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4】人间草绿(湖南省邵阳市,8分)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情感把握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情感把握教学)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然而,在散文教学中,情感把握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散文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引言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存在困难。
许多学生往往只关注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忽略了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散文中的情感,成为了散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情感把握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通常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对主题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一主题,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关注作者的修辞手法作者在散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背影》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父亲的背影这一象征性的意象,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登山的艰辛和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荷塘月色》为例,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情感。
1.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2.分析修辞手法:作者运用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概括文章情节、人物情感及心理变化

概括文章情节、人物情感及心理变化概括文章情节、人物情感及心理变化——高度概括法朋友是好书,其中有些只有几页,有些却洋洋洒洒。
有些是精装书,有些是袖珍本。
但读到最后,总是这样或是那样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2.围绕××这件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请你概括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
表格式(多见于期中、期末考试中4--5分)高度概括链式(多见于期中、期末、中考中2--4分)歪儿冯骥才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
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
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
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
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
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
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
朗诵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朗诵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朗诵散文时,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散文的情感和意境:
1. 理解文章:在朗诵之前,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上下文。
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朗诵的情感和语调。
2. 注重语音语调:注意语调和声音的变化,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和情感。
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使朗诵更有感染力。
3. 停顿和连读:合理运用停顿和连读技巧,使朗诵更加自然流畅。
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时间去理解和感受,而连读可以增强语流的连贯性。
4. 情感表达:将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感中,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来传达情感。
注意情感的层次和变化,使朗诵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5. 练习与准备:提前练习朗诵,熟悉文章的内容和语调。
可以录制自己的朗诵并听取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
6. 与听众互动:在朗诵时与听众建立联系,通过眼神交流和声音的传递,使他们更加投入和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7. 放松与自信:保持放松和自信的状态,不要过度紧张或刻意追求完美。
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尽情享受朗诵的过程。
每个人的朗诵风格都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感受来朗诵,将散文的情感真实地传达给听众。
不断练习和探索,你会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朗诵风格。
希望这些技巧和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永久的生命朗读技巧

永久的生命朗读技巧
“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的朗读技巧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主要
是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情感变化可以从对生命的短暂感慨,到对生
命奇迹的描绘,再到对生命的珍视和爱的表达。
2. 平静处要读的深沉,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激昂。
在朗读时,对于文章
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要注意语调和语气的把握,例如在表达对生
命短暂的感慨时,语气应深沉;在描绘生命奇迹时,声音要响亮激昂。
3. 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停顿和重音,以增强文章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表达“永久的生命”这个主题时,可以适
当延长“永久”这个词的发音,同时加重语气。
4. 配乐朗读。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背景音乐来辅助朗读,增强文章的
情感表达力。
课文老王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并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老王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并完成下面表格
1、感激、报恩。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老王的一生,是非常凄凉和悲苦的,身边的人对老王都不好,唯独作者一家对老王很照顾,也经常关心、帮助老王,所以,老王临死之前都要去感谢作者一家,要去报恩。
2、关心、帮助。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老王平时也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作者一家,去关心作者一家,因为老王只知道,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要对别人好,要知恩图报。
3、友善、把作者当朋友。
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在那样一个年代,作者一家是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但是老王不仅愿意去帮助他们,还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去关心他们,这说明老王把作者当真正的朋友。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考点8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向
比幸福的生活。他不但改造了自然,也重塑了人心,我们都应向这位伟大的植
2
树老人学习,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我们的家园。
考点8 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返回目录
◎统编其他设问
考
向
(统编九下《枣儿》“思考探究”改编)阅读课文,想想作者想要借“枣儿”
1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
1
之效,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背景,把握情感态度。有的文章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
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
考
么背景下产生活
向
动的,才能更准确地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2
(3)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情感态度。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时会体现在所叙的
事件之中,寓情于事。
考点8 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返回目录
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 “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 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
考点8 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1.短文两篇——群文阅读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篇文言短文,都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写庭院清幽澄澈的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乐观、旷达的复杂感情。
【考点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01.××段或××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01.抓住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02.把握感情基调:有些文章往往在开头就定下感情基调,因此通过分析开头,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开头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奠定了作者歌咏山川之美的感情基调03.关注议论、抒情句: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04.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景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教学目标1.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题型设置1.考查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2.考查作者的情感(心理)变化把握情感(心理)变化的过程,首先要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分类:【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故事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环境)分析答题技巧1.注意标志性词句,抓住关键句。
关键句: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可从此句中判断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或者有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比如赞美,崇敬,敬佩,鄙视等。
2.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⑴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例:“轮到我背书了。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节选自《最后一课》)⑵动作暗示。
例:眨眼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但是它却代表你心里的所思所想。
眨眼频率快且轻巧,也就是眼睛“扑闪扑闪”的,则是感兴趣的标志,说明他的大脑正在积极思考。
因此,如果发言时讲得精彩,那么你会观察到,听众们的眼睛都是亮闪闪的。
此外,一个人说谎时,他的眨眼频率首先会下降,因为他想保持冷静,使自己看上去“不留痕迹”,以便“睁着眼说瞎话”;然而,只要说谎,人就会控制不住地感到焦虑、担心,这种情绪下,又会情不自禁地引起快速眨眼。
因此,眨眼频率先慢后快,是典型的说谎标志。
⑶景物烘托。
通过景物渗透人物特定的心情。
例:阴霾的天空里,没有一丝安慰,没有太阳的日子,少了些许温暖;寒风凛冽的袭来,让人不寒而栗。
在那古老的小巷里,红色的油彩已经退出了本真的颜色,湖面映着斑驳的柳枝倒影,此刻里一种荒凉充斥了心房,突然觉得甚至连呼吸都有些疼痛。
⑷心理概述。
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例: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
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⑸修辞手法。
修辞能够更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例:“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
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
”——《记一辆纺车》表现作者怀念延安的战斗生活。
答题原则1.分数原则。
按照采分点答题。
这个原则在无法明确判断人物的情节分为几个阶段时,能够快速帮助我们判断有几个答题点。
2.文本原则。
如果在文章中出现了表示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尽量用原文的词句作答。
如果没有出现也要结合文章情节的变化加以理解概括。
3.分点原则。
答题要分成若干点,并使用数字标出来,使答案具有层次感,提高卷面得分。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距离高考还有20多天了,高三复习进入白热化的程度。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高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备考作文,想麻烦您给看看。
”我欣喜地接过作文,告诉他说:“一点也不麻烦,给你这个高材生看作文,我好荣幸啊!”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
他长得又瘦又小,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他的各科成绩都十分优异,在年级一直处在前十名;他是“特困生”,三年的高中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
当我把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说了七八个“谢谢”。
做课间操的时候,我看他特别卖力的样子,由不得有一点心疼。
我跟他的班主任说:“程海这孩子干什么都不会偷懒吧?”班主任说:“何止是不会偷懒,他简直就是苛求自己。
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
你知道他怎么买饭吗?二两米饭,半份素菜,从来都是这样的。
”我说:“高三这么苦,这么累,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超过了14个小时,是超强体力劳动呢!他才吃这么点东西,身体非跨了不可!”班主任叹口气,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我特意在高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
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
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4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40元钱。
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
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的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期努力,到高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
”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
别让我心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
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
”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多天用了。
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高三售饭区去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高考来了。
高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地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人物完成的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这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高考成绩下来了,程海考出了628分的好成绩。
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
我把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显示出了16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
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接过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高考前的20多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40元钱!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看着冷清的高三售饭区,想着那个几乎天天来食堂都要“迟到”的又瘦又小的只买半份菜的男生。
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十分要强的孩子?此刻,如果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
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苦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她)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地知晓他(她)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应当赐给他(她)一个机缘。
在这个世界上,钱永远不是最要紧的东西,如果你以为唯有清算了钱才不至于亏欠他人,唯有捍卫了钱才不至于辜负他人,那你就错了。
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受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她)的至高奖赏。
他(期待)着你能幸福地体察到他(她)的良苦用心,他(她)也期待着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赐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说真的,我今生能挣来无数个160元钱,而从这无数之中拿出一份喂饱你一生中最不该饥馑的日子,这该是件多么让我欣慰的事!可惜,你没有给我机会。
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给了我一篇作文,我将它敲进了电脑,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
孩子,你在大学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的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问题:文中三次写到了程海对“我”的感谢,请结合文意,谈谈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6分)1.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说了七八个“谢谢”。
2.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3.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地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Step1:给文章情节分层Step2:找出各层中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Step3:在没有直接出现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的段落中,根据情节变化、“外语动神心”的描写、上下文语境,概括总结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Step4:重点分析抒情议论段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一、题型设置考查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考查作者的情感(心理)变化二、行文思路【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故事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环境)分析三、答题技巧1.注意标志性词句,抓住关键句。
2.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⑴内心独白。
⑵动作暗示。
⑶景物烘托。
⑷心理概述。
⑸修辞手法。
四、答题原则1.分数原则。
2.文本原则。
3.分点原则。
五、答题步骤Step1:给文章情节分层Step2:找出各层中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Step3:在没有直接出现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的段落中,根据情节变化、“外语动神心”的描写、上下文语境,概括总结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Step4:重点分析抒情议论段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1.清晨,大风雪停下来了,不过还得过好久才天亮。
几颗残星偷偷地睁开眼窥视那一片雪白的银白世界。
2.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3.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