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 大气科学课程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天气学原理复习提纲

天气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重点及难点: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2、“P”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3、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思考题:1。

观测者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的力有哪些?写出其表达式及说明物理意义。

2。

在“Z”坐标系及“P”坐标系中,固定点温度变化由什么决定? 3.质量通量散度定义及其表达式是什么?4.及含义是什么? 5.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作为什么处理? 6.位势及位势高度含义是什么? 7.实际工作中分析高空图为什么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 8.“Z”坐标系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P”坐标系中什么表示? 9.“Z”坐标系及“P”坐标系地转风表达式及其意义是什么? 10.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低压中心周围风场为什么逆时针旋转?高压中心周围风场为什么顺时针旋转?11.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边缘等压线为什么可以分析密集些?风为什么可以加大或无限加大? 12.热成风表达式及其意义是什么? 13.正压大气、斜压大气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4.解释某气层间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

15.注意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在天气分析中应用。

16.会画图分析摩擦层中地转偏差的方向。

17.掌握自由大气中地转偏差分解。

第二章气团与锋重点及难点:1、锋的空间概念 2、锋及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3、物理解释锋生、锋消的原因思考题:1。

锋、锋区、锋面、锋线定义是什么? 2.等压面图中,锋区内等温线为什么会密集? 3.用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是什么?其意义如何?4.会画冷式、暖式锢囚锋剖面图。

5.用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附近气压场、风场、变压场有何特征? 6.锋生条件是什么?锋生锋消公式及其物理意义请说明。

7.稳定大气与不稳定大气中,冷锋爬山是锋生还是锋消?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重点及难点:1、用涡度方程及位势倾向方程解释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2、用“ω”方程诊断天气系统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区3、用动力因子及热力因子解释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思考题:1。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了大气结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由大气圈中的不同层次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

大气由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

其中,气压和温度是大气结构的两个重要参数。

2.大气的辐射和能量平衡大气中的辐射主要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两种。

短波辐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而长波辐射是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

大气辐射是大气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吸收、散射、反射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温度和循环。

3.大气水汽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汽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水汽的含量和分布。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汽凝结形成的,在大气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大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环流大气中存在着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总体格局,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等因素密切相关。

5.大气的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降水等因素。

天气现象包括晴、阴、雨、雪、雷暴等。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的变化规律和天气影响因素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6.大气污染和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质导致的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环境保护是保护大气质量和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任务。

以上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能量平衡、水汽循环、垂直运动和环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气科学的知识。

南京大学 天气学原理 期末复习提纲

南京大学 天气学原理 期末复习提纲

复习思考题1.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准静力平衡只有当运动的水平尺度非常小(L<102m)和运动非常强烈(V>50m/s)的情况下,才不成立。

即一般大、中、小尺度都满足。

2.准定常状态在零级简化中,时间偏导数项(∂/∂t)可略去。

但若要作预报,则需保留,如取一级简化。

3.准水平运动运动方程的零级和一级简化中不出现含有w 的项,故大尺度运动是准水平的。

但垂直运动对天气形成有重要作用,常需将对流项保留。

4.准地转平衡零级简化表现为地转平衡。

2.尺度分析的概念、地转风的定义尺度分析法是依据表征某类运动系统各场变量的特征值,来估计大气运动方程中各项量级大小的一种方法。

满足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科氏力平衡的大气运动称为地转风3.涡度定义、绝对涡度的表达式,自然坐标中涡度的表达式及意义气象中的涡度是指速度旋度的垂直分量,在z 坐标系中即为 ζ为相对涡度,f 为地转涡度,ζ+ f 为绝对涡度。

自然坐标中的涡度表达式 曲率项 :由流线(或等高线)弯曲造成的涡度,风速愈大,曲率愈小,涡度愈大;当流线为气旋性弯曲时ζ>0,当流线为反气旋性弯曲时ζ<0。

切变项 :当有气旋式切变时ζ>0,当有反气旋式切变时ζ<0,4.涡度方程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在p 坐标系下铅直涡度方程 v u k V x y ζ∂∂=⋅∇⨯=-∂∂V V R n ζ∂=-∂V V R n ζ∂=-∂V V R nζ∂=-∂1)相对涡度的平流2)相对涡度的的铅直输送3)水平散度作用4)β效应项5)倾斜项6)摩擦项5.简化的涡度方程式6.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太阳辐射在地表加热不均匀,使空气质点运动,形成经圈环流;地球自转使气流发生偏转,将单圈环流修正成三圈环流,产生纬向气流和高低压气压带;地面摩擦构成角动量输送的一环,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u v V f f t x y ζζζ∂∂∂+⋅∇+=-++∂∂∂()()V f f t pζωζζ∂∂+⋅∇+=+∂∂地表不均匀使纬向气流发生断裂,造成大气环流经度间的差异和季节差异,形成闭合的高低压中心和高空槽脊,形成季风。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天气学是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等性质以及它们在天气现象中的应用的学科。

了解天气学的基本原理是预测天气和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

下面是《天气学原理》复习的重点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氧和氩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2.大气的结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层次。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1.大气的密度和压强: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压强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发生变化,不同层次的大气温度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

三、大气的水循环1.蒸发和蒸腾:水在地表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从根部吸收并释放到空气中。

2.云的形成: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形成云,不同云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四、大气的运动1.风的形成:气压差是风的主要驱动力,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

2.风的分类: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根据水平运动的方向可以将风分为经向风和纬向风。

五、气象要素和观测方法1.气温:常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站点和高度的选择对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2.湿度:常用湿度计进行测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3.气压:常用气压计进行测量,气压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程度。

4.风速和风向:常用风速计和风向标进行测量,气象要素的重要参数之一六、天气的形成和变化1.水平天气系统: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特征,冷、暖锋的形成和移动规律。

2.垂直天气系统:不同层次的大气运动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雨、雪等。

七、天气的预报方法1.经验法预报:基于过去的天气观测,根据类似天气现象出现的规律进行预测。

2.数值模式预报:利用气象数值模型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精细的数值预报。

3.卫星和雷达预报:利用卫星和雷达观测到的大气云图和降水信息进行天气预报。

以上是《天气学原理》复习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天气学考纲复习材料分解

天气学考纲复习材料分解

《天气学》考试大纲复习材料第一章天气学基础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一般的天气预报方法;了解天气学发展简史;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理解大气科学中四季划分的方法。

考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天气学:研究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学科。

2、研究对象: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目的:了解这些系统的特征与发生、发展的规律。

3、系统:所谓“系统”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可以与其他系统区分开来的一个实体。

4、尺度:所谓“尺度”表征一个系统在空间上大小,或者在时间上持续的长短,所以有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种尺度。

5、天气系统分类: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许多学者把它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和微尺度等不同的天气系统。

█(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33´的夹角。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而且地球表面同一地点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其太阳高度角也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光在空中经过的路径短,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气温高,形成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太阳光在空中所经路径长,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形成冬季;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理解)四季的划分方法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候统计上划分: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大气的组成与占比: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杂质气体的比例。

2.大气层的划分:对大气层的名称和划分高度进行了解,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的特点。

二、大气的物理过程1.大气的物理特性:密度、压强、温度、相对湿度等。

2.大气的垂直结构:通过暖气团、冷气团和锋面的形成和运动来了解大气的垂直结构。

3.大气辐射的基本原理:了解辐射的传播、吸收和反射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1.气压场的形成:了解气压区域的形成机制,如高压区、低压区。

2.热力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热力学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如水平压槽、气压平差等。

3.地转偏向力和底层风的形成:了解科氏力和切向风的关系,以及风的分类和规律。

四、大气中的水循环1.饱和水汽压的计算:了解饱和水汽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云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云的分类、形态和形成机制,如云的垂直发展和降水过程。

3.降水的类型和形成:了解降水的分类和形成原理,如锋面降水、对流降水等。

五、天气系统与预报1.大尺度天气系统:了解地球尺度的天气系统,如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等。

2.中尺度天气系统:了解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影响,如台风、锋面等。

3.微尺度天气系统:了解微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特点,如雷暴、龙卷风等。

4.天气预报方法:了解气象观测和数值模型的应用,以及常用的天气预报方法。

以上是《天气学原理》课程的复习重点,对于理解和掌握天气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非常重要。

通过对这些重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知识,也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大气科学复习资料

大气科学复习资料

大气科学复习资料3.大气科学的定义: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物理和化学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7.大气科学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研究地球大气的一般特性,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等;研究大气现象的能量,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改造自然,准确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预测和控制.9.大气成分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包括N2、02、Ar、C02、CH4、03、H2…水汽、大气气溶胶11.干洁大气的定义:通常把除水汽、大气气溶胶以外的其余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13. C02 :(1)来源:人工源:地面燃烧、工业活动,生物体的呼吸和生物尸体腐化都排出C02。

呼吸作用:[CH2O]n+nO2=nCO2+nH2O(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但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CO2还原)自然源:CO2分压大于大气CO2分压的海水。

(如热带和低纬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源,放出CO2 )(2)CO2的含量变化:大气中主要原因是由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化学燃料等燃料引起, 次要原因是火山爆发及碳酸盐矿物、浅地层里释放CO2 ,原子武器试验把放射性碳带进大气(3)3、作用:CO2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和空气不致于因放射辐射而失热过多。

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温室效应)这样一来,当浓度不断增加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大气底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CO2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升高,危及沿海城市,使海岸地区土地盐碱化,增加开发难度,温度升高还使一些山顶的积雪融化,使以积雪融化为水资源的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发生断流现象,影响这些地区的生产活动6.臭氧虽然臭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因它对太阳紫外辐射(0.2 —0.29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所以臭氧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份之一。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朱乾根,第四版)1、寒潮天气过程:预报着眼点:与强大冷高压相伴的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当冷空气入侵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度以下者称寒潮。

冷空气路径:经过关键区后有西路、西北路、东路三条路径关键区: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必须具备条件:冷源条件,引导条件重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冷锋中短期天气过程的三种类型: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型关键系统: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发展是寒潮中短期关键系统,五天以上是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高压脊2、降水天气过程:一般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垂直运动、云滴增长暴雨形成条件: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暴雨预报着眼点:水汽方程和降水率;水汽条件的诊断分析;垂直运动条件的诊断分析;地形与摩擦对降水的影响。

我国大雨带的活动情况:江南春雨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华北和东北雨季、华南后汛期、淮河秋雨期江淮梅雨的环流特征:高层、中层、低层、底层江淮切变线的形成和转换西南涡的形成:①西南地形作用;②500hPa面上有高原槽移动;③700hPa图上要有能使高原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并在四川盆地形成明显的辐合气流和环流形势。

移动、发展和天气高空冷涡的形成:①高空西风槽加深,槽的南部断离母体而形成冷涡;②有两个或更多的低压北上与东北低压合并,于是高空槽充分加深形成冷涡。

低空急流的定义形成和维持机制、与暴雨的关系与中尺度雨团相配合的几种中尺度系统(P385-387):中尺度低压,中尺度辐合中心,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对称不稳定的定义及静力稳定度判据(P392)当大气处于弱的层结稳定状态时,虽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有上升气流的强烈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斜升气流。

这种机制称为对称不稳定。

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条件(P395-396)1.锋面抬升;2.露点锋或干锋抬升;3.能量锋与Ω系统的触发;4.地形抬升作用;5.近地层加热的不均匀性;6.重力波的抬升作用;7.雷暴前方伪冷锋的抬升作用;8.海陆风辐合抬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江淮气旋:江淮气旋四季均有,春和初夏较多,主要发生在江淮气旋生成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湘赣地区。

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强降水、夏季暴雨系统。

迅速发展的江准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北大风。

气旋东部出现平流雾、低云。

天气现象有:1)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强降水、夏季暴雨系统。

2)迅速发展的江准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北大风。

3)气旋东部出现平流雾、低云。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行的基本状况。

水平尺度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10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几天。

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不但影响着天气的类型和变化而且影响着气候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1)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特点:①11月~5月为冬季环流型:西风带三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强,位置偏南,东亚南北两支西风急流。

②7月~9月为夏季环流型:西风带四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弱,位置偏北,东亚一支西风急流。

(2)两次季节突变:①6月突变——冬季环流型转为夏季环流型②10月突变——夏季环流型转为冬季环流型。

)3、冷锋: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为常见。

锋前坏天气:冷锋前部天气较差,锋后偏北风加大,云层变薄,天气转好。

锋后坏天气:降水出现在冷锋过后。

4、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而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暖锋多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

天空状况较差,暖锋前后均可能出现降水。

5、静止锋: 当冷暖气闭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少时,称为准静止锋,实际工作中,一般把6小时内(连续两张图上),或 24小时移动在2个纬度之内,而锋面位置无大变化的锋定为准静止锋或简称为静止锋。

云系出现在锋面以下,无显著降水,有雨量极小的零星降水。

云系在锋面上方,降水明显。

准静止锋停滞地区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6、铟囚锋: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造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迫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

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

我们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锋面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锢囚锋附近天气最恶劣。

如果锋前的冷气团比锋后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暖式锢囚锋;空间剖面图上原来两条锋面的交接点称为锢囚点;如果锋后的冷气团比锋前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冷式锢囚锋;如果锋前后的冷气团无太差别,则其间的锢囚锋称为中性锢囚锋。

7、寒潮: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且过程降温超过10°C。

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侵入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6℃以下者称为寒潮。

寒潮天气系统包括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冷锋、寒潮地面冷高压。

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倒Ω流型、极涡偏心型、大型槽脊东移型。

(2)寒潮短中期天气过程:小槽发展型,横槽型、低槽东移型。

倒Ω流型的特点:(1)初始阶段:在两个大洋北部有脊向极地发展,作为整个过程的开始。

(2)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倒Ω流型。

(3)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并重建,过程结束。

8、MICAPS:Micaps系统是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英文缩写。

Micaps是与卫星通讯、数据库配套的支持天气预报制作的人机交互系统。

主要功能是通过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气象数据的图形和图像,对各种气象图形进行编辑加工,为气象预报人员提供一个中期、短期、短时天气预报的工作平台。

9、锋、锋区、锋面、锋线: 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两个密度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称为锋。

这一过度区域也称为锋区。

锋区的水平宽度约几十到几百公里,一般是上宽下窄。

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锋区的宽度表示不出来,可以把它看作空间的一个面,称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锋面在空间呈向冷区倾斜状态,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

锋按移动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按锋伸展高度分类:对流层锋:地面——对流层顶、地面锋:低层锋——700hap 以下、高空锋:500hap以上,不接地;按大气环流分类分为冰洋锋(北极锋)、极锋、副热带锋(热带锋)。

10、北方气旋:位于45N—55N,包括蒙古气旋(生成于蒙古中部、东部)、东北气旋(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黄河气旋(生成于河套、黄河下游)、黄海气旋(活动于黄海地区)。

11、南方气旋:在25N—35N,包括江淮气旋(生成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湘赣地区)、东海气旋(活动于东海地区)。

二、填空题1、天气现象符号中,雾的符号是 ,沙尘暴的基本符号是__,雨的基本符号是· ,雪的基本符号是。

2、气旋按其形成的热力结构(热力分类)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3、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包括: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

4、寒潮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冷高压、寒潮地面冷锋。

5、寒潮主要天气是降温和大风。

6、根据降水量等级标准(24小时降水量),30mm为大雨等级降水,58mm为暴雨等级降水,125mm 大暴雨等级降水。

7、北半球 500hPa 平均图上的低槽有“冬三夏四”的特征,所谓冬三指的是东亚大槽、北美大槽和欧洲浅槽;夏四指的是东亚大槽、北美大槽、欧洲西海岸槽和贝加尔湖西部槽。

8、西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可分为三类:西移路径、西北移路径、转向路径。

9、MICAPS 目前能够处理的资料有: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雷达资料、台风路径资料、城市预报资料等。

三、简答题1、暴雨的形成条件。

一般降水可分为7级,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

暴雨的形成条件是:(1)充分的水汽供应:水汽的含量—本地区整层大气的水汽含量高;水汽的供应—有足够的水汽从源地不断向该地区输送。

(2)强烈的上升运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垂直运动强——暴雨是中小尺度系统的产物;本地区有很强的不稳定能量——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产生垂直运动(高温、高湿)。

(3)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大尺度环流系统稳定;天气尺度系统重复出现;中小尺度系统发展活跃。

(4)有利的地形作用。

2、控制大气环流的主要因子有哪些?(1)太阳辐射,决定地表热力分布;(2)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对高空环流形势的建立和变化显著影响;(4)地形作用,如青藏高原相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夏季是热源,冬季是冷源,对南亚和东亚季风环流形成、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5)地面摩擦作用,是大气环流中纬向环流和经圈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3、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与我国雨带活动的关系。

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

华南出现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大约到6月中旬,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过程,越过20°N,在20°N-25°N之间徘徊。

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流域出现梅雨。

7月中旬出现第二次跳跃,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N-30°N之间;梅雨结束,黄河出现汛期,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季节。

7月底至8月初,脊线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

华南出现台风,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黄河处于副高下。

9月上旬,脊线向南撤退25°N附近,江淮出现降水,长江以北秋高气爽。

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华南降水,台风减少,华南以北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副高进退时间的早晚,位置的偏北或偏南,停留时间的长短往往造成我国一些地区干旱或者一些地区洪涝。

4、锋面附近温度场特征有哪些?锋面的主要特征是锋面两侧有明显的温差,冷锋后有负变温而暖锋后有正变温。

温度在水平分布上,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比两侧气团内温度水平梯度大;在垂直分布上,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比两侧气团小,锋区逆温、等温、温度直减率小。

造成锋面两侧温差不明显的原因有五个:锋面两侧辐射条件不同、锋面两侧蒸发凝结条件不同、锋面两侧垂直运动不同、冬季冷膜的形成、夏季冷锋的移动。

5、锋面附近气压场特征有哪些?1)等压线通过锋面时会有折角,而且折角尖端指向高压。

锋面两侧的风有气旋式切变。

2)如果等压线与锋线平行,则锋面两侧等压线密集程度一定不同,而两侧的风向虽没有差异但风速却不同时,这也是气旋式切变。

这种等压线互相平行,但仅是梯度不同,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的气压场型式称为隐槽。

3)锋面位于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但是有气旋性切变处不一定有锋。

4)风也受地形影响,夏季沿海还受到海陆风的影响,日变化也较明显。

一般地说,风速较大时其风向、风速能反映大范围空气运动的情况,可以作为定锋的依据。

6、简述极地高压的作用。

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由于极高的形成,使极圈的温度场变成南冷北暖。

极地高压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区的深厚暖性高压:①500百帕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暖中心与之配合;③暖高压主体在700N以北;④暖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

天气实践分析表明,导致极涡分裂呈偶极型,常常是由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并维持所致,而当极地高压向南衰退与西风带上发展的长波脊叠加时,我国将有寒潮天气过程爆发.四、天气图分析1、地面天气图要素场的识别。

2、高空天气图要素场的识别。

3、槽线分析。

4、锋面分析及冷锋、暖锋、静止锋和铟囚锋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