法生产海绵钛是利用镁从TiCl4中还原出钛,再将反应物进行真空蒸馏,将海绵钛、镁和氯化镁分离。

还原过程过程复杂,是在多相系中进行,还原产物主要就是海绵钛,还含有未反应完的镁和剩下的氯化镁。

而蒸馏过程主要是基于钛、氯化镁和镁的蒸气分压的显著分别,使海绵钛和易挥发物分离,获得最终的海绵钛产品。

图4.8.5 镁热还原过程生产工艺流程其中镁还原工艺过程如下:(1) 反应罐准备将还原反应器清理干净并入炉后抽真空,当温度升至300-350℃时,需要低恒温抽空排气2-4h,停泵后向还原反应器内充入高纯氩气至正压2.67kPa以上,在此过程要绝对避免空气进入反应器内。

(2) 加液镁当反应器内各点的温度均升到400-500℃时,向反应器内添加液体镁,加完液体镁后迅速堵严加液镁管道。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升温和以后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内始终保持正压在2.67kPa 以上,最高压力一般不超过33.33kPa。

压力大时要及时采取放气降压。

(3) 加TiCl4当反应器下部和中部温度升到720-750℃时,将反应器压力减小到2.67kPa,即开始加TiCl4。

为了减小气相反应,开始加料温度不宜太高。

加料速度应根据还原初期小、中期大、后期减小的原则,具体结合反应器大小、还原炉散热情况。

一般而言,TiCl4加料速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要产生大量的热。

因此为使反应带器壁保持正常温度,需用通风机经还原护的风口进行排风和鼓风以冷却反应带,在TiCl4加料期间,反应器的反应区域靠壁处的温度控制在880-930℃,反应器上部温度控制在600-700℃,下部温度控制在820-860℃,前期控制稍低,后期应逐渐升高。

海绵钛生产

海绵钛生产

海绵钛生产:环境保护与废物处理
海绵钛是一种通过金属热还原法生产出的海绵状金属钛,是钛加工材的原料。

海绵钛的生产过程包括选矿、冶炼、精炼、镁电解、氯化精制、蒸馏和电解法等步骤,这些步骤在不同工厂的条件和状况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海绵钛的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废物和产品。

一般来说,生产海绵钛的过程中,既有气体废物产生,如氯气、氯化氢及四氯化钛,也有卤化物等固体废物产生。

这些废物多数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回收,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此外,海绵钛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主要含有氯化氢和四氯化钛等物质,需要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利用的标准。

在海绵钛的分类方面,根据不同的特性,海绵钛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纯度不同,海绵钛一共可以分为七个等级,一到五级,还有0级和0A级,含钛量从98.5一直到99.7,数字越小含钛量越高。

此外,海绵钛也可以根据孔隙率和强度等特性进行分类。

在二级碱洗处理工艺方面,这是一种改进的碱洗脱硫方法,采用两个连续的洗涤器进行脱硫处理。

在第一级洗涤器中,原料气体与碱溶液接触,发生气液反应,二氧化硫与碱溶液中的氢氧化物
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

常用的碱溶液有氢氧化钠溶液(NaOH)和碳酸钠溶液(Na2CO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NaOH →NaHSO3。

总的来说,海绵钛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选矿、冶炼、精炼、镁电解、氯化精制、蒸馏和电解法等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将海绵钛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海绵钛生产工艺概述

海绵钛生产工艺概述

目录1 绪论 (1)1.1 钛工业的发展史 (1)1.2 金属钛的优异性能 (1)1.3 金属钛的应用 (1)1.4国内外海绵钛生产概况 (2)1.4.1目前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 (2)1.5国外钛资源及国内、云南的钛资源情况 (2)2 海绵钛的生产现状和趋势 (4)2.1高钛渣的熔炼 (4)2.1.1 敞口电炉熔炼高钛渣 (4)2.1.2半密闭电炉熔炼高钛渣 (4)2.1.3 密闭电炉熔炼钛渣 (5)2.2 四氯化钛的制取 (5)2.2.1 沸腾氯化 (5)2.2.2 熔盐氯化 (5)2.2.3 竖炉氯化 (6)2.3四氯化钛的精制 (7)2.3.1 铜除钒法 (7)2.3.2 铝粉除钒法 (7)2.3.3硫化氢除钒法 (8)2.3.4 有机物除钒法 (8)2.4 镁还原制取海绵钛 (8)2.4.1还原过程 (8)2.4.2 蒸馏过程 (9)2.4.3还原—蒸馏设备 (9)2.4.4 海绵钛破碎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镁生产工艺 (11)2.5.1 电解制金属镁 (11)2.5.2 电解槽 (11)2.5.3镁的精炼 (12)2.5.4 液镁输送. (12)结语 (13)致谢词 (13)参考文献 (14)1 绪论1.1 钛工业的发展史钛元素最早由英国牧师W.格雷戈尔于1791年在黑磁铁矿中发现。

1795年德国化学家M.H.克莱普鲁斯在研究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该元素,并用希腊神Titans为其命名。

1910年美国科学家M.A.亨特首次用钠还原TiCl4制得了纯钛。

1940年卢森堡科学家W.J.克劳尔用镁还原TiCl4制得了纯钛。

从此,镁还原法和钠还原法成为了生产海绵钛的工业方法。

美国在1948年用镁还原法制取2t海绵钛,从此达到了工艺生产规模。

随后,英国、日本、前苏联和中国也相继进入工业化生产,其中主要的产钛大国为前苏联、日本和中国。

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工业中,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是一项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技术。

镁还原海绵钛是一种高纯度、高质量的钛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

本文将对镁还原海绵钛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概述说明,并解释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参数控制要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各部分之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关于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镁还原海绵钛的生产过程简介,并列出其所涉及的工艺流程步骤以及重要的参数与控制要点。

第三部分将解释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中的机理以及优化与改进措施。

第四部分则展望了镁还原海绵钛在实际应用和市场前景方面的潜力,并对其广泛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并给出本文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具体包括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通过对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旨在加深对该工艺的理解并寻找优化改进的可能性。

此外,本文还将着重探讨镁还原海绵钛在实际应用和市场前景方面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镁还原海绵钛生产工艺流程概述说明:2.1 生产过程简介镁还原海绵钛是一种常用的钛金属制备方法,该工艺是通过将氯化钛与纯度较高的镁粉反应得到。

这种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和易于控制等优势,因此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2.2 工艺流程步骤镁还原海绵钛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氯化钛和纯度较高的镁粉作为主要原料。

其中,氯化钛是以矿石中提取得到的含有钛元素的无机物,而镁粉则需要经过高温炼制得到。

步骤二:混合与预处理将事先确定好比例的氯化钛和镁粉进行混合,并进行预处理。

海绵钛生产工艺综述

海绵钛生产工艺综述

海绵钛生产工艺综述作者:胡耀强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8期【摘要】钛是一种稀有金属材料,因其优越的材料性能,在众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概述了海绵钛的几种生产工艺:Kroll法、Hunter法、TiCl4电解法、FFC法、OS法、PRP 工艺,并比较其特点。

【关键词】海绵钛;生产工艺;Kroll法;FFC法钛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稀有金属材料,因其比重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化工、冶金、医疗等领域的得到广泛应用。

钛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61%,在所有元素中居第10位,在结构金属中仅次于铁、铝、镁,居第4位。

我国钛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一,但海绵钛的生产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提高海绵钛的工业生产能力对我国现在及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海绵钛的几种工业生产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由于钛在高温条件下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易与氧、氮、碳、氢等元素发生反应,对提取纯钛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在钛冶金史上生产海绵钛的工艺一直比较复杂。

至今海绵钛的生产工艺出现过很多种,但真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只有Kroll法和Hunter法,其他的方法或已淘汰,或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1 Kroll法/Hunter法1.1 Kroll法(镁热还原法)Kroll法于1937年由William Kroll提出,并于1948年实现海绵钛的工业规模生产。

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海绵钛生产工艺。

Kroll法是在密闭的钢制反应器中进行的。

将纯金属镁放入反应器中并充满惰性气体,加热使镁熔化,在800~900℃下,以一定的流速通入TiCl4,使之与熔融的镁反应。

反应式为:TiCl4+2Mg=Ti+2MgCl2在反应温度下,生成的MgCl2(熔点为714℃)呈液态,可以及时排放出来。

在900~1000℃及一定真空度的条件下,将残留的MgCl2和Mg真空蒸馏出去,获得海绵状金属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钛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镁还原-蒸馏法(即克劳尔法)和钠还原-蒸馏法两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其它的方法目前都处于实验室阶段,预计未来十年内仍以克劳尔法生产为主。

克劳尔法生产流程如下:钛矿--电炉熔炼生产高钛渣--氯化生产四氯化钛--精制提纯生产精四氯化钛--镁还原-蒸馏生产海绵钛--成品破碎包装。

如果采用全流程生产(镁氯循环),以目前的原材料市场行情测算,生产每吨海绵钛生产成本约在6.5万元左右。

生产出的海绵钛还需进行真空电弧炉熔铸成钛锭(或钛合金),再锻制或扎制成相应的管材、板材或丝材,才能在工业中应用。

一、Na 还原法
四氯化钛主要用作生产海绵钛、钛白粉及三氯化钛。

其制取方法很多,主要有沸腾氯化、熔盐氯化和竖炉氯化3 种方法。

沸腾氯化是现行生产四氯化钛的主要方法(中国、日本、美国采用),其次是熔盐氯化(独联体国家采用),而竖炉氯化已被淘汰。

沸腾氯化一般是以钙镁含量低的高品位富钛料为原料,而熔盐氯化则可使用含高钙镁的原料。

1、沸腾氯化
沸腾氯化是采用细颗粒富钛料与固体碳质(石油焦)还原剂,在高温、氯气流的作用下呈流态化状态进行氯化反应,从而制取四氯化钛的方法。

该法具有加速气-固相间传质及传热过程,强化生产的特点。

国内外目前沸腾氯化使用的原料有高钛渣、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等。

我国抚顺钛厂和遵义钛厂新建的沸腾氯化炉直径分别为Φ1.4 m与Φ2.4 m,采用独有的无筛板氯化技术,其中遵义钛厂设计日产粗四氯化钛70 t。

2、熔盐氯化
熔盐氯化是将磨细的钛渣或金红石和石油焦悬浮在熔盐(主要由KCl、NaCl、MgCl2 和CaCl2 组成)介质中,并通入氯气,从而制取四氯化钛的方法。

一般也可使用电解镁的废电解质,在973K~1073K 条件下充入氯气,故氯化反应的速度受到熔体的性质、组成,还原剂的种类,原料的性质,氯化温度,氯气浓度及通入速度,熔体高度,配碳量等因素的影响。

独联体四氯化钛生产中最佳的熔盐组成如表4 所示。

熔盐氯化法是前苏联20 世纪60 年代研制成功,用以生产四氯化钛的方法,该法不仅适用于前苏联的原料特点(钛渣含CaO+MgO 约6%),其炉子产能达20 t/m2 ~25 t/m2 四氯化钛,熔盐段截面积为6m2。

大型熔盐氯化炉日产四氯化钛为120 t~150 t,原为矩形炉,现改为圆形炉,圆形熔盐氯化炉的尺寸为Φ 5.0 m×8.5 m,内径Φ 内为2.76 m,长方形为4.5 m×3.5 m×8.5 m。

圆形炉内无死角,炉体强度增大,3 年大修1 次,比矩形炉使用年限延长近1 倍。

熔盐氯化可使用多种富钛物料,除了含钙镁的钛渣外,现广泛使用由红钛铁矿(Fe2O3 3TiO2)熔炼的钛渣(TiO2 87%~91%),亦可使用金红石。

乌克兰采用熔盐氯化生产已有40 多年的历史,不仅适用于该国钛精矿MgO、CaO 含量高的特点,还具有以下优点:1)氯化装置单位生产率高,可达20 t/m2·d ~25t/m2·d TiCl4;2)氯化温度低,为800℃,很多杂质不会因氯化而进入TiCl4;3)从炉料到工业四氯化钛,钛的回收率高,可达95%;熔盐本身有净化TiCl4 的作用,获得TiCl4杂质含量低,钒、氯、硅、碳等杂质总含量≤2%;制得TiCl4 产物达98%以上,可使AlCl3、FeCl3、CaO、MgO 和SiO2 等杂质留在熔盐介质中,然后排出;4)对原料粒度组成要求不高,可利用细小粒度的钛渣;5)反应过程不产生COCl2,废气无爆炸危险。

废气中Cl2 和HCl 含量非常小,对环境污染也不大。

3、竖炉氯化
竖炉氯化是将被氯化的钛渣(或金红石)与石油焦细磨,加粘结剂混匀制团并经焦化,将制成的团块料堆放在竖式氯化炉中,呈固体层状态与氯气作用从而制取四氯化钛的方法,也称固定层氯化或团料氯化,该法目前基本已被淘汰。

二、Mg 还原法
镁还原的实质是,在880℃~950℃下的氩气气氛中,让四氯化钛与金属镁进行反应得到海绵状的金属钛和氯化镁,用真空蒸馏除去海绵钛中的氯化镁和过剩的镁,从而获得纯钛,蒸馏冷凝物可经熔化回收金属镁,氯化镁经熔盐电解回收镁和氯气。

从精制四氯化钛中制取金属钛,分为还原和蒸馏两个步骤。

在较长一段时间,还原、蒸馏都是分步进行的,而目前已趋向联合化、大型化。

1、镁还原
镁还原的主要反应为:
TiCl4+2Mg=Ti+2MgCl2
在还原过程中,TiCl4 中的微量杂质,如AlCl3、FeCl3、SiCl4、VOCl3 等均被镁还原生成相应的金属,这些金属全部混在海绵钛中。

而混杂在镁中的杂质钾、钙、钠等,也是还原剂,它们分别将TiCl4 还原并生成相应的杂质氯化物。

镁还原过程包括:TiCl4液体的气化→气体TiCl4和液体Mg 的外扩散→TiCl4 和Mg 分子吸附在活性中心→在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反应→结晶成核→钛晶粒长大→MgCl2 脱附→MgCl2 外扩散。

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结晶成核,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伴有非均相成核。

2、真空蒸馏
经排放MgCl2 操作后的镁还原产物,含钛55%~60%、镁25%~30%、MgCl210%~15%,及少量TiCl3 和TiCl2,常用蒸馏法将海绵钛中的镁和MgCl2分离。

还原产物海绵钛在真空蒸馏过程中经受长期高温烧结,逐渐致密化、毛细孔逐渐缩小,树枝状结构消失,最后呈一坨状整块,俗称钛坨。

3、镁还原、蒸馏工艺及设备
大型的钛冶金企业都是镁钛联合企业,多数厂家采用还原-蒸馏一体化工艺。

这种工艺被称为联合法或半联合法,它实现了原料Mg-Cl2—MgCl2 的闭路循环。

还原-蒸馏一体化设备,分为倒“U”型和“I”型两种。

倒“U”型设备是将还原罐(蒸馏罐)和冷凝罐之间用带阀门的管道连结而成,设专门的加热装置,整个系统设备在还原前一次组装好。

“I”型一体化工艺的系统设备如在还原前一次性组装好,即称为联合法设备;而先组装好还原设备,待还原完毕,趁热再将冷凝罐组装好进行蒸馏作业的系统设备则称为串联合设备,中间用带镁塞的“过渡段”连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