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E、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 C D E )。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概念题)2:第二次作业(简答题)3:第三次作业(判断题)4:第四次作业(论述题)5:第五次作业(概念题)6:第六次作业(简答题)7:第七次作业(判断题)1:[论述题]文化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题]人的本质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论述题]社会基本矛盾参考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论述题]认识运动总规律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5:[论述题]反映论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6:[论述题]辨证否定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7:[论述题]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8:[论述题]规律参考答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9:[论述题]物质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基本核心D.思想精髓二、多项选择题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7.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8.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十九世纪最先进国家的主要思潮的继承。
这主要思潮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学C.法国社会主义D.英国经典力学9.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0.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A.最根本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三、简答题1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作用是什么?12.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什么?四、辨析题1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2、3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3 )。
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⑷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2、4 )。
⑴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⑵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1、2、3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B2、B3、A4、C5、B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正确答案:B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思想B.物质C.意识D.实践正确答案:B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正确答案:A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C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规律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精确答案:B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派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精确答案:A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心识形态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精确答案:B8.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矛盾不可和谐的产品和表现C.维护社会秩序的产品和表现D.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精确答案:B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方式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A10.生产关系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11.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品德和艺术精确答案:A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精确答案:C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题目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题目正确答案:D1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精确答案:C16.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C.国家政权更迭史D.宗教变迁史正确答案:A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人和世界的问题C.人和自然的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精确答案:A18.揭露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方式的纪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纪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A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谬误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谬误具有详细性精确答案:B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人和世界的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精确答案:B21.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精确答案:C2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精确答案:D2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答案:B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正确答案:D2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纪律B.一切知识的总汇C.智慧D.各门科学正确答案:A26.科学手艺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本钱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27.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C2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绝对的一致B.完全的平衡C.无差别的统一D.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正确答案:D29.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3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正确答案:D3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华东石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辅导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70 分。
)
1.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选择:A
2.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选择:A
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C
4.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划
选择:A
5.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选择:A
6. 绝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选择:C
7.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E、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 C D E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11、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1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 B C 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A B D )。
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B、世界的本原是气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E、世界的本原是无1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A)。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B、它们互相配合C、它们相互渗透D、它们互相决定17、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A B C D )。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18、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完全是(A )。
A、脑力劳动者B、群体劳动者C、体力劳动者D、个体劳动者1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B )。
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C、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E、产品分配更加全面20、度的含义可以分述如下(A B C D )。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B、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体D、两个临界点之间量的活动区间E、事物质的活动范围二、主观题(每题6分,共60分)1、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答;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对人处理和驾驭外部生活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反思,总结与概括。
可见哲学是爱智慧,是研究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和研究哲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智慧。
可以使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聪明起来。
哲学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知识,是一种大智慧,大学问,懂的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抓住了事物根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当然就显得更加聪明。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3、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决定力量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一;“实事求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二;“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5、如何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答;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的第一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情形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统一的第二种情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总之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6、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按照唯物史观点,它由社会基本矛盾来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叫做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从原来社会一直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贯穿着这两对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也产生了两条社会发展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哪些?答一;毛泽东哲学思想举要二;邓小平哲学思想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张的其他哲学思想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
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
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
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它共性,是绝对性。
然而这种共性。
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
假如除去一切个性。
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
所以造成了共性。
一切个性都市有条件地存在的。
所以是相对的。
这是一个共性。
9、联系实际谈谈: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否过时了?我们认为,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和新发现正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学说,但是,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基本观点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因为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科学结论,而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科学性⑴现代自然科学对物质层次结构的认识,在认识了物质的分子及原子结构之后,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强子和核子以下层次是夸克粒子(我国称为层子),还发现了二百多种微观粒子,在的研究前沿是探索轻子和夸克粒子以下层次的问题。
尽管物质结构的各个层次千差万别、性质各异,而且越来越小,但它们都是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只是物质形式不同而已。
⑵现代螳证实物质的基本形态不但有实物,而且有场。
如电磁场、引力场等。
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物理形态,它们相互转化、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
任何物质,都是实物和场的统一。
尽管物质形式无限多样和复杂,但它们都符合列宁的物质定义,表现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⑶自然科学认识了反物质,进一步证明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惟一普遍的特性。
物理学发现,所有的粒子,都有与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异号的粒子存在,即某种粒子的反粒子。
据此,有些科学家提出反粒子组成的是反物质的世界。
有人想由此得出否定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哲学结论,其实自然科学已经说明反物质存在并不是说它们是非物质的东西,而只是物理性质不同而已,它们仍然具有客观实在性。
⑷对暗物质的研究。
宇宙学和物理学还发现,银河系里有一个圆球形的星系群,那里有3/4的物质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就是暗物质。
暗物质占有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为总密度的9%,有很高的能量产生。
虽然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存在,但对它们还认识得很少,而且基础物理学并不排除迄今未知的物质形态的存在。
⑸广义相对论对“真空即空的空间”提出了质疑,提出真空不过是引力场的一种特殊状态,真空不空,物质无所不在。
宇宙学也排斥了绝对虚空的观点,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的瞬间,是以真空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空无物质,我们观测所及的无限宇宙最初也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区别只是在它们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和能量而已。
⑹20世纪的自然科学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发现生命也有物质基础,生命乃是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高子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生命的遗传现象则是由去氧核糖酸这种遗传物质支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排列储存着生物遗传密码,从而解开了千百年以来的遗传之谜。
高级生物――人的思维现象则是由脑细胞的复杂活动来决定的,是脑的一种属性和现象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