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方法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千兆接入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此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各厂商的千兆以太网产品进行一次客观的比较。
这种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为IS管理员和其他IT专业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设备采购决策的信息。
因此,我们的测试不仅仅局限在千兆接入交换机的性能测试上,而是一个全面的考量,既使用定量衡量标准(如吞吐量、包丢失、延迟、每千兆位成本),又使用定性衡量标准(如安装和管理是否简单、可靠性)。
我们主要的测试项目为:配置测试——考量千兆接入交换机配置的灵活性、端口密度、可扩展性等。
安装和易用性测试——安装的时间和难易程度、支持文档和在线帮助的有效性等。
特性测试——包括端口链路聚合,流量控制,MAC地址表的容量,端口镜像,VLAN,支持第三层交换,冗余特性,基于MAC的安全性,QoS,生成树,组播控制等。
管理测试考察控制台及命令行界面的能力,对Web、SNMP、RMON的支持等。
还有重要的性能测试。
我们在性能测试方面使用了业界知名的网络性能测试仪IXIA 1600。
IXIA 1600最多可以插16个模块,我们的测试环境包括5个10/100M自适应模块,每个模块有4个10/100Base-TX 端口;6个10/100/1000Base-T自适应的LM1000T模块,每个模块有2个10/100/1000M的RJ-45端口;5个GBIC模块,每个模块可插2个1000Base-SX/LX端口。
如此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X端口。
因此我们能够对参测产品中的高密度千兆接入交换机,进行满负载测试,考察出其在最严格情况下的真实性能。
测试时,我们使用5类跳线和光纤跳线连接被测千兆接入交换机和测试仪。
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端口。
24口全千兆交换机二层和三层性能测试

24口全千兆交换机二层和三层性能测试2010-01-07 14:08 佚名赛迪我要评论(0)字号:T | T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测试包括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OmniSwitch 6800-24、安奈特的AT-9924T/4SP、D-Link的DGS-3324SR和SMC的TigerStack 8724ML324口全千兆交换机。
AD:24口全千兆交换机二层和三层性能测试,24口全千兆交换机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专家日前表示:QoS保证了在端口发生拥塞的情况下,高优先级数据得到优先处理,它对于24口全千兆交换机带宽不足的网络提高利用率十分有意义。
三层竞技篇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测试包括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OmniSwitch 6800-24、安奈特的AT-9924T/4SP、D-Link的DGS-3324SR和SMC的TigerStack 8724ML324口全千兆交换机。
我们测试了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的2/3层转发性能以及QoS。
2层转发性能测试在此项测试中,我们使用24口全千兆交换机的全部24个端口做全网状测试,我们测试了24口全千兆交换机64、512和1518字节下丢包率、吞吐量和延迟。
丢包率和吞吐量的测试时间为120秒,延迟测试结果选用时间为60秒90%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来看,绝大多数24口全千兆交换机都达到了零丢包及各字节下100%吞吐量的目标,只有SMC的TigerStack 8724ML3在1518字节下有0.12%的丢包,并达到了97.7%的吞吐量。
测试结果见表6。
3层转发性能测试在3层转发性能测试中,我们配置的24口全千兆交换机建立了24个VLAN,每个VLAN都分别包括一个端口,每个VLAN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从1.0.0.1/255.255.255.0至24.0.0.1/255.255.255.0。
在测试仪端,每个端口对应VLAN设置了网关地址及接口地址,每个VLAN设置了4个主机地址。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的九项指标简介

6.背压 决定交换机能否支持在阻止将外来数据帧发送到拥塞端口时避免丢包。一些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背压。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该测试通过多个端口向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支持背压。如果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并加上背压,则应该检测到没有帧丢失和碰撞。如果端口设定为全双工并且设置了流控,则应该检测到流控帧。如果未设定背压,则发送的帧总数不等于收到的帧数。
2.帧丢失率 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 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7.线端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OL) 该测试决定拥塞的端口如何影响非拥塞端口的转发速率。我们测试时采用端口A和B向端口C发送数据形成拥塞端口,而A也向端口D发送数据形成非拥塞端口。结果将显示收到的帧数,碰撞帧数和丢帧率。
8.全网状 该测试用来决定交换机在所有自己的端口都接收数据时所能处理的总帧数。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在以特定速度在接收来自其他端口数据的同时,还以均匀分布的、循环方式向所有其他端口发送帧。我们在测试千兆骨干交换机时采用全网状方法获得更为苛刻的测试环境。
1000m以太网交换机标准

Q/YAD XXXXXX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AD029—2011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2011—10—18发布2011—11—01实施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由XX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以下简称交换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 3836.1-20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4-20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安型“i”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过技术要求MT 210—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211—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1081—2008 矿用网络交换机YD/T 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3产品分类3.1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
交换机测试知识幻灯片

MAC地址表存放于交换机的缓存中,并记住这些地址,这样 一来当需要向目的地址发送数据时,交换机就可在MAC地址 表中查找这个MAC地址的节点位置,然后直接向这个位置的 节点发送。(自学习)
MAC地址数量: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可以最多存储的MAC 地址数量,存储的MAC地址数量越多,那么数据转发的速度 和效率也就越高。Buffer(缓存)容量的大小就决定了相 应交换机所能记忆的MAC地址数。 通常交换机只要能够记忆1024个MAC地址基本上就可以了。
2
西
3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包转发率
2、包转发率:包转发率标志了交换机转发 数据包能力的大小。
单位一般为pps(包每秒),一般交换机的包转 发率在几十Kpps到几百Mpps不等。
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 能力。
2
西
4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端口数
3、端口数:交换机设备的端口数量是交换 机最直观的衡量因素。
缓存大小:
2
西
11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管理功能
7、管理功能:
交换机的管理功能是指交换机如何控制用户访问交换机, 以及用户对交换机的可视程度如何。
通常,交换机厂商都提供管理软件或满足第三方管理软 件远程管理交换机。
一般的交换机满足SNMP MIB I / MIB II统计管理功能。 而复杂一些的交换机会增加通过内置RMON组(mini-RMON) 来支持RMON主动监视功能。有的交换机还允许外接RMON 探监视可选端口的网络状况。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 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 息相关。
2
交换机测试方案

7.1.1 设备防ARP攻击测试........................................................................................29 7.1.2 设备防ICMP攻击测试 .....................................................................................30 7.1.3 设备防BPDU攻击测试 ....................................................................................30
6 设备可靠性 .................................................................................................................28
6.1.1 主控板和交换矩阵冗余...................................................................................28 6.1.2 电源冗余...........................................................................................................28 6.1.3 业务卡热插拔...................................................................................................29
网络设备性能测试

网络设备性能测试一、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的性能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它们都是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础设备。
网络设备的性能测试是确保网络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评估设备性能的重要途径。
二、网络设备性能测试的背景网络设备的性能测试是指对网络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满足所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
性能测试是网络设备性能评估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评估网络设备的实际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网络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网络设备性能测试中,需要进行多种测试,包括数据包转发测试、吞吐量测试、连接数测试、带宽测试、延迟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对网络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为网络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三、网络设备性能测试的方法网络设备性能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
3.1 数据包转发测试数据包转发测试是测试网络设备转发数据包的能力。
在数据包转发测试中,测试设备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设备根据其转发能力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该测试可以帮助管理员测试网络设备的转发性能和稳定性。
数据包转发测试的原理是先从一个接口发出一个目标MAC 地址不为该接口地址的数据流,然后判断该流是否被正确的转发到对应的接口。
被正确转发的流称为测试包。
测试过程中会发生丢包、误判等情况,管理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3.2 吞吐量测试吞吐量测试是测试网络设备处理数据流量的能力。
在吞吐量测试中,测试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不同大小和不同速率的数据流,测试网络设备处理这些数据流的能力。
该测试可以帮助管理员测试网络设备的带宽利用率和容量。
吞吐量测试的原理是在一定时间内,发送一定量的数据,然后根据收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带宽和性能指标。
管理员需要在测试中对设备的流量、延迟等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以了解网络设备的性能表现。
3.3 连接数测试连接数测试是测试网络设备同时处理连接数的能力。
交换机测试点测试

配置过程:
1、将测试仪表的port1:1、port1:2分别与两台交换机的两个端口相连。
2、两台交换机中间连接100米的长网线。
测试步骤:
1、port1:1向prot1:2发送数据
预期结果:
1、prot1:2接收到prot1:1端口发送的所有数据。
测试结果:
1、通过
测试说明(含经验、教训、建议、小技巧、注意事项):
3、打开文件管理页面,点击下载,完成后更改流控开启,关闭生成树。
4、打开文件管理页面,点击上传。完成后查看web界面中流控及生成树界面。
预期结果:
1、文件能被下载并保存。
2、文件能被上传,web配置中流控关闭,生成树界面关闭。
测试结果:
通过
测试说明(含经验、教训、建议、小技巧、注意事项):
注意:电脑中不能装迅雷下载器,用ie浏览器打开web界面。
4、拔出万兆光纤后端口指示灯灭,插入万兆光模块端口指示灯亮、
测试结果:
通过
测试说明(含经验、教训、建议、小技巧、注意事项):
测试参考数据:
(没有,不输入)
测试环境恢复:
重启
价值呈现:
(没有,不输入)
1.2交换测试
1.3
测试编号
1.3
测试模块
交换机性能
测试项
测试交换机的背压测试
功能简述描述
交换机两个端口线速通过交换机向测试仪表的另一个端口发包,开启流控(半双工被压)没出现丢包、关闭流控(半双工背压)丢包50%
测试拓扑:
拓扑描述:
将测试仪表分别与交换机的各个电口及光口相连。
配置过程:
1、确认交换机的ip不相同,否则更改为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兆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
为了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千兆交换机的性能全貌,我们利用业界先进的IXIA1600测试仪器对涉及千兆交换机性能中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当然,测试条件相对于实际工作环境来说是相当严酷的。
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依据是RFC2544和RFC2285,测试中主要选择了64字节、512字节和1518字节三种常用的以太网帧长度。
1.吞吐量作为用户选择和衡量千兆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千兆交换机在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帧的最大速率。
在测试时,我们在满负载状态下进行。
该测试配置为一对一映射。
2.帧丢失率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
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
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
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
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
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5.错误帧过滤该测试项目决定千兆交换机能否正确过滤某些错误类型的
帧,比如过小帧、超大帧、CRC错误帧、Fragment、Alignment错误和Dribble 错误,过小帧指的是小于64字节的帧,包括16、24、32、63字节帧,超大帧指的是大于1518字节的帧,包括1519、2000、4000、8000字节帧,Fragment指的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CRC错误帧指的是帧校验和错误,Dribble帧指的是在正确的CRC校验帧后有多余字节,交换机对于Dribble帧的处理通常是将其更正后转发到正确的接收端口,Alignment结合了CRC错误和dribble错误,指的是帧长不是整数的错误帧。
该测试配置为1对多映射。
6.背压决定千兆交换机能否支持在阻止将外来数据帧发送到拥塞端口时避免丢包。
一些千兆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背压。
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
该测试通过多个端口向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支持背压。
如果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并加上背压,则应该检测到没有帧丢失和碰撞。
如果端口设定为全双工并且设置了流控,则应该检测到流控帧。
如果未设定背压,则发送的帧总数不等于收到的帧数。
7.线端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OL)该测试决定拥塞的端口如何影响非拥塞端口的转发速率。
我们测试时采用端口A和B向端口C发送数据形成拥塞端口,而A也向端口D发送数据形成非拥塞端口。
结果将显示收到的帧数,碰撞帧数和丢帧率。
8.全网状该测试用来决定千兆交换机在所有自己的端口都接收数据时所能处理的总帧数。
千兆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在以特定速度在接收来自其他端口数据的同时,还以均匀分布的、循环方式向所有其他端口发送帧。
我们在测试千兆交换机时采用全网状方法获得更为苛刻的测试环境。
9.部分网状该测试在更严格的环境下测试千兆交换机最大的承受能力,通过从多个发送端口向多个接收端口以网状形式发送帧进行测试。
我们使用该测试方法用于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中,其中将每个1000M对应10个100MB端口,而
剩余的100MB端口实现全网状测试。
注意事项:
1、客户端安装完成后,需要重启电脑,否则测试时控制台(Console)会报错。
2、脚本简单说明:
Throughput:吞吐量测试脚本。
Response_Time:响应时间测试脚本,类似于ping的作用。
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高性能吞吐量测试工具。
为了测试更加准确,每个脚本可能都需要修改测试的file size和测试时常,修改方法说明如下:
1、选择好脚本后,例如Throughput,然后点击Edit This Script,找到
transactions_per_record:每个测试周期的时长,单位秒,一般将这个值改为30或60即可。
file_size:测试文件的大小,单位字节(bytes),默认100000(100Kbytes=12.5KB),一般改为1000000(125KB)即可。
这个是传输速率,并不会产生数据io。
number_of_timing_records:多长时间产生一条记录,单位毫秒,默认即可。
transactions_per_record:传输记录,默认为1,每传输完成1次,记录为1条数据,不需要更改。
send_buffer_size:缓冲区大小,默认即可。
initial_delay:初始化延时,默认即可。
source_port:源端口,默认即可。
以上脚本翻译均是来自谷歌翻译,可能不太准确或者理解有误,期待高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