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3 乡愁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o(票)。
(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4.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
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2)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6《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佛.(fú)门蜩.翼(tiáo)哭丧.着脸(sàng)B.禅.(chán)师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C.赦.(shè)免亵渎..(xiè dú)言不及.义(jí)D.调和..(tiáo hé)妄.想(wàng)旁征博.引(bó)【答案】A【解析】佛fó2.下列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心无旁骛:心思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不集中,不专心。
旁骛,指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B.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征,是征伐的意思;引是引用的意思。
C.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勉强的意思;不舍,舍不得的意思。
【答案】C【解析】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答案】D【解析】A.“尽管”改为“不仅”。
B.句末补上“的称号”。
C.“利用和开发”应为“开发和利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11 醉翁亭记【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见学生用书A 本·A1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中的含义。
(1)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 到 ) (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 茂盛 ) (3)乐⎩⎨⎧山水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快乐 )2.选择与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相符的一项。
(只填序号)A .表示并列B .表示承接C .表示递进D .表示修饰E .表示转折(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 (2)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 ) (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A )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E )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B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B 项的正确划分应为: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按要求答题。
(1)《醉翁亭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俗语流传至今。
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的“__觥筹交错__”,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的“__峰回路转__”,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__醉翁之意不在酒__”,比喻真相大白的“__水落石出__”。
(2)《醉翁亭记》中“__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__”两句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野芳发而幽香__,__佳木秀而繁阴__,__风霜高洁__,__水落而石出__。
(4)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的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一句话。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6《孤独之旅》同步练习(含答案)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眺.望(tiào)觅.食(mì)嘻.闹(xī)B. 撩.逗(liáo)戳.破(chuō)稠.密(chóu)C. 狗吠.(fèi)掺.杂(chān)给.予(gěi)D. 恶劣.(liè)空旷.(kuàng)纯碎.(cuì)【答案】B【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项,“嘻闹”应为“嬉闹”;C项,“给”应读“jǐ”;D项,“纯碎”应为“纯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眺望胆怯重叠肥硕B. 抠出稠密恶劣镂空C. 掺杂驱除折断城垣D. 恐慌蓬松潦亮戮穿【答案】D【解析】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D“潦亮”应为“嘹亮”,“戮穿”应为“戳穿”。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丰富、富裕(2). (2)原意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这里指暴风雨异常猛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
理解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如“歇斯底里”原意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这里就不能用这个意思来解释,这里指暴风雨异常猛烈。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5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泰州传递,从省泰州中学到新区人民广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创造宣言01 积累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s ù)像,是这个人一刀,那个人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t ǎng)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h én(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ch óng(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hu ǐ(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D)(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平庸 鲁钝 放任B .平凡 鲁莽 放弃C .平庸 鲁莽 放任D .平凡 鲁钝 放弃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 .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 .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23 三顾茅庐【含答案】

23*三顾茅庐[见学生用书A本·A24]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如雷(guàn)__贯__耳晋谒.__yè__ 愧(nǎn)__赧__(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组是“__头带纶巾__”,这个词组的正确写法是“__头戴纶巾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C)A.分散B.事物间距离大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外貌(肖像)__描写,并使用了__比喻__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及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1)“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贯”为“传”的意思。
“谒”读作yè,注意与形近字“揭”区分开。
愧赧:因羞愧而脸红。
赧,指脸红。
(2)“戴”指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
“带”指随手拿着。
“纶巾”指用青丝带做的一种头巾,故应用“戴”。
(3)“疏懒”意为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也有松懈、懈怠的意思,故选C。
(4)画线句子中“身长……”“面如……”“头戴……”“身披……”等句都是对诸葛亮外貌(肖像)的描写,其中“面如冠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B.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
A项中“以”的意思是“介词,把”,BCD三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的意思。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专题同步练习(含答案)

活动·探究小专题漫步诗苑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对旧社会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艾青诗歌,九年级举办了“我读艾青诗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加。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其中的一节,请你仔细品读,用“/”标出朗读节奏,用“·”标出重音。
大堰河..了你:...,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2)艾青诗歌中的意象非常鲜明,具有象征意义。
请品读下面诗歌,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意象。
这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意象:镜子。
象征意义:用镜子象征直言刚烈之士,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2.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A.运用隶书字体,字形宽扁,一波三折。
B.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C.运用行楷字体,意态生动,变化自然。
D.运用草书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2)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
请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说明你的想法。
(120字左右)【示例】我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我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课课练)全册

九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任务一自主欣赏1 沁园春·雪2 我爱这土地3 乡愁(余光中)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5 我看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第二单元6 敬业与乐业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 论教养9* 精神的三间小屋写作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第三单元10 岳阳楼记11 醉翁亭记12* 湖心亭看雪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第四单元14 故乡15 我的叔叔于勒16* 孤独之旅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五单元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 怀疑与学问19 谈创造性思维20* 创造宣言写作论证要合理口语交际讨论第六单元21 智取生辰纲22 范进中举23* 三顾茅庐24* 刘姥姥进大观园写作学习改写名著导读(二)《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1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画线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 分外妖娆(fēn) 原驰蜡象(là)B、竞折腰(zhé)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mǎnɡ)C、还看今朝(zhāo) 顿失滔滔(dāo) 略输文采(shū)D、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ù) 江山多娇(jiā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冰封莽莽滔滔B、蜡象晴日素裹C、竞折腰文采风骚D、天娇大雕风流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惟余莽莽(只,无边无际的意思)B、原驰蜡象(指高原,即秦晋高原)C、须晴日(等到)D、稍逊风骚(指风流倜傥)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用得很奇特,“山”和“原”怎么能“舞”能“驰”呢?试分析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沁园春·雪》基础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加黑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 zhuāng 素裹()顿失 tāo tāo()江山多 jiāo()一代天 jiāo()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2)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4)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6)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4.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课内巩固(一)课内阅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
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qìn mǎnɡɡuǒzhéshūxùn hán zhāo2.装滔滔娇骄3.(1)B点拨: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
(2)C(3)A(4)C(5)C(6)A点拨:“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
4.(1)毛泽东词牌名题目(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1)对偶、夸张(2)比喻、拟人6.D 7.D 8.C二、课内巩固9.《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10.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11.D12.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简述看法(略)《沁园春·雪》提高练习一、课外阅读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3.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
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4.这首词描写_________的一个场景,表现________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5.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参考答案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2.雄壮、豪放3.写景、叙事、南国雪4.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5.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变成京剧。
或京剧是在徽剧融合汉调、秦腔、昆曲之后,逐渐演变而成的《沁园春·雪》培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风骚”中的“风”原指,“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5.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其中,将“”与“”对比,歌颂了 ,抒发了的豪情壮志。
6.“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7.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参考答案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国风》《离骚》文学才华文采3.D4.D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往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6.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7.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
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我爱这土地》基础练习一、基础积累1、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二、课内巩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土地:河流、风:黎明:5.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7.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从诗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可以看出诗人是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课内巩固1.诗人对祖国的挚爱2.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3.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4.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7.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我爱这土地》提高练习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