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精彩教学片断实录

合集下载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小组讨论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 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角色扮演
总结词
增强学生体验感
详细描述
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通 过扮演盘古、天地等角色, 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
故事的理解和体验感。
总结词
锻炼学生表演能力
详细描述
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 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 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课程导入
01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梗概和重要细节。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并理 解其深层含义。
0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仿写练习
学生可以模仿《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结构和语言风格,创作一篇类 似的神话故事。
实践探索
搜集资料
学生可以搜集与《盘古开天地》相关的资料,了 解更多关于神话故事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盘古开 天地》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制作手抄报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手抄报,展示 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作练习和实践探索的成果。
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混沌初开
盘古在混沌之中沉睡,醒 来后用斧头劈开混沌,天 地开始分离。
天高地厚
盘古顶天立地,身体不断 长高,天逐渐升高,地逐 渐加厚。
化生万物
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部 分分别化为日月星辰、山 川草木、飞禽走兽等万物 。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五、教学反思
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神话故事时,对于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在讲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时,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也让我意识到,通过故事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生字词:盘、古、开、天、地等,掌握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他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万物。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敬畏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盘古开天地》。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1.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盘、古、开、天、地等,了解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
举例:通过认读、书写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形象和寓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混沌一片。

有一个巨人在这混沌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他就是盘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开天地的神奇故事。

(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师:大家都读完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谁来读一读?(生举手,师点名读)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接下来,我们再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同桌互读)三、精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吗?生:盘古是用斧头劈开天地的。

师:没错,那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呢?生:因为天地混沌一片,黑乎乎的,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

师:很好。

那盘古劈开天地后,又做了什么?生:盘古怕天地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那盘古这样顶天立地了多久呢?生:不知道。

师:课文中有写哦,大家再仔细找找。

(生再次阅读课文)生:盘古这样顶天立地了很久很久,直到天地成形。

师:对啦,那在这个过程中,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

师:具体变成了什么呢?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师:同学们找得真仔细!那从盘古身体的这些变化,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盘古很伟大,他为了创造世界牺牲了自己。

生:我觉得盘古很无私,他把自己的身体都奉献给了世界。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精】部编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精】部编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板块一——读成一句话师:(指着预先写好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课文大家都已经读过了是吗?生:是!师:打开语文课本,再一次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的读。

开始。

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生:读好了。

师:(出示词语)这儿有几个词语大家来看一下。

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你读。

生:读词语:混沌清浊血液滋润师:请你把第一个词语再读一遍。

生:读“混沌”(音不是很准确)。

师(纠正)“清”、“浊”分开读,再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请同学认真地看屏幕上的这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没有?生:都是有三点水。

师:恩,很会观察,那么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生: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分不清楚什么和什么。

师:你说得很好,文章里的原句你把它读出来。

生: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连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做“混沌”(生齐说),再看“清”、“浊”,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生:水是清的,脏的东西放到水里是浊的。

师:脏的东西混在水里,水它还是水啊。

生:但是不是干净的水。

师:对了,把刚才的话纠正一下,很干净的水——生:很干净的水是清的。

师:那什么样的水是浊呢?生:很脏的水是浊的师:比方说一些污水排出来,一些泥土混在水中,是吗?一起读。

师:领着学生读:清浊、血液,“血”,还有一个音读“xi ě”。

流血了。

口语叫流“xiě”了。

血液,再读,最后一个词语,师生一起读“滋润”。

师:指名读“滋润”,想一想,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或者很干燥的大地,下过一场雨的土地啊,你的喉咙就滋润了起来,土地也就滋润起来了,是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滋润”预备起。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学生字啊,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型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接下来请同学看一看下这些词语。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一、教学准备在进行《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1.教材准备–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并熟悉课文内容。

–准备好课文《盘古开天地》的课本原文,方便教学引用。

2.教学环境–确保教室整洁,黑板书写清晰,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

–确保教室内的视听设备正常运作,方便使用多媒体资料。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教学录音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核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二、教学过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文讲解–首先,教师阐述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

3.课文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习语、成语等语言现象,拓展学生的认知。

4.语言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将进行教学反馈与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1.学生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写、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课文的掌握程度。

3.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明确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教学心得在本节《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来组织材料,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一个语文园地。

《盘古开天地》是安排在第二篇的课文,写的盘古把他的整个身体
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赞扬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也表现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扇宝库
的一扇门。

通过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
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
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
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
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
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这个故事。

设计理念:
第 1 页共22 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学习并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举例解释:
-在讲解故事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盘古开天辟地的重要情节,如盘古如何撑开天地、如何化身为世间万物等,确保学生对故事有深刻的理解。
-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教师要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掌握词汇的用法。
2.学习课文生字词,如:“混沌、巨人、顶天立地”等,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5.了解中国神话传说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盘古开天辟地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神话传说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盘古开天地》的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精神,了解中国神话传说的特点。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2《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2《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12 盘古开天地名师教学片段实录◆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教学重点)师:盘古用他的大斧子把这个世界给劈开了,从此世界有了天和地,接下来,盘古又做了什么呢?生:盘古怕它们会合在一起,一直都未停息。

师: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3、4自然段,把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这多么神奇呀!这就是顶天立地的盘古哇!现在你们就是盘古了,请大家来做做这个动作,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你们感觉怎样?生1:很累。

生2:很费力。

生3:手特别酸。

师:别放弃!天地似乎又要合在一起了!加油!师:体会之后,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我感觉到盘古的脖子很酸了。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我感觉到盘古的脚很痛了,快要撑不住了……师:此时此刻的盘古会想些什么呢?生1:为了后代我不能放弃。

生2: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了。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怎么样了?生:盘古仍然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十万年呢?生:盘古仍然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万年呢?生:盘古仍然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 )了,盘古也( ),累得( )。

生:(随师说)成形精疲力竭倒下了师: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年哪!这么多年,这么多个日日夜夜,盘古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么了不起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赏析:《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课堂实录 /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盘古开天地》精彩教学片断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实录资料适用于小学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盘古开天地》精彩教学片断实录
执教:宋诏桥小学张晶晶
点评:鄞州教研室赵培敏
片断一、尊重学情,体现主导
实录: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认真地自由读,教师巡视,随时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混沌缓缓逐渐肌肤辽阔血液祖宗四肢)
师(指着屏幕):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圈出了这些词语,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着重指导学生读正确:逐。


师:我在读课文时发现这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

(课件逐行出示: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请学生自由读——分行读——齐读。

朗读中发现“抡起”、“重而浊”学生读不正确的颇多,颇花了些功夫来读正确。


师:词语都读对了,句子呢?有难读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指导读通学生提出的句子。


师: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

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圈画,并认真朗读)
点评: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而教师的主导又能适时引导学生朝即定的目标努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本环节做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从而使初读环节扎实并富有成效。

片断二、引导发现,感悟语言对仗美。

实录: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个句子很有意思,你仔细读读,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1:我发现了句子中有一对近义词:缓缓和慢慢。

(师点击课件,使这一组词变成蓝色。


师:读得真仔细。

还发现了什么?
生2:“轻而清”对“重而浊”。

师:你一下子发现了两对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

谁能给“浊”组个词?
生:混浊。

师:混浊就是“不清”。

谁说说:清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混浊?生:在水里放些细土,搅一搅,水就混浊了。

师:是的。

像这样相对的词,这句话中还有吗?
生3:上对下,升对降。

师:哦,连起来也可以说上升对下降。

生4:东对西。

师:东和西表示方向的时候,是一对反义词。

但是在这里是连起来的一个词语:东西。

不表示方向,表示一样物体。

生5:还有,天对地。

师:对了,这也是。

(点击课件,使四对反义词变成红色。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学生用心朗读,读出了句子对仗的节律美。


点评:
语文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句子的语言特色,发现了句子的奇妙之处。

这样,就能
克服语文教学中十分普遍的“得意忘言”的弊病,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提升。

片断三、改变形式,体悟语言诗意美。

师:这些词真是美啊!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

(以诗的形式出示第四自然段。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师配乐朗诵。

学生个个眼睛发亮,有的还微微张开嘴,轻轻地发出惊叹:哇!)师:你能像诗人一样来读读它吗?
(教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自由地、十分投入地读了起来。


师(在学生的朗读声音渐渐轻下去时):你最喜欢哪段就把这段读得最美。

(学生又一次有感情地自读。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小诗人的风采。

(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学生大多数读得极有韵味。


师:听大家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读了。

我们来合作读吧,比比谁更像诗人!(教师读每段的第一行,学生接着读。


点评: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2、3两句话共有八个分句,这八个分句对仗比较工整,具有诗歌的节律美。

教师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这些句子,学生不但很容易地感受到了这段语言的诗意美,而且其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

相信通过这样一遍遍的朗读,这段文字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