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合集下载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的测定?A. 遥感法B. 电磁法C. 地电法D. 雷达法答案:C. 地电法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A. 固体 > 液体 > 气体B. 气体 > 液体 > 固体C. 固体 > 气体 > 液体D. 液体 > 气体 > 固体答案:C. 固体 > 气体 > 液体3.下面哪个方法不适用于地下矿产资源勘探?A. 电磁法B. 弹性波方法C. 辐射法D. 重力法答案:B. 弹性波方法4.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法?A. 电磁法B. 雷达法C. 地电法D. 地震波答案:D. 地震波5.下列哪个环境中适合使用地雷探测?A. 水下B. 空中C. 地表D. 地下答案:D. 地下二、填空题1.矿床勘探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_____。

答案:地电法、电磁法、重力法、辐射法等2.地电法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判断地下____、____或____位置。

答案:矿床、水体、岩石3.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____的研究。

答案:地壳、岩石、矿产资源4.重力法主要用于____的测量。

答案:地球重力场5.电磁法可以用于地下储层、地下水和____的探测。

答案:地壳构造三、简答题1.地电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其应用。

答:地电法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判断地下矿床、水体或岩石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岩石或水体导电特性的差异,在地表施加电流后测量地表上产生的电位差,通过计算电流与电位差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地电法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工程勘察等领域。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地震勘探中常用哪种波?答: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受材料密度、弹性模量和波长等因素的影响。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

P波是纵波,其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但会发生折射和反射;S波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体,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

最新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8、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代表性、可比性、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所需其他物质条件。

9、监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可用三氧化二铬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后测定。

10、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结果中的L50表示有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值,它表示测定结果的噪声平均值。

六、简答题:(共40分)1、如何分别测定烟气中的正压、负压和全压,请画图说明。

(7分)(根据绘图的完整性给分,全压、静压和动压、正压、负压画错一个扣1.5分)2、请简述BOD、COD、TOD、TOC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其关系确定有机物的类型。

(8分)BOD<COD<TOD(2分)根据TOD与TOC的比例关系判断有机物的种类:(2分)水样的TOD/TOC为2.67左右时,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水样的TOD/TOC>4.0时,有大量的含S、P的有机物;水样的TOD/TOC<2.6时,有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有机物(4分)3、如何根据水样的甲基橙碱度(M)和酚酞碱度(P)确定水样是何种物质的碱度。

(10分)当水样的酚酞碱度为P,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酸量为M,总碱度为T:M=0时,P=T,水样中只含有NaOH;(2分)P>M时,P>T/2,水样中NaOH和CO32-;(2分)P=M时,水样中只含有CO32-;(2分)P<M时,P<T/2,水样中CO32-和HCO3-共存(2分)P=0时,M=T,水样中只有HCO3-(2分)4、请设计出一套监测某污灌区蔬菜中有机质监测的方案。

(10分)(每步2分)第一步:收集资料,调查污染区域的环境;第二步:布点,根据不同地形、地地貌特性进行布点,根据种植面积,灌溉条件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第三步:采样,采样过程中注意不伤害植株和根系;第四步:制样:将样品在阴暗处风干,风干后利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过筛,而后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抽提;第五步:用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分析测试。

七、计算题:(共30分)2、测定大气中SO2时,吸收液体积为50ml,采样流量为0.20L/min,采样1小时,现场温度15℃,压力为105kPa,取采样液10ml,测得吸光度为0.155,已知标准曲线回归议程是y=0.0345x+0.0048(y为吸光度,x 为SO2μg),求SO2的浓度。

华北理工《环境监测》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华北理工《环境监测》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卷A)20——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考试科目:环境监测班级:环境类1、环科班讲课教师:分)1、环境优先污染物2、湿式消解法3、二次污染物4、等效连续A声级1~12题每空1分,第13题2分)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O2、对江河水系或某河段,通常要求设置三个断面、、3、空气中飘尘的粒径范围是一〜,降尘的粒径范围是一〜4、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

5、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亚硝酸盐所用的显色剂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6、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水样常用的方法有、和等。

7、评价颗粒物采样效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和o8、溶液吸收法采集大气中的污染物常用的吸收管种类有: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细菌指标是哪种微生物为代表的?o10、在水样中形成CUS沉淀的同时,可以使低至0.02ug∕L的Hg"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11、下列哪种方法制得的水样可以用于测定水的真色?答:Oa用滤纸过滤;b.用自然沉降;c∙用0.45μm滤膜过滤;d.用活性炭吸附后过滤12、大气污染物中主要的三种多环芳燃是:①②③O13、(2分)下列噪声作用于同一测点处的总声压级为dB(八)80.0dB(八);60.2dB(八);75dB(八);81.3dB(八);100.2dB(八);90.5dB(八);88.8dB(八);85.0dB(八)o三、简答题(36分,第1~5、7、8题每题4分,第6题8分)1.如何利用统计噪声值确定环境噪声、本底噪声和背景噪声?2.什么叫基体效应?如何消除?3.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含量,常向样品中加入TISAB:问:1)加入该试剂的作用是什么?2)该试剂的主要组成和作用?4、简述测定BoD5生化分解过程必备的三个条件?5、通过对水质TOD/TOC比值分析可以粗略了解水中有机物的大致种类,分析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污染物的主要构成:T0D∕T0C^2.67时T0D∕T0C>4时T0D∕T0C<2.67时6、以下为水中COD指标的测定流程水样20.00mL+锥形瓶(如果经稀释也可取20.0OmL)I*-HgSO4O.4g混合均匀I-0.250OmoI/L1/6K2Cr2O710.00mL+沸石少许混匀,连接回流装置I一在冷凝管上口,加入Ag2SO4-H2SO4溶液30mL回流2hI冷却I-加入80mL水(尽量准确)取下锥瓶I-加试亚铁灵指示剂3d用0.1mol∕L的硫酸亚铁锈标准溶液滴定,终点:蓝绿色一红棕色另取20.00mL蒸馈水做空白测定对照该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加入HgSO4的作用是什么?2)加入硫酸银的作用是什么?3)回流过程中如果溶液变绿,说明什么问题,如何解决?4)该方法中对配制试剂和空白试验所用的“水”有什么要求?7、简述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阴离子的流程?8、使用高氯酸消解水样:1)适宜的水样类型?2)为什么预先用硝酸处理?3)为什么不能蒸干试样?四、计算题(共24分,1题6分,2、3题各9分)1>若配制理论CoD值为500mg∕L的溶液1升,需称取苯二甲酸氢钾多少克?(写出反应式和计算过程)2、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挥发酚含量时,测得试样吸光度为0.360。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四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四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四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观测系统2、视频散率3、激发极化效应4、顺层磁化5、充电法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1、不同地质体密度差异的存在,构成了重力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物质基础()2、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强弱都与现代地磁场有关。

()3、异常形态与磁化强度的方向有关,磁异常比重力异常复杂。

()4、随着磁性体埋深增大,异常的幅值变小,宽度增大()5、进行曲线的圆滑的作用是消除干扰。

()6、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是:当电流通过电阻率界面时,在界面上产生电荷积累,形成电阻率法中的异常()7、低阻体一定高极化,高阻体一定低极化。

()8、自然电场法在含水断裂上出现负心电位。

()9、地层的密度与速度的乘积为地层的反射系数.( )10、地面接收点首先接收到反射波然后是直达波.()三、何为磁场的向上延拓?进行磁场的向上延拓可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可解决这些问题?(10分)四、简述磁法勘探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15分)五、简述电阻率测深的概念,并指出它与电阻率剖面法的区别。

(15分)六、简述反射波、折射波的形成及特征。

(15分)七、做出下列板状状地质体上激电中梯异常曲线示意图(10分)《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四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地震勘探中是一点激发多点观测,激发点和观测点间的不同排列关系形成了不同的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的确定原则是尽量压制干扰波,突出对有效波的观测和追踪。

2、视频散率3、激发极化效应:岩土介质在外电场激发下产生二次场的现象称为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不同。

----激发极化法的物理基础。

4、顺层磁化:磁性体的倾向和磁化强度的方向一致。

5、以人工供电(或称充电)体相对周围介质呈理想良导体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向目标体供电后的人工电流场在充电体周围的分布规律,达到查明充电目标体的空间分布和产状、分布范围、连通情况等问题的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应用条件:有出露点(钻孔、坑道揭露)。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40分)1、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有、和。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一般规律为 > 茎 > 叶> > > 。

2、TSP测定的主要方法是;SO2测定主要的测定方法是; NO X测定主要方法是;硫酸盐化速率测定的主要方法是。

3、在COD测定中,我国规定的标准方法是;在此方法中,需要在水样中加入Ag2SO4-H2SO4溶液30ml,加入Ag2SO4-H2SO4溶液的作用是;同时,在加热回流两个小时里,必须保持溶液的色。

4、在环境监测中要遵循 _______________ 原则。

5、用堰板法测量一不规则污水渠的废水流量,测得过堰水头高度为0.14m ,从水底至堰缘的高度为0.22m,堰上游水流宽度为0.55m,问此污水渠的流量为 ________(m3/s )。

(2%)6、生物样品预处理时,如需要测定金属元素时可用进行消解预处理;测定汞的时候,可用进行消解预处理。

在水样的预处理中,测定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一般用方法作预处理;测定有机化合物一般用作预处理。

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的不同分为五级标准,下面各水体各适用哪一级标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 长江回游鱼类产卵区:_____________麦田灌溉用水区:______________ 淡水浴场:___ ______________8、在含氮化合物测定中,三氮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含氮化合物在一般情况下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9、在水样的保存中,常采用的保存措施有:;;;。

10、原子吸收光度法中,被吸收光的强度与蒸汽基态原子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符合定律;原子吸收光度法可以根据基态原子化过程划分为、、三种方式。

11、在土样制备过程中,风干的土样碾碎后,先过尼龙筛,然后用弃取样品至足够分析用的数量,最后全部通过的尼龙筛。

二、问答、计算题:(60分)1、有一条流经城市的河段如图所示,请在图上描绘出采样断面,并据所给条件确定采样点位置。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A A 。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一、填空题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1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19.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射线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___最小_________时间原理.二、选择题1、视电阻率的单位为: B 。

A 欧姆B 欧姆·米C 欧姆/米D 欧姆/立方米2、地下水的电阻率一般为:BA >1000Ω.mB 0.1~10Ω.mC 1.e-10 ~1Ω.mD 2.5 e 5Ω.m3、以下关于联合剖面法测量的装置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

A 由两个三极组成,AMNB 同时移动测量;B 测量极不动,移动供电极AB 测量 ;C 测量极MN 不动,增大AB 间距测量;D 供电极AB 极交换供电,保持不动,MN 移动测量;4、以下关于电阻率测深法,描述正确的是: BA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供电电流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B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极AB 距离决定的,AB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C 测量深度是由测量电极MN 距离的决定的,MN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D 测量深度与电极距离无关,是由测量的电压电流和地下岩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5、以下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 B 。

A.H 型321ρρρ<> B K 型 321ρρρ>< C.A 型 321ρρρ<< D Q 型321ρρρ>>6、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A__________勘探.A.地震;B.重力;C.电法;D.磁法.7、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地震法.(P2)A.折射波;B.透射波;C.反射波.8、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___B_____.A.透射波;B.反射波;C.滑行波.9、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 ________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ρ10、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A________.A.一个点;B.许多点.11、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A________.A.传播时间长;B.反射能量强.12、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A.低;B.高;C.相等.13、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_____B________.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14、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________A___________.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5、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________进行观测.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6、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A___反射时间.A.垂直;B.标准.17、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B________.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18、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B.是不变的.19、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C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一致;D.不一致.20、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___A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相同;D.不相同.21、质点在一秒钟内_______B______叫振动频率.A.行的距离;B.振动次数.22、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B_________,叫振幅.A.时间;B.最大位移.23、波在_____B_____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A.一定时间;B.一个周期;C.一种介质.24、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25、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_A______.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26、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的透射波叫__D___.A.面波;B.多次波;C.折射波;D.滑行波.27、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B__________(当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的传播速度为波的真速度).A.真速度;B.视速度.28、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_视速度.A.不大于(小于等于);B.不小于;C.永远等于.29、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____D_________到达检波器的波.A.反射;B.折射;C.滑行;D.直接.30、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___B___________.A.一点;B.一段.31、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____B_________.A.直达波;B.折射波;C.反射波.(盲区)32、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土 (4)页岩33、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3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34、岩石埋深越大,其( 1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35、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2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36、水平迭加能使( 1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37、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3 )【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与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波概概念不同。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 (4)面波3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A:褶积. B:二维. C:频率.39、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40、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41、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C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42、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C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43、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C )校正.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44、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 A ),振幅控制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A:振幅小. B:振幅大.45、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B )问题.A:选加. B:偏移. C:干涉.46、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B )处理.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三、判断题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T)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F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只要波阻抗不同,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