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篇《人类简史》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历史。
那么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简述了人类从动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变成至今食物链最顶端的高级动物(上帝)的过程。
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演绎出人类一步步的变化。
其中,书中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人的思考:1、关于人类体格的进化。
作者把采集狩猎阶段人类的体格与农业社会阶段相比较。
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人类的体型与采集狩猎时期相比相对没有那么健壮及灵敏。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的科幻片中的画面,试想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体力等粗重活都由机器人所代劳,繁琐的事情都由计算机来处理。
人类只需开发和创造更多的程序及机器人即可。
由此推导,将来人类的大脑将越来越发达,身体四肢将越来越羸弱。
或许到了后期,人类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个大脑即可了。
2、关于信仰的力量。
人类从单个的个体到群体再到部落到现在变成了国家、社会。
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产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当然还有信仰。
若信仰缺失,人们就会失去精神上的约束,失去对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无限膨胀,就会做出许多伤害自然、伤害他人的事情。
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酒驾、儿童拐卖以及当街砍杀等现象。
当然,若信仰过分被强调或被利用,也会出现危机,如早前法国遭受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等。
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使用得度才能国定家安。
3、关于虚构与想象。
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制度是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就是生活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象之中。
而如果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个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那这些虚构与想象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和影响。
但有时人类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追逐,去伤害自然、伤害身边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灵活多样,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下面是带来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一)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
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
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
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
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
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
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
精选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篇范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这个40亿岁的自然选择系统却面临了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
在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努力改造生物。
他们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丝毫未受处罚,就连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征也完全不看在眼里。
诞生于2013年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定点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简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
2016年,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团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了人体,中国也成了世界上首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然拉开了帷幕,而早在其一年之前,来自中山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胚胎细胞并将成果发表在Protein& Cell上。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在婴儿出生之前运用这样一个过程消除严重遗传病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治疗效益。
但其他人认为,这样的工作已经跨越了道德界限。
事实上,很多遗传学家也认识到,胚胎基因编辑研究中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1、胚胎本身已经是一条新生命的开始,而从胚胎中提取实验用干细胞导致胚胎死亡,有亵渎生命的嫌疑。
2、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的基因是可遗传的,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而且可能造成的结果仍然未知。
3、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果得以允许对人类全体伦理观念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倍的甚至成指数级的伤害。
从胚胎基因编辑开始逐步放松底线甚至允许克隆人的研究,将极大损害人类社会的基于伦理关系的稳定性。
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本身为了人类福祉而进行胚胎基因编辑实验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不得不反复提醒我们的是,针对胚胎基因编辑的工作已经逼近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而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评估社会影响等等。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在看完了《人类简史》之后,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多少人对这个命题进行研究,但却几乎都是站在了某个预设立场,很少有将变量考虑齐全的。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惊世之作。
这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讲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令人深思。
赫拉利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人类是如何从一种普通的动物,逐渐成为主宰地球的生物?他指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其他动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为了生存而奔波。
然而,大约 7 万年前,一场认知革命让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拥有了虚构和想象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创造出复杂的语言、宗教、国家和各种社会组织。
比如,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共同的神话,如货币的价值,从而促进了大规模的贸易和合作。
这种虚构的能力让人类能够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这是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
表面上看,农业让人类有了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得以增长。
但赫拉利却指出,农业革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因为农业让人类被固定在土地上,生活变得更加辛苦,而且饮食也变得单一。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
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发展出了复杂的文明和帝国。
帝国的扩张和融合,虽然带来了战争和苦难,但也促进了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例如,丝绸之路让东西方的文明相互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科学的发展让人类开始以实证的方法探索世界,不断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权威。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科学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赫拉利在书中还探讨了人类的快乐和幸福问题。
他认为,人类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欲望是永恒的,但我们往往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更多的物质和权力就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实际上,快乐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物质的丰富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一、引言:读书是人类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还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探讨书中的主题以及它如何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二、主题展开:我最近读的书是《人类简史》,它的主题是人类历史的演变。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探讨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重要趋势:复杂性、智识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兴起。
作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而这种进步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书中对人类历史的探讨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当今世界的复杂性。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举例论证: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以工业革命为例,它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还使得我们的劳动力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四、总结:《人类简史》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并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还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乐观的认识。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人都是一本很好的读物。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从全新视角讲述人类历史的巨著,它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洞察,刷新了我们对人类发展历程的认知。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赫拉利在书中指出,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关键在于认知革命。
大约 7 万年前,智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讲述虚构的故事,这使得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成为可能。
比如宗教、国家、法律等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共同信仰和规则,但正是这些虚构的东西,让无数陌生人能够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和力量。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赫拉利认为这或许并非是人类的进步,而是一场“骗局”。
从采集狩猎到农业种植,人类看似获得了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但实际上却被束缚在了土地上,生活变得更加辛苦。
而且,农业的发展导致人口急剧增长,人们为了养活更多的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
同时,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也降低了饮食的多样性,增加了疾病的风险。
然而,农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它促进了文字和数学的产生,因为要记录农作物的产量、交易等信息。
同时,城市和国家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革命成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新动力。
科学与帝国、资本相互结合,使得人类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科学革命打破了传统的宗教和哲学观念,让人们开始以实证和实验的方法去探索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自然界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技术成果。
但科学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科技的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对自身未来的担忧,如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风险和伦理问题。
赫拉利在书中还探讨了人类的幸福问题。
他认为,虽然人类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幸福感并没有相应地提高。
这是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总是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权力和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人类简史书籍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人类简史书籍读书笔记范文五篇人类简史书籍读书笔记范文1现在的我挺喜爱看那种会冲击思维,特殊是转变思索方式的书;小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会诞生呢,假如不是我,是不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那还会有我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长大了才发觉,这可以算是哲学范畴的思索吧。
这本书亮点许多,当然,也很可能是我本身的学问储备不够,所以才会觉得很新颖,给了我许多启发,假如是一个很有学问储备量的人来看,或许还能发觉其中有失偏颇的地方;至少于现在的我,有许多心得,只想一吐为快。
今日我们在公司上班,是由于大家信任共同的“故事”,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也好,对制度的遵循也罢,重要的是,大家基本上有共同的目标---赚钱;所以数以万计的人们才能在彼此不熟悉的状况下有序的协同工作;而领导也不断的跟我们说,大家要一起努力,为公司的幻想努力,公司赚钱,个人才有钱途,不断的强化这个“故事”;但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不是么?所以我现在很敏感别人对我的“洗脑”,特别敏感;包括传媒,它总是会告知你,你要这样的身材,这样的容貌才会完善,你要吃这个才会健康,你要买这个才会欢乐,类似这样,林林总总;第三、我看到市场自由带来的无限贪欲是如何把我所知道的世界历史如何串起来的;之前看过央视版本的大国崛起,也许了解了一下世界史;第一个大国就海上霸主西班牙;哥伦布就像一个现代的创业者,在游走了多个国家遭到拒绝后,最终劝说伊莎贝尔女王投资了他的船队,我很赞美女王的眼光,同时也很佩服麦哲伦的士气和韧性;可以说女王的投资是相当胜利的,由于哥伦布发觉了新大陆;有了前面的胜利阅历,人们越来越情愿把手上的钱投资给这些船队,等待他们去发觉这个世界其他角落的黄金,矿产,烟草,然后把金银财宝运回国,美梦成真;第四、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执着于房子?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需求?从作者叙述人类由采集狩猎者变成农夫的这里,我得到了一些启发;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远古狩猎采集者的活动范围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1. 作者在引言中提到,历史学家关注的往往是一段段孤立的历史事件,而《人类简史》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
2. 作者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线性,而是充满曲折和转折。
因此,在阅读历史时,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大历史”的视角。
二、人类的起源1. 作者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述,认为人类的祖先在非洲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2.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非洲演化出智慧,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逐渐变得发达,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三、农业革命1.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它使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
2. 农业革命虽然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劳动强度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上升。
3. 作者认为,农业革命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一次“观念革命”,即人类开始关注土地、粮食和人口。
四、城市与国家1. 随着农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开始建造城市和国家。
城市和国家是人类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形式,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安全感。
2. 然而,城市和国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不平等、战争和疾病。
五、宗教与信仰1.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信仰体系,它为人类提供了道德规范和精神寄托。
2. 作者认为,宗教并非源于对神的崇拜,而是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对秩序的追求。
3. 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促进了文化交流、统一了民族和国家。
六、科学革命1. 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科学革命的出现,使人类从信仰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开始以理性思维探索世界。
3. 科学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七、资本主义与全球化1. 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制度,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2.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也加剧了资源争夺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一、《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
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
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
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
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
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
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
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
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
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
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
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
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
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
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
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水乳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
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
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
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
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
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
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
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
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
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
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
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
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
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
百家笔记网()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
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
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
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 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
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
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
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000元。
这1000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
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
“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二、这不是一本描写人类历史的书,所以名字不叫人类通史。
整本书气势磅礴,涉猎广泛,从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学、化学及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以时间为轴,讲述了人类这个物种(智人)在不同阶段,在地球上留下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印记。
我本身养了一条狗,并给她取了名字,为她洗澡,为她剪毛,在淘宝上帮他买了狗窝,我觉得这是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她,她应该是小区里面最幸福的狗,但是人类简史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和其他物种一样,都只是在时间长河中进化中,通过偶然的条件,才到达今天的形态。
原始社会到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路向上的社会进化步骤,我们对此一直坚信不疑,但是透过人类简史,似乎并不如此,农业革命更多的是解决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从生物学来讲,智人并未因为文明的进步而在生活上感到惬意和满足,反而因为农业革命,智人被圈定在特定的工作,进行周而复始且担惊受怕的劳作,社会是进步或者退步,还有待讨论。
关于编造故事,我想这是我们高中课本中的唯心主义吧。
各项观点都是没有标准限定的,但是从我国的应试教育及标准教材来讲,我们比较难向其他教育体制那样,去开拓自己的思维,细读编造故事这一内容,让我们不禁大开眼界,颠覆价值观,瞬时有一种上下通透的感觉。
关于幸福感,我们当前既生存与科技文明之下,对于幸福是追逐收到当前存在的影响,不管怎样,活在当下,能够找到能够让我们幸福的方法,也是最好的结果吧。
三、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给赫拉利的这套逻辑惊艳到了,原来历史还可以从这种角度进行去看去理解。
我们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我们拥有语言和会使用工具。
人类之所以凌驾于万物之上,是因为整个地球上唯一突破了邓巴数字的物种。
(当然我们也拥有最复杂的语言和最先进的工具)所以人类崛起的秘密在于集体的协作集体的崛起,并不是个体的崛起。
人类崛起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出现新的思维,这我们就开始学会讲故事了(所以说谎言从我们开始思考就出现了)。
传说,神话以及宗教就开始出现了。
其中有一个最成功的故事那就是货币,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一张纸为什么会拥有购买力,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我们共同相信的故事,一个很发达很完善的故事。
所以购买力的强弱就跟讲出这个故事的主人挂钩(这个在经济学上称之为背书)了。
当这个故事的主人(一般是一个国家)他很有实力,相信的人越多,购买力就强。
其中在科技革命有一个很犀利的观点,那就是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承认无知的革命。
然后去探索未知,取得新的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清朝政府,如果他们当时能够早点摆脱自己是天朝大国的这种思想,承认自己的科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可能就不会出现后来的闭关锁国和被侵略的事情。
但这些都是如果而已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那就是“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最后看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当你的知识足够全面足够多时,你就能组成一套自己逻辑正确(一定意义上的正确)地去理解社会和历史,甚至去推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