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 (2)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17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17章   杂环化合物

、 内酯、环状酸酐等。
环为平面型共轭体系,环内π电子数符合4n+2规 则,具有一定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
2
2、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五元杂环, 如 单杂环 六元杂环, 如 杂环化合物 稠杂环 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
N N N H
O N
N H
S
苯环与单杂环稠并, 如 N H
N
N
3
3、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音译法 ——在同音汉字左边 + 口字旁
N ..
H2SO4,HgSO4 220℃
N
N
NO2
β-硝基吡啶
SO3H
β-吡啶磺酸
34
当吡啶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将有利于亲电取
代反应的发生;反之,就更难以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NO2
HNO3,H2SO4
H3 C N CH3
100℃
H3 C
N
CH3
吡啶环也象硝基苯一样,不能发生F―C烷基化和 酰基化反应。
吲哚具有芳香性,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吡咯环上; 吲哚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苯高,但比吡咯低。 亲电取代反应的位置:
5 4 3 7
E+
1
苯 环
6
N H
2
吡咯环
26
进攻 C2 N H + E
+
进攻 C3
只有一个带有完 E N 2 H 整苯环的共振杂化体。 H 3 E 3 E H H + + N N H H
OH
6
S1
苯并呋喃
1
苯并吡咯 喹啉
N
9 7 8
苯并噻唑
N N
3
5 4
HO
N H
OH

杂环化合物2

杂环化合物2


亲电取代反应举例:
N N H SO3 N SO3 H N H COC H3 + S 主要产物 HNO3 O HOA c O NO2 H O N O2 S 少量 COCH3 SO3H
A c2O S A l Cl 3
二、含一个杂原子的六员杂环苯并体系

喹啉和异喹啉
5 6 7 8
4 3 6 7
5
4 3
1. (比吡啶)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有亲核性)
NO2 HNO3 N O H2SO4 90oC N O PCl3 NO2 + N POCl3

对比
H N O3 N H2SO 4 3 0 0 oC / 2 4 h
主要产物 • 反应活性不同
NO 2 N
• 取代位置不同
2. (比吡啶)易发生亲核加成 (有亲电性)
N
1
2
N2
8 1
喹啉

异喹啉
结构和性质分析
•杂环部分象吡啶
碱性和亲和性 亲电取代 亲核取代 氧化和还原反应 支链上的反应
•碳环部分象萘
亲电取代
氧化和还原反应
δδ+
δ+
1. 喹啉的性质
δδ+

喹啉的共振式分析:
δδ+ N
δ+
N
N
N
两个芳环
保留一个芳环
N
N
N
不存在芳环
(1) 喹啉的亲电取代反应
5 6 7 8 4 3
烯胺负离子 有亲核性
H H2 C B CH2 CH2
N
N
N
共轭烯胺负离子
(1) 与醛酮加成
O Ph C Ph OH N CH3 NaNH2 N CH2 C Ph Ph

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2

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2

¡ 350 C ¡ 300 C
24h
SO3H N NO2 N
b- ß Á à ¤» Ç Ë á
b- Ï õ » ù ß Á à ¤ ¨² £ ú Â Ê º Ü µ Í £ ¼ 6£ ¥ £ © ¬Ô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同上。
(2)对氧化剂、酸及碱的稳定性
呋喃和吡咯对氧化剂不稳定,特别是呋 喃可被氧化成树脂状物,但噻吩对氧化剂比较 稳定。
17 杂环化合物
(Heterocyclic Compounds)
吡啶的结构
吡啶和吡咯的结构比较
孤对电子在 p轨道上
孤对电子在sp2 杂化轨道上
17.2.2 呋喃、噻吩和吡咯和吡啶的性质
呋喃是无色液体,沸点32℃,具有类似氯仿的气 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呋喃 能使盐酸浸过的松木片显绿色,此现象可检验呋喃的存 在。 噻吩与苯共存于煤焦油中, 噻吩是无色而有特殊 气味的液体,沸点84℃。噻吩和靛红(吲哚满二酮)在 硫酸作用下呈蓝色,此现象可检验噻吩的存在。 吡咯存在于煤焦油和骨焦油中,是无色液体,沸点 131℃,有弱的苯胺的气味。其蒸气遇盐酸浸湿的松木 片则呈红色,可检验吡咯的存在。
+ H 2O
ZnO-Cr 2O 3-MnO 2 400-415℃ O
+ CO +H
2
17.4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含氮的碱 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具 有很强的生理作用。
生物碱的结构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多环 化合物。 生物碱是人们研究得最早和最多的一类 中草药有效成份。
17.4.1 生物碱的物理性质
卤 磺 硝
代 化 化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卤代反应都比苯容易。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当环上连有烷基、硝基、卤素、羟基、氨基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 当环上连有醛基、羧基、磺酸基时,将杂环作为取代基,取代基位置用 数字编号,杂原子编号应最小。
CHO O
2-呋喃甲醛 2-furancarboxaldehyde
NO2
S
3-硝基噻吩 3-nitrothiophene
CH3
N
4-甲基吡啶 4-methylpyridine
N 吡啶 Pyridine
含二个杂原子
N
N 嘧啶 Pyrimidine
O 吡喃 pyran
N
N 吡嗪
pyrazine
2
五元杂环与 苯环稠合
O
苯并呋喃 benzofunan
稠杂环
六元杂环与 苯环稠合
N
喹啉 quinoline
杂环与杂 环稠合
N
N
N
N
H
嘌呤 purine
N H
吲哚 indole
N
S 苯并噻唑 benzothiophene
苯炔
H2, Pd
N H
N H
H2 , MoS2
S
S
H2 , Ni
15
3、呋喃、吡咯和噻吩环的制法
呋喃容易从糠醛去羰基得到:
O
CHO + H2O
ZnO-Crபைடு நூலகம்O3 400℃
+ CO2 + H2O O
噻吩可以用丁烷或丁烯与硫磺加热反应得到:
CH3CH2CH2CH3+ 4S 600℃
+ 3H2S S
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可以实现呋喃、吡咯和噻吩环的互变 (Yuyev反应)
E H
E H +N H

有机化学 第二十章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 第二十章杂环化合物

2.加成反应 呋喃、吡咯催化氢化,失去芳香性,得到饱和 的杂环化合物:
四氢吡咯为有机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某 些生物碱中。
四氢呋喃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噻吩中含硫,会使一般的催化剂中毒,氢化时必 须采用特殊催化剂。
工业上通常用开链化合物合成四氢噻吩。四氢噻 吩氧化成四亚甲基砜(或环丁砜),它是一个重要的 溶剂。
(6 )取代呋喃、噻吩、吡咯的定位效应
一取代呋喃、噻吩及吡咯进一步取代,定位效 应应由环上杂原子的α定位效应及取代基共同决定。 例如,3位上有取代基,第二个基团进入环的1位或5 位(即α位),是1位还是5位又由环上原有取代基 的性质决定◦例如,噻吩-3-甲酸溴代,生成5-溴噻 吩-3-甲酸。羧基是间位定位基,因此第二个基团进 入5位即羧基的间位。
一、五元杂环
五元环中含两个或两个(至少有一个氮原子) 以上的杂原子的体系称唑(azole)。如果杂原子不 同,则按氧、硫、氮的顺序编号。
二、六元杂环 三、稠杂环
20.2 五元单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噻吩、吡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呋喃、噻吩、吡咯是最重要的含一个杂原子的 五元杂环化合物。它们的重要性不在于它们的单体, 而是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衍生物不但种类繁多, 而且有些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些具有重要的生理 作用。
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 的茎中,叶绿素利用卟啉环的多共辗体系易吸收紫 外光,成为激发态,促进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 化学能。
血红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红血球中,它与蛋白 质结合成血红蛋白,血红素中的Fe2+具有空的d轨道, 可以可逆地络合氧,在动物体内起到输送氧气的作 用。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与 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强于氧,从而阻止了血红蛋白 与氧的结合。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

+
N
N
NO 2
N
N S O 3H
Br
B r2/H 2 S O 4
H+
+
N
N
B r 2 /CCl 4
OH -
Br Br
N
K MnO 4 /H +
CO 2 H
N
CO 2 H
H 2/P t N H
易发生亲电取代和氧化
5
8
N
易发生亲核取代和还原3
N +C3 H I
N
+ N C3 H I N
N
Br
+Br2 NH 2 N
1、亲电取代——困难:发生在β 位
混 酸 P hH室 温 P hN2O
混 酸
N2O
3 0 0 ℃ /1 天
N
N
H2SO4/H+g
220℃
N
N
SO3H
C3H N
H 2SO 4/K N3 O
100℃
C3H
C3H N
N2 O C3H
Br2/HcA Br NH 2 N
N—氧化物 δ+
NH 2 N
δ+
N
N+
吡唑和咪唑的分子聚合和互变异构:
b.p
水溶性
N
188
N
H N 263
N H
11 易溶
N
N
H
H
N
N
二聚体
N HN
N HN
N N
H
多聚体
嘌呤
N
N
N
NH
N
N
H 9—H
NH2
N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C H3 HO C HC H2 2
4 5
N3 S
1 2
O 4 - 硝基噁唑
4 - 甲基 - 5 - ( 2' -羟乙基 ) 噻唑
C. 稠杂环有特定的母体和固定的编号
嘌呤 (purine)
D.如果接有 —SO3H、—COOH、—NH2、 —CHO等基团时,杂环为取代基。
COOH CHO N
3-吡 啶甲 酸
等电子体系
N
未参与共轭
N
吡啶电子结构与吡咯不同:
N H
N
2.物理性质
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吡啶有较大极性,其偶极距数值较大.
=2.20D
=1.17D
吡啶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 性或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甚至许多无机盐类,是一个 良好的溶剂。
3.化学性质
γ
δ δ δ δ δ
β α
O

HO CHO O
NaOH
O C O
KCN
CH O
CHO O
O
CH2OH
+
COOH O
HOOCCH2CH2 N H
CH2COOH CH2NH2
卟吩胆色素原:通过生物体内特定酶的作用可转变成 卟啉、叶绿素和维生素B12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
CH2COOH N H
3-吲哚乙酸(植物生长促进剂)
OH N C2H5 N H H3COOC H3CO H N C2H5 N R HO OCOCH3 COOCH3
O
2-呋 喃甲 醛
二、五元杂环化合物
1. 结构与芳香性
(1)呋喃、吡咯和噻吩的结构
C C N C H
C C C O C
杂原子均以sp2 杂化(未杂化 的P上有2个电 子参加成环)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S
N H
有机含氮化合物
O
18
1、酸碱性
•呋喃和噻吩是中性 化合物
•吡咯是弱碱性化合物
碱性 N H
+ KOH N H
N H
NK+ + H2O
有机含氮化合物
19
2、亲电取代反应
•吡咯、呋喃和噻吩环上碳原子电子云密度较苯增大, 导致芳香性亲电取代活性较苯增大,取代基一般进入 -位。 反应活性顺序:吡咯、呋喃、噻吩>苯
8
N1 H
2
N
3
吲哚
N N N H N
嘌呤
N N N N H
9H-嘌呤
7H-嘌呤
有机含氮化合物
15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单杂原子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结构 吡咯
激发 杂化
1 1 1 2S2 2Px 2Py 2Pz
N H
有机含氮化合物
16
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激发 杂化
2 2s2 2px 2py1 2pz1
O
有机含氮化合物
六元环:
4 5

3
CH - 3
6 N
1
2
N
4 -甲基吡啶 γ-甲基吡啶
CH3
Br N N
SO3H N
N
3-溴吡啶
3-吡啶磺酸
有机含氮化合物
12
(2)如有不止一个杂原子,编号尽可能小;
N 1 N
H3C OH
CH3
N
N 4-甲基咪唑
1-甲基-2-羟基咪唑 N-甲基-2-羟基咪唑
但比吡咯低。
有机含氮化合物
49
吲哚的性质
1、酸碱性
酸性强度与吡咯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π
6 5
1.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
吡咯的结构:

Pyrole is an amine and a conjugated diene, however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either of structural features
杂 五 环
元 二 杂
4 5
N3 S1
4 5
N1 H
3
N2
2
4 5
N3 N1 H
2
咪唑 吡唑 (thiazole) (pyrazole) (imidazole)
噻唑
1. 基本杂环结构
六元杂环:
4 5 6
N
4 3 5 2 6 3 N2 5 6
4
N3 5 2 6
N N
4
4 3 5 2 6 3 2
1
N
1
N

指出下列杂环化合物中,各含有哪些杂环 母核?
( 1)
N N N H NH CH2 N
( 2)
O CH3 N N CH2 NH2
Cl N
+
S CH2CH2OH CH3
激动素(一种植物激素)
维生素 B1(硫胺素)
(1)含嘌呤环和呋喃环 (2)含嘧啶和噻唑环
2.取代杂环的命名(P.298)
编号的原则:对于单杂环,从杂原子开 始,用阿拉伯数字(或α、β、γ)表示; 若同一环上有多个杂原子,则按O、S、NH (仲氮)和N(叔氮)的顺序编号。
第14章 杂环化合物 内容提要: 一、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与 命名 二、五元单杂环化合物 三、六元单杂环化合物 四、稠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与命名 (一)定义
广义来讲,构成环的原子除了碳原子外,还含有一个 或多个非碳原子(杂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
常见的杂原子(hetero-atom):N、O、S 。
亲电取代活性比苯大, 且α位比β位活泼。
143pm -0.06 -0.10
pm N +0.32
H
吡咯的电荷分布和键长
137pm
13 8
富有电子的大π键。电子离域的 结果,使得杂原子上的电子云密 度降低,环上各碳原子的电子云 密度升高(杂原子的活化作用相 当于酚羟基),键长在一定程度 上发生平均化。
1.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O
CHO
2-呋喃甲醛(糠醛)
2-furan formaldehyde
3-吡啶甲酸 3-pyridine formic acid
COOH N
二、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与性质 1.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
Z Z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
Z= O、S、N
杂原子均为sp2杂化,形成的都是
为什么吡咯分子的偶极矩与四氢吡咯 的方向相反?
N H
N H
2.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活性比苯大, 且α位比β位活泼。
143pm -0.06 -0.10
pm N +0.32
1.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结构特点: 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参与闭合的共轭体系。 π电子数为 6 ,具有一定的芳香性,芳香性比 苯差。
芳香性: 苯> 噻吩 > 吡咯 > 呋喃 共振能: 150.6 121.3 87.8 66.9 (kJ· mol-1)
亲电取代活性比苯大, 且α位比β位活泼。
1.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1
1
O
1
吡啶 (pyridine)
嘧啶 吡嗪 哒嗪 (pyridazine) (pyrimidine) (pyrazine)
吡喃 (pyran)
其中以吡啶和嘧啶最为重要
1.基本杂环结构
稠杂环(苯环与杂环稠合)
5 6 7 8
N
4 3 2 1 6 7
5
4 3 N2
4 5 6 7
N 1 H
3 2
8
1
喹啉 (quinoline)
4 5
O1
3β 2α
N S CH3
H 3C
N N H
CH3
2-甲基呋喃 (α -甲基呋喃) (2-methylfuran)
5-甲基噻唑 5-methylthiazole
4-甲基咪唑 4-methylimidazole
3. 稠杂环的命名
对于稠杂环则有固定的编号顺序,通常是从一端开始, 依次编号,公用的碳原子一般不编号,并尽可能使杂原 子的编号较小如喹啉、异喹啉和吲哚。值得注意的是嘌 呤,不仅公用碳参与编号,而且编号的顺序很特殊。
稠杂环
苯环和杂环稠合、杂环和杂环稠合。
(二)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基本杂环结构 3 (β ) 五 4 5 2 (α ) 元 O1 五 一 呋喃 杂 (furan)
4 5
S1
3 (β ) 2 (α )
4 5
N1 H
3 (β ) 2 (α )

噻吩 吡咯 (thiophene) (pyrrole)
一、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与命名
O O
O
环氧乙烷
O 氮杂环丙烷 γ-丁酸内酯 γ-丁内酰胺 马来酸酐
N H
O
O
N H
O
这些化合物中虽然含有杂原子,但不稳定 易开环,性质类似于开链化合物。习惯上认为 的杂环化合物是: 定义:含有杂原子,具有芳香性或一定程度稳 定性的环状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与命名 (二)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单杂环 五元杂环、六元杂环。
4 4 5
N3 N1 H
4 3 2 5 6
N N3
5 6
N
N1 H
2
2
吡咯
4 5 6 7
N1 H
咪唑
5 3 2 6 7 8
N
吡啶
4 3 2 1
1
嘧啶
6 5 4
N N7 N H
1
1N 2
3
9
8
间 氮 咪 唑 和 嘧 啶
吲哚
喹啉
嘌呤
嘧(啶)咪(唑)稠合是嘌呤。
记 忆 口 诀: 氮五吡咯六吡啶; 间氮咪唑和嘧啶; 吲哚喹啉左并苯; 嘧咪相稠是嘌呤。
异喹啉 (isoquinoline)
吲哚 (indole)
1. 基本杂环结构
杂环与杂环的稠合:
6 1N 2 5 4
N N H N7
8 7 6 5
9
1 2 3 4
3
9
8
嘌呤 (purine)
10 吖啶 (acridine)
N
几个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吲 哚 喹 啉 左 并 苯
4 5 3 (β ) 2 (α )
5 6 7 8
4
CH3
NH2
6
3
N CH3
1 N 2
2
5 4
N7பைடு நூலகம்
8
1
N
3
N H
9
1,4-二甲基异喹啉 1,4-二甲基异喹啉 (1,4-dimethylisoquinoline)
6-氨基嘌呤 6-氨基嘌呤(腺嘌呤, A) (腺嘌呤)
(6-aminopurine, adenine)
2.取代杂环的命名
有时,为了命名的方便,也将杂环作为取代 基,以官能团作为母体来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